《说“木叶”》导学案llf_第1页
《说“木叶”》导学案llf_第2页
《说“木叶”》导学案llf_第3页
《说“木叶”》导学案llf_第4页
《说“木叶”》导学案ll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泉州七中高一(下)语文导学案:文艺随笔 2.说“木叶”(必修五)主备人: 林莉芳 审核人: 班级: 小组: 座号: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抓住关键句,把握古代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 2、利用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难点:根据诗歌语言的特质,进行迁移,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 【知识链接】1、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

2、起来加以评论。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2、作家作品   林庚(1910-2006),字静希。诗人,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历任清华大学助教,厦门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燕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世纪40年代末至80年代连任历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文联理事,兼任楚辞学会、唐诗学会顾问等。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此后,林庚陆续出版了春野与窗北平情歌

3、冬眠曲及其他林庚诗逊等诗集和诗、论合编的问路集及诗性哲理随笔空间的驰想。【学习课时】(两课时)课前预习案预习案要求:(1)熟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再研读本学案。牢记:不读完课文,不做导学案。(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将预习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到后面“我的疑问”处。(3)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预习案完成后,尝试做课内导学案。一.熟读课文二.基础梳理 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征戍(ù)       橘颂(ú)   招徕(á) 

4、;     萧萧落木(ù) B.涔(é)阳       无妨()  陇首()      得鱼忘筌(á) C.寒砧()     桅杆(é)   漂泊()        秋风袅袅() D.疏朗()   &

5、#160;   窸窣()      迢远(á)     灼灼其华(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力能扛鼎           垂手可得     俗不可奈           漠

6、不关心 B.食不厌精           突如奇来     混为一团           天花乱坠 C.举止安详           方枘圆凿    飞黄腾达    &#

7、160;      火烧眉睫 D.好景不长           毫无二致    捍然不顾           同仇敌忾3、通读全文,梳理文章思路,请概括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至3段): 第二部分(第4至6段): 第三部分(第7段): 4、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篇涉及古代诗歌语言的文艺性随

8、笔,作者在这篇随笔中阐明的观点是什么?_(2)作者是从怎样的个例分析中阐明观点的?_我的疑问_课堂探究案课堂探究案要求:(1)紧紧抓住文本,用心揣测本文例子和观点性语句。(2)探究案的难度是逐层递进原则,完成时必须注意解题提示,提高解题的能力,加强规范答题。(3)独立完成课堂探究案,小组互批,教师抽查批改。积极准备课堂的讨论、展示与质疑。一.交流整理预习作业并展示,互评(要讲解并接受质疑)二.探究问题,接受质疑:1、阅读4、5、6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有哪两个特征? 2、“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不同暗示性的字词进入诗歌,就造成了大不相同的意味。我们不妨看看以下四句

9、诗,它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意境?(要求根据“木”的这两个特征概括)“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3、赏析古诗中常见意象“梅”的暗示性。(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王安石)_(2) 卜算子·咏梅陆 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_(3)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

10、丛中笑。_【课堂的收获与反思】:_课后训练案课后训练案要求:在预习案与探究案完成后,在规定的30分钟里认真独立完成课后训练案,并上交批改。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有些人的科学见解,远远超出同时代的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洞若观火。B.英国选手接连刷新世界纪录,使一向独霸短跑比赛的美国人黯然失色。C.中央电视台的“开心一刻”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时,就真有点乐不思蜀。D.千姿万态、造型各异的紫砂壶,圆无一相,方非一式,真是出神入化。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就是善于发现和总结工农业经济效益有所回升的经验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问

11、题。B.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窗口服务行业,都要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促进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敬业奉献精神。C.中国强烈要求所有核武器国家同时谈判并缔结一项无条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及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地区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D.这套网上航班查询系统和民航总局计算机订座系统相连,具有及时、准确、信息全面等特点。3.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华航电子有限公司,以人为本利用各种渠道培养和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 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B.如果国家有计划地多生产这类配件,就可以省下许多外汇用以进口国内暂 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C.“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谁能否认中国没

12、有进入国际载人航天技术领域的能力?D.与传统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4.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个句子是( ) 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是意音文字。              。现在,绝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只有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立。A.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记

13、录B.它们辉煌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已经销声匿迹C.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区都是人类早期文化的发源地D.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二、能力检测:品柳,体会诗中“柳”的暗示性。咏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垂柳 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咏柳 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提问:这三首诗中的“柳”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贺诗: 唐诗: 曾诗: 【达标测评】成绩:【自主反思】课题:说“木叶”导学案参考答案课前预习案二.基础梳理1.解析:A.萧萧xio落木;B.无妨&

14、#225;;C.漂泊bó。 答案:D 2.解析:A.垂唾,奈一耐,B.奇一其,团一谈,D.捍一悍。 答案:C3、第一部分(第1至3段): 现象:人们钟爱“木叶”。 第二部分(第4至6段): 两个艺术特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4、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篇涉及古代诗歌语言的文艺性随笔,作者在这篇随笔中阐明的观点是什么?明确: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2)、作者是从怎样的个例分析中阐明观点的?明确:从古代诗歌中“木叶”(“落木”)与“树叶”的不同艺术特征的对比分析中阐明观点的。课堂探究案

15、探究问题,接受质疑:1、“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其二,“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2、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空阔 黄色- 木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饱满 绿色- 树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疏朗 微黄-木叶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繁润 绿色-树叶3、赏析古诗中常见意象“梅”的暗示性。(1)强调了凌寒独开的一枝独秀,高贵圣洁。(2)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3) 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课后训练案一、明确:1、答案:C(解析:“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用来形容在家中看电视,语意不合。) 2、答案:D3、答案:B(解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培养”不能与“水平”搭配;C项滥用否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