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联系与区别精品文档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联系与区别反应热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题型一般为选择和填空,考查的内容主要有: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等。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在 101 kPa 时, 1 mol 物质完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强碱发生中和反应而含义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收的热量生成 1 mol H 2O ( l )放出的热量时所放出的热量反应特点任何反应中和反应燃烧反应物质状态物质的状态要确定稀溶液生成物在常温下为稳定态方程式配任意物质的量以 生 成 1 mol H 2O以燃烧 1 mol 可燃物为标准
2、平标准( l )为标准H 符号放热取负值、吸热取正值负值负值能量数值必须指出是放热还是吸热直接描述热量的变化时不必再指明是放出的热量,可的描述或使用正负值或用 H 表示用H 表示 H E (生成物)电离吸热、溶解时 E(反应物) H 值与吸热或放热稀强稳定的氧化物如 CO2、SO2、书写形式有关,单位一般酸与稀强碱反应的中H 2O、 P2O5等说明 1和热为 57.3 kJ mol· 1是 “kJ·mol”在中学阶段,如果不指明条件就默认为通常状况,比较H 的相对大小时要考虑其数值的“ +”“”的问题用弱酸或弱碱的稀溶液进行中和反应时,每生成1mol H 2O( l)放出的
3、热量小于 57.3 kJ不能根据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来判断一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因为有些放热反应需要加热才能进行,而有些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也可自发进行。实际上反应热就是反应物分子中旧的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与形成的生成物分子中新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之差。H E(反应物键能)E (生成物键能)。同样当“H ”为“”即 H 0时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这时“H ”为“ +”即 H 0。【例题 1】 (09重庆高考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 的绝对值均正确)A C2H 5OH( l )+3O 2( g) =2CO 2( g) +3H 2O( g); H 1367.0 k
4、J/mol (燃烧热)B NaOH (aq) +HCl ( aq)= NaCl ( aq) +H 2O( l ); H +57.3 kJ/mol (中和热)C S( s) +O 2( g) = SO 2( g); H 269.8 kJ/mol (反应热)22H +116.2 kJ/mol (反应热)D 2NO = O +2NO ;解析: A 项燃烧热要求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mol,得到的氧化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即H2O 的状态必须为液态,因此A 选项错误;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H 应小于 0,因此 B 选项错误;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注明物质在反应时的状态,因此D 选项错误。只有 C 选项正
5、确。 答案: C【例题 2】( 09四川高考)25, 101 k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 mol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H+22+(aq)+2OH 1(aq) +SO4(aq)+Ba(aq) BaSO4(s)+2H 2O(1); H 57.3 kJ· molB.KOH(aq)+ H 2SO4(aq) K 2SO4 (aq)+H 2O(l) ; H 57.3 kJ·mol 1818222 1C.C H(l)+ O(g) 8CO(g)+ 9H O(g) ;H 5518
6、 kJ·molD.2C 8H18(g)+25O 2 (g) 16CO2 (g)+18H 2O(1) ; H 5518 kJ· mol 1解析: 中和热的标准是生成1 mol H 2O( l )时所放出的热量,A 项不符合中和热的定义;燃烧热要求必须生成稳定的氧化物,C 项中生成物水为气态,应该为液态。D 项中辛烷的物质的量不是 1 1答案: Bmol , D 中 H 11036 kJ· mol才正确。所以 ACD 错误。点拨: 燃烧热、中和热概念的理解及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是解该题的关键。【例题 3】( 08年海南高考)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 5O 2=
7、 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PP a kJ mol· 1、 PO b kJ ·mol 1、 P O c kJ mol· 1、OO d kJ ·mol 1。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 ,其中正确的是()A. (6a + 5d 4c 12b) kJ ·mol -1B.( 4c + 12b 6a 5d)kJ ·mol -1C.( 4c + 12b 4a 5d) kJ ·mol -1D.( 4a + 5d 4c 12b) kJ ·mol -1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 1 mol P
8、4中有 6 mol P P 键, 5 mol O 2 中有 5mol O O 键, 1 mol P 4O10中有 4 mol P O 键、 12 mol P O 键,所以H ( 6a + 5d 4c 12b) kJ·mol-1 。答案: A点拨: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在断裂和形成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检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 101kPa 时, 1mol 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 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C. 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D. 在稀溶液中, 1molC
9、H 3COOH 和 1mol NaOH 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2、已知: 2CO(g)+O22由此判断CO的燃烧热是()(g)=2CO (g);H= 566.0kJ/mol.A. -283.0kJ/molB. -566.0kJ/molC. 283.0kJD.566.0kJH 221kJ/mol3、 已知: 101kPa时, 2C(s)O (g)2CO(g)2 稀溶液中, H+ (aq) OH (aq) H2O(1)H 57.3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B、的反应热为 221 kJ/molC、稀硫酸与稀 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
10、 57.3 kJ/molD、稀醋酸与稀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1mol 水,放出 57.3kJ 的热量4、已知,在 25、 101kPa 时, 1molC(石墨 )完全燃烧生成CO2 气体,放热393.5kJ, 1molCO 完全燃烧生成 CO2 气体,放热 283.0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 25、 101kPa 时, C( 石墨 )燃烧生成CO 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C(石墨 )+O 2(g)=2CO(g) ;H=-110.5kJ/ molB.C( 石墨 )不完全燃烧,生成CO2 和 CO 混合气体时,少放热283.0kJC.C( 石墨 )和 CO2(g) 反应生成CO(g)
11、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D. 如果金刚石燃烧生成CO2 放出的热量大于石墨,则从石墨转变成金刚石的变化需要吸热5、( 08 四川卷)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反映的中和热 H 2×(A HCl 和 NaOH 反映的中和热 H 57.3kJ/mol ,则 HSO 和 Ca(OH)22457.3)kJ/molB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 CO(g) 的燃烧热是283.0kJ/mol ,则 2CO2(g)=2CO(g) O (g) 反应的 H 2×283.0kJ/mol2D 1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
12、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知识要点:反应热是一个矢量,吸热为号,放热为号。所以反应热必须带正负号,且只能用 H 来表示。在表述燃烧热和中和热时不带正负号,因为中和热和燃烧热不存在正负的问题,均用数值直接表达。(反应热、中和热和燃烧热三者而言:即用 H 表示的时候标注、号,其余情况均都不标注)一、正确理解 “三热” 概念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本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用 H 表示,单位是 kJ/mol,并规定放热反应的 H<0,吸热反应的 H>0。2、标准燃烧热与热值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形式,使用燃烧热的概念时要理解下列要点。 规定是在 101 kPa压强下测
13、出热量。书中提供的燃烧热数据都是在 101kPa下测定出来的。因为压强不同,反应热有所不同。 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 1mol(这样才有可比性)。因此,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 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出现分数。例如, C8H18 的燃烧热为 5518 kJ·mol-1 ,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则为81825 222-1CH(l )+ 2 O( g) = 8CO (g)+9HO(l); H=5518 kJ·mol 规定生成物为稳定的氧化物例如C CO、H H O(l) 、 S SO等。2221C( s)+2O2( g)=CO(g); H=110
14、.5 kJ mol·-1C(s)+O2(g)=CO2( g); H= 393.5 kJ mol·-1C 的燃烧热为 393.5 kJ·mol-1,而不是 110.5 kJ·mol-1。 叙述燃烧热时,用正值,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用H 表示时取负值。例如, CH4 的燃烧热为 890.3 kJ·mol-1,而 H 890.3 kJ·mol-1 且必须以 1mol 可燃物燃烧为标准。要与热值概念进行区别。热值:1g 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该物质的热值。3、中和热:把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 1molH2O 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单位是
15、 kJ/mol。燃烧热和中和热都属于反应热。二、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1、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 “;”隔开。若为放热反应, H为 <0:若为吸热反应, H 为 >0 。 H的单位一般为 kJ/mol。2、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个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3、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数值以及符号都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s、l 、g)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4、由于 H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
16、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 H也要加倍。5、当反应向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6、用中文表示焓变时数值没有正负号,而用符号表示焓变时数值必须注明正负号。如H2 的燃烧热 为 285.8kJ/mol,H=285.8kJ/mol。三、盖斯定律1、定义: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 (各反应物 )和终态 (各生成物 )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即HH1H212甲 乙,甲 丙 乙,H=H+H。2、应用(1)利用关系图找出反应热之间的关系找起点和终点(起点是
17、A ,终点是 C);找途径:一个是A BC,一个是 A C;列式: H3=H1+H2。(2)利用方程组找出反应热之间的关系找出中间产物(中间产物是 B);利用方程组消去中间产物:反应 c反应 a+反应b;列式: H3 = H1+H2。四、键能、反应热和稳定性的关系1、键能定义:在 101kPa、298K 条件下, 1mol 气态 AB 分子全部拆开成气态 A 原子和 B 原子时需吸收的能量称 AB 间共价键的键能,单位为 kJ ·mol 1 。2、键能与反应热 化学反应中最主要的变化是旧化学键发生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也主要决定于这两个方面吸热与放热,可以通过键能
18、计算得到近似值。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大于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为吸热反应;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1 ,吸热为反应热 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反应热,符号H,单位 kJ ·mol正值,放热为负值。可以通过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热的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其数据来源的基础是实验测定。由于反应热的最主要原因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所以通过键能粗略计算出反应热。H(反应热)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 生成物键能总和。为方便记忆,可作如下理解:断裂旧化学键需吸热(用号表示),形成新化学键则放热(用号表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等
19、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键能的代数和,即 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 生成物键能总和),若 H0,为吸热,若 H0,为放热。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Ba(OH) 2·8H2 O和氯化铵晶精品文档3、物质稳定性:物质在反应中放出能量越多,则生成物能量越小,该物质越稳定,生成物中化学键越牢固。反之亦然。如:同素异形体稳定性的比较:根据H 正负和大小判断,反应放热,说明生成物能量小,较稳定。五、误点警示1、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吗?答: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如氢氧化钡晶体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但只要用玻璃棒搅拌混合,温度即迅速降低,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说明该反应已进行。
20、加热只是反应所需的一种条件,放热、吸热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只要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一定放热,反之,就一定吸热。有的放热反应如碳的燃烧需要加热到着火点才能进行。2、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以下反应热均非中和热: H2SO4(aq)+ 1Ba(OH)2(aq)= 1 BaSO4(s)+ 1 H2O(1) (此处还有222BaSO4(s)的生成热 ); NaOH(s)+HCl(aq)=NaCl(aq)+H 2O(此处还有 NaOH 的溶解热 ); C
21、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1)(此处还有 CH3COOH 电离热 )。3、已知: H2(g) + Cl2(g) = 2 HCl(g)H184=.6 kJ mol·-1,能由此判断出氢气的燃烧热为 184.6 KJ mol·-122(g) + 5O2(g)22O( l); H =-吗?已知 2C H4 CO(g) + 2 H2600kJ ·mol-1,能说乙炔的燃烧热为 -2600kJ ·mol-1 吗?另外,物质的燃烧热大,其产生的火焰温度就高吗?答: “燃烧热 ”的定义是:在 101kPa 时, 1mol
22、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或单质)时放出的能量。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物质: C CO2(g),H H2O(l) , P P2O5(s),NN2(g),SSO2(g)。生成不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不是燃烧热,如: CCO(g),HH 2O(g)。氢气在氯气中虽能燃烧,但其热效应却不是燃烧热,只能称为反应热。燃烧热叙说有两种形式:一是用文字表示,此时只能用相应的数值和单位,不能用 “” 号。如乙炔的燃烧热为 1300kJ·mol-1;一是用 H 表示,此时需用负号表示,如乙炔的燃烧热 H =-1300kJ mol·-1 。火焰的温度与可燃物的燃烧
23、热和热量损失(如生成的水等)有关。燃烧热相差不大时,生成的水越多,热量损失就越多,火焰温度就低。【例题解析 】例 1 已知反应 A B C 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的能量一定高于 CBB的能量一定高于 DCA 和 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 C和D的总能量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例 2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CO2 与 CaO 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 分解是吸热反应例 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 的是()A 2H (g)+O(g)=2H
24、2O(g); H12H (g)+O2(g)=2H2O(l) ; H2222BS(g)+O2(g)=SO2(g); H1S(s)+O2(g)=SO2(g); H2CC(s)+ 2O (g)=CO(g) ;H1C(s)+ O (g)=CO(g); H2122211DH2(g)+ Cl2(g)=2HCl(g) ; H12H2(g)+ 2Cl 2(g)=HCl(g) ;H2例 4 灰锡 (以粉末状存在 )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Sn(s、白 )2HCl(aq)SnCl2(aq) H2(g);H1Sn(s、灰 )2HCl(aq)SnCl2(aq) H2(g);H2、灰、白; H3 2.1kJ
25、/molSn(s)Sn(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1H2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例 5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C(s)+O 2(g)=CO 2(g);1O2(g)= CO(g); H2H1C(s)+2 S(s)+O2(g)=SO 2(g); H3S(g)+O 2(g)=SO 2(g); H41 H 2(g)+2O2(g)=H 2O(l);H52H2(g)+O 2(g)=2H 2O(l);H62(g); HCaO(s)+H O(l)=Ca(OH)(s);H CaCO (s)=
26、CaO(s)+CO237228A BCD例 6 已知反应: 101 kPa 时, 2C(s)+O 2(g)=2CO(g) ; H=-221 kJ mol· -1稀溶液中, H +(aq)+OH-2-1=(aq)H O(l) ;H=-57.3 kJ 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 mol· -1 B的反应热为 221 kJ mol· -1C稀硫酸与稀 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 mol·-1D 稀醋酸与稀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水,放出57.3 kJ 热量例 7 25 、 101 k
27、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 mol· -1 、 285.8 kJ mol· -1、890.3 kJ mol· -1 、 2 800 kJ mol· -1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1H=-393.5 kJ mol·-1A C(s)+O2(g)=CO(g);2-1222H=+571.6 kJ mol·B 2H (g)+O(g)=2H O(g);C CH4(g)+2O 2(g)=CO 2(g)+2H 2O(g);H=-890.3 kJ mol·-116126222O(l);-1D C H
28、O (s)+3O(g)=3CO (g)+3HH=-1400 kJ mol·2例 8已知充分燃烧 ag 乙炔气体时生成 1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2 2222O(l);H 4b kJ·mol 1lA 2C H (g)5O (g) 4CO (g)2HB C2 H2(g)5/2O2(g)2CO2(g) H2O(l) ;H2b kJ·mol 1 12 2222H 2b kJ·molC 2C H (g)5O (g)4CO (g)2HO(l) ;D 2C2H2(g
29、) 5O2 (g) 4CO2(g)2H2 O(l); H b kJ·mol 1例 9CH3 CH3 CH2 CH2H2;有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化学键CHC CCCHH键能( kJ·mol414.4615.3347.4435.31)试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热例 10 在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中,若断裂1mol H - H 键要吸收 436KJ的能量,断裂 1mol Cl- Cl 键要吸收 243KJ 的能量,断裂 1molH Cl 键要吸收432KJ 的能量,则在氯气中充分燃烧1mol H2 的能量变化是。例 11 将 0.3mol 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 B2H 6)
30、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 649.5kJ 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 。又已知: H2O( g)=H 2O( l); H2 44.0 kJ mol· 1,则 11.2L (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_kJ 。例 12 10 g 硫磺在 O2 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SO2,放出的热量能使500 g H2O 温度由 18升至62.4,则硫磺的燃烧热为,热化学方程式为。例 13 实验室用 50 mL 0.50 mol ·L-1 盐酸、 50 mL 0.55 mol ·L-1 NaOH 溶液和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
31、得到表中的数据:试完成下列问题: (1) 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_ ,(2)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棒的理由是_ 。经数据处理, t -t =3.4 。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盐酸和 NaOH 溶液的密度按 121g·cm-3 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 4.18 J (g··)-1 计算。(3)若将 NaOH 溶液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氨水,测得中和热为H,则 H与 H的关系为:H_11H(填 “”“ ”或 “ =”,理由是 _ 。111知 (1)H 2(g)+O2(g)=H2O(g); H1=akJ/mol,(2)2H2(g)+O
32、2(g)=2H2O(g);H2 =bkJ/mol(3)H 2(g)+0.5O2(g)=H2O(l) ; H3=ckJ/mol, (4)2H2(g)+O2 (g)=2H2O(l); H4=dkJ/mol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a<c<0 Bb>d>0 C 2a=b<0 D 2c=d>02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可表示如下:+-2H(aq)+OH(aq)=H O(l) ; H=-57.3kJ/mol向 1L1mol/L 的 NaOH(aq)中加入: 稀醋酸 浓硫酸 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反应热为 H1、 H2、 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33、)CH=H =HAH>H >H3BH>H >H13122312DH1>H3>H23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CH3OH(g)+H2 O(g)=CO2(g)+3H2(g); H= + 490 kJ mol·13OH(g)+1/2O222 1CH(g)=CO (g)+2H (g); H= 1929 kJ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3OH 的燃烧热为 192 9 kJ mol· 1 B反应 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CCH OH 转变成 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3D根据 推知反应: CH 3O
34、H(l)+1/2O 2(g)=CO2(g)+2H2(g)的 H>1929kJ ·mol14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A 氢气的燃烧热为 285.5kJmo1,则水电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1) =2H2(g)+O (g) ; H=+285.5KJmo12和 H O(1)时放出 890kJ 热量,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1mol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 CO221/2CH 4(g)+O2 (g)= 1/2CO2(g)+H2O(1);H=-445kJ mol2-1,则 C 的燃烧热为 110.5kJ mo1C已知 2C(s)+O (g)=2CO(g);H=-221kJ &
35、#183;mol实验次数起始温度 t1/终止温度 t2/D HF盐酸NaOH 溶液与120.220.323.7220.320.523.8NaOH321.521.624.9溶液反应: H+(aq)+OH(aq)=H2O(1);H= 一 573kJmolH (g),5对于反应 CH (g) CH(g)十242222CH4(g) C2H4 (g)+2H2(g)当升高温度时都向右移动 C(s)+2H2(g) 4; H122 2 HCH(g)2C(s)+ H(g) CH (g);22C(s)+2H (g) CH(g);H。判定 中的【专题训练与高考预测】2243H1,H2,H3大小顺序是( )收集于网络
36、,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AH>H>H3BH >H>2H1CH >H> H3122321D H3>H2>2 Hl6已知 25,101KPa 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 )+O2(g)=CO2(g);H=-393.51kJ/mol,C(金刚石 )+O2(g)=CO2(g);H=-395.41kJ/mol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
37、低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7 N 2H2 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 mol N 2H2 (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N2H2(g)+O 2(g)=N 2(g)+2H 2O(g) ;H=+133.5 kJ-1· mol2222(g)+2H2O(g) ;-1BN H(g)+O (g)=NH=-133.5 kJ mol·C N2H 2(g)+O 2(g)=N 2(g)+2H 2O(g) ;-1H=+534 kJ · mol22222H=-534 kJ mol
38、·-1D NH(g)+O (g)=N(g)+2H O(g) ;8燃烧 1 g 乙炔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50 kJ,则这一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2222;-1A 2C H (g)+5O (g)=4CO(g)+2H O(l)H=+50 kJ · molB C2H2(g)+5/2O 2(g)=2CO 2(g)+H 2O;H=-1 300 kJC 2C H +5O2=4CO2+2H O;H=-2 600 kJ222D 2C2H 2(g)+5O 2(g)=4CO 2(g)+2H 2O(l) ;H=-2 600 kJ mol·-1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H=
39、-571.6 kJ mol·-1 中 H表示 H2 的燃烧热A 热化学方程式2H 2(g)+O 2 (g)=H 2O(l);B分子晶体的熔点、沸点随共价键增强而升高C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O,放出649.5 kJ 的10 0.3 mol 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 H6在 O中燃烧,生成固态 B O和液态 H22232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B2H 6(g)+3O 2(g)=B 2O3(s)+3H 2O(l) ;-1H=+2 165 kJ · molB B2H
40、6(g)+3O 2(g)=B 2O3(s)+3H 2O(l) ;H=-2 165 kJ mol·-1C BH+3O =BO+3H O;-12H=-2 165 kJ mol·26232D B2H 6(g)+O 2(g)=B 2O3(s)+H 2O(g) ;H=-2 165 kJ mol·-111下列化学反应 H的数值 (放热 )最大的是( )A NaOH(aq)+HCl(aq)=NaCl(aq)+H2O(l) ;H1B NaOH(aq)+ H SO (aq)=1NaSO (aq)+H O(l) ; H124242222C CH 3COOH(aq)+NaOH(aq)=
41、CH3COONa(aq)+H 2O(l) ; H3D NaOH(aq)+1H SO (浓 )=Na SO (aq)+H O(l) ; H2412424225 mol ·L-112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Q 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的 KOH溶液100mL,恰好 生 成正 盐。则 此条 件下反 应C4H10(g)+13/2O 2(g)=4CO 2(g)+5H 2O(g) 的 H为 () A +8Q kJ ·mol-1B +16Q kJ ·mol -1C-8Q kJ mol·-1D -16Q kJ mol· -113分析右面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确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2A(g)+B(g)=2C(g) ; H0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抛光线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新型铁合金用封接玻璃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项目建议书
- 2025年临床路径信息系统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SIC涂层石英玻璃管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广西桂林十八中中考数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民用高端线缆合作协议书
- 家庭保洁考试流程及答案
- 2025年江苏医疗考试题型及答案
- 慢阻肺的护理
- 2025年不动产登记业务知识试题及答案(司法考试资料)
- 2025年三力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 (新教材)2025年秋期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核心素养教案(第2单元)(教学反思有内容+二次备课版)
- 脑脓肿病例分析课件
- 心理学基础(第2版) 课件 第7章 学习
-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
- 公立医院资金管理办法
- 边坡作业安全教育培训
- 印染工厂设计
- ktv安全消防管理制度
- 政府夜市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