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措施中文_第1页
避震措施中文_第2页
避震措施中文_第3页
避震措施中文_第4页
避震措施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地 震 基 本 知 识地球有几大板块 通常将地球分为七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澳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和南极板块。 我国地处亚欧板块的东南部,受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的影响,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地壳、地幔、地核的结构是怎样的? 地球内部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组成。从地表至第一界面为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平均厚度33公里;第二圈层为地幔,其上层为地幔,与地壳岩层组成地球的岩石圈,(厚度100公里),是世界上大多数地震发生的地方;岩石圈以下至400公里处称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至地震内部第二个界面为下

2、地幔。第二个界面以下为地核。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1)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中。 ( 2) 地球内部直接发生破裂的地方叫震源; 震源正对着的地面的垂直点叫震中; 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叫震中距; 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震内部介质突然破裂、爆炸等产生的振动。 地震按成因可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诱发地震等属于天然地震。有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震振动称为人工地震。如核爆炸、化学爆炸

3、和机械振动等人类军事活动、生产活动引起的地震振动。 构造地震:由于地下岩层快速错动和破裂所造成的地震。此类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90%以上,对人类的危害最大。 火山地震:由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 塌陷地震:有局部地层的突然陷落,猛烈冲击岩石层造成的地震。 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和油田注水等引起的地震。关于地震的几个有关概念1、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70公里以下的地震;中源地震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的地震;深源地震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震源越浅,地震破坏越严重。唐山1976年7.8级地震震源深度公12公里。

4、2、地方震、近震、远震、地方震、近震、远震地方震指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近震指震中距在100-1000公里的地震;远震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震中距越近,受地震影响越严大。3、小震、中强震、强震、特大地震小震、中强震、强震、特大地震震级4级以下的为小震;震级在4-7级地震为中强震;7级以上含级的地震强震,其中8级以上的地震为特大地震。4、地震三要素包括哪些?地震三要素包括哪些?发震时间(地震发生的时间)、发震地点(地震发生的位置)、地震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震级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大小有关)。5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按一定宏观标准表示地表及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各破坏程度。共

5、分十二度。(同一个地震,不同地区列度在小不一样,距震中近,破坏严重,列度就高)6、地震预报、地震预报:临震预报(未来10天)、短期预报(未来3个月有)中期预报(未来1-2年)长期预报(未来10年) 地震震级与烈度地震震级与烈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每增加一级,其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3倍。对于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距离震中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中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3度:少数人有感,仪器能记录到4-5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摆动。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11-1

6、2度:毁灭性的破坏。地 震 前 兆 大多数地震是有前兆的。分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只要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就能捕捉到震前前兆异常信息。 (1) 宏观前兆:由人的感觉器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水温增高等;泉水突然枯竭或超常涌出;天气突然骤冷骤热,天空中出现特别的亮光;地下发出奇怪的响声以及人体能够感觉到的小地震增多;一些动物突然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性,狂叫乱跳,乱飞,精神不振,不思饮食;一些植物出现提前开花、结果或重开花、重结果的不适时令现象等。 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

7、由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一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地震部门或政府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的真相。 (2)微观前兆: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需用仪器才能测到。如人们感觉不到的小地震增多;地壳发生超常的形变,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发生急剧变化;水位大幅度升降;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改变;大地磁场,大地电场,大地温度场,地球重力场等发生大幅度长时间的增减变化。这些变化只有借助专门的地震仪器才能观测到。天旱井水冒,反常升降有门道。天雨水变浑,变色变味又难闻。喷气又发响,

8、翻花冒气泡。发现异常要报告第二章 震前防震准备平时家庭应做哪些防震准备? 一、组织家庭成员学习防震避震知识、防火灭火知识,学会掌握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 二、制定家庭应急细则,了解居家和学校、工作单位附近的避逡场所,适当进行家庭避震演练。配备家庭应急救援包,配备一些必需的应急、救护物品。家庭应急救援包应准备哪些物品(1)应急逃生绳;(2)简易防烟用具;(3)锤子、哨子、收音机、应急灯等;(4)瓶装矿泉水、压缩饼干及巧克力等饮料、食品(定期更换);(5)常用内服药(如感冒药、止泄药 、 消 炎 药 ) 、 外 用 药(如绷带、胶布、止雪带、碘酒、眼药水、烫伤药膏、笑炎粉)等应急医药用品。政府发布临

9、震地震预报后,家庭应做哪能些防震准备? 召开家庭防震会议,分配个人震时应急任务,明确疏救路线和避难地点;将居住楼道内的杂物清理干静;腾空床下,腾出室内避震空间,将放置在高处的重物移置在地板上,将大家具移至墙体薄弱处,床铺最好近门放置;检查燃气、电路设施,家中易燃物品要妥善保管;准备避难食品和营救物品;家庭成员的衣袋里最好装上一个小的急救卡,注明姓名、地址、工作单位、电话号码、本人血型、联系人姓名等内容,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准务一些简单营救工具如撬棍、锤子、斧头、时钢锯等。家庭防震: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学习防震知识;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进行家庭防震训练;检查加固住房。学

10、习防震知识开展家庭防震训练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品应拆掉。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住房 合理放置家具、物品合理放置家具、物品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加固睡床 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 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 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处第三章 科学避震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

11、希望。 避震要点避震要点: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躲避在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有感或轻度破坏地震,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震时怎么办 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险较好的办法。 立即躲避到牢固的桌子、床下或墙角、炕沿、卫生间、储藏室等地方,小开间在房屋倒塌时能获得相对较多的支撑。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有可能

12、时,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顶在头上。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入。有可能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吸入。确认地震停止后,迅速撤离到宽敞的空地等安全出。不要站在房屋大梁下、阳台、窗边等危险位置。 在家庭怎样避震在家庭怎样避震? ?躲在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千万不要跳楼!易于形成三角避震空间有: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在户外怎样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躲避开高大建筑物或电线杆等危险物。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13、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及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在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舞台脚或大立柱旁,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14、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处: 要保持镇静。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 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来不及撤离怎么办 如来不及撤离建筑物,要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利用建筑物内避震的有利部位,如坚固的桌椅下,睡床下,逃往小跨度的厨房、厕所、小房间、墙角、墙根,不能在窗户、阳台、楼梯、电梯附近停留。在野外怎能样避震?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遇到山崩、泥石流、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

15、石方向往山下跑。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遇到山崩、泥石流、滑坡,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在野外怎能样避震?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迅速离开册边、水边等危险场地及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选择开阔、稳定地方就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避风时,背朝风向,以避吸进有毒气体(如附近的化工厂)地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燃气泄露时:燃气泄露时: 用湿毛巾后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遇到火灾时遇到火灾时: 趴在地上,用湿毛由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毒气泄露时: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

16、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由捂住中、鼻。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 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 不要躲在大梁下;不要躲在窗户边;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注意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高压线、路灯、广告牌、吊车、危旧房屋、女儿墙、高门脸、雨蓬下和砖瓦、木材等物的堆放处,撤离时不可乘坐电梯。第四章 震后自救与救助震后自救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已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

17、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地震脱险后,应当怎么做?(1)首先是迅速救人,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积极参加互九活动;(2)尽快离开室外各种危险环境,遇到特殊危险时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回房取东西,谨防余震的发生;(3)尽快与家人或单位、学校取得联系,到指定的疏散地点去。 灾后个人要积极参加互救活动 救人方法:救人方法:挖掘被埋压人员

18、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救人原则:救人原则: 先救近,后救远; 先救易,后救难; 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震后救人应注意哪些问题? (1)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器物的声音。 (2)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进行抢救,以防止再次受伤。 (3)抢救被埋压人员时,首先应使他们的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进行抢救,不要利器刨挖。 (4)对于埋压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运者,首先要输送饮料和食品,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 (5)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人员切忌生拉硬拽,要慢慢移出,用硬木板“担架”送到医疗点。灾后个人应注意的生活 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按规定服用预防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