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 -购买力平价和汇率调购买力平价和汇率调整与国际收支等整与国际收支等案例案例 8 83 3 案例名称:为什么日元汇率不断上升?案例名称:为什么日元汇率不断上升?知识点:购买力平价知识点:购买力平价案例来源:保罗克鲁格曼(案例来源:保罗克鲁格曼(paulpaul krugmankrugman)著)著 海闻海闻 蔡荣等译国蔡荣等译国际经济学际经济学 2002 2002 年年 4 4 月第月第 1 1 版版 第第 405405406406 页。在编辑过程中做了页。在编辑过程中做了适当修改。适当修改。案例内容:案例内容:在 19501971 年间, 日元对对美元的
2、名义汇率固定在 360 日元/美元的水平,可以上下波动正负1。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以来,随着浮动汇率制度的实行,情况发生了变化,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自由浮动。从那时起,日元对美元不断升值。1995 年春,汇率首次突破 1 美元免换 80 日元的大关:在不到 25 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了将近 80!尽管在 19501971 年期间名义汇率固定在大约360 日元/1 美元上,但是由于日本的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pj(日本国内商品价格指数)比 pus(美国国内商品价格指数)上升的更快。所以即使名义汇率固定实际汇率保持上涨趋势。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日本实行了浮动汇
3、率制度。在经历了 19731974 年的高通货膨胀后,日本领导人倾向让本国的通货膨胀低于美国。在 19501962 年间,日本的年均通货膨胀率是 5.3%, 而同期美国的年通货膨胀率只有2.6%: 在 19601971 年间,美国的年均通货膨胀率上升到 3.4%,但是同期日本为5.5%,依然大大高于美国。因此 pj 比 pus 上升的慢,但是日本的名义汇率上升得更快。日本的实际汇率仍然保持不断上升。问题:问题:请结合购买力平价,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案例评析:案例评析: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的汇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之比。 购买力平价反映的是价格水平与名义汇率的关系, 而认为实际汇率不会发生变化
4、,至少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案例中日元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不断的在上升,因此这一现象不能用简单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解释。 可以用扩展的长期名义汇率理论来解释。由于日本贸易品生产率的增长相对较快, 而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增长相对慢的多。 贸易品生产率的上升有助于提高整个国家的工资水平。 而非贸易品的生产商通常不得不以提高价格的方式来对付工资成本上升的压力。这样在日本,以贸易品来衡量的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一直在上升。 因为美国的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差异较小,美国贸易品生产率的提高比非贸易品生产率只多出13.2%,而日本贸易品生产率的提高比非贸易品多出73.2%。以贸易品衡量的非贸易品价格在两个国家
5、中均会上升,但日本上升的更快。从理论上讲,上述效应会导致以美国商品篮子来衡量的日本商品篮子价格不断上升。即日元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不断上升。案例案例 8 84 4 案例名称:廉价出口品?没有那么快案例名称:廉价出口品?没有那么快知识点:汇率调整与国际收支知识点:汇率调整与国际收支案例来源:罗伯特案例来源:罗伯特j j凯伯(凯伯(robert j. carbaughrobert j. carbaugh)著)著 原毅军原毅军 陈陈艳莹等艳莹等 译国际经济学译国际经济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2005 年年 9 9 月第月第 1 1 版版 第第409409 页。在编辑过程中做了适当修改
6、。页。在编辑过程中做了适当修改。案例内容:案例内容:1997 年,东亚爆发金融危机时,许多分析家预测将有大批廉价的东亚出口品涌入美国。然而,事实证明,东亚的出口繁荣遇到了阻碍。东亚金融危机为维格国际公司总裁王玉冷提供了一个机会。 与向美国大型零售商出口手工艺品和服装的很多亚洲中间商一样, 维格公司的总部设在台北,生产活动却都集中在中国的低成本工厂。 当中国人民币保持稳定,而泰铢、 马来西亚林吉特、印尼盾和菲律宾比索相对于美元的价值却在一夜间缩水了一半时, 王预感到,应当将生产转移到东亚地区。1998 年,王在东亚转了一圈,结果却是空手而归。对于萧条的东亚经济来说,这种情况很令人失望。他们原本希
7、望便宜的货币能够大幅度提高所有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从计算机芯片到玩具,让他们的国家从经济萧条快速走向复苏。然而,很多出口商的这一期望化成了泡影。东亚出口商虽然能够以折扣价格出售商品, 但却不能从美国竞争对手那里抢占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当胆小的地区性供应商害怕本币进一步贬值,要求以美元支付时,东亚出口商遇到了更大的阻力。其他主要的供应商破产。而且,东亚地区的金融系统崩溃, 以至于许多生产商得不到资金生产出口产品。对于许多普通生产商来说,想要从遭受巨大打击的亚洲银行那里取得出口融资几乎是不可能的。 金融危机过后,东亚融资成本仍在上升。尽管恐慌的中央银行竭力稳定货币, 但一些国家的利率仍然上升了 3
8、倍,达到 30。融资成本的上升增加了出口商品的成本。在美国,零售商最初期望,因为贬值,他们从东南亚国家购买商品的价格会下降 3575。然而,东亚生产商却发现,没有能力让价格削减超过 10。这阻止了廉价出口品大批涌入美国。而且,亚洲经济危机加强了美国生产者的努力, 他们下了更大力气,降低成本和价格,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问题:问题:请结合汇率调整与国际收支,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案例评析:案例评析:货币贬值通过改变商品和劳务的国际相对价格来影响一国的贸易平衡。贸易赤字的国家可以降低相对价格,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扭转贸易逆差的失衡。 降低相对价格的方法即可以是在自由市场上允许汇率贬值。 货币贬值的最终
9、效果要取决于一国进口和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汇率贬值能否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依赖于是否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 即贬值国家进口的需求弹性与国外对该国出口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 1。只有满足这一条件,汇率的贬值才能改善收支失衡的状况。1997 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东亚许多国家期望通过汇率的贬值,能够大量增加出口,从而使得国家尽快从经济萧条中走出来。 而外国进口商们也期望从东亚国家货币的贬值中获得大量廉价的商品。然而,各方所期望的结果最终并未出现, 汇率的贬值并未迅速地促进各贬值国的出口及使经济从萧条中复苏过来, 廉价出口品也未充斥于国际市场。这是为什么呢?从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认为马歇尔勒纳条件条件在
10、这些国家并未得到满足, 从而汇率的贬值不能有效的促进国外对本国商品的需求。从实际层面看,一方面,大多数东亚制造商渴望得到外国订单,但他们极度缺乏资金,根本没有办法购买开工所需的进口原材料, 出口的生产变得更加困难;同时,为生产而进行的融资成本的上升也增加了制造商产品的成本;另一面,其他国家竞争对手为保持自身市场份额,也降低了成本和价格。最终的结果使得东亚国家利用汇率贬值以获得竞争优势的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增加出口的期望未能真正实现。客观说来, 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确实使东亚制造商的劳动力成本更有竞争力。但是,由于大多数东亚制造商从国外购买原材料和零部件,所以货币贬值引起的高进口成本抵消了这一优势
11、。案例案例 8 85 5 案例名称:日本生产商对日元升值的反应案例名称:日本生产商对日元升值的反应知识点:知识点:汇率汇率案例来源:罗伯特案例来源:罗伯特j j凯伯(凯伯(robert j. carbaughrobert j. carbaugh)著)著 原毅军原毅军 陈陈艳莹等艳莹等 译译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2005 年年 9 9 月第月第 1 1 版版 第第405405409409 页。在编辑过程中做了适当修改。页。在编辑过程中做了适当修改。案例内容:案例内容:从 19901996 年,日元相对于美元的价值上升了近40。日元的大幅升值会给日本制造商
12、的国际竞争力带来毁灭性的后果。那么,日本制造商又是如何应付这一变化的呢?日本企业利用日元坚挺的优势, 以低廉的成本在美国和其他与美元挂钩的亚洲国家建立起一体化的制造基地, 维持了竞争力。通过这种做法,日本企业双向利用了日元/美元的汇率波动,用美元标价的廉价零部件和原材料抵消了与日元挂钩的高价成本。 在维持美国市场的同时, 许多日本企业还用坚挺的日元以较低的价格从全世界购买零部件,然后运回本国组装,为企业创造了竞争优势。为了限制日元升值的冲击,日本出口商还改变了产品的类型, 由低价值产品转向高价值产品。 对于需求对价格敏感的商品, 如金属和纺织品,如果日元升值,日本出口品的美元价格上升,消费者很
13、容易转向非日本产品。相反,交通工具和电子仪器等复杂的高价值产品对价格的变动不太敏感。 对这类产品来说, 当日元升值导致价格上涨时,产品的先进技术和高质量标准等因素会中和价格对需求的部分影响。从 19901996 年,生产由商品型产品转向高价值产品,增强了日本企业的竞争力。为了抵消日元升值的影响, 日本汽车生产商降低了汽车的日元价格,减少了每辆汽车的利润。他们还通过各种方式降低成本,包括提高工人生产率, 进口那些以相对日元贬值的货币记价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在货币相对日元贬值的国家建立工厂, 把大部分汽车生产转移到国外。日元升值后,日本企业发现在美国生产轿车和卡车, 要比在日本生产成本更低。针对这种
14、情况,1995 年,日本企业的生产进行了几项变动:丰田公司停止向美国出口面包车, 扩大了与通用汽车公司在美国合资的 nummi 装配厂的面包车产量。 本田公司的 acura 豪华轿车部引进了一款完全由美国子公司设计和制造的轿车。 本田公司还宣布了计划要将美国和加拿大工厂的产量提高 2 位数,期望到1999 年,这两个国家的汽车出口量能从1994年的 75000 台上升到 150000 台。问题:问题:请结合汇率,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案例评析:案例评析:与国外生产者竞争或依赖进口的企业受汇率波动的影响非常明显。通过影响相对成本,汇率变动会改变一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汇率变动对相对成本的影响的大小, 则依赖于企业的成本由本国货币或外国货币计价的程度。汇率变动对相对成本的影响, 有如下的结论:与所有投入成本均以本币计价时的成本变化相比, 以外国货币标价的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份额越大,本币升值(贬值)使企业的以外币计价成本增加(减少)得越少,本币成本减少(增加)得越多。当以外币计价得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变小时,结论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朋友健康宣教
- 诺水河景区介绍
- 2025年催乳理论试题及答案
- 现场消防档案验收资料汇报
- 环境对训练的辅助
- 运营界面设计
- 科学练声方法与演讲训练
- 肛瘘的健康宣教
- 瑞士万通离子色谱仪使用方法
- 2025年产品考试题目及答案
- GB/T 28382-2012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
- GB/T 14619-2013厚膜集成电路用氧化铝陶瓷基片
- GB/T 13331-2014土方机械液压挖掘机起重量
-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电子皮肤上课讲义课件
- 计算机考试网页制作真题及答案
- 化工工艺流程图课件
- 05 03 第五章第三节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 乒乓球运动课件
- 荣誉证书模板范例可修改
- 天津市小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