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觉感知介入的绘画图式改善策略探究_第1页
基于儿童视觉感知介入的绘画图式改善策略探究_第2页
基于儿童视觉感知介入的绘画图式改善策略探究_第3页
基于儿童视觉感知介入的绘画图式改善策略探究_第4页
基于儿童视觉感知介入的绘画图式改善策略探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基于儿童视觉感知介入的“绘画图式”改善策略探究    倪怀彩【摘 要】文中,笔者将结合小学低段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特点,以本学段的美术教学实践案例为依托,解析绘画图式对小学低段学生的绘画及手工制作活动的影响,提出小学低段儿童“绘画图式”改善的策略。【关键词】小学低段;绘画图式;改善策略g633.55 a2095-3089(2019)07-0220-01一、关乎图式1.图式期。图式期,通常被称作是象征期或符号表现期,被认为是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处在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绘画有了自己初步的构思,善于运用形象符号(即图式)来表现自己日常生活中所

2、接触到的真实物体。2.图式印象。小学低段的儿童(79岁)处于绘画创作的黄金时期,此阶段的儿童“大多是画其所知,而非画其所见。”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图式印象的成因、存在方式及影响。首先,儿童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都为儿童的认知、表现及创造活动提供了一种参照,这就是记忆印象。如,线描写生一株花草,学生要调动这两种记忆存储,在大量的感知图像与大脑分析有机结合后,动手完成。然而,对于小学低段并未接触到线描写生的学生,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就并未储存任何相关的认知经验,所以往往会以旧有的图式经验运用于绘画表现中。其次,旧有图式印象的影响。在常态课的教学中,尽管教师使出十八般武艺,儿童的绘画及手

3、工作品中总能发现“千篇一律”的影子。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儿童对物象的认知被概念化了,从而也就会出现圆圆(红红)的太阳、锯齿状的小草、蓝蓝的海水等等。最后,“图像时代”的大背景下,对媒介图象图式的记忆模仿、不断复述,也加深了儿童对图式表达的影响。3.绘画图式的转换。儿童所创作的作品,可以被称为一种视觉代码。审视作品,我们可以从中寻出与儿童有关的经验、观念以及情感等诸因素。若是想改善儿童作品的绘画图式,就必须带领学生感知创作对象,提高儿童运用创作材料的能力。在创作时,儿童通过视觉造物转换,转换成儿童本身独具的绘画图式与艺术语言,对儿童形成绘画图式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二、与“绘画图式”的邂逅1.“

4、常态课上的切面西瓜”。一年级的美术课上,笔者尝试引用蚂蚁与西瓜这一绘本进行绘画创作的练习。最终作品,让笔者颇为震撼。课后,笔者进行总结与分析:(1)图画书中的所表现的具体形象半块西瓜。对作品进行分析后发现有80%的学生是参照图画书中的半块西瓜进行描绘的。可见,图画中的图式(仅仅是短时记忆),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2)一些场景的描绘也是会有图画书中一些场景的影子。因此,在小學低段儿童形成一种图式时,如果不能引领学生发现绘画图式的多种可能性,他们会受旧有图式的影响与限制。2.“此树非彼树”的困惑。笔者留意众多小学低段学生的作品,对树的形态表现进行长时间的搜集与整理。所教授的7个班级中,每班至少

5、半数的学生,作品中的树是这样表现的笔直的主干加上一个w形、v形或者横切的枝干等近四种形式。对于树的形象已经概念图形化了,小学低段学生便在无意识中表达出来。为了改善孩子们的旧有的绘画图式对他们的影响,笔者亲自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树,从看、听、闻、感、触等几方面进行。有位同学的画面中,竟然出现了飘落的树叶,画面中还体现了一定的疏密关系(因风儿吹过)。有些同学感触到树皮的质感,在用“心”表现大部分的学生画面“活”起来了。为了强化这种创作思维,开拓学生的视觉思维方式,笔者带领学生欣赏艺术家笔下的树(蒙德里安),因课前对画面重新解构,所以学生在理解艺术家如何运用这些视觉语言、可视化的符号时,就显得容易许

6、多。3.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夏日里的一天是以小主人翁在夏日的一天中的经历为题材的。书中创设的画面情景再现了夏日里有关视觉(夏日的明朗)、听觉(知了的叫声)、嗅觉(牛棚的味道)、感觉(气喘吁吁)、触觉(酣畅的淋雨)等。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以“我心中的夏天”为主题,展开实践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夏日的感觉、听觉、视觉、味觉等方面的启发。运用图画书中的语言与画面作为感知觉的引子,唤起小学生自身对于夏天的种种经验与感受,经过多种体验活动的融入,最终呈现的画面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真正表达。在小学低段美术教学中,尽可能的运用激发学生创设情境的优质教学资源,既能让他们体验美术实践活动的丰富与多元,又能全方

7、位的刺激学生的视知觉。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见分晓。三、小学低段美术课堂“绘画图式”的改善策略1.重欣赏由绘画图式到视觉造物的转变。大量的中外美术经典作品的艺术欣赏,为处于绘画创作黄金期的小学低段儿童,开启了人生视觉认知的第一课。费德门教授曾提出了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的鉴赏程序。“以画说话”,引导学生感受画面的视觉语言,以及这种语言的意义,必要时可针对某些美术学科元素进行参照式表现。因为这样做会给儿童更深刻的体验。2.重整合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立足于不同学科的不同角度,探求小学低段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的诸多可能性。这样背景理论支撑下的课堂,是将各个学科之间的壁垒打破,学生对于美术课堂所感所

8、获必须是自然而完整的。对多门学科的整合与教学重构,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的优势,当然这里的整合,不单指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美术学科各个学习领域内部的整合,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关注学生这一主体,对知识灵活理解与运用。(2)在美术学科各学习领域的整合过程中,力图使教学活动成为主题单元式的整合活动。3.重内容与过程关注课程的整体实施。教师要审视教学内容,关注课程的整体设置,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式的绘画图式的系列课程。在课程实施环节,教师要准备一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资料,便于儿童产生情感的链接与感官刺激。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不仅要“看画”,还要“听画”,积极倾听画作背后的故事。教师在“看画”、“听画”过程中所作的评价,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不给予学生暗示性(要向xx学习)带有片面性的评价语言,重视评价环节,全面且合理的进行评价,更有助于学生突破旧有图式的影响,更加自主、自信的表达。注:(美)鲁斯·斯特劳斯·盖纳,伊莱恩·皮尔·科汉,尹少淳译.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m.湖南美术出版社,11992(8)4:5.参考文献1李力加.儿童记忆模式对其美术造型、创造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