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对策建议_第1页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对策建议_第2页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对策建议_第3页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对策建议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对策建议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 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 其中可再生利用的资源主要包括渣土、废砖瓦、废混凝土、废木材、废金属、废 塑料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的排放量呈增长趋势,相当多的建筑 垃圾未经过任何处理,便被运往露天堆放或填埋,耗用大量的宝贵的土地资源, 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散落和扬尘等问题,又加重了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发展对于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而天然原材料的供给却日趋紧张。如何提高建筑垃圾回收潜力和资源化利用率已成为城市环境管理中亟待解决

2、的问题。一、当前建筑垃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城市建设发展的加快导致建筑垃圾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而有效合理的 消纳和处理的难度不断增加,成为困扰和制约城市发展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 2009年镇江市经过弃置和回填的建筑垃圾为 138.13万立方米,2010年镇江市经 过弃置和回填的建筑垃圾为220.20万立方米。建筑垃圾管理与处理能力由于受 管理模式、科技和工艺水平的限制,使巨量的建筑垃圾成为放错地方的资源。2、从管理的范围来说,需要对建筑垃圾的产生、运输、处置等全过程进行 监管。从建筑垃圾产生的源头来说,涉及规划、建设、国土等投资开发、建设施 工多个部门单位。制定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长远规划

3、需要多单位部门紧密协 作,相互配合,使建筑垃圾实现减量化目标。3、尽管在城市建筑垃圾处理中,施工单位应按照“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需要制定详实的分类处理建筑垃圾计划, 但由于市场监管不力和经济利益的 作用,致使建筑垃圾在运输和管理过程中出现污路、扬尘、偷倒及二次污染等现象,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给城市的大气环境治理和水环境治理带来了负面影响。4、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一整套的政策措施,大多数墙材企业对建筑 垃圾的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不高,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没有形成气候。二、建筑垃圾(废砖瓦、废混凝土类)再生利用的社会及环境效益分析以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立方米规模拆算,如果以5米堆高可节省建筑垃圾

4、 堆置农田20万平方米(折合300亩),以平均20万/亩计算,节省土地费用6000 多万元。另外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可节省天然矿产资源的开采150多万吨,以每吨10元计算,节省矿产资源费用1500多万元。具体列表如下:序号项目单价费用1填埋处理占地300亩20万/亩6000万元2绿化植被2万/亩600万元3维护费用1万/亩300万元4少开米矿产资源120万吨10元/吨1500万元5矿山绿化植被200万元合计8600万元合计每年节省相关费用约 8600 万元,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一、国内外及镇江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现状1)国外情况:欧洲国家及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就

5、开始研究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回收再利用的比例在国外为95%,而在中国仅为 5%。特别是对废旧混凝土回收再利用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已取得很大成绩。召 开过 3 次关于废旧混凝土再生利用的专题国际会议。 废旧混凝土再生利用已成为 发达国家共同研究课题, 有些国家还采用立法形式, 来保证此项目研究和应用的 开展。2)国内情况: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垃圾基本没有实施处理和再生利用,通 常简单堆积和回填。 虽然有些单位进行了试验研究, 但远没有进入工程应用阶段。 专家预测, 21 世纪将是我国旧有建筑物拆除和公路重建高峰。在我国砂石骨料 尤其是石子主要是通过开采山石得到, 从而必然导致大量砍伐山林, 破坏生态环

6、 境。如果将废砖、 废旧混凝土破碎和分选, 加工成不同颗粒的碎块, 制成再生砖、 再生砌块、再生混凝土骨料, 用到新建筑物或公路上, 既能从根本上解决大部分 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 又能减少天然骨料用量, 还能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 因此, 研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 将会在未来的建设项目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具有广 阔的应用和产业化前景。 国内已有数家企业正在实施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 主 要是将处理后的碎砖和废混凝土做成集料, 生产再生砖和再生混凝土砌块等。 如 山东潍坊、广东深圳、河北邯郸等地, 也有不少企业已积极投资建筑垃圾综合利 用项目。3)镇江市情况:近年来,镇江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正以

7、前所未有的规模 与速度发展,自 2009年起,镇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年拆除 1000万平方米建筑物 的口号以来,掀起了镇江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拆迁与改造重建工作热潮。 随之而来的是巨量的建筑垃圾和巨量的混凝土需求。 以废旧混凝土、 碎砖为主的 建筑垃圾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 破坏许多农田; 同时巨量的混凝土需求, 必然要 耗费大量砂石骨料, 导致山林被毁, 破坏镇江市周边旅游和生态环境。 与镇江市 创建“园林山水城市”极不相符,严重影响着镇江市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另外建筑垃圾露天堆放必然会造成尘土飞扬, 影响周边环境。 填埋的建筑垃圾中 一些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雨水渗透, 会影响地下水质造成

8、二次污染。 如果监管不到 位造成建筑垃圾不能定点堆放, 而是到处乱倒乱放造成混乱局面, 直接影响城市 环境文明卫生。去年镇江曾发生过往南山风景区倾倒大量建筑垃圾的恶性事件。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推进,镇江已规划了城郊结合部的几个建筑垃圾处置场, 成立专门机构, 组织专门人员管理建筑垃圾的处置。 建筑垃圾的“处置”不是“弃 置”而是要让其 “再生”变成资源, 开展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工作, 符合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是发展绿色建筑的途径之一, 更是科学发展观的 具体体现。实施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将对镇江市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起到巨 大的促进作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途径及成本分析 建

9、筑垃圾中可再生的资源主要包括渣土、废砖瓦、废混凝土、废木材、废金 属、废塑料等。废钢筋、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 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 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破碎筛分后,可替代砂和石子,可以用于制作混凝土砌由于建筑垃圾再生料是二次加工物料, 在加工生产过程中集料内部存在许多 空隙和裂纹,有些集料四周还有砂浆包裹,所以本身强度有所损失,吸水率大。 用建筑垃圾再生料替代砂石料生产混凝土砌块时要采用专门的生产工艺, 首先要 将建筑垃圾再生料进行预湿处理, 生产配合比中掺加改性剂灰以改善再生物料性 能,添加专用复合外加剂以修复

10、再生集料的强度损伤, 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 因 此利用建筑垃圾再生料生产混凝土砌块(砖)的成本要高于普通砂石料的成本。三、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对策建议 严控源头管理,前置行政许可和对接服务并重。要实现对建筑垃圾的全面管理, 对建筑垃圾产生的源头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 是关键环节。 政府有关部门, 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以及办理用地、 规划或开工等 行政许可时,应强制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把建筑垃圾的处置作为必须申报内 容,包括弃置场的地点、容量、期限、运输路线、运输单位等资料。 特别是约请 新型墙材企业对接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并予以政策扶持, 使建筑垃圾定向处理, 既可节省工程建设方倾倒成本, 也可降低

11、墙材企业原料成本, 同时实现建筑垃圾 减量化。优化行政资源, 促进建筑垃圾处置形成静脉产业。 强化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 协调与宏观调控职能, 集中并优化行政资源, 成立职能部门联动工作的组织机构, 形成扎实有效、 长期联动的长效机制, 促进建筑垃圾处置尽早形成静脉产业, 成 规模,出效益。不断完善并落实有利于建筑垃圾管理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合理布局规划,解决建筑垃圾弃置难的问题。 根据城市的布局和发展规划, 并科学预测分析今后建筑垃圾产生的数量和类别, 长远规划, 合理布局建筑垃圾 处理设施,且将建筑垃圾处置的公共用地像公共绿地那样纳入到城市规划中来。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极为重视向社会宣传建

12、筑垃圾管理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其次,要严管重罚偷倒乱倒建筑垃圾的行为。第三,城管、国土、工商、 税务、公安等部门要积极介入,在场地建设、环保达标等方面进行严格监管,采 取综合措施避免建筑垃圾弃置场对周边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污染。 第四,要对弃 置场经营管理单位和从业人员进行严格、 规范管理, 树立环境生态理念, 紧抓倾 倒方把黄土、 工程渣土和拆迁垃圾材料等进行分类、 分区堆放, 为今后开发和综 合利用储备资源,最大限度降低利用方的获取成本。监控运输过程,实现“每一粒”建筑垃圾生态化处理。建设主管机关在审核建筑施工方案时, 要将建筑垃圾消纳弃置和综合利用计 划纳入到审核内容中。 施工单位在申报开

13、工时, 必须提供建筑垃圾主管部门核准 的许可证明, 并把建筑垃圾消纳处理和综合利用的记录及证明材料, 报送工程主 管机关及有关职能部门备查。三、创新发展使建筑垃圾正“变废为宝” 目前,由于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办法多是填埋、堆放,成本低,垃圾围城。但 是这种做法没有将目前建筑垃圾处置所造成的侵占土地和对地下水、 周围环境的 影响等计入成本,假如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就会发现现有 的建筑垃圾处置方式,会带来后续的更大的处理成本,会产生扬尘等二次污染, 对地下水和土壤也会产生严重污染,破坏城市生态系统。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观点、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 推动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 节约型、 环

14、境友好型城市, 必须想办法为建筑垃圾的处置找到新的出路、 新的解 决方式。2、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起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鉴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式, 国内一些企业开 始将建筑垃圾作为建材工业的生产原料,实现利用建材工业消减建筑垃圾的污 染,达到资源化,同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去年,江苏镇江 市区共生成建筑渣土超过 500 万方,处置了约 410万方。最近几年江苏镇江相继 成立了 25 家新型墙材企业,可综合利用建筑垃圾,但由于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健 全,新型墙材企业仍为筹措原料,从外地大规模购进砂石。这 25 家新型墙材企 业仅镇江新区兴润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可破碎建筑硬

15、质弃料, 面临料难进厂的 局面。因此要鼓励民营、私营、集体等企业,利用先进、科学的建筑垃圾处理工 艺,进入建筑垃圾处理领域, 带动和推进建筑垃圾管理事业的发展。 政府部门要 制定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税收减免、 补贴等经济政策和再生产品使用率等强制政 策,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一次性投资较大, 并且由于政策因素, 原料来源渠道 不畅, 建筑垃圾处理成本较高, 与目前大多墙材生产企业所用材料相比, 使用建 筑垃圾再生料没有成本优势, 由于建筑垃圾再生料是二次加工物料, 为保证墙材 产品的质量, 必须掺加改性剂和外加剂, 以改善建筑垃圾再生料的物料性能, 使 其达到生产墙材的

16、原材料使用要求。 因此其生产成本要高于普通砂石料。 建材生 产企业由于产品附加值不高, 生产经营利润水平低下, 大多建材生产企业不愿意 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墙材产品。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 提高建材生产企业利用建筑垃 圾的积极性,必须采取必要的激励政策。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外省的一些做法, 山东省出台文件规定凡按照规划建设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的,投资主管部 门、国土资源部门要在立项、土地审批等环节给予优先考虑,经信、财税等部门 要按照资源综合利用有关政策给予税收优惠, 以增强建筑垃圾利用企业的自我生 存能力。 可采取向建筑垃圾产生单位收取处置费、 政府补贴等方式, 支持建筑垃 圾综合利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二是加大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推广应用力度, 鼓励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 再次是加大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的宣 传力度,让社会公众了解综合利用建筑垃圾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意 识,理解和支持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 因此从企业角度我们对于建筑垃圾综合利 用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1)在筹建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生产线和研发建筑垃圾制砖技术过程中综合利 用企业已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 希望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对建筑垃圾再生利 用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减免相关税费;2)希望政府将规划建设中的建筑垃圾处置场地时尽量靠近建筑垃圾利废企 业,并部分免费提供给利废企业使用; 以减轻建筑垃圾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