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ppt课件实用教案_第1页
公共经济学ppt课件实用教案_第2页
公共经济学ppt课件实用教案_第3页
公共经济学ppt课件实用教案_第4页
公共经济学ppt课件实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ynji)对象第1页/共179页第一页,共180页。 一、公共经济(jngj)学的概念 公共经济(jngj)学(Public Finance)又称公共部门的经济(jngj)学( Public Sector Economics),是研究政府的经济(jngj)行为,描述和分析政府的经济(jngj)活动的一门学科。第2页/共179页第二页,共180页。 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经济学是以政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政府指中央政府(包括中央政府的各个部处等行政机构以及中央政府的其他机构和组织)、省(州)或地区等地方政府以及为政府所有又按公共经济原则(yunz

2、)行事的公共企业。第3页/共179页第三页,共180页。 三、公共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资源稀缺的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经济学要研究有限的资源应用于生产何种产品,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此外还要研究应用何种制度来作出资源配置的决策。而后者正是(zhn sh)公共部门的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之一。第4页/共179页第四页,共180页。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有两种资源配置的制度。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它们分别是私人经济部门和公共经济部门配置资源的机制。市场机制是以价格和竞争机制为特点,政府机制主要是通过公共部门的预算收支活动来配置资源,有时往往还要借助于法律(fl)、行政等手段。第5页/共179页第五

3、页,共180页。第二节 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一、西方(xfng)公共经济学的发展1、早期的财政思想2、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3、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4、20世纪60年代至今第6页/共179页第六页,共180页。 二、中国财政思想的发展1、中国古代财政思想2、新中国建国后的财政理论 -国家分配说 -社会再生产说 -剩余产品说 -社会共同需要说 -价值(jizh)分配说3、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的财政思想第7页/共179页第七页,共180页。第三节 本课程的开课背景 本课程以前为“财政学”,在1999级教学计划修订中改为“公共经济学”。其原因是十四大以来,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4、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国内许多财政学者不再满足于介绍西方的财政理论,而试图借鉴这些成熟(chngsh)的理论,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并结合我国以第8页/共179页第八页,共180页。公有制为主体,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国情,来重新建立和阐述财政理论,这也是本课程(kchng)所要尝试解决的问题。 本课程(kchng)在教学进程中,遇到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教学经验等问题,面对困难,本教师将与学生共同努力克服,力求取得好的效果。第9页/共179页第九页,共180页。 目前我国公共部门仍面临着前所未有(qin su wi yu)的财政困难,公共经济部门的薄弱已成为我国继续深化改革的

5、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希望“公共经济学”的开设,能培养一批学生对财政的研究兴趣,为振兴我国财政而努力。第10页/共179页第十页,共180页。第二章 公共财政的职能(zhnng)第11页/共179页第十一页,共180页。第一节 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的职能 一、市场失灵主要表现-竞争失效(垄断问题)-公共产品问题-混合(hnh)产品和外溢性问题-市场的不完全-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信息的不完全-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收入公平分配问题第12页/共179页第十二页,共180页。二、公共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z yun pi zh)2、收入分配3、稳定经济第13页/共179页第十三页,共

6、180页。 第二节 公共财政职能概述(i sh)一、资源配置职能含义: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政策工具:-财政支出 -政府税收第14页/共179页第十四页,共180页。 二、收入分配职能 含义:收入分配狭义上通常就是指有独立的经济利益(ly)的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获得相应的报酬。广义上就是指分配主体通过分配取得的收入和财产的分配格局。 收入的公平分配是指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太大,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社会能接受为限度。第15页/共179页第十五页,共180页。主要政策(zhngc)工具:-转移支付制度-税收制度-

7、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第16页/共179页第十六页,共180页。 三、稳定职能(zhnng) 含义:经济稳定是相对经济波动而主言的。稳定经济包含多重含义。首先是充分就业;其次是物价稳定;还有就是国际收支平衡,对外收支状况良好。第17页/共179页第十七页,共180页。主要政策工具(gngj):-相机抉策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第18页/共179页第十八页,共180页。 第三节 公共财政职能(zhnng)之间的关系 第19页/共179页第十九页,共180页。 一、三职能的关系 公共财政的三个职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效配置资源、公平(gng png)分配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条件,稳定经济是有效配置资

8、源和公平(gng png)分配的结果,三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政府三职能的关系最终归结为效率、公平(gng png)及稳定增长的关系,也就是公平(gng png)与效率对稳定经济的影响。第20页/共179页第二十页,共180页。二、公平与效率的矛盾(modn)三、公平与效率的次序第21页/共179页第二十一页,共180页。第三章 我国社会主义(shhuzhy)公共经济的 基本特征第22页/共179页第二十二页,共180页。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公共经济的 一般特点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形态1、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jin qun)-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主体结构不合理。具有先天的垄断性,不完全

9、竞争普遍存在。第23页/共179页第二十三页,共180页。-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要素结构不平衡。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极不协调。-发展中国家市场空间结构不统一。较发达(fd)的商品经济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存。第24页/共179页第二十四页,共180页。 2、市场欠发达导致经济发展上 的障碍-欠发达的市场极易形成(xngchng)畸形的经济发展机制。-自然经济大量存在,特别是农业及传统部门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使发展中国家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第25页/共179页第二十五页,共180页。-资金、技术、原材料产品市场,都离不开国际(guj)间的经济交往。-欠发达的市场使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宏观经

10、济管理中陷入两难的困境。第26页/共179页第二十六页,共180页。 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干预(gny)1、市场失灵干预(gny)2、市场残缺干预(gny) 市场残缺干预(gny)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干预(gny)而言的。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是一种不发达市场,尚未形成完整的市场体系,就需要第27页/共179页第二十七页,共180页。政府干预,以弥补市场残缺带来的经济发展制约,并通过政府的作用为本国经济起飞(qfi)积累或创造重要条件。发展中国家政府对“残缺市场”的干预过程,实际上也是培育和完善国内市场的过程。第28页/共179页第二十八页,共180页。 3、政府发挥(fhu)主导性的资金

11、配置作用 由于发展中国家存在“金融压制”,使金融渠道不能成为发展中国家主要的资金配置渠道,加上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公共储蓄(税收)是资本形成最主要的源泉,政府财政是资金配置的主要渠道。第29页/共179页第二十九页,共180页。三、发展中国家公共经济的一般特点 发展中国家财政在市场经济欠发达的特定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行特点: 1、财政支出中,政府投资占有重要(zhngyo)比重,使财政呈现出明显的生产性特征。第30页/共179页第三十页,共180页。 2、在财政支出中,以间接税为主体(zht),国营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占据重要地位。 3、财政赤字是大多数发展

12、中国家财政的经常性现象,而弥补赤字往往靠发行货币或强制举债的融资方式。第31页/共179页第三十一页,共180页。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公共经济 的基本特征 一、共性 无论是发达国家(f d u ji)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财政都是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的基本特征。第32页/共179页第三十二页,共180页。二、特性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决定(judng)了我国财政既具有区别于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财政的特征,又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财政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第33页/共179页第三十三页,共180页。 1、财政分配(fnpi)中利益关系的一致性 2、明

13、显的生产性 3、财政转轨时期的过渡性第34页/共179页第三十四页,共180页。第四章 公共(gnggng)支出概述第一节 公共(gnggng)产品理论第35页/共179页第三十五页,共180页。一、公共产品的定义(dngy) 公共产品是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所谓纯粹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一种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该产品不会造成他人消费的减少。”(萨缪尔逊1954)第36页/共179页第三十六页,共180页。 大卫休谟(David Hume)1940“公共悲剧”:在一个(y )经济社会中,如果有公共物品或劳务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但如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最后的结果则是没有

14、一个(y )人能享受到公共产品或劳务的好处。第37页/共179页第三十七页,共180页。 三、混合产品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产品既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shxng),又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shxng),对于这一类产品,经济学称为“准公共产品”或混合产品第38页/共179页第三十八页,共180页。有无非(wfi)竞争性 具有(jyu)排他性吗?私人产品,市场(shchng)能有效提供技术上可排他吗?排他成本很高吗?纯粹公共产品,意味着市场失灵,通过财政预算来提供属于有竞争性/非排他性产品,如公共资源等,需明确产权属于排他性/非竞争产品,如不拥挤的桥梁等是否是是是 否否否第39页/共179页第三十九

15、页,共180页。二、公共产品的一般特征(tzhng) 1、非排他性即个人消费公共产品并不排除他人消费同样数量的公共产品。 2、非竞争性即当一种商品在增加每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等于零。第40页/共179页第四十页,共180页。 上述两个特征,意味着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产品的帕累托最优产量。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是无效率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zhn sh)由于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才导致了政府的产生。第41页/共179页第四十一页,共180页。 用数学式给出私人产品和公共(gnggng)产品的定义:(1)私人产品 X= Xii=1n 即某一商品的总量X等于(dngy)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

16、费的该商品数量Xi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产品是能在消费者之间分割的。第42页/共179页第四十二页,共180页。(2)公共产品 X=Xi 即对于任何(rnh)一个消费者来说,他为了消费而实际可支配的公共产品的数量Xi就是该公共产品的总量X。这意味着公共产品在消费者之间是不能分割的。第43页/共179页第四十三页,共180页。 第二节 公共支出的分类与原则一、公共支出的概念 所谓公共支出 ,可以定义为政府行为的全部(qunb)成本或费用。它所指的政府行为不仅包括提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还包括稳定宏观经济,进行收入转稳等行为。第44页/共179页第四十四页,共180页。 二、公共支出(zhch)的

17、分类1、按公共支出(zhch)的性质来分,可分为:消耗性支出(zhch)转移性支出(zhch)第45页/共179页第四十五页,共180页。 消耗性支出是政府对经常性的商品与劳务的购买以及对资本品与劳务的购买所产生(chnshng)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第46页/共179页第四十六页,共180页。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部门的养老金、补贴、失业(sh y)救济金和公债等的支出,这一类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是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第47页/共179页第四十七页,共180页。 2、按财政支出的用途来划分,可分为:基本建设支出类;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类;简易(jiny)建筑

18、费类;地质勘探费类;科技三项费用类;第48页/共179页第四十八页,共180页。6.流动资金类;7.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类;8.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类;9.工业(gngy)交通部门的事业费类;10.商业部门事业费类;11.城市维护费类;第49页/共179页第四十九页,共180页。12.文教卫生事业费类;13.科学事业费类;14.其他部门事业费类;15.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类;16.国防(gufng)支出类;17.行政管理费类;第50页/共179页第五十页,共180页。18.武装警察部队支出类;19.公检法支出类;20.价格(jig)补贴支出类;21.债务支出类;22.对外援助支出类;23.支

19、援不发达地区支出类;第51页/共179页第五十一页,共180页。24.其他支出(zhch)类;25.总预备费类;26.专项支出(zhch)类;27.预算调拨支出(zhch)类;28.社会保险基金支出(zhch)类。第52页/共179页第五十二页,共180页。 3、按费用类或国家职能(zhnng)来分,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债务支出第53页/共179页第五十三页,共180页。4、按公共支出的政府层次来分, 可分为:地方(dfng)财政支出中央财政支出第54页/共179页第五十四页,共180页。三、公共(gnggng)支出的原则1、平衡预算原则(yunz)2、效率原则(yun

20、z)第55页/共179页第五十五页,共180页。 效率原则财政支出必须使社会稀缺资源在公共部门(bmn)和私人部门(bmn)之间的配置达到最优效率。两大部门(bmn)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Z=X+Y社会总资源=私人部门(bmn)+公共部门(bmn)第56页/共179页第五十六页,共180页。 已知资源配置各种比例(bl)的组合( ),设公众期望的配合点在A,如果资源配置组合点又恰好落在A点,此时,便达成社会均衡的资源配置。见财政学P88 图5-2X YZ Z%,%第57页/共179页第五十七页,共180页。70% 75% 80%30%25%20%yxBAC图 5-2第58页/共179页第五十八页

21、,共180页。 从理论上讲,要实现社会资源(zyun)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合理配置,就必然要求用于公共部门的资源(zyun)使用的边际效益应等于该资源(zyun)用于私人部门时取得的边际效益。若公共部门资源(zyun)使用的边际效益大于该资源(zyun)用于私人部门的边际效益,则表明可以增加对公共部门的使用,以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反之,则要减少对公共部门的资源(zyun)使用。见财政学P89 图5-3第59页/共179页第五十九页,共180页。社会边际(binj)效益O政府(zhngf)预算NTGAGNTEa图 5-3第60页/共179页第六十页,共180页。 图中GG表示(biosh)公共

22、部门的资源使用所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TT表示(biosh)政府征税减少私人部门资源使用所产生的边际社会负效益(边际社会成本)。E点表示(biosh)公共部门资源使用的最大临界点。第61页/共179页第六十一页,共180页。3、公平(gng png)原则4、积累与消费比例适当原则第62页/共179页第六十二页,共180页。 第三节 公共支出的增长(zngzhng)趋势一、公共支出规模 公共支出的规模一般用绝对财政支出和相对财政支出两个指标来反映。 绝对财政支出是指一定时期政府财政支出的绝对数值。 相对财政支出是指一定时期政府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第63页/共179页第六十三页,共180页。

23、二、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 在实行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国家对经济、社会干预的加强,政府公共支出无论是在绝对值还是相对值上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即使政府在某一时期为削减财政赤字而节减支出,但最终都不能遏止( zh)公共支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第64页/共179页第六十四页,共180页。 我国公共支出的情况有特殊,从公共支出的绝对值来看,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从公共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看,在经济改革以前,我国公共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相当高,而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bdun)下降。第65页/共179页第六十五页,共180页。 三、影响公共(gnggng)支出规模的因素(一)经济

24、性因素1、经济体制2、国家职能的增加3、人均收入的提高。(瓦格纳需求的收入弹性)4、GNP的增加(皮考克与瓦埃斯曼的正常条件与非正常条件)5、经济发展阶段(马斯格雷夫与罗斯托)第66页/共179页第六十六页,共180页。(二)政治性因素1、政局是否稳定2、政体(zhngt)结构的行政效率第67页/共179页第六十七页,共180页。三、社会因素(yn s)1、人口状态2、文化背景第68页/共179页第六十八页,共180页。 第五章 各类公共(gnggng)支出 第一节 投资性支出 第69页/共179页第六十九页,共180页。 (一) 投资的涵义 投资包含三种涵义:一是指储蓄(chx)的运用,在西

25、方经济学中,投资与储蓄(chx)相对应,I=S。二是指投入,投入就要有产出,它注重投资效果。三是投资与积累相区别,注重分析,机会把握、项目决策等因素。一 政府投资的一般(ybn)分析第70页/共179页第七十页,共180页。 (二) 非政府投资的特点与范围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一般以自身积累(jli)为主,投资规模不可能大投资项目选择周转时间短、见效快的项目不能投资公共产品的项目第71页/共179页第七十一页,共180页。 (三) 政府投资的特点不盈利或低利,但可极大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资金雄厚,投资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注重社会效益,投资公共(gnggng)产品和混合产品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障

26、碍第72页/共179页第七十二页,共180页。 (四)投资与经济增长 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可以直接刺激生产资料(shngchnzlio)的增长投资可以刺激消费品生产的增长投资规模要受当前生产和收入水平的制约第73页/共179页第七十三页,共180页。 研究与安排投资规模时必须考虑三个问题:投资规模要适度(shd)投资结构要合理注重投资效益第74页/共179页第七十四页,共180页。(一)基础产业的界定 基础产业是指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基础产业的涵义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一些提供无形产

27、品或服务的部门所需要的固定资产,通常(tngchng)也归于广义基础设施之列。二 基础产业(j ch chn y)投资第75页/共179页第七十五页,共180页。 (二)基础产业的特征 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 具有“天然垄断”的特征见财政学P118,图6-1 基础工业的感应度系数较高属资本密集型行业基于上述特征,各国政府(zhngf)均对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实行干预。第76页/共179页第七十六页,共180页。数量(shling)单价(dnji)ACMCEARDMRHIABCOPmcFPacGPm图 6-1第77页/共179页第七十七页,共180页。 (一)农业(nngy)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农

28、业(nngy)生产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为其它生产活动提供了基础。农业(nngy)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稳定农业(nngy)是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三 农业(nngy)投资第78页/共179页第七十八页,共180页。 (二) 农业投资的资金来源1、农业部门和农户的自身积累 要使农户和农业部门的自身积累成为农业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tiojin)(1)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必须高于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2)农业投资的收益率必须高于、至少不低于全社会平均的投资收益率。第79页/共179页第七十九页,共180页。 2、金融机构贷款(di kun)。 从理论

29、上说,金融机构贷款(di kun)也可成为农业投资的资金来源,但是借款是要还本付息的,在农业投资盈利率较低的情况下,除非政府给金融机构农业贷款(di kun)的财政补贴或成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部门难以得到金融支持。第80页/共179页第八十页,共180页。 3、政府投资 政府从事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在于(ziy): (1)农业部门自身难以产生足够的积累。 (2)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量大、投资期限长、牵涉面广、投资效易不易分割且投资成本与效益间的关系不十分明显。 (3)农业科研、推广、农户宣传、教育、培训等“外溢”性产品,其投资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也只能由政府来承担。第81页/共179页第八十一

30、页,共180页。 (一) 住宅投资的特殊经济性质住宅是一种生产成本甚高的耐用消费品。住宅是人们的生活必须品,是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住宅所需的资金规模(gum)大,回收时间长。住宅投资是一种“波及效应”较强的经济活动。四 住宅(zhzhi)投资第82页/共179页第八十二页,共180页。生产资料(shngchnzlio)部门的形成与发展住宅投资(tu z)(支柱产业)生产消费资料部门(bmn)的形成和扩大生产第83页/共179页第八十三页,共180页。(二)我国城市住宅投资面临的问题 我国是住宅短缺最为严重(ynzhng)的国家之一,导致我国住宅供给长期偏少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1、在国民经

31、济发展战略上,长期忽视与人民生活有关的产业部门的发展。第84页/共179页第八十四页,共180页。 2、在住宅投资主体上,长期只强调国家一个(y )主体。 3、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少。居民受支付能力的限制,对住宅的需求一般不可能超过住宅的供给。第85页/共179页第八十五页,共180页。 4、房租水平过低,致使居民对住宅(zhzhi)的需求一方面总也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住宅(zhzhi)投资资金不可能较快的增长。第86页/共179页第八十六页,共180页。 (三) 解决住宅(zhzhi)短缺的措施提高住宅(zhzhi)的售价和房租水平,使住宅(zhzhi)投资资金产生良性循环。实行住宅(zhz

32、hi)商品化和住宅(zhzhi)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第87页/共179页第八十七页,共180页。 3.调整我国国民收入(shur)分配格局,将职工住宅支出加进职工工资内收入(shur)。 4.改进政府住宅补贴,由“暗补”到“明补”。第88页/共179页第八十八页,共180页。第二节 社会(shhu)消费性支出第89页/共179页第八十九页,共180页。(一)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性质 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cizhng)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它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查支出和外交支出。一 行政(xngzhng)管理费和国防费第90页

33、/共179页第九十页,共180页。 国防支出是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方面的费用支出。包括国防费、民兵(mnbng)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经费等。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是国家执行基本职能的基本支出,属社会消费性支出,对维持国家政治经济生活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第91页/共179页第九十一页,共180页。(二)我国国防费和行政管理费增减趋势 我国国防费和行政管理费从绝对额上看都是逐年增加的,但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却在发生变化。国防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有较大的波动,而且(r qi)没有一以贯之的增减变化趋势。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波动不大,而且(r qi),除少数年份外,它一直在缓慢增加。第

34、92页/共179页第九十二页,共180页。 原因:国防费的波动与国防局势密切相关。行政管理费的不断增加的趋势主要是因为: (1)党政机关扩大(kud)使行政支出增加。 (2) 社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社会交往的规模增长,“城市化”浪潮不可遏止使公安、司法、检查、安全等用于维持社会秩序的费用增加。 (3)国家职能的不断扩大(kud)。第93页/共179页第九十三页,共180页。 (三)对行政管理和国防费的控制1、为什么要控制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1)这两项费用属社会(shhu)消费性支出,纯属社会(shhu)财富的“虚耗”。(2)当社会(shhu)消费需求超过同期产出时,增加行政和国防费用,则有通

35、货膨胀的效果。第94页/共179页第九十四页,共180页。2、如何控制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1)对国防费可实行“计划方案预算”制度。(2)对行政管理费支出的规模或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bzhng)规定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指标,并由司法和民意机关对之施行严格监督。第95页/共179页第九十五页,共180页。(一)文教科卫支出的资金来源 文教科卫可以由微观主体提供,也可由政府支出。从总体上说,为了促进这些事业的发展,政府和社会公众应当共同(gngtng)出资。政府应当在文教事业方面,为那些有助于普遍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出支;在科学方面,主要为基础科学研究出资;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则主要为卫

36、生事业出资。二 文化(wnhu)、教育、科学、卫事业费第96页/共179页第九十六页,共180页。 (二)文教科卫事业费的管理1、全额预算管理把事业单位的各项收支全部纳入国家预算,单位的收入全部上缴,支出则全部由财政(cizhng)拨付。这种办法适用于没有经常性业务收入的单位。2、差额预算管理是先以事业本身的收入抵补支出,不足部分由财政(cizhng)拨付。一般适用于有经常性收入的单位。第97页/共179页第九十七页,共180页。3、经济核算自求收支平衡,并在保证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向国家提供财政收入(shur)。该办法适用于经常性收入(shur),且收入(shur)数额较大,比较稳定,可以弥补

37、支出的单位。第98页/共179页第九十八页,共180页。第三节 社会保障(sh hu bo zhn)支出 一 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支出是与社会保障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同,相应(xingyng)的社会保障支出安排也就存在较大差别。第99页/共179页第九十九页,共180页。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或社区为改善和提高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提供的社会服务及其措施。社会保障水平及其模式受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水平情况制约。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建国以来以选择性的剩余福利模式为主体(zht)的社会保障制度。直至90年代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施行标志

38、着以选择性的制度福利模式为主体(zht)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确立,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刚刚开始。第100页/共179页第一百页,共180页。二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zhch)的改革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只有抚恤支出、社会福利救济费和自然灾害救济费三种。当前,我国正在建立(jinl)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财政在这些方面的支出增加。 我国财政支出上明确记载的社会保障支出,无论是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来说都不多。但若把由企业和单位支出的那一部分加上去,在把隐藏在文教卫生科学事业支出总的福利因素剥离出来,其加总的社会保障支出不比西方国家小,这些社会保障支出应当“显化”出来。第101页

39、/共179页第一百零一页,共180页。 在把各种公开和隐藏的社会保障支出都明确化以后(yhu),政府应将这些支出列入预算,统一管理起来。此外,今后国有制单位职工和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城市公民和农村公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应当有同等的权利。第102页/共179页第一百零二页,共180页。第六章 公共(gnggng)收入概述第103页/共179页第一百零三页,共180页。第一节 公共财政收入(shur)的概念 公共财政收入是指公共机关为供应公共财政支出的需要,从家庭、企业所取得的一切(yqi)货币收入。第104页/共179页第一百零四页,共180页。第二节 公共财政收入(shur)的构成 公有(gn

40、gyu)财产收入 公有(gngyu)不动产 公有(gngyu)动产 公有(gngyu)企业收入 财政垄断 行政垄断 经济垄断 行政收入 规费 特别课征 特许金 罚款 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 Government Induced Inflation 使用费 User Charges 税收 公债第105页/共179页第一百零五页,共180页。 政府引致(ynzh)的通货膨胀ACOB2G1G2B1TIT火炮(hupo)黄油(hungyu)第106页/共179页第一百零六页,共180页。通过(tnggu)量(人数)QCQYQ1Q0ODCP0ADDBMC成本(chngbn)、价格不拥挤(yngj)的桥梁第1

41、07页/共179页第一百零七页,共180页。MC通过(tnggu)量(人数)QCQ1QYQ0OP*P0DD成本(chngbn)、价格EMRQ* 拥挤(yngj)的桥梁第108页/共179页第一百零八页,共180页。第七章 税收(shushu)原理第一节 税收(shushu)的基本概念第109页/共179页第一百零九页,共180页。一税收的定义二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三律规定的标准,强制(qingzh)地、无偿的取得财政四收入的一种手段。五税收的基本特征六强制(qingzh)性七无偿性八固定性第110页/共179页第一百一十页,共180页。三 税收制度的构成(guchng)要素:纳税

42、人 课税对象税目 税率减税与免税(min shu) 起征点与免征额附加与加成 纳税环节与期限违章处理第111页/共179页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80页。四 税收的转嫁(zhunji)与归宿 税收的转嫁 Shifting of Taxation 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tnggu)经济交易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税收的归宿 Incidence of Taxation 是税收负担经转嫁后最终的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第112页/共179页第一百一十二页,共180页。第二节 税收(shushu)原则 一 古典税制(shuzh)原则第113页/共179页第一百一十三页,共180页。亚亚

43、当当 斯斯 密密 的的 税税 制制 原原 则则1 1、平等原则、平等原则2 2、确定、确定(qudng)(qudng)原则原则3 3、便利原则、便利原则4 4、节省原则、节省原则第114页/共179页第一百一十四页,共180页。瓦瓦 格格 纳纳 的的 税税 制制 原原 则则1 1、财政收入原则、财政收入原则(yunz)(yunz)2 2、国民经济原则、国民经济原则(yunz)(yunz)3 3、社会正义原则、社会正义原则(yunz)(yunz)4 4、税务行政原则、税务行政原则(yunz)(yunz)第115页/共179页第一百一十五页,共180页。1、公平原则2、效率(xio l)原则 3、

44、稳定和增长原则二 现代税制(shuzh)原则第116页/共179页第一百一十六页,共180页。 指税收设计指税收设计(shj)要考虑到公平要考虑到公平地维持地维持 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转及通过税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转及通过税收矫正收入收矫正收入 分配。分配。 税收公平原则的理解:税收公平原则的理解:1)福利水平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福利水平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2)福利水平不同的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收。)福利水平不同的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收。公平公平(gng png)原则原则第117页/共179页第一百一十七页,共180页。 指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与他从政 府服务中获得的收益(shuy)相等。 该原

45、则的局限性:1)客观上很难弄清楚每个纳税人的获益水平;2)它对收入分配是中性的。即不改变市场上已经 形成的分配格局。收益收益(shuy)原原则则第118页/共179页第一百一十八页,共180页。 根据纳税根据纳税(n shu)人纳税人纳税(n shu)能力来确定能力来确定其应其应 承担的税负。承担的税负。 对纳税对纳税(n shu)能力的评价:能力的评价:1、纳税、纳税(n shu)人的收入人的收入2、纳税、纳税(n shu)人的消费人的消费3、纳税、纳税(n shu)人的财产人的财产4、纳税、纳税(n shu)人因纳税人因纳税(n shu)而感受的牺牲程度大而感受的牺牲程度大小小纳税能力纳税

46、能力(nngl)原则原则第119页/共179页第一百一十九页,共180页。均等均等( jndng)牺牲的衡量标准牺牲的衡量标准收入(shur)的边际效用MUL收入的边际(binj)效用MUHOC P F B 收入OF/P/C/B/收入D/G/K/E/M/高收入纳税者H的函数低收入纳税者L的函数MEKGDMULMUH第120页/共179页第一百二十页,共180页。 指税制的设计应尽可能有利于社会 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效率:税收带来的收益税收造成的社会成本 税收收益:财政支出项目的性质、规模及政府 的工作效率。 税收造成的社会成本:1)税收干扰(gnro)私人经 济部 门的选择造成的超额负担;2

47、)税收的征纳成 本。效率效率(xio l)原则原则第121页/共179页第一百二十一页,共180页。指税收制度的设计尽可能地使税收不影响(yngxing)市场中各相对价格,保证纳税主体纳税前后经济行为的一致。 中性中性(zhngxng)原则原则Neutral Taxation第122页/共179页第一百二十二页,共180页。AE1E0D0S0S1DOQ1Q0QBP0P1P2CP 税收(shushu)的额外负担 Dead-weight Loss第123页/共179页第一百二十三页,共180页。 指应使国库收入与公民交纳税收差 额为最少,即税收征收费用最少。 由于税收而产生的资源耗费有两个方面:

48、1)政府的征收费用(征管成本(chngbn)) 2)纳税人的遵行费用(缴纳成本(chngbn))节约节约(jiyu)与便利与便利原则原则第124页/共179页第一百二十四页,共180页。第三节 税制(shuzh)结构第125页/共179页第一百二十五页,共180页。 现代(xindi)税收体系为集个人所得税、公 司所 得税、社会保险税、财产税、遗产和赠与税、 一般销售税、特定销售税、增值税及关税等 于一体的多种税的税收体系。又可分为:1) 对国民收入存量及其调整(财产持有及转让 课税)的征收体系;2)对国民收入流量运 转(倾向资金运动过程)的征收体系。一一 税收税收(shushu)体系体系第1

49、26页/共179页第一百二十六页,共180页。厂商(chngshng)家庭(jitng)资本(zbn)市场资本货物市场消费货物市场要素市场总收入各项购买折旧投资家庭储蓄消费厂商储蓄工资股利家庭收入保留利润社会保险税利润123456789101112131415 货币流动与课税点货币流动与课税点16第127页/共179页第一百二十七页,共180页。二 税收(shushu)分类1 根据课征对象的不同分类: 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等 2 按是否依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分类: 对人税(根据人)、对物税(根据经济活动)3 按税负(shu f)是否可转嫁分类:直接税、间接税第128页/共179页第一百二

50、十八页,共180页。4 按计征标准(biozhn)分类从价税、从量税 5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价内税、价外税 6 按税收的归属关系分类:中央税、地方税第129页/共179页第一百二十九页,共180页。三 我国现行(xinxng)主要税种(一)流转税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gunshu)(船舶吨税)第130页/共179页第一百三十页,共180页。(二)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wigu)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第131页/共179页第一百三十一页,共180页。(三)财产税类房产税资源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ch chun)使用税土地增值税遗产税与赠予税证券交

51、易税第132页/共179页第一百三十二页,共180页。(四)行为目的税类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耕地(gngd)占用税筵席税屠宰税第133页/共179页第一百三十三页,共180页。第八章 公债(gngzhi)概述 第一节 公债(gngzhi)的基本概念第134页/共179页第一百三十四页,共180页。一 公债(gngzhi)的定义 公债是政府以信用形式(xngsh)从社会上吸收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或满足其他财政需要的一种手段。第135页/共179页第一百三十五页,共180页。二 公债(gngzhi)的产生公债的产生有两个条件: 政府职能日益扩大(kud),仅凭税收不能满足开支以

52、至出现赤字。 社会上有充足的闲置资金可供政府借贷。第136页/共179页第一百三十六页,共180页。 三 公债(gngzhi)的功能 弥补财政赤字 筹集建设( jinsh)资金 调节经济第137页/共179页第一百三十七页,共180页。 四 公债(gngzhi)的种类结构 自由(zyu)公债和强制公债 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长期、中期和短期公债 可转让公债和不可转让公债第138页/共179页第一百三十八页,共180页。第二节 公债(gngzhi)的发行与偿还 公债的发行方式主要有两种: 公开出售 银行承购 公债发行价格有三种: 平价发行 升水(shngshu)发行 贴水发行 公债的偿还有两种办法

53、: 直接偿还法 市场购销法 第139页/共179页第一百三十九页,共180页。第三节 公债的经济(jngj)影响 发行公债商业银行(shn y yn xn)承购增加认购债券额1倍的货币经济扩张 商业银行(shn y yn xn)承购公众(gngzhng)存款 +S100现金 +S100债券 +S100财政存款 +S100资产债负第140页/共179页第一百四十页,共180页。 发行公债联储认购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zngji)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货币供应量多倍增加(zngji) 对银行的公开市场购买联邦储备体系(tx)资产 负债证券(zhngqun) +$100储备 +$100第141页/共179

54、页第一百四十一页,共180页。银行体系(tx)资产 负债银行(ynhng)体系资产 负债证券(zhngqun) - $100储备 +$100证券 - $100储备 +$100贷款 +$100支票存款 +$100第142页/共179页第一百四十二页,共180页。第九章 政府(zhngf)间的财政关系第一节 分级财政体制(tzh)与 政府间职能的划分第143页/共179页第一百四十三页,共180页。一 财政(cizhng)体制 财政体制是政府(zhngf)间财政关系的具体规定,是国家在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权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第144页/共179页第一百

55、四十四页,共180页。二 政府间财政(cizhng)关系 下所谓政府间财政关系,是指一国之内不同级别政府之间或同级政府内部财政收支和权限的划分关系。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的财政体制(tzh),更多地表现为分级财政管理体制(tzh), 主要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这里的地方政府指的是广义的地方政府,它包括中央政府以的所有政府级别,比如在我国,包括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所包括的,便是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上下级之间多重性的收支划分和收支往来诸方面的相互关系,而其中尤以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为主要矛盾。第145页/共179页第一百四十五页,共180页。 三 政府(zhngf)间职能的划分 经济(

56、jngj)稳定职能 大多数经济(jngj)学家在宏观经济(jngj)的稳定职能应主要为中央政府所承担这一点上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对这一观点的论证则着手于考察地方政府是否有能力使用稳定经济(jngj)的各种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以邻为壑的政策 第146页/共179页第一百四十六页,共180页。收入分配(fnpi)职能 有一种观点认为,收入分配的公平是一种全国性的目标(即人们不仅关心(gunxn)本地穷人的收入状况,同样也会关心(gunxn)本国其他地区穷人的状况),应有全国统一的标准。纯粹的地方性再分配政策仅可能在本地区范围内进行收入的再分配,而不会把全国的收入转移支付考虑进去,因

57、而应由中央政府承担收入分配的职能。而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人们更关心(gunxn)的只是本地区穷人的状况,不同地区对收入公平程度的偏好是不同的。如果以分权的形式由各个地方政府在各地分别进行收入的再分配,则可以满足各地的不同偏好,提高社会福利。 第147页/共179页第一百四十七页,共180页。. 收入分配的公平不仅包括在个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还应包括地方政府之间的再分配。这是因为各个(gg)地方政府由于财政能力和财政需求的不同,提供相同的公共劳务水平,所需征收税收的税率是不同的。这样,两个条件相同的人会由于所处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的不同,承担不同的税负,这不符合“相同情况同样对待”的横向公平

58、原则,因而中央政府有必要在各地区间进行收入的再分配,以平衡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 第148页/共179页第一百四十八页,共180页。资源配置(z yun pi zh)职能 与稳定及再分配职能不同,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公共品的提供应该是一个较分权的模式,地方政府应承担起资源配置的主要(zhyo)职能,以提高效率。这是因为基于以下考虑: 全国性公共品与地方公共品。 最佳的政府规模。 蒂博特模型(Tiebout Model)。 第149页/共179页第一百四十九页,共180页。附 蒂博特模型(mxng)(Tiebout Model) 该模型认为消费者投票人(Consumervoters)会在众多提供不同

59、公共劳务水平的社区 中进行选择,寻找一个公共劳务提供水平及税收负担符合其要求的社区去居住,因而具有相同偏好的人会居住在同一区域里。这样,人们通过这种 “以足投票”(Voting with Their Feet)的方式,显示了自己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偏好,为社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y zhn)类似私人品市场价格的信号;第150页/共179页第一百五十页,共180页。 而社区的管理者则会像私人品市场的厂商一样对该信号作出反应,力图以最低的税收成本向具有相同偏好的居民提供一揽子满足他们需求的公共产品及劳务,否则居民将从该地区退出(tuch)。这样,通过居民和社区的共同活动,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151

60、页/共179页第一百五十一页,共180页。 影响分权模式实现资源配置(z yun pi zh)效率的因素: 外溢性 规模经济 财政效率 第152页/共179页第一百五十二页,共180页。四 中国财政体制的历史(lsh)(lsh)演变 1980年以前的财政体制 19801993年的财政体制改革(gig) 1980年的“分灶吃饭”改革(gig) 1986年的“分级包干”改革(gig) 1988年以后的包干制改革(gig) 1994年以来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第153页/共179页第一百五十三页,共180页。第二节 各级政府的支出(zhch)划分 第154页/共179页第一百五十四页,共180页。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