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中常用菌种分离选育和保藏实用教案_第1页
生产中常用菌种分离选育和保藏实用教案_第2页
生产中常用菌种分离选育和保藏实用教案_第3页
生产中常用菌种分离选育和保藏实用教案_第4页
生产中常用菌种分离选育和保藏实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带图象分析系统(xtng)的微生物菌种显微观察装置 第1页/共66页第一页,共66页。2. 1 菌种的分离(fnl)一、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的要求二、菌种的来源三、新种分离(fnl)与筛选的步骤四、自然界中细菌的分离(fnl)第2页/共66页第二页,共66页。1.1. 生产菌不是病原菌及其产物无毒性2.2. 原料来源广、廉价,菌种大量高效地合成产物3.3. 菌种纯,遗传性能稳定,不易感染噬菌体4.4. 生长繁殖(fnzh)(fnzh)能力强,发酵周期短5.5. 发酵中少产与产品相近的副产品6.6. 一、发酵(f jio)工业常用微生物的要求第3页/共66页第三页,共66页。二、菌种的来源根据资料

2、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从大自然中分离(fnl)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第4页/共66页第四页,共66页。 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yngpn)。 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pH值、提取工艺等。三、新种分离与筛选(shixun)的步骤第5页/共66页第五页,共66页。 (一)采样(ci

3、 yn)1. 采样对象:以采集土壤为主,也可以是植物, 腐败物品,某些水域等。2. 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3. 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萨子除去(ch q) 表土,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约 10g,盛入清洁的牛皮纸袋或塑料袋 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 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第6页/共66页第六页,共66页。从自然界筛选(shixun)第7页/共66页第七页,共66页。(二)增殖(zngzh)培养 为了容易分离到所需的菌种,让无关的微生物在数量上不要增加,可以通过(tnggu)配制选择性培养基,选择一定的培养条件来控制。 例如碳源利用的控制,可选糖,淀

4、粉、纤维素,或者石油等,以其中的一种为唯一碳源,那么只有利用这一碳源的微生物才能大量正常生长,而其它微生物就可能死亡或淘汰。这样对下阶段的纯种分离就会顺利得多。第8页/共66页第八页,共66页。(三)分离(fnl)筛选 尽管通过增殖培养效果显著,但还是处于微生物的混杂生长状态。因此还必须分离,纯化。在这步,增殖培养的选择性控制条件还应进一步应用,而且控制得细一点。纯种分离的方法有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 这一步是采用(ciyng)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第9页/共66页第九页,共66页。(四)发酵(f jio)性能测定 生产性

5、能: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等 安全性能:自然界的一些微生物是在一定条件下产毒的,将其作为生产菌种应当十分当心,尤其与食品工业有关的菌种,更应慎重。 据有的国家规定,微生物中除啤酒酵母、脆壁酵母、黑曲霉(qmi)、米曲霉(qmi)和枯草杆菌作为食用无须作毒性试验外,其他微生物作为食用,均需通过两年以上的毒性试验。第10页/共66页第十页,共66页。四、自然界中细菌(xjn)的分离第11页/共66页第十一页,共66页。采样(ci yn)的注意事项1. 采样时应尽可能保持相对无菌;2. 所采集的样本必须具有某种代表性;3. 采好的样必须完整地标上样本的种类及采集日期、地点以及采集地点的地理等;4.

6、 应充分考虑采样的季节性和时间因素,因为真正的原地菌群的出现(chxin)可能是短暂的;5. 采好的样应及时处理,暂不能处理的也应贮存于4下,但贮存时间不宜过长。第12页/共66页第十二页,共66页。采样(ci yn)和采集方法 为了从一特定生态系统中分离出具有代表性的细菌菌群,特别是分离那些在唯一微环境区域中出现的菌群时,必须十分重视样本的采集。 样本采集时所需的工具(gngj)通常有无菌刮铲、土样采集器、镊子、解剖刀、手套、无菌小塑料袋和塑料瓶等。第13页/共66页第十三页,共66页。1土样采集(cij)方法 森林、旱地,草地可先掘洞,由土壤下层向上层顺序采集; 水 田 等 浸 水 土 壤

7、 在 不 损 土 层 结 构 的 情 况(qngkung)下插入圆筒采集,可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将采集到的土样盛入聚乙烯袋或玻璃瓶中。 在采集植物根际土样时,一般方法是自土壤中慢慢拔出植物根,在大量无菌水中浸渍约20min,洗去粘附在根上的土壤,然后再用无菌水漂洗下根部残留的土,这部分上却为根际土样。第14页/共66页第十四页,共66页。2 2水样采集(cij)(cij)方法 用于细菌检测的水样应收集于100m1干净、灭菌的广口塑料瓶中。 由于表层水中含有泥沙,故在采样时应在较深的静水层(shu cn)中采集水样。 方法是:握住采样瓶底浸入水中30-50cm处,然后瓶口朝下打开瓶盖,让水

8、样进入。如果有急流存在的话,应直接将瓶口反向于急流。采集瓶从水中取出时应迅速并带有较大的弧度。水样不应装满采样瓶。所有水样都应在24h之内迅速进行检测,或者4下贮存。第15页/共66页第十五页,共66页。.菌种选育(xun y) 菌种的选育: 是运用生物遗传和变异原理,用人工方法造成变异,经过筛选,得到使现存的优良 性 状 强 化 , 或 去 除 不 良 性 质 或 增 加(zngji)新的性状的工业菌种的过程。1. 自然选育(xun y)2. 诱变育种3. 其他育种菌种的选育方法:第16页/共66页第十六页,共66页。1. 自然(zrn)选育定义(dngy):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

9、用 菌种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突变因素:1.多因素低剂量的诱变(yu bin)效应 2. 碱基配错效应 以微生物的自然变异作为基础的生产选种的机率并不很高,一个基因的自然突变频率仅10-610-10左右。第17页/共66页第十七页,共66页。2 2 诱变(yu bin)(yu bin)育种 诱变育种:以诱发突变为基础的育种,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提高菌种产量、性能的主要(zhyo)手段。一、诱变(yu bin)剂二、诱变(yu bin)育种流程第18页/共66页第十八页,共66页。一、诱变剂一、诱变剂 物理诱变剂: 如紫外线、X射线、射线, 物理因素中目前使用(shyng)得最方便而且十分有

10、效的是紫外线。许多高产菌株的选育都用过紫外线,对于一般实验室、中小型工厂都适用,也很安全。第19页/共66页第十九页,共66页。化学(huxu)诱变剂化学(huxu)因子如碱基类似物、5氟尿嘧啶、烷化剂等。化学(huxu)诱变剂中使用最多、最有效的是烷化剂。大部分诱变剂是致癌剂,所以在使用中必须非常谨慎,要避免化学(huxu)诱变剂与皮肤接触,且切勿吸入其蒸气,有人对某些诱变剂极其敏感,甚至未直接接触就会过敏,这就更要当心。 第20页/共66页第二十页,共66页。二、诱变育种流程(lichng) 出发菌株 取高产斜面(菌种保藏)单孢子悬液 转接斜面 诱变处理 摇瓶复筛稀释涂布平皿 高产菌株单菌

11、落转接斜面 中试考查 摇瓶初筛 生产第21页/共66页第二十一页,共66页。一、转 化 指以细菌(xjn)质粒为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二、转导(zhun do)(zhun do) 利用噬菌体DNA作为载体(zit)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 。第22页/共66页第二十二页,共66页。 基因重组示意图第23页/共66页第二十三页,共66页。 杂交育种(z jio y zhn)(z jio y zhn) 两个不同基因型的菌株通过结合(jih),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在从中分离和筛选初具有新性状菌株的育种方法.第24页/共66页第二十四页,共66页。原生质体融合(rngh)(rngh)

12、原生质体的制备主要是在高渗压溶液中加入细胞壁分解酶,将细胞壁分离剥离(bl),结果剩下由原生质膜包住的类似球状的细胞,它保持原细胞的一切活性。 用脱壁酶除去细胞壁,制成原生质体,再用聚乙二醇(PEG)促进原生质体发生融合,从而获得异核体活重组子的技术。第25页/共66页第二十五页,共66页。突变型菌株的筛选(shixun) (shixun) 第26页/共66页第二十六页,共66页。.菌种保藏及防止(fngzh)衰退的措施 在 发 酵 生 产 中 , 需 对 具 有 高 产 ( o ( o chn)chn)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微生物菌种的进行保存和长期保藏。一、菌种保藏技术二、微生物活力和稳定性测定

13、 三、防止(fngzh)菌种衰退的措施第27页/共66页第二十七页,共66页。 保藏原理:根据菌株生理生化(shn hu)特性,人工创造条件(低温、干燥、真空)使菌体的代谢活动休眠期状态。 目的要求:经长期保藏后菌种存活健在,保证菌种不改变表型和基因型,特别是不改变菌种代谢产物生产能力。一、菌种保藏(bocng)技术(1)冷冻保藏;(2)干燥保藏; (3)传代(chun di)保藏; (4)矿物油中浸没保藏 (5)载体吸附于燥保藏。第28页/共66页第二十八页,共66页。 冷冻(lngdng)保藏 冷冻保藏(-20以下):是保藏微生物菌种的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将菌种加入菌种保护剂(甘油或)通过

14、冷冻,使微生物代谢活动停止(tngzh)。冷冻温度愈低,效果愈好。冷冻深藏的缺点运输较困难。 主要冷冻保藏方法 普通冷冻保藏技术(-20) 超低温冷冻保藏技术(-60-80) 液氮冷冻保藏技术 ( -130-150 )第29页/共66页第二十九页,共66页。 普通冷冻保藏技术(-20)(-20) 保藏方法:将菌悬液或斜面培养物细胞将菌种加入菌种保护剂,密封于试管内,贮藏于冰箱的冷藏室或普通冰箱(-20)(-20)中。 保藏期限:1212年 注意事项:经次解冻(ji dng)(ji dng)的菌株不宜二次保藏;保藏过程中应注意控制保藏温度,培养瓶或试管应严格密封;不适宜多数微生物的长期保藏。第3

15、0页/共66页第三十页,共66页。 超低温冷冻保藏技术(-60(-60-80)-80) 保藏方法:取对数生长中期至后期的微生物细胞;用新鲜培养基重新悬浮所收获(shuhu)(shuhu)的细胞;加入等体积的2020甘油或1010二甲亚砜;混匀后分装入冷冻管中,于-60-60超低温冰箱中保藏。 保藏期限:5 5年 注意事项:冷冻速度控制在1-21-2minmin第31页/共66页第三十一页,共66页。 液氮冷冻保藏技术保藏方法:斜面用1010甘油制备悬液或培养液体物用20%20%甘油制备悬液,混匀,取0.50.5lmllml分装玻璃安瓿或液氮冷藏专用塑料瓶,酒精喷灯封口;先于55冰箱中3min3

16、min,后置于金属容器,以1-2/min1-2/min控速冷冻至细胞冻结(dngji)(dngji)点( (通常为-30)-30),再以1/min1/min控速冷冻至-50-50;迅速移入液氮罐中于液相(-196)(-196)或 气相(-156)(-156)中保存。第32页/共66页第三十二页,共66页。 复苏方法:从液氮罐中取出所需的安瓿,立即冰浴10min;再迅速将安瓿置于37-40水浴(shu y)中,轻摇融解;取0.1-0.2ml 转接入琼脂斜面上。 保藏期限:10年以上 注意事项:保护剂最终浓度为10无菌甘油或5无菌二甲亚砜。甘油为高压蒸汽灭菌,二甲亚砜最好为过滤灭菌。第33页/共6

17、6页第三十三页,共66页。 冻干(dn n)保藏 保藏方法:将混有保护剂冰冻至-60-60菌种迅速转移至-40-40时启动真空泵,使真空度减压到2.672.674.00Pa4.00Pa条件下使冻结的细胞悬液中的水分升华,使菌种干燥成粉,分装密封安瓿,低于55下保藏。是微生物菌种长期保藏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保藏期限: 10 10年以上 注意事项:冷冻干燥过程中必须使用冷冻保护剂,如 脱 脂 乳 和 蔗 糖 , 冻 干 后 的 菌 株 无 需 进 行(jnxng)(jnxng)冷冻保藏,便于运输。第34页/共66页第三十四页,共66页。(3)(3)传代保藏保藏方法:将菌种定期在新鲜琼脂斜面基本

18、培养基上传代, 5 5以下保藏保藏期限: 1-3 1-3月注意事项:此法简单和经济(jngj)(jngj),可用于实验室中若干菌种的保藏;但易发生培养基干枯、菌体自溶、基因突变,应加以防治。不适宜作工业生产菌种的长期保藏方法。第35页/共66页第三十五页,共66页。 (4 4)矿物油中浸没保藏保藏方法:将琼脂斜面或液体(yt)(yt)培养菌种物浸入无菌矿物油中于室温下保藏,此方法简便有效,可用于丝状真菌、酵母、细菌和放线菌的保藏保藏期限: 1-3 1-3年注意事项:以液体(yt)(yt)石蜡保藏时,应对菌株预先作石蜡培养试验,保藏株2 23 3年也应做一次存活试验。第36页/共66页第三十六页

19、,共66页。(5)载体(zit)吸附于燥保藏常用(chn yn)载体:沙土、麸皮、硅胶、滤纸等第37页/共66页第三十七页,共66页。二、 微生物活力(hul)(hul)和稳定性测定 所有保藏菌种的方法都必须是长期可靠地保持菌种的优良性状不变。 在保藏时定期检测( jin c)菌种活力,以确定保藏培养物的保藏期限和保藏方法的可靠性,以及确定在实际保藏过程中出现的细胞死亡程度和遗传稳定性。 对工业微生物生产菌种来说,建议保藏菌种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如代谢产物的产生、酶活力、遗传特征及生化指标)应在保藏后加以检测(jin c)和确定。第38页/共66页第三十八页,共66页。三、防止(fngzh)菌

20、种衰退的措施原因:保藏(bocng)不妥 、条件不能满足菌种衰退:经过保藏,由于自发突变引起的某 些优良特征的变偌或消失(xiosh)的现象防止菌种衰退的措施:1. 减少传代次数2. 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3. 利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传代3. 选择合适的保藏方法第39页/共66页第三十九页,共66页。.培养基的配制(pizh) 1 1 概述 2 2 培养基的成分(chng (chng fn)fn) 3 3 培养基的种类与选择 4 4 培养基的设计第40页/共66页第四十页,共66页。1 1 概述概述(i sh)(i sh)培养基: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的按一定比例配制(piz

21、h)(pizh)的多种营养物质混合物。 满足菌体的生长 促进产物(chnw)的形成发酵培养基的作用:第41页/共66页第四十一页,共66页。2 2 培养基的成分培养基的成分(chng fn)(chng fn) 碳源 氮源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水 生长因子 前体和抑制剂、促进剂第42页/共66页第四十二页,共66页。 1. 碳源 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的营养物质,是发酵的主要原料之一 一般(ybn)占干物质50%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 包括糖类,脂肪,有机酸,醇,碳氢化合物第43页/共66页第四十三页,共66页。 糖 类 单糖 葡萄糖 双糖 蔗糖,乳糖,麦芽糖 多糖 糊精,淀粉及其水解液,

22、玉米(ym)淀粉, 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木薯淀粉, 脂 肪:可作碳源,还有消泡作用 有机酸:可作碳源,还有调节pH值的作用 醇: 乙醇, 甘油,山梨醇 碳氢化合物 石油产物,甲烷,乙烷,丁烷,十六烷烃第44页/共66页第四十四页,共66页。 2. 氮源 构成微生物细胞(xbo)和代谢产物中氮素的营养物质,可补充碳源,是发酵的主要原料之一 有机氮源 黄豆饼粉,玉米浆,棉籽饼粉,蛋白胨,酵母粉,鱼粉,菌丝体,酒糟 无机氮源 氨水,硫酸铵,氯化铵,硝酸盐,具有调节pH值的作用第45页/共66页第四十五页,共66页。3. 3.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磷,硫,铁,镁,钙,锌,钴,钾,钠,锰, ,铜, ,氯等

23、, 其中许多金属离子(lz)(lz)对微生物生理活性的作用与其浓度有关,低浓度往往具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具有抑制作用磷 是构成核酸,蛋白质等细胞物质的组成成分,是许多辅酶和高能磷酸键的成分,氧化磷酸化的必需元素铁 是菌体的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组成元素,是菌体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之一镁,锌,钴 是某些酶的辅酶,钾 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钠 具有维持细胞的渗透压的钙 调节细胞的透性的作用,调节培养液中磷酸盐的含量第46页/共66页第四十六页,共66页。 4. 水 是培养基的主要组成成分,既是构成菌体细胞的主要成分,又是一切营养物质的传递介质。 生长因子 维生素,生物素, 5. 前体,促进

24、剂,抑制剂 产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菌体直接(zhji)用于产物合成而自身结构无显著变化的物质 青霉素发酵培养基的苯乙酸和苯乙酰胺第47页/共66页第四十七页,共66页。3 培养基的种类(zhngli)与选择 按培养基物理性质分 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按筛选菌种的作用分 选择性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富集培养基等 按化学组成作用分 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复合培养基 按发酵生产用途分 孢子(boz)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第48页/共66页第四十八页,共66页。 组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 化学成分不明(b mn)或不恒定的各种植物和动物组织或微生物的浸出物、水解液等物质制成的(例

25、如牛肉膏、酵母膏、麦芽汁、蛋白胨等)合成培养基 已知组成成分的各种营养物质组合的培养基,用于科学研究复合培养基 由组成成分不完全明确的天然产物与无机盐组合的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用于工业生产第49页/共66页第四十九页,共66页。 生产用途孢子(boz)培养基 利于孢子(boz)的发芽和迅速生长,形成大量优质孢子(boz),稍低的基质浓度种子培养基 用于孢子(boz)发芽和菌体生长繁殖,形成发酵种子的培养基发酵培养基 供菌体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产物的培养基第50页/共66页第五十页,共66页。 第51页/共66页第五十一页,共66页。 培养基的组成必需满足菌体细胞的生长发繁殖和合成代谢产物的元

26、素需求,还要提供维持细胞生命活动和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能量 设计要求 1. 1. 培养基各组分浓度适合,配比恰当 2. 2. 有利于提高产物合成速度,缩短发酵周期, 3. 3. 避免副产物的形成,便于产物分离纯化 4. 4. 原料价廉易得,质量(zhling)(zhling)稳定,成本低4. 培养基的设计(shj)第52页/共66页第五十二页,共66页。 定义(dngy):菌种的扩大培养就是把保藏的菌种,即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再经过摇瓶和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后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的纯种培养过程。 这些纯种的培养物称为种子。 . 菌种的扩大(kud)培养1. 种子必须具备(jbi

27、)的条件2. 种子制备过程3. 接种龄和接种量4. 种子罐级数的确定第53页/共66页第五十三页,共66页。1. 1. 种子必须(bx)(bx)具备的条件 菌种细胞的生长活力强,接种后在 发酵罐中能迅速(xn s)生长 菌体总量和浓度能满足大容量发酵 罐的要求 无杂菌污染 生产能力稳定 第54页/共66页第五十四页,共66页。2. 2. 种子制备(zhbi)(zhbi)过程 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在砂土管或冷冻干燥管内保藏的菌种以无菌的方式接至适合的斜面培养基上,培养成熟后挑选正常的菌落再接一次试管斜面并至摇瓶。 生产车间种子制备阶段:实验室制备的摇瓶种子移接到种子罐进行扩大培养 种子罐培养一方面使菌种获得足够的数量,另一方面种子罐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