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定稿.doc_第1页
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定稿.doc_第2页
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定稿.doc_第3页
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定稿.doc_第4页
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定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科分类号 0301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中文): 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 (英文):Discussion on The Right of Claim for Restitution Interests 姓 名 陈敏 学 号 2006050226 院 (系) 法学院 专业、年级 法学专业 2006级 指导教师 喻名峰 二一年 月摘要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作为票据权利消灭后的补救措施,其目的在于寻求一个平衡点,以期既发挥票据功能,又避免债权人受到不合理的损失。本文以分析、比较的方法对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价值、成立要件进行阐述,而对于此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性质,除德国票据法将其

2、界定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之外,各国立法均未予以明确,学界对此也是众说纷纭。本文就各种学说进行分析、比较。从法律效果的角度得出结论。通过与其他各国及地区的票据法的相关规定作比较分析,指出我国现行规定的缺陷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利益返还请求权;平衡;不当得利Abstract: The right of claim for restitution interests is one remedy way of extinction of the rights on a negotiable instrument。 It tries to search a balance between the

3、parties, so that it can make good use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s and avoid unreasonable loss of the creditors. In this paper, the value and the conditions of claim for repayment of the interests are interpreting by comparative analysis。 Except the Germanic negotiable instruments law determines the na

4、ture of claim for reinstating interests, the other state does not give the specific answer. It makes the scholar offer all kinds of nature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all kinds of theory of the claim for repayment of interests and get the nature by aspect of the Legal effect 。also, the disadvantages

5、in Chinese Commercial Instrument Law are pointed out and revising advice is put forward.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Key works: claim for repayment of the interests; balance; claim for unjustified enrichment 目录 导言···············

6、;·····································1第一章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概述·········

7、3;··········2第一节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概念························2第二节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成立要件·········

8、3;··········2第三节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价值························4 第二章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法律性质·········

9、83;··········6第一节 学界各种学说及评析······························6第二节 本文观点·····

10、3;··································10第三章 我国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缺陷及完善···········11第一

11、节 现行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缺陷分析···········11一、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成本问题·····················11二、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利弊探析········

12、········13三、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改进意见·················14第二节 对我国票据法第十八条规定之分析与完善·······15一、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存在的逻辑问题······

13、3;······15二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返还的形态与范围···············16三、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是否为民事权利·················18结语····

14、;················································20致谢·&

15、#183;·················································&

16、#183;26论票据利益返还原请求权 导言票据和合同、公司一起被称为市场经济的三大其本工具。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商业工具能够替代票据。票据从其产生开始,就表现出支付、汇兑、结算和货币替代工具的经济功能。随着票据的发展,又增添了信用和融资两大重要功能。票据作为商业工具,其追求的是迅捷、效率的目标.票据的无因性、文义性以及票据债务人的连带责任等,无不体现上述目标。然而为据在实现其目的而设成的制度有时会与道德伦理价值相冲突。如票据的短期时效制度便于票据流通,但持票人稍有不甚就会丧失票据权利,这与民法的公平价值发生了冲突。为了平衡二者的利益,票据法设计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即当票据权利因时效避

17、届满或保全手续欠缺丧失时,仍赋予持票人向出票人或承兑人主张利益返还的权利。 世界大多数国家及地区均规定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但其性质却其性质未予明确,只有德国将其界定为不当得利.而对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定性将影响权利的内涵和外延,而内涵和外延直接影响与权利相关的法律实践. 我国也规定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我国据据法第十八条规定:“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一般认为这是对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肯定。然该条文引起众多学者的质疑,纷纷指出其缺陷及提出 各种完善之建议。 以下将从票据利益返还请

18、求权的成立要件、价值、性质及立法完善等角度,运用分析、比较的研究方法,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第一章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概述第一节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概念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亦称利益偿还请求权或受益偿还请求权,是指票据权利因时效或欠缺一定的手续而消灭时,该持票人对出票人或承兑人在其所受的利益的限度内,请求返还该利益的权利。 第二节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成立要件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票据法并不具体规定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要件,经学者们的概括总结,认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 一、有合格的当事人.权利人:持票据人。在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关系中,权利人为持票人。不仅包括最后持票

19、人,还包括因被追索而履行了票据债务后取得票据的持票人、保证人、以及因各种原因如继承、接受赠与、公司合并、一般债权转让等取得的持票人和因参加了付款而取得的票据的参加付款人。义务人:各种票据的出票人或汇票的承兑人。一般来说,在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关系中,受到额外利益的是出票人或汇票的承兑人。但是不排除其他关系人受有额外利益。此时,笔者认为,这些人应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关系中的义务人。如背书人为票据伪造者、变造者的情况下,背书人也可成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义务人. 二、票据权利曾有效存在过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是因票据权利丧失而产生的,故票据权利曾有效存在过为其逻辑的起点。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消灭引起

20、了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失衡,为使票据权利人得到救济而由法律赋予的权利,其基础当然是票据权利有效成立并存在。如果票据欠缺形式要件而成为无效票据,则无效票据不能产生票据权利,不会发生因票据权利消灭引起的当事人利益失衡,也就不需要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救济。 三、票据权利是因时效期满或手续的欠缺而消灭 对各种票据权利,各国票据法都相应地规定了消灭时效。至于法定手续的欠缺是指持票人没有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提示票据或依法取证,从而对其前手丧失了追索权。由于这两种原因而使票据权利消灭,持票人可行使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至于其他原因导致的票据权利丧失,则只能采取相应的办法。如失票人可采取公示催告和提起诉讼的方式主张权

21、利。四、出票人或承兑人因持票人的票据权利的消灭而受有额外利益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设计是为了平衡当事人的利益。因此,只有出票人或承兑人获有额外利益时,持票人才可行使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至于额外利益,也就是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标的,是出票人或承兑人根据票据基础关系实际获得的利益,而非其未支付的票据金额。 第三节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价值一、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公平价值 票据权利的消灭时效比民法中规定的一般债权的消灭时效要短,持票人很容易因为时效期间届满而丧失票据权利,同时票据是严格的要式证券,票据法规定严格的票据权利行使要件和保全手续。持票人稍有疏忽就可能因保全手续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如果

22、持票人取得票据是对价的,而该对价即被票据的出票人或承兑人无偿取得,从而导致双方当事人利益上的不公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票据法规定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但有人认为,当票据因时效经过或保全手续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时,基础债权因未获清偿而复苏。持票人可基于基础关系直接向相对人主张权利,通过一级一级追索,最终实现向出票人或承兑人主张权利的目的,并不会出现学者所担心的出票人或承兑人坐享对价的情况.黄晟莉:论票据利益返还权,华东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笔者认为,这确实可行,但不经济,具体下文将讨论.票据立法的理念在于保障票据流通的安全与迅捷,然而现代社会在追求快速的商业活动和高额的利润时,不应该忽视

23、个体的利益。且在商事活动中,票据利益往往是较大的利益,一方因另一方受损而获得利益这违反了商事活动的公平原则,故法律以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体现对个体利益的关注及法律追求公平正义之根本。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二、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平衡价值 票据法是商法,追求的目标的自由、平等、效率和营利,且票据是技术性很强的法律。为了维护和促进票据的流通,保护持票人的合法利益,票据法中的一系列制度如有关票据行为的无因性、独立性等,都侧重对善意持票人的利益的保护和促进了票据的流通与转让。这确实使持票人的权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使票据的流通职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挥。但另一方面,

24、也使票据债务有的负担相对沉重,权利人和义务人之间的利益产生了不平衡。为平衡票据法上的利益关系,给票据债务人必要的保护,并促使权利人更快地行使权利,促进票据的流通,票据法规定了短期时效和严格的形式要件,使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时间和程序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制约。实现了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利益的第一次平衡。但如此一来,以可能导致权利人稍有不甚就轻易丧失了票据权利,使义务人获得额外利益.票据法规定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对权利人进行救济,实现了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利益的第二次平衡。三、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经济价值上文已谈到当票据权利丧失之后,持票人可基于基础关系逐级主张权利。但基于基础关系主张权利将面临很大

25、风险,很有可能出现关系断裂而无法追索到出票人或承兑人的情况,既使不出现断裂,权利行使很不经济。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当事人按基础关系主张权,因为基础关系复杂,关系人较多,举证也复杂,这对当事人来说责任很重。但如果按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来主张权利,持票人只需证明出票人从直接后手处获得对价或承兑人从出票人处获得资金即可。至于票据权利曾有效存在过和票据权利因时效届满或手续欠缺而丧失这两个要件,票据本身就是有力的证据,而无须其他的证据。所以基于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主张权利比基于原因关系主张权利对持票人更经济。而对于法院来说,因为法院主要是审查案件的事实,如果基于基础关系,案件事实复杂,认定起来需要多方查证,各

26、证据之间的关联性、真实性无疑要花费法院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并且在法律的适用上也是千头万绪,但如果依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方式审判时,案件事实较容易查清,法律依据也明确。因此,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使法院审判更为有效,更节约诉讼成本。第二章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法律性质我国票据法第十八条规定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为民事权利,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国学者多有微词。而对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问题,理论界的争议颇大。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未予以明确,只有德国票据法明确规定为不当得利请求权,那么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到底如何,下面笔者将结合种学说,对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进行探析,得出结论。 第一节 学界各种学说及

27、评析一、损害赔偿请求权说该说认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与民法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具有相同之的性质,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即是损害赔偿请求权.然而民法上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因债务不履行或侵权行为而产生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原则上债务人要存在故意或过失。有学者主张损害赠偿的发生不限于侵权行为及债务不履行,依法律之规定或依当事人之法律行为,同样可发生。过错不是必备条件,而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就属于法律规定的情形。以上观点忽略了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回复损害之前的状态,在于无法回复的情况填补损失。而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立法目的显然不是持票人可以请求回到损害之前的状态即恢复票据权利.从票据利益返还

28、请求权的价值来看,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主要是一种补救制度,而非保障制度。主要是对票据持票人与义务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即给持票人因为票据在于追求效率极可能使持票人丧失利益时的最后一个补救机会。显然,这与民法上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意图相去甚远。因此,该说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视为损害赔偿请求权是不合理的。二 、票据上的残存物说和票据权利的变形物说该说认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 是在票据权利消灭后,票据上残存下来的一种请求权.这种请求权与票据权利有着割不断的密切联系,相当于票据权利的残留物。日本学者进下步推演,以提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这票据权利的变形物说。认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虽不是票据权利,从实质上考虑它应

29、是票据上的残存物或票据权利的变形物.依此说,因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要结合票据,应量按有价证券的法理,其行使、转让都应持有和交付票据为要件.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毕竟是以票据权利消灭后为前提的,即他是票据权利消灭后独立发生的权利,并非票据 权利的残存物或变形物。二者之间的联系只是时间顺序的衔接,很难说有什么实质上的关系. 这种学说有人认为夸大二者联系之嫌。并且票据权利是因积极的票据行为所生,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不具有这一特性。因此这种学说也有很多牵强之处。董惠江: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研究,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三、 票据法上特别请求权说这一学说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为通说。台湾学者施文森概括为

30、:“质言之,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是基于衡平观念,为票据法所规定特别请求权,也就是说,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既不是票据权利,也不是民事权利,而是票据法上的权利,是一种票据法专门规定的特别请求权。施文森著:票据法新论,台湾三民书局1987年版第95页主张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性质属于票据法上特别请求权说的理由有:(1)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非系票据外实质意义上的权利,而是原有票据权利的延续,本身是票据权利的变形,论性质已非票据权利,而是票据法上的权利;(2)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系基于衡平观念,为票据法特别规定之权利,也就是说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既不是票据权利也不是民事权利,而是票据法上的权利;(3)票据法为解决因一

31、定原因而使用权持票人丧失票据权利的一定情形,在立法上并没有针对其他情形的含义,因此具有特定性或特别针对性,并且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从性质、要件和效力第内容均票据权利、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侵权损害赔偿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以票据法上特别请求权说较为妥当。笔者认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具有特殊性,学者已阐述了理由。但不能因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具有特殊性,就认为其性质是票据法上的特别请求权。理由是特殊性是相对的,民法上也有很多权利具有特殊性,但不能否定他们民事权利的性质。四 、不当得利请求权说 德国立法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定性为不当得利请求权.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学者持有此观点.他们认为,

32、票据法上的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也是一种民事权利,而且与民法上的不当得请求权的性相同。理由如下:(1)出票人或者承兑人受有财产利益。在不当得利中受有财产利益既包括积极利益又包括消极利益。(2)持票人受损。持票因时效届满或者保全手续欠缺导致票据权利消灭时,持票人损失是票据资金,这种损失是客观的。(3)出票人或承兑人受益与持票人的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关于利益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学者主张其应为直接因果关系,即由于同一原因使一方发生损害,另一方受损,而出票人或承兑人取得的利益并非直接取自损失的利益。因此,持票人的受损与出票人或承兑人的受益之间并无因果关系.但该学者称赞同“非直接因果关系说”,即受益与损

33、失之间并不限于同一原因事实造成受益与受损的情况。因票据具有流通性,多数票据在出后会发生背书转让行为,对于转让后的票据,出票人或承兑人的受益与持票人的受损是基于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原因事实而了发生的,但也应认定具有因果关系。(4)出票人或承兑人受有利益无法律上的依据.关于如何判断有无“律上的依据”民法理论至今还存在争议。日本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认为是否承认因时效取得的利益作为不当得利,要看消灭时效的立法宗旨,如果法规的立法宗旨是在使受益人终局性的获得利益,就无不当得利可言:反之,如果在于从法律形式上将该利益归属某人,而实际上并不在开使其受益,则可成立不当得利。票据法规定时效消灭制度,目的并不在于使

34、出票人或承兑人终局性的取得利益.所以对出票人或承兑人而言,应属于在取得利益时有依据而后失去法律依据的情况。于永芹著:票据法前沿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二节 本文观点以上就是关于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性质的几种主要的学说.目前学者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不当得利请求权说和票据法上特殊权利说上,而票据法上特殊权利说似乎占据有利地位。笔者认为,准确把握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性质,有且于把握其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现将不当得利请求权说与票据法上特殊权利说相比较,笔者认为,从其他方面,诸如从直接因果关系和得利是否具有法律依据等来否认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是不够的。同时笔者认为坚持不当得

35、利返还请求权的理由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如果在坚持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理由的同时,在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情形下,义务人返还利益的范围依义务人的主观上是善意还是恶意而有所不同。在存在善意的情况下利益的范围以现存利益为限.从法律效果上看,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法律效果是一致的,从此意义上说,区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票据法上特别请求权是没有重要意义的。再从本质上来看,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根本基石均为衡平的价值理念。依据根本上相同的就应该作相同的处理,根本上不同的应该作不同的处理的法理,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归入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范围不会损及票据

36、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权利,也不会动摇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法律价值的基础。第三章 我国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完善 第一节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缺陷分析一、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成本问题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成本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对保障票据快速流通的时效制度的破坏。票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快速流通上,票据权利的行使以迅速为宜。权利人长期不行使权利,有可能导致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利情形出现:(1)票据债务人的履行能力可能发生变化,票据债权人的票据权利很可能受到影响,甚至得不到实现;(2)票据本身可能不复存在,严重加大了权利人主张权利的举证成本和法院调查取证的成本;(3)票据上的债权债务关系

37、迟迟得不到清结,可能会导致一连串的票据当事人的不良反应,导致交易的不稳定.(4)本来票据时效制度是为了加快票据权利的合法流通速度,而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行使却把时间往后大大拖延,极大地降低了流通速度,严重地影响了票据制度的效率.因为在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如果没有票据的流通,就丧失了票据制度在经济上的作用.”在立法上,从我自票据法第17条(关于票据权利时效)和第40条、第53条、第92条(关于提示期限)与规定利益返还请求权的第18条的多处冲突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一点。(二)对票据保全制度的破坏。持票人如果未按照法定方式保全据权利的话,就丧失了票据权利。而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行使,使这一规定又成为空谈。

38、从而使许多最后持票人急于从事依法保全票据的行为,破坏了票据行为的要式性,在客观上也加大了双方重新采取保全措施的举证成本,延缓了票据关系的消灭,不利于票据交易的安全与稳定。这在我国立法上,票据法第18条(利益返还请求权)与第62条至第65条(票据权利保全)的冲突,很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 (三)除流通功能外,票据还具有汇兑职能、支付职能、结算职能、信用职能、融资职能等经济职能,这些经济职能的实现,都是以票据无暇疵以及票据权利有效存在为前提的,持票人如果不遵守票据时效或保全制度,则丧失票据权利,或是从根本上无法实现票据的经济职能,或者在时间、举证责任等方面严重加大了实现汇兑、支付、结算和信用职能的成

39、本,当然更谈不上票据在到期日前贴现来实现融资职能。由此可见,现行的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不利于票据经济职能的实现。(四)持票人即使由于自身故意或过失,导致票据权利由于时效或保全手续而丧失,依然可以得到与出票人或承兑人所受利益相当的利益。这将导致许多最后持票人根本无视票据时效和保全制度,与持票人并没有直接交易关系的出票人与承兑人承担了由于持票人的过错而产生的成本,这既不利于社会经济关系的稳定,也不合乎法律伦理,更不符合过错责任原则。创设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初衷是补救受害者,实际上却往往成为所谓“受害者"拖沓与不守法的“避风港”。二、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利弊探析美国法律经济学60年代的杰出

40、代表科斯曾提出这样一条定理:在一个零交易的成本世界里,无论如何选择法规,配置资源,只要交易自由,总会产生高效率的结果。而在现实交易成本存在的情况下,能使交易成本影响最小化的法律是最适当的法律。交易成本的影响包括了交易成本的实际发生和希望避免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低效率选择。波斯纳更是简要地提出了一条定理:如果市场交易成本过高而抑制交易,那么,权利应赋予那些最珍视它们的人.若将以上两个定理应用到利益返还请求权,我们就能比较清晰地看出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利弊。首先,选择法律制度乃至选择法条时应有利于形成立法目的所要求的合力,而不能使法律制度之间、法条之间相互冲突。从以上对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成本分析不难看出,票

41、据法中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与票据时效制度、票据权利保全制度相冲突,规定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法条与规定票据时效、票据权利保全的法条相冲突,即同一部法律中不同法律制度、不同法条之间不仅没有形成合力,反而彼此冲撞,导致效力相互抵消.这就说明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在价值取向上与票据时效制度、票据权利保全制度相冲突,在相当程度上牺牲、架空了后者,不利于票据的经济职能的实现。其次,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利益返还请求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保护最后持票人的利益安全,即通过对丧失票据权利的持票人予以补救,来保护持票人的安全,从而增强了持票人的信心,间接地促进了票据的流通与转让;代价主要体现在对票据时效和保全制度的破坏,加大了出

42、票人或承兑人的票据交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票据流通的效率,对票据的经济职能的实现起了不利的影响.即票据交易的成本影响因为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规定而严重地扩大了,并加在出票人或承兑人的头上。更令人深思的是,这种扩大了的成本完全是因为不依法行使自己票据权利或不珍视自己票据权利的持票人一手造成的.利益返还请求权在实际上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事后补救利益受损者的措施,而且成为了一种迁就、姑息甚至纵容持票人滥用返还请求权的保障制度。三、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改进意见由以上分析,现存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有必要加以改进。笔者认为,最后持票人仅能在因为不可抗力而未能遵守票据时效和保全制度时,享有请求返还与出票人和承

43、兑人受益相当的利益的权利.对于故意或过失不遵守票据时效和保全制度的最后持票人,不得主张利益返还请求权。并且,最后持票人应对导致不遵守票据时效和保全制度的原因负举证责任.这样,既能通过利益返还请求权保护最后持票人的合理利益,又能促使持票人认识到只有依据票据法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行使以及保全票据权利,其权利实现才是最有保障的.此外,还能防止、限制最后持票人滥用利益返还请求权,无视票据时效、保全制度的行为,从而实现最大限度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票据流通等经济职能实现的票据法目的第二节 对我国票据法第十八条规定之分析与完善我国票据法第十八条规定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

44、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笔者认为,该条规定存有许多缺陷,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谈其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一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存在的逻辑问题在世界票据立法中,日内瓦法系和英美法系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类票据法系,而日内瓦票据法国家大都规定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例如德国票据法第八十九条,日本票据法第八十五条都规定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根据票据法一般理论和各国立法实践,大都规定为因时效届满或保全手续欠缺丧失票据权利。而我国票据法规定为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或票据时效届满丧失票据权利.持票人因时效届满丧失的票据权利是持票人

45、的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此时,持票人可行使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以获求救济。但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而享有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此时在逻辑上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果出票人欠缺应当记载的事项,那么票据自始无效,无效的票据从来不曾产生过票据权利,自然谈不上丧失票据权利。换言之,持票人如果所持票据上欠缺出票人应当记载的事项,那么该票据根本就没有给予持票人票据权利,也就不存在丧失票据权利问题。二是如果是出票人以外的其他票据行为欠缺应当记载的事项,那么该行为自身无效,不影响票据效力,也就是说,票据权利并未丧失,持票人依然可以向其他票据行为人主张票据权利。因此,我国以后修改票据法时,应将“票据记载事项欠缺&

46、quot;改为“手续欠缺”。二、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返还的形态与范围我国票据法第十八条规定,义务人应当返还其“未支付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那么对于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返还范围是以票据记载金额为准还是以出票人或承兑人的受益为准?这其实是一个价值取舍问题。回到第一章的价值论述中,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设置最基本的理念是衡平当事人的利益,即以漠视权利不予保护原则,同时不违背公平价值,从而赋予持票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给予持票人最后一交获得救济的机会。鉴于此,又由上文分析可知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所以笔者认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范围只能是以获利为限。但此利益是否包括消极利益呢?有学

47、者举例说有人捐赠一张支票给希望工程小学,后来该支票因为时效届满丧失了票据权利,此时持票人以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请求出票返还其获得的利益时出现了问题,即出票人的获得的利益为社会各界的好评及该希望小学全体师生、家长的感激,这如何返还?王小能编著:票据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二版第77页显然,该学者认为获得的利益不包括消极利益。笔者认为,利益应包括消极利益。在上述案例中,如果持票人正常行使了票据权利,那么出票人将支付支票金额。在持票人丧失票据权利后,出票人将不再支付支票金额,换句说,出票人本应支付一定金额却没因持票人的原因而不必支付该金额,这就是出票人获得的利益-消极利益.依照票据利益返

48、还请求权制度的衡平理念,出票人应返还该金额.诚然,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实质上是给予在特定情形下丧失票据权利的持票人最后一个补救的机会,而不是一个保障的制度。但如果认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为补救制度而将义务人的返还范围以积极利益为限的话,那么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衡平价值就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而对于利益的形态,有学者认为,应限于资金形态,而不应包括其他利益形态.也就是说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利益对义务人而言,是指票据金额,而不是义务人基于票据基础关系所取得的财物。因为义务人的利益的取得不是基于基础原因关系或是基础资金关系,而是票据的流通过程中所导致的利益不平衡,这种利益的取得已经脱离了基础关系。于永芹著:票据法前沿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笔者认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利益形态应为资金形态,但该资金应与票面记载金额相区分.该资金应是出票人或承兑人实际上获得的利益以金钱的形式予以衡量.一般来,票面金额与实际获利相当,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形,此时应以实际获利为准,票面金额仅做参考。否则的话,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变成了保障制度而非补救制度了。因此,我国票据法在修改时将“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改为“所获对价相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