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诸葛亮的人才观及其由来_第1页
浅论诸葛亮的人才观及其由来_第2页
浅论诸葛亮的人才观及其由来_第3页
浅论诸葛亮的人才观及其由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论诸葛亮的人才观及其由来    荣亨飞一、诸葛亮的人才观概述诸葛亮一直是治理蜀汉的主要人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历代的人臣。没有他的蜀汉是不可想象的。诸葛亮用人佳则蜀汉强,诸葛亮用人误则蜀汉衰。诸葛亮的识人、选人、用人,自成体系,他有自己独特的人才观。诸葛亮用人,其出发点是为维护大汉的统治。具体到当时就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北定中原”说明了与曹魏集团的对抗,这是征讨的对象;“攘除奸凶”就是铲除刘家势力之外的“叛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属于最终的目的。蜀汉所有的一切工作均以这个为最高指示

2、。而这些观点反映到诸葛亮的人才观上,就要求人才的价值观要与复兴汉室这个大的国家核心价值观相同或相近。诸葛亮的人才观概括地讲就有如下几点:重视人才,例如他说:“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举直措诸枉,其国乃安”,“国危不治,民不安居,此失贤之过也。”(1)可见诸葛亮认识到了人才对蜀汉这个不是占地域与人口优势的小国。他曾“筑高台于成都之南,以延四方之士。”(华阳国志)以图治国安民。此外诸葛亮对能够向上举荐人才的官员加以鼓励。品德兼优,注重人才的实用性,或者军事或者内政,须有实学。二、诸葛亮的人才观的影响因素1.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a.从小接受儒家正统教育。儒家思想,虽经董仲舒改造过,但其核心思想仍是孔

3、子思想。孔子思想的根本是“仁、礼、中庸”。“仁”是做人内在的高尚道德修养,外在的高尚道德标准;“中庸”即用“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方法去处理自我修养问题与社会问题。“礼”是孔子提出来的社会等级、名分、礼仪制度,是社会各项活动与人们外部行为的制度规范。这是儒家的模范性的框架。东汉末年的时候,战端已起, 往时分为太学、州郡学和私学的严格规范的教育体制被打破。传统的儒学教育已不能如往常般进行,随之社会上就出现一种新的教育方式,那就是游学。三国志·刘二牧传裴注载:“(董扶)少从师学,兼通数经善欧阳尚书,又事聘士杨厚究极图谶。遂至京师,游览太学,还家教授,弟子资源而至。”(2)此外还有苍梧士夑

4、:“少游学京师事颍川刘子奇,治左氏春秋 ”(3)建安初年孔明还住在荆州的时候,就“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4)年少的诸葛亮外出游学,学习儒家知识,并有幸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b.与其家庭、家学的关系关于诸葛亮的家庭背景三国志有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硅,字君贡,汉末 为太山郡守。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5)关于诸葛丰,班固的汉书?诸葛丰传,记载:“诸葛丰贡禹为御史大夫,除丰为属,举侍御史。元帝摧为司隶校尉。刺举无避。”(6)从此后诸葛家族就以儒学传世,这个家族从诸葛丰起拥有的儒家的

5、那种好学、博学、正直的家学传承了下来。这对诸葛亮的人才观产生了影响,他选拔的人才也就倾向于那种有儒学家学底蕴的人才。2.尊君思想的体现由于诸葛亮接受的正统的教育,加上传统的家学传统,使得诸葛亮自然从恢复大汉这个最高成次的的目标出发,那么他在思想上就会以忠君思想为主导。这里的君就不再是汉献帝了,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魏王曹操去世,其子曹丕逼迫刘协禅让,登位称帝。而这一举措,使得刘备这位“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有机会重兴大汉。选择刘备也就是选择了大汉正统!诸葛亮就替收罗那些与他有相同认识的人,对于投靠其他集团的人才,他也极力劝说,使他们端正认识。回归“正途”。3.重情、思恩的个人性格

6、的潜移默化诸葛亮就是由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如此的浩大声势对刘备而言意图有二:一是诸葛亮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二是向世人表明刘备的爱才之心。对诸葛亮而言,虽然他接受的儒家思想对他选择刘备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并且刘备的躬身“三顾”,则从心理上完全打动了诸葛亮。那么他在选拔人才时自然以诚待人,同时也希望别人不要有负于他。同时天下大乱也未尝不是一种契机,乱世需能臣,这也正是诸葛亮实践“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理念的一种体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反贼而已。孙坚也干过背君臣之道的事。所以没有比刘备更合适的人了,更何况到了刘备那儿自然就是刘备之下万人之上,其他集团自然不可能有这么优厚的条件。诸

7、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以后事业的蓝图隆中对就说过:曹操比于袁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7)。诸葛亮明确提出刘备称霸的条件是“人谋”,即:立国需人!这正是刘备需要的。故而先主与关张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可见正是说到刘备的心里。当然诸葛亮的人才观的形成除了上述列举的几条之外,必然还会有其他的因素在内,由于本文作者的能力有限以及文章篇幅的设置无法一一列举。但诸葛亮人才观的形成总与其受的教育与个人的学识、抱负有莫大的关系。这对于我国现阶段的人才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注释:(1)陈寿.三国志z.卷三十五. 北京:中华书局, 1959:920(2)陈寿.三国志m.卷三十一. 北京:中华书局, 1959:866(3)陈寿.三国志m.卷四十九. 北京:中华书局, 1959:1191(4)陈寿.三国志m.卷三十一. 北京:中华书局, 19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