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常用化学计量与化学用语知识点整理概括,推荐文档_第1页
(完整)常用化学计量与化学用语知识点整理概括,推荐文档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用化学计量 一、 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 1、 物质的量描述对象:微观粒子 ,比如分子、原子、粒子、中子、质子、电子等。 单位 mol 符号 n 2、 阿伏伽德罗常数 12 g 12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1mol=1 个02 x 1023个 3、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一般为 g mol,此时与相对原子 质量(Ar)或相对分子质量(Mr )数值相等,摩尔质量有单位而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 质量无单位。 4、 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 大小与温度、压强有关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纯气体或混合气体)摩尔体积:约 22.4 _ (近似值) 5、 阿伏加德罗定

2、律及其推论 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 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PV=nRT 6、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溶液体积包含的溶剂的物质的量 单位: _ 溶液稀释与浓缩的换算式 溶质质量分数(a%)、溶解度(S)、物质的量浓度(c)、溶液密度(p )的换算关系(饱和溶液): 不同密度的溶液相互混合,总体积计算式: 例题:取 14.3 g Na2CO3 xH20 溶于水配成 100 mL 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直至没有 气体放出为止,用去盐酸 10 mL ,并收集到气体 1120 mL(标准状况)。求:(1)Na2CO3 -xH2O 的物质的量;(2)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3)x的值。 二、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 1、 容量瓶、烧瓶、玻璃棒、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 2、 计算、称量、溶解(稀释)、冷却、移液、 定容、装瓶贴标签。 3、 注意:容量瓶使用前要验漏、洗涤,不能润洗。只能配一定体积的溶液。转移溶液是要 是室温,玻璃棒在瓶颈刻度线下。 4、 误差分析 知识体系: 粒子数血 1 1质量1 物质的量血) ind 物质的量浓度匈 ind L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陷阱问题 1、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一定要特别关注是标准状况下还是非标准状况 ,标 准状况可以用 22.4mol/L 计算。 2、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标准状况(0C,常压)下非气态的 物质来迷惑学生

4、,在标准状况下,水、 SQ 碳原子数大于 4 的烃、乙醇、四氯 化碳、氯仿、苯、HF 二硫化碳等许多有机物都不是气态。(水在标准状况下为 液态或固态(即冰水混合物);SO 在标准状况下为固态,常温常压下为液态;在 标准状况下,碳原子数小于 4 的烃为气体,大于 4 而小于 16 的烃为液态(新戊 烷除外),大于或等于 16 的烃为固态。) 3、 氧化还原反应:在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求算转移的电子数。 如:NQQ+HO, NQQ+CA, CI2+HX, Cl2+NaOH,NCb+HO, Cu+HN 少; Cu+HSO (浓),电解 NaCI、Cu(NO)2溶液等。 4、 物质结构:考查内容多

5、涉及一定物质的量或一定质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粒子 (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离子等)或化学键数目(如 5、电离、水解等常识:考查知识点多以弱电解质电离、盐类的水解等引起微粒 数目的改变, 如含 1molNaCO 的溶液中有 NA个 CO2-、 1molFeCl3完全水解生成 NA 个 Fe (OH)3胶粒,以上说法错误在于忽视了 CO2-水解及胶粒的组成特点。 & “特殊物质”的处理:特别物质的摩尔质量。如:D2O T2Q 18Q、14CO 等。例 “ 18g重水(D2O)含有 10NA个电子”,其错误在于认为其式量为 18, 7、 “不定体系”, 如“NO 和 Q 的混合气”、

6、“NO 气体有时应考虑 2 NO (g) 一- NQ (g) ”等。 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一、化学用语与化学量 1、化学符号 (1) 元素符号、核组成符号、原子和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兀素符号 核组成符号 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氯元素“ C”、 铜兀素 Cu X 元素符号 A 质量数 AX z质子数 如: C Na(-rl1)2 & 每种元素符号都包括了三种含义: 表示元素的种类,表示元素的一个原子, 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要准确记住七个主族元素的符号和一些常见的过渡元素的符号,如: Ti、V、Cr、 Mn、Fe Co、Ni、Zn、Cu、Ag、Au、He、Ne、Ar、Kr。书写元素符号

7、一定要规范。 核组成符号的写法是, 在元素符号左下角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原子核中质子数目, 元素符号左上角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SQ2、Si、P4、 CO) 等等 (2) 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点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式子。 写电子式时,阴离子要用号,并在其右角上表明所带电性和电量;阳离子除铵根 离子外,一般就是其离子符号。电子式的书写包括:分子、原子、简单离子、某些复杂 离子(如 OH-、NH4+)、基(-Cf、-0H)、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原子电子式 阳离子 电子式 阴离子电子式 共价化合物 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 电子式 Mg : Cl : + 2

8、+ Na Mg :Cl: - : 0: H- H: S : H Na+: 0 : 2-Na+ (3) 离子符号和化合价符号 离子符号是在元素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用“ +”、“-”表示其所带电性,在电性 符号前边用阿拉伯数字标明所带电量, 1 可以省略。女口 H+、S2-、SQ2-离子。 化合价符号是在元素符号的上方用“ +”、“一”表示正、负价,在“ +”、“一”号 后边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其价数。 镁离子 硫离子 氯化钙 氢氧化钠 离子符号 2+ Mg S2- Ca2+、Cl- + - Na、OH 价标符号 2 Mg 2 S 2 1 Ca Cl 2 1 2 1 NaOH (4) 化学式、分子式、

9、最简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从广义上讲分子式、实验式(最简 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都是化学式。 分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或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式子。 只有由分子构成的物 质才有分子式。 I、 分子式只适用于由分子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组成 微粒均不能用分子式来表示,因为它们不存在单个的分子; II、 分子式一般由实验测得, 它既能表示一种物质, 还能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 子及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或个数。 最简式:通常又叫实验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各元素原子 数或离子数的最简单整数比的式子。 结构式:用价键表示分子里相接相连

10、接的原子的结合情况的式子。 I、 在结构工中用短线“一”来表示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用“T”表示形成配位键的 电子对; II、 通常所写的结构式能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结合方式和顺序, 但不表示分子中各原子 的空间排列; III、 由于同分异构现象的存在,用分子式不能区别的物质,则必须用结构式表示。 结构简式:它是结构式的一种简单写法,但必须标出该分子的结构特征(如官 能团)。如乙炔的结构简式为: CH-CH,但不能写成 CHCH 结构式和结构简式只能表示分子中原子的连接顺序,而不能表示分子真实的空间结构。 名称 分子式 最间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乙炔 GH2 CH H g C H CH CH 乙酸

11、 C2H4O2 CHO H O 1 II HC C OH CHCOOH (5)化学式的命名 简单的命名格式是:阴电性名称 + (化学介词)+阳电性组分名称,如: 类别 实例(名称) 命名方法 物质组成 单质 Fe (铁)、C(碳)、Hg(汞)、Br (溴) 固、液态叫某 同种元素的单原子、 双原子或多原子 N2 (氮气)、He (氦气)、D2 (氘气)、 O3 (臭氧气) 气态叫某气 氢化物 HCl (氯化氢) 、NH (氨气) 、H2O (水) 气态的叫某化氢 氢兀素与另一非金属 丿兀素 NaH (氢化钠)、CaH (氢化钙) 固态的叫氢化某 氢兀素与金属兀素 氧化物 Fe2Q (氧化铁)、

12、FeO (氧化亚铁) 氧化某、氧化(亚) 某 氧元素与另一非金属 或金属兀素 NsfeO2 (过氧化钠) 过氧化某 碱 Fe(OH)3 (氢氧化铁)、Fe(OH)2 (氢 氧化亚铁) 氢氧 (化、 化亚) 某 NH HO NH H2O (氨水) 酸 HBr (氢溴酸)、HCN(氢氰酸) 氢某酸 氢离子与酸根离子 (命名中的“某”是 指酸中的成酸兀素而 言) H2SQ (硫酸) 某酸(正) HCIO4 (高氯酸)、HCIQ (亚氯酸)、 HC1O (次氯酸)、HPO (正磷酸)、 HPO (偏磷酸) (高、 亚、 次、 正、 偏、焦)某酸 H2SQ (硫代硫酸) 某代某酸 正盐 FeCl3 (氯

13、化铁)、FeCb (氯化亚铁) 某化某、某化亚某 金属(或铵)离子与 酸根离子 CuSO(硫酸铜)、CuaSQ(硫酸亚铜) 某酸某、某酸亚某 酸式盐 NaHCO(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 某酸氢某、酸式某 酸某 金属(或铵)离子、 氢离子与酸根离子 NaHS(硫氢化钠、酸式硫化钠) 某氢化某、酸式某 化某 碱式盐 CS(OH)2CO (碱式碳酸铜) 碱式某酸某 金属(或铵)离子、 氢氧根离子与酸根离 子 Cu(OH)CI (碱式氯化铜) 碱式某化某 复盐 KNaCO (碳酸钠钾) 、 KAI (SO4)2 (硫 酸铝钾) 某酸某某 两种金属(或铵)离 子与一种酸根离子 水合物 CuSO 5H2O

14、 (五水合硫酸铜) 几水某酸某 盐与结晶水 例 1: X 和 Y 两种元素能结合成 R 和 Q 两种化合物, R 中含 X: 75% (质量分数) , Q 中含 Y: 11.1% (质量分数),若 R 的分子式为 XYi,则 Q 的分子式是 A. X3Y B.XY C.XY3 D.X3Y2 分析:这是一道常见的推断题,如果用常规的解法求解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何用非常 规方法快速解答常规题是解决这一类题的关键。 解法一、由 X 在 R 中的含量可求得 X、Y 元素的原子量比,再利用这一比值和 Q 中 Y 元 素的含量,求出 Q 的分子式是 XY 解法二、由题意可知 R 的分子式为 XY4,并且含

15、X: 75% ( X/X+4Y) 100%=75% X=12Y 然后将上述选项以含 Y 质量由小到大(X 与 Y 的比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 AvDV Cv B,然后取中间项进行测试,如以 X2Y3测试: (3Y/2X+4Y 100%= ( 3Y/2X 12Y+3Y) 100%=11.1%符合题意,答案为 C。 2、 物质变化的反应式 ( 1) 化学方程式:以分子式(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原则:要遵循客观存在的事实;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含义: 表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 表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微粒数之比 表示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 若各物质为气态时,还表示反应中反

16、应物与生成物的体积比(相同条件) 。 注意: I 、表明反应所需的条件; II 、一般化学反应用“=”表示。若是可逆反应则用表示。如水解、弱电 质的电离等,若是有机物参加的反应则用“T”表示。 III 、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观察法奇数配偶数法最小公倍数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化合价升降法 (详见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 例 1 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研究, 把过多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于 人类的物质。如将 CQ 与 H2以 1: 4 的比例混合,通入反应器,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可获得 一种重要的能源。请完成下列方程式: CC2+4H2T( ) +2H2O 若将 CO2和 H

17、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以 1: 3 的比例发生反应,生成某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 该化工原料可能是( ) A.烷烃 B.烯烃 C.炔烃 D.芳香烃 解析:从原子守恒的角度去分析, 1molCO2与 4molH2反应时,生成 2molH20,生成的 另一物质中必有 1molC 与 4molH,由方程式的计量系数可知,此物质必为 CH4。同理可知, 1molCO2与 3molH2反应,生成水外,另一种物质最简式为 CH,也只能为烯烃。 注意:原子守恒法是解决化学计算的一种简捷的方法,要学会在计算中灵活运用。 ( 2) 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意义: I

18、 、表示某一个离子反应; II 、表示某一类离子反应,因此能深刻表示反应的本质 书写步骤: 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把可溶性强电解质写成离子,其它写分子式 删除反应前后不变的离子 检查离子方程式等号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注意: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规律 I 、看是否符合反应的客观事实 女口: FeO 与 HNO3反应:FeO+2l4= F0+H2O (无视 Fe2 HNO3 氧化) Fe?03与氢碘酸反应:FaO3+6H+= 2Fe3+3H2O (无视被 Fe3+氧化) 正确的是:Fe2O3+2+6H+= 2Fe2+|2+3H2O II 、看是否遵守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或电子得失守恒

19、女口: Fe2+C2= Fe3+2C(电荷不守恒,电子得失不守恒) III、看是否符合书写形式 女口:向醋酸中溶液中通入氨气: NH3+H+=NH4+ (醋酸是弱电解质要写分子) VI、看物质的组成是否符合阴、阳离子的配比关系 女口:向石灰水中加入小苏打 加入少量小苏打:Caf+OH+HCQ 工 CaCO J +H2O (ImolCa (OH) 2 只有 ImolOH-参加反应) 加入大量小苏打: Ca2+2OH+2HCC3=CaC(3 J + CC32-+2H2O (ImolCa (OH) 2 有 2molOH-参加反应) (详见离子反应) 例 2: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硫

20、酸铜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Ba2+SO42-=BaSO4 J B.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 Fe3O4+8H+= Fe2+2Fe3+4H2O C .亚硫酸氢钠跟盐酸反应: SO32- + 2H+=H 2O+SO2 f D.碳酸氢钙溶液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Ca2+2HCO3-+ 2OH- =CaCQ J + CO32- + HzO 解析:A 无视 CU(OH)2的沉淀,C 无视亚硫酸不是强酸,正确答案为: BD (3) 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 注意:I、强电解质用表示;II、弱电解质用可逆号表示; (常见的弱电解质如弱酸: H2CO3、CHCOOH HCIO、HCN;弱

21、碱:NH3?H2O) III、多元弱酸则分步电离;多元弱碱只一步电离。 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方程式 MnO + 4HCl (浓)-inCi 2 + Cl 2? + 2 出 0 离子方程式 MnO + 4H + + 2Cl -丿|n 2+ + Cl 2? + 2出。 电离方程式 NaHCO= Na + + HCO3 HCO 3 H + + CO 3- 例 3:观察如下反应,总结规律,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AI(OH)3+H2O=AI(OH)4+H+ NH3+H2O= NH4+OH- (A) 已知 B(OH)3是一元弱碱,试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_ , (B) 已知 N2H4是

22、二元弱碱,试写出其第二步电离方程式 _ 。 解析:本题为信息题,模仿所给的例子即可写出其方程式, 虽然二元碱通常要求只写一 步电离,但本题只要求写其第二步电离方程式,只好按章行事。 答案: B(OH)3+H2O=B(OH)4- +H+ N2H5+H2O= N2H6+OH- (4) 热化学方程式:能表明反应放出可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放热反应, H 为 “一”;吸热反应, H 为“ +”。 注意:I、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为物质的量,所以可有分数系数。 II、 应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因状态不同时热效应的数值有差异。 III、 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通常 H 的数值为 101kPa 和 250C 时

23、的数据,可不特别 注明,但需注明“一”或“ +”。 氢与氧反应 生成气态水 H2 (g) +1/2O2 (g)= H2O (g) H (298K)= -241.8KJ mol-1 氢与氧反应 H2 (g) +1/2O2 (g)= H2O (l) H (298K)= -285.8KJ - mol-1 生成液态水 (5) 电解化学方程式与电极反应式 表示电解质在通电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式子称为电解化学方程式。 氯元素原子量= 34.969 X 75.77%+36.966 X 24.23%= 35.453 其中表示两极(正极或负极)上反应(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的式子叫电极反 应式。 本质:阳极(或负极

24、)发生氧化反应,阴极(或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解化学方程式 2NaCl + 2H 2O 通NaOH + H 2? + CI 2? 电极反应式 阳极:2Cl- - 2e = Cl 2? 阴极:2H+ + 2e = H 2? 注意:I、电解过程中阴阳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依据是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 惰性电极:阳极阴离子放电顺序: 8- l- Br- Ch 0H N03- SQ2- 阴极阳离子放电顺序: Ag+ Cu2+ H+ Fe2+ Zn2+ Al3+ 较活泼的金属作阳极(如 Zn、Fe)金属电极优先阴离子放电。 金属电极作阴极时,不会干扰溶液中的阳离子放电。 II、原电池中的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的书

25、写依据是金属的活泼性顺序, 通常是活泼金属作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不活泼电极作正极,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从正极上获得电子发 生还原反应。 具体写反应式是要考虑电解质溶液是否参与反应。 (详见化学能与电能) 如铅蓄电池:负极: Pb-2e-+SQ2-T PbSO 正极:PbO2+2e-+4H+SQ2-f PbSQ+2H2O (6)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程式 能表明有电子转移(包括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得2e- 1 浓 个 MnO + 4HCl (浓) HMnCI 2 + Cl 2? + 2 出 0 I _ _ t 失2e-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程式是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的依据。 (详见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3、化学量 (1) 原子量、分子量、质量数和元素原子量 原子量:以126C 碳原子的质量的 1/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