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欧美留学生的女子教育观的探析_第1页
清末民初欧美留学生的女子教育观的探析_第2页
清末民初欧美留学生的女子教育观的探析_第3页
清末民初欧美留学生的女子教育观的探析_第4页
清末民初欧美留学生的女子教育观的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清末民初欧美留学生的女子教育观的探析g420al671-591812-0110-02清末民初的欧美留学生,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以 “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为信仰,归国后在各行各业成 为了领军人物,尤其是在文化教育事业方面做出了杰出贡 献。根据1931年出版的当代中国名人录中的教育界名 人的统计,在1103位教育界人物中,国外留学出身者904 人,占82%,留学出身者中,留美学生最多,占51%,留欧 次之,留日最少。层次越高,留美学生所占比重越大。在 近代中国教育界,尤其是五四以后,上自中央教育部长, 下至各省市教育厅长、教育局长,几乎皆由欧美留学生出 任。一、对教育目的探讨养成“女国民”的教

2、育目的。培养“女国民”的教育 目的,是颇具革命思想的留学生针对贤妻良母主义而提出 的。他们认为过去的女子被封建旧道德压抑到了极点,只 会一味遵循“服从主义”,丧失了天赋的人权和社会责任。 因此,她们提倡教育应当培养应当具有现代知识,有爱国 心,有独立人格的“女国民”。他们站在民族的立场上,指 出女子教育不仅是为了使女子自身得到解放,更是为了让 女子担当起国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为国家和民族强盛做 出贡献。养成“完全人格”的教育目的。蔡元培作为近代教育 的集大成者,对女子教育目的有着咼人一筹的见解。他站 在男女平等的立场,提出了女子教育的目的应当与男子一 样,在于“养成完全之人格”。蔡元培提出应当

3、从“德、智、 体、美”四方面对女子教育实行改造,促进女子“健全人 格”的养成。首先,“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有健全的身 体,始有健全的精神;其次,发展智育。女子多运用智慧, 才能使心思愈加细密,脑筋愈加灵敏,头脑更加发达。再 次,德育是发展健全人格之本。“若无德,虽则体魄智力发 达,适足助其恶,无益也”。第四,美育不可或缺。它可以 培养女子审美能力,“陶冶活泼敏锐之灵性,养成高尚纯洁 之人格”。通过德、智、体、美四育的塑造,女子最终将形 成务实向上之人格,长远宽广之眼光,真诚热烈之心胸, 优美高尚之感情,强健活泼之体格。四者相辅相成,缺一 不可。二、对教育功能的探讨女子教育可强国保种。深受教育

4、救国思潮的影响,欧 美留学生将兴办女学看作是救国图强的重要途径。留学生 认为若想有强盛的国家,必须有健全的国民,不管男子还 是女子都有相当是学识、技能、品格、魄力去分挑公共的 担子,发挥特殊的贡献。严复指出,“母健而后儿肥,培其 先天而种乃进也。”将女学与兴国、与国家政权建设联系了 起来。女子占总人口的一半,其知识的普遍提高,必将促 进国民主人翁意识的形成和国民生计的发展,增强中国国 力。女子教育可改良家庭和社会风气。女子因其社会角色 的特殊性决定了她担负着子女、乃至整个家庭的驾驭责任。 女子接受教育后能够“把母职科学化了”,就能用更科学、 更合理的方式抚育子女,从而促进孩子更健康的成长,培

5、育更为优秀的下一代。陶行知指出,女子受教育可以净化 男子的品性。受过教育的女子富于感化性,“能将坏的男 子变好,并且可以溶化男子的性格与人格”。“所以欲使男 子不致堕落,非从女子教育着手不可”。且“女子受教育必 定十分顾及他子女的教育,不似男子的敷衍疏忽”。所以 普及女子教育不但可以收到家庭教育的好果,并且可以巩 固子孙的教育。廖世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良好的教 育具有一种“渗透作用”。如今民风浅薄的原因就在于缺乏 一种社会制约力。假若每个女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养 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就可以形成一股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社 会制约力来监督社会。女子教育可帮助女性觉醒独立。陶行知认为,女子之 所以无

6、法从根本上认识自己饱受苦难、地位低下,也无法 获得经济独立,是因为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无法掌 握先进的知识和思想。因此,他提出“女子同为人类,主 子应有知识技能,去谋独立生活”,从而打破数千年传统观 念的束缚,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陈衡哲指出,女子要实 现解放,获得独立,摆脱对男子的依附地位,从根本上要 从女子教育人手。女子教育可使女子冲破传统婚姻家庭观 念的束缚,在家庭生活中获得较为平等的权利,具备专门 的知识技能,直接提高了女性自食其力的能力。三、对男女同学的探讨民国成立后,在政治和教育民主化的影响下,初等小 学已经实现男女同校,然而中学和大学校一直实行男女分 设办学。在民主与科学思潮的

7、激荡下,欧美留学生的极力 主张和推动下,教育界逐步接受男女同学的观念,实现了 大学和中学男女同学。大学男女同学意义的讨论:形成正确的异性交往关 系。当时反对大学男女同学的主要理由,是青年男女相互 接触会导致不道德行为的发生。针对这种说法,袁昌英予 以明确反驳,她认为:“不德行为之发生,并非男女有多接 近之结果:反之而实可谓由男女过于隔绝及其他社会不良 风俗所致。”观之欧美的男女大学生,皆以求学为重,无暇 分心他事。且因读书时对彼此的人格、学问有较为深入的 了解,走出学校后依然可以作为彼此的人脉关系网。这种 益处是不可忽视的;提升女子受教育层次。19 19年7月, 胡适在星期评论第8号发表女子解

8、放从哪里做起 一文。文章指出目前女子教育是失败的,原因在于女子教 育没有得到应有的解放,只允许接受初等教育,不允许女 子接受高等教育;只让女子读死书,没有教授女子面对生 活知识技能。由于大学不允许男女同学,女子在中等学校 毕业之后,便几无上进之路。这实际上是毫无道理的。因 此,他们都认为,应当实现大学男女同学,满足女子向学 愿望,让女子接受更丰富、更高层次的教育,使女子受到 同等的教育;提升女子社会地位。1920年1月,正在英 国爱丁堡大学留学的袁昌英针撰文大学男女同校说感 慨欧美文明国家女子在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提升之快,反 观中国女子地位之差异悬殊,究其缘由,“教育程度不及不 能谓非大因也”

9、,因此,她认为女子欲在政治、法律和社会 与男子完全平等,以举男女平权之实,则需先从教育平等 之问题争起。女子教育层次的提升与女子地位的提高互为 因果。惟社会承认女子进步才会接受其与男子受同等教育。 反之,惟女子教育水平足以与男子相抗衡,女子地位才会 得到提高。且高等教育是知识的源泉,中国欲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且不会在进化过程中被淘汰,高等女子教育万不可 忽视。大学男女同学实施步骤的讨论。胡适认为,男女同 学的首要步骤应是大学应先聘请有学问的女教授。这源于 当时的女子中等教育并未设大学预科一级,致使女子中学、 女子师范的课程并不能与大学预科相衔接这一问题而提出 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大学可先行招

10、收女子旁听生。 待旁听生将正科生的科目修完,随同男生一起考试。考试 若合格,到修业期满时,则请求补考预科必修科目。此项 考试若也及格,则可申请改为正科生并授予学位。胡适还 号召教育界,特别是女学界对女子教育学制予以研究改革, 使女子中学的课程与大学预科的入学程度相衔接,高等女 子师范预科的课程与大学预科相衔接。若能增办女子大学 预科则更为妥当。中学男女同学的讨论。大学和小学都虽已相继实现了 男女同学,“中学男女同学还是我们社会吞不下去的一根鱼 刺”,男女中学之间依然壁垒森严。欧美留学生为打破这层 壁垒,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中学男女同学是实现女子基本 受教育权的保障。邓萃英认为在共和国家,无论是理

11、论还 是实践方面,男女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女子教育不应 当收到歧视。为此,她提出改革中学学制,“应地方情形及 学生人数多少,或绝对共学,或同校分班,或部分分班, 唯需废止分校之制。”中学男女同学是提高女子大学入学率 的重要途径。廖世承认为在当时中国社会状况下,女子中 等教育若想取得发展,就必须提倡男女同学。女子中等学 校偏少,良师又因待遇低下难以聘请,导致女子中等教育 程度低下,直接影响女子在大学入学考试时的竞争力。如 果中学不开放,女子进大学的机会还是很少。正确的中学男女关系可以通过培养和训育实现。反对 者最有力的理由便是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男女同学极易发 生问题。廖世承则认为“我国两性间的罪恶,何尝是由男 女同学所造成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对中 学生开展性教育,使学生通过两性间的自然接触养成正确 的观念。中学男女同学虽说不能一蹴而就,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