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723-2025 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编制导则_第1页
DB44-T 2723-2025 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编制导则_第2页
DB44-T 2723-2025 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编制导则_第3页
DB44-T 2723-2025 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编制导则_第4页
DB44-T 2723-2025 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编制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44/T272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编制导则2025-11-20实施2025-11-20实施I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总体要求 25基本情况 26水文气象预报精度评估 37汛末确定及汛末设计洪水分析 48实施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59实施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可行性分析 610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 611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成本效能测算 712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风险评估 813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推荐方案 914结论 9附录A(资料性)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报告编制提纲 附录B(资料性)广东省主要河流代表性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 参考文献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东省水利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广东省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13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水文局、华南农业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璧奎、谭超、黄本胜、黄婧、胡建华、王红旗、李宁宁、邱静、覃叶红萍、程涛、周喆、李泽君、秦民、陈其幸、罗志发、杨文滨、杨家升、皋云、廖华明。1本文件规定了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编制的内容与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已建的、存在防洪与兴利共用库容的大中型水库。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482水文情报预报规范SL4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7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224水库洪水调度考评规定SL258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河流在一年中有季节性发生洪水的时期。自后汛期内确定的分界点至汛期结束的时段。动态控制域dynamiccontrolrange经科学论证,水库运行水位允许的变化范围。根据水文气象预报信息,在汛末无洪水发生时允许水库运行水位在动态控制域内运用,当有洪水发生时水库运行水位能及时消落至汛限水位,进入防洪调度的运行方式。天气系统synopticsystem按照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而划分的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通常指气压空间分布所组成的系统。其运动形式大都呈涡旋状或波状,如气旋、反气旋、锋、台风、高空槽脊等。2——符合SL258要求的一类坝或主要水工建筑物无安全隐患的二类坝;——具有可靠的水文气象测报系统,洪水预报方案精度达到GB/T22482规定的乙级及以上等——具备健全的管理机构、必要的技术力量、完善的规章制度与监查实施能力,洪水调度考评达——已按现行规程规范要求完成汛限水位复核工作,具备可靠4.3首次申请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水库,应开展技术论证、编制《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报告》(简称《报告》,提纲参见附录A),经批复后实施。如工程状况、运行条件、工程保护——水库工程。包括水库工程总体设计方案、特征指标、特性曲线、调度规程、安全运用条件——防洪体系及相关工程。包括水库所在河流(河段)的工程布局与防洪规划、洪水调度方案、——水文站网及洪水测报系统。包括上游干支流、下游至控制断面区间干支流的水文站网、洪水5.1.1应说明水库及所在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流域、水库工程、防洪体系及相关工程、5.1.2应说明水库对4.1的符合情况,包括水库进一步发挥综合利用效能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的5.2.2河流水系,包括流域的面积、形状、水系,河流的长度、比降等。5.2.3水文气象,包括主要气候特征、主要天气系统、多年平均降水量、年最大降水量、降水分布,历史大暴雨的发生时间、暴雨中心、覆盖范围、场次降雨最大点(面)雨量(位置),主要洪水、干旱。35.3.1水库设计方案与任务,包括工程布局、批复的5.3.2水库特征指标,包括设计径流与设计洪水成果、主要特征水位及对应库容、主要挡水泄水建筑物设计参数等。应重点说明设计洪水成果采用的方法、洪水或暴雨资料、历史或特5.3.4水库调度规程的编制、审批、执行情况及主要内容,包括水库调5.3.5水库安全运用条件,包括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设备与库区岸坡稳定的运用限制条件,应重点5.4.1水库所在河流(河段)工程体系布局、防洪规划等方案。5.4.3上下游与水库相关的、已建(在建、拟建)的水库、堤防、蓄滞洪区等。5.4.4水库库区地形及征地移民情况,应重点说明汛限水位到防洪高水位之间的征地移民历史遗留问5.5.4水库洪水预报方案及其运用6.2.2依据不同预见期、不同天气系统的降雨预报准确率及其分布,确a)评定样本水文资料不少于10年,大、中、小代表性场次洪水不少于50次;b)评定项目宜包括洪峰流量、峰现时间、洪水总量、防洪控制断面洪峰水位(流量)等;c)评定方法符合GB/T22482要求。6.3.2根据评定结果分析不同预见期、不同量级洪水的洪峰、峰现时间与洪水过程(洪量)的预报误46.4.2应综合降雨预报分析、洪水预报精度评定的成果,从防洪安全角度结合调度方式确定洪水预报7.2.1分析水库所在流域的暴雨特性,包括暴雨的天气系统成因、时空分布7.2.2分析水库所在流域的洪水特性,包括洪水组成、过程、量级及季节性规律等。7.3.1分析建库以来设计洪水资料与条件变化,说明洪水资料还原方法、洪水系列延长情况及其一致性、可靠性、代表性,结合流域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按SL258要求复核水库设计洪水。b)分析干支流洪水遭遇情况,复核防洪控制断面洪水组成。7.3.3对比原设计洪水与复核设计洪水。若两者差异较大,经调洪演算对防洪特征水位等产生较大影b)各分期内洪水量级相近,不同分期的洪水量级有显著差异;c)避免割裂天然洪水过程,洪水样本不宜跨峰,可按月、旬(10天)或候(5天)选样分析;d)若水库初设报告中已有汛期分期成果,经复核无显著差异可直接使用。7.4.2采用多个指标确定后汛期内分界点,指标资料长度应不小于30年,推荐指标及判别标准如下:a)年最大洪峰流量。分界点后各旬(候)发生年最大洪峰流量的量级小于邻期,且发生年最大洪峰流量次数占整个汛期发生次数的比例小于10%;b)时段平均流量。分界点后连续旬(候)平均流量小于汛期平均流量;c)暴雨天数。分界点后各旬(候)日降雨超过大雨(或暴雨)量级的天数占整个汛期总发生天数的比例小于10%;d)洪水天数。分界点后各旬(候)日均流量超过5年一遇及以上洪水洪峰流量的天数占整个汛期总发生天数的比例不超过10%;e)时段平均降雨量。分界点后各旬(候)多年平均降雨量小于汛期多年平均旬(候)降雨量。可根据多年平均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确定,广东省主要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见附录B;f)参照工程下游或邻近流域成果。57.4.3分界宜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必要时辅以其它方法。7.4.4综合汛期暴雨洪水变化规律与天气系统成因确定汛末,应具备以下条件:a)指标的统计值或相对值在汛末显著小于汛期其他时段;b)分界点应明确为具体日期。7.5汛末设计洪水7.5.1根据水库运行需求推求汛末设计洪水、防洪控制断面与区间汛末设计洪水,并分析汛末设计洪水的组成。7.5.2频率计算采用汛末最大值法选样。7.5.3汛末设计洪水推求方法应符合SL44要求。8实施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必要性分析8.1一般规定综合抗旱、生态用水、发电、航运等多目标调度需求,分析水库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必要8.2抗旱调度需求8.2.1说明水库供水对象及用水需求,包括人畜饮水、城市供水、农业灌溉、最小下泄流量保障目标8.2.2说明供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相关水源工程供水情况,分析供水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8.2.3统计水库建库以来弃水年份、弃水时段及弃水量,计算水库水量利用系数与汛末有效蓄水率。8.3生态用水调度需求8.3.1说明水库下游生态保护、库区水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以及开展促进鱼类繁育、压咸补淡、生态流量保障等生态用水调度需求。8.3.2对比水库生态用水调度现状与原设计变化,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8.4发电调度需求8.4.1说明水库水电站在电力系统的地位与作用,分析电网对水电站发电调度需求。8.4.2说明水库水电站保证出力、加大出力、预想出力、降低出力等参数。8.4.3对比水库水电站现状与原设计变化,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8.5航运调度需求8.5.1说明水库所在河流(河段)上下游航道整治情况,包括航道水深、水位变幅(流速)、设计最小通航流量(水位)等需求。8.5.2设有船闸、升船机等过坝通航建筑物的水库,说明汛期为保障大坝与通航安全,对航道和过坝设施采取的限航或停航有关规定。68.5.3对比水库航运调度现状与原设计变化,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8.6.1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综合供水、生态用水、发电、航运等调度需求,归纳总结编制水库9.2.1根据流域相关规划,分析水库防洪保护区范围、防洪标准及其变化。9.2.2分析水库下游河道行洪能力,包括水库下游防洪控制河段冲淤变化,河道整治、景观构造及堤9.2.3对比分析水库现状与原设计成果的防洪调度方式、泄流过程和控泄流量等的变化。9.2.4分析流域水库群紧9.3.1根据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成果,分析9.3.2结合水库泄水建筑物组成及泄流能力,分析泄水设施运行状况,统计建库以来实际最大泄流等9.3.3分析水库运行调度管理等非工程措施对水库工程安全的保障作用及其在实际洪水调度过程中的9.3.4分析水库综合利用调9.4.1结合水库移民实际搬迁情况,分析现状淹没影响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及其分布高程,复核水库库9.4.2根据水库库尾实际淤积形态、不同淤积年限、设计洪水成果,复核水库设计水面线。9.4.3多沙河流应根据水库库区淤积观测资料,分析水库淤积情况及其影响,采用最新测绘成果复核9.4.4河道型水库应建立库区河道水动力学模型,推求库区回水水面线,分析实施水库汛末运行水位710.1.2动态控制判别条件应简单明确,动态控制方式应安全可靠,具有可10.1.3制定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应10.2.1动态控制的判别指标采用水库入库流量(水位)、区间流量和防洪控制断面流量(水位)等。——洪峰流量安全裕度不宜大于20%。——峰现时间安全裕度宜提前1~2个时段。——水库、下游区间的预报洪量安全裕度不宜大于20%。——预见期相对误差安全裕度不宜大于30%。——预报调度方式。利用水文气象预报信息,在不降低水库防洪标准,确保水库及上、下游风险——预泄能力约束方式。在水库有效预见期内,按照洪水起涨前库水位必须降至汛限水位的要——库容补偿方式。根据流域水文不同步性与水库群库容差异,按照防洪控制断面要求采用补偿调度或错峰调度方式,确定上游或下游水库富余10.3.2根据动态控制判别条件拟定若干水库水位及下泄流量的比10.3.3动态控制水位由高到低降至汛限水位时应安全消落,由低向高过渡时应在低水位终止日期后10.4.2综合洪水预报有效预见期、水库预泄能力、水位变化幅度与变化速率、库区淹没影响等因素,根据单因素或多因素组合分别确定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安全浮动上限,取下包线作为动态控评估库区、水库工程及下游防洪保护区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与采用原设计洪水调度方11.2.1增量成本测算项目包括为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需要增加的管理费用、必要的设施8建设或改造费用、风险管控措施的投入等。11.2.2在正常运行年,若设施建设或改造影响水库正常运用时,损失的效益应计入增量成本。11.3增量效能测算11.3.1按SL72要求测算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在供水、生态、发电、航运等方面的增量效11.3.2分别测算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及多年平均的效能指标。12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风险评估12.1一般规定分析库区、水库工程及下游防洪保护区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与采用原设计洪水调度方案相比造成的附加风险,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12.2风险因子识别12.2.1分析确定水库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主要风险因子及其分布。12.2.2分析水库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不确定性并识别风险因子:a)降雨预报不确定性。包括降雨预报信息的漏报与空报,宜使用降雨预报信息相应的实际降雨量分布来反映;b)入库洪水不确定性。包括洪峰、洪量与洪水过程等方面的误差,宜使用实测洪水(暴雨)系列中不同典型来反映;c)洪水预报不确定性。包括洪峰、洪量(净雨)、峰现时间等指标的预报误差,宜使用各指标预报误差分布来反映;d)调度滞时不确定性。宜根据水库实际调度过程中调度滞时分布来反映;e)工程设施运行不确定性。按照SL258标准评定的一类坝工程设施运行不确定性为低;二类坝工程设施运行不确定性为中,应对薄弱项进行说明;f)根据水库及所在流域实际情况补充可能影响库区、水库工程及下游防洪保护区安全的其他风险因子。12.3风险评估及评价12.3.1采用概率论及数理统计法、随机模拟法进行风险定量评估,智能方法等可作为补充。12.3.2宜在5年一遇至水库设计洪水标准区间选择典型设计频率洪水,随机生成洪水样本。a)库区的风险评估指标宜采用上游淹没风险率;b)水库工程的风险评估指标宜采用最高坝前水位风险率;c)下游防洪保护区的风险评估指标宜采用下游控制断面流量(水位)风险率;d)存在特定安全运用要求的水库系统,应分析相应风险评估指标的风险率。912.3.4风险损失确定:a)库区风险损失。分析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后上游淹没风险率超出其基准值的幅度与持b)水库工程风险损失。分析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后最高坝前水位风险率超出其基准值的幅度与持续时间;c)下游防洪保护区风险损失。分析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后下游控制断面流量(水位)风险率超出其基准值的幅度与持续时间;d)安全运用风险损失。分析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后安全运用风险评估指标超出其安全阈值的幅度与持续时间。12.3.5评价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风险是否可接受:a)上游淹没风险率及风险损失是否可接受,即水库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是否会增加库区淹没损失;b)最高坝前水位风险率及风险损失是否可以接受,即水库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是否会影响大坝安全;c)下游控制断面流量(水位)风险率及风险损失是否可接受,即水库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是否会增加下游防洪控制断面的防洪压力;d)安全运用风险评估指标风险率变化量及影响程度是否可接受。即水库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是否会增加安全运用风险与损失。12.4风险管控措施12.4.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风险管控措施及应急预案。风险管控措施应具备可行性、可操作性,并进行预演。12.4.2应利用水文气象预报成果,提前对未来强降雨或大洪水做出趋势预判,做好预泄准备工作,降低风险。12.4.3研究合理的风险分担及效能再分配机制。13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推荐方案13.1综合比选多方案成本效能测算与风险评估成果,选择满足安全运用条件、风险可控、成本效能指标优的方案作为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推荐方案。13.2推荐方案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a)满足流域水库联合调度及工程、库区、下游防洪保护区安全标准;b)防洪控制断面流量满足安全泄量要求;c)洪水预泄时间短于有效预见期。14.1总结编制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的有效预见期、汛末确定、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成果,推荐动态控制方案及其成本效能测算、风险评估的主要结论等。14.2提出水库实施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的保障措施和必要的建议。(资料性)1.1流域概况1.2水库概况1.3防洪体系及相关工程情况1.4水文站网及洪水预报系统情况1.5基本条件符合情况2.1降雨预报分析2.2洪水预报精度评定2.3有效预见期确定3.1暴雨洪水特性分析3.2设计洪水复核3.3汛末确定3.4汛末设计洪水(可选)4.6实施必要性小结5.1流域防洪体系安全5.2水库工程安全5.3库区安全5.4实施可行性小结7.1增量成本测算7.2增量效能测算9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推荐方案附表1水库汛末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综合说明表分项内容水量利用系数(%)汛末有效蓄水率(%)大坝安全鉴定等级洪水预报方案精度等级洪水调度考评等级是否按要求完成汛限水位复核工作□是□否是否具备安全应急预案□是□否水文气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