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症中医诊疗规范_第1页
痹症中医诊疗规范_第2页
痹症中医诊疗规范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痹症中医诊疗标准痹证是指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 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 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风、寒、湿、热、瘀、痰等邪气滞留筋脉、 关节、肌肉,经脉痹阻,不通那么痛是其根本病机,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 转化。素体阳气偏盛者,易从阳化热,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多从阴化 寒,成为风寒湿痹。痰浊、瘀血闭阻经络、血脉,流注关节,导致关节肿胀、僵 硬、变形。痹证日久,耗伤气血,可损及脏腑。本病证相当于西医的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 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1 诊断与鉴别诊断1

2、.1 诊断要点 突然或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痹证的病症学 特征。行痹以痛处游走不定为特征;痛痹以肢体关节冷痛、或疼痛剧烈、痛 如刀割、痛处不移为特点;着痹那么以肢体关节酸痛、沉重、肿胀或顽麻为特 征,遇阴雨天气病症加重, 病程较长,缠绵难愈; 肢节红肿热痛,得冷那么舒, 或伴全身发热汗出、烦躁不安、口渴等症者为热痹;以小关节为主的对称性 肿胀疼痛、变形,伴有晨僵、活动不利者为旌痹。病变开展至晚期可有关节 剧痛,肿大变形,肌肉萎缩,也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者。1.2 鉴别诊断1.2.1 痿病 痹证久治不愈,因肢体疼痛,活动困难,渐见痿瘦,而与痿病相似。 其鉴别的关键在

3、于痿病表现为肢体痿弱, 羸瘦无力, 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 但肢体关节多无疼痛, 而痹证却以疼痛突出。 临床上也有肢体肌肉萎缩无力, 又 伴有肌肉关节疼痛者, 是为痿痹并病, 可按病因病机特点, 区分孰轻孰重进行论 治。1.2.2 其他 如膝眼风、痛风等病证,虽也可见关节肌肉疼痛,但疼痛部位、性质 和伴发病症,有各自的证候特点。2 辨证论治 痹证是一种以正气亏虚、肝肾缺乏为本,风寒湿邪痹阻关节、经络,久那么 化痰成瘀、伤筋蚀骨为标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正虚邪实,相互作用,且影响 病情的进退。辨证的要点在于掌握体虚与邪实的孰轻孰重, 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耗, 风寒湿热痰瘀之偏胜,而随证施以补益气

4、血、滋补肝肾、祛风散寒、化湿清 热、化痰和瘀、通络止痛等法。2.1 行痹 证候: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疼痛呈游走性,多见于上肢关节,初起 可见发热、恶风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滑。病机:风兼寒湿,留滞经脉,痹阻气血。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方药:防风汤加减。防风 15g,麻黄9g,桂枝15g,葛根30g,当归12g, 茯苓15g,生姜6g,大枣9g,甘草6g。加减:腰背酸痛者,加杜仲 15g,续 断15g,桑寄生15g,淫羊藿15g,巴戟天15g以温肾阳风湿。关节肿大、苔 薄黄者,有化热之象,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2.2 痛痹证候:关节、肌肉疼痛,遇寒那么剧,得热痛减,关节拘紧,屈伸

5、不利,疼痛 固定而怕冷,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病机:寒兼风湿,留滞经脉,痹阻气血。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方药:乌头汤加减。制川乌先煎3g,麻黄9g,白芍15g,甘草9g,黄 芪15g。加减:关节冷痛剧烈、拘急难伸,加附子先煎 12g,细辛3g,干姜 9g,当归12g以温经散寒止痛。2.3 着痹 证候:关节、肌肉疼痛酸楚,重着麻木,肿胀明显,关节活动受限,多见于下肢关节,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病机:湿兼风寒,留滞经脉,痹阻气血。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药: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30g,苍术15g,甘草6g,羌活15g,独活15g, 防风9g,麻黄9g,桂枝15g,制川乌先煎3g,当归

6、9g,川芎6g。加减: 关节肿胀明显,加革薛 15g 以祛风除湿;肌肤麻木不仁,加海桐皮、稀莶草各 15g 以祛风通痹;小便不利,浮肿,加车前子先煎 15g,泽泻9g,茯苓15g以 利尿渗湿;痰湿盛,加法半夏 9g,胆南星6g以燥湿化痰。2.4 风湿热痹证候:关节、肌肉疼痛呈游走性,痛处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稍舒,可 见皮下结节或红斑,常见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 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病机: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痹阻不痛。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石膏先煎 30g,知母9g,黄柏9g, 连翘15g,桂枝15g,防己9g,杏仁9g,滑石

7、15g,赤小豆9g,蚕砂先煎 9g,甘草6g。加减:咽痛,加荆芥 6g,薄荷后下3g,牛蒡子9g,桔梗6g 以疏风利咽;皮肤红斑,加赤芍 15g,牡丹皮10g,生地黄15g,紫草9g以凉 血消斑;热盛伤阴,口渴心烦,加生地黄15g,玄参15g,麦冬15g以滋阴清热除烦。热毒炽盛,化火伤津,见关节红肿、触之灼热、痛如刀割、筋脉拘急抽 掣、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滑而数者,用五味消毒饮合犀黄丸加 减。2.5 痰瘀痹阻证证候:痹证日久,关节、肌肉疼痛如刺,固定不移,或关节紫暗、肿胀,肌 肤顽麻或重着, 或关节僵硬, 有硬结、瘀斑, 面色暗黑, 眼睑浮肿, 或胸闷多痰,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

8、点,苔白腻,脉弦涩。病机:痰瘀互结,留滞关节,闭塞经脉。治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络。方药:双合汤加减。桃仁 9g,红花9g,当归9g,川芎6g,赤芍15g,茯 苓15g,法半夏9g,陈皮6g,白芥子9g,姜汁冲服9g。加减:皮下结节, 加胆南星6g,天竺黄6g,白芥子9g以化痰;瘀血明显,加莪术 6g,三七冲 服3g, 土鳖虫6g以加强祛瘀通络;痰瘀交结,疼痛不已,加白花蛇3g,全蝎3g, 蜈蚣 3g,地龙9g以搜风通络;有化热之象,加黄柏、牡丹皮各 9g以 清热。2.6 肝肾两虚证证候:白久不愈,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变形,形体消瘦,腰膝酸 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心烦口渴,

9、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病机:肝肾缺乏,关节、筋脉失于濡养、温煦。 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活络。方药:补血荣筋丸加减。熟地黄15g,肉苁蓉15g,骨碎补30g,补骨脂12g, 鹿衔草20g,菟丝子15g,牛膝15g,杜仲21g,桑寄生15g,续断15g,天麻 15g,木瓜30g,当归9g,白芍15g,炙甘草6g。加减:腰膝酸软较甚,乏力 明显,加鹿角霜15g,狗脊30g以壮腰膝,强筋骨;畏寒肢冷明显,关节拘急, 加附子先煎9g,干姜9g,巴戟天15g以温经散寒止痛;低热心烦或午后潮 热,加龟甲先煎9g,生地黄15g,女贞子15g以清虚热。假设痹证迁延日久, 气血缺乏,肝肾亏损致面

10、色苍白、少气懒言、自汗疲乏、肌肉萎缩、腰腿酸软无 力、头晕耳鸣,可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其他治法1 针刺 局部取穴并根据部位循经选穴。主穴:肩部,取穴肩龋、肩谬、牖俞; 肘部,取穴曲池、天井、尺泽、少海、小海;腕部,取穴阳池、外关、阳溪、腕 骨;脊背,取穴大椎、身柱、腰阳关、夹脊;髀部,取穴环跳、居谬、秩边;股 部,取穴伏兔、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膝部,取穴膝眼、梁丘、阳陵泉、 膝阳关;踝部,取穴申脉、照海、昆仑、丘墟。行痹,加膈俞、血海;痛痹,加 肾俞、关元;着痹,加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加大椎、曲池。实证针用泻法, 虚证针用补法。行痹、痛痹、着痹可加灸。.2 外敷 风痛散:桂枝、细辛、白芷

11、等药按一定比例研细末,纳入铁砂,透膜 包裹,外敷, 1 日 1 次。.3熏洗 川乌15g,草乌15g,生附子先煎15g,半夏15g,洋金花3 6g,冰片6g。煎汤熏洗,1次3060min, 1日2次。或研末,水或黄酒或醋 调成薄饼,外敷肿痛关节处,1日1次。治疗痹证寒湿偏胜者。半夏 30g, 天南星30g, 丁香9g,乳香、没药各6g,肉桂10g,冰片6g。煎汤熏洗,1次 30 40min, 1 日 2 次。或研末,水或黄酒或醋调成薄饼, 外敷肿痛关节处, 1 日 1 次。治疗痹证痰瘀互结者。.4 穴位注射 用木瓜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或复方当归注射液,在病痛部位选 穴每穴注入0.50.8ml,以舒经通络止痛。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每隔13日注射 1 次.5 直流电离子导入 多用中药的浸出液,常用蒸馏水制成 50%乙醇溶液或 5 的白酒浸泡中草药。调摄与预防本病与气候和生活环境有关, 平素应注意避风、 防寒、防潮,不可久居湿地。 特别是气候骤变或天气寒冷时,更应注意保暖,免受风寒侵袭。劳作汗出之后, 切勿当风贪凉,或汗出入水。平时注意生活调摄,坚持锻炼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