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相伴成长_第1页
与学生相伴成长_第2页
与学生相伴成长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与学生相伴成长江苏省如东职业高级中学 许金友做班主任难, 做职教班主任更难, 要想把自己成长为一个优秀职 教班主任尤其难。 职中学生麻烦多, 很多班主任在接管班级时都在心 里默默地祈祷:但愿自己能“碰”上一个容易管理的班级。但我不这 样认为, 一帆风顺不利于自己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遇上问题是麻烦但 更是机遇, 通过寻找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当问题得到满意的 解决之后, 学生在你的教育中走向成熟, 自己也在教育学生中提升能 力,师生在“麻烦”中相伴成长。我们学校是一所职业高级中学,上一届曾“有幸”担任一个纯男 生班级的班主任。这是一个由 63 名学生组成的班集体。面对着一群 对学习不太感兴

2、趣而又精力旺盛的男生,其班级管理难度可想而知。新生入学后一个多月的一天下午, 下了第二课, 我正准备组织学 生去操场参加团委组织的“跳大绳”比赛,任课老师告诉我,我们班 上有六位同学没有上第二课。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可是违反校规 校纪的大事。 没等我有所反应, 有学生苦着脸向我反应了一件更严重 的事,他的钱放在课桌抽屉里被人偷走了,里面有人民币 120 元。我的大脑进入了飞快的运转状态: 失窃的事件需要慢慢细查, 急 不了,先给 50 元那位学生维持生活再说,眼下先要把逃课的同学处 理一下,可这六位同学偏偏又是我班“跳大绳”的主力队员。为了不 影响比赛成绩,我若无其事地到操场上给他们呐喊助威

3、。比赛结束后, 我把这六位同学请进了办公室, 先对他们在比赛中 的表现大加赞赏,表扬了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些来自各个初中的“精英”们逆反心理很强,先来一个“心理认 同”十分重要。)一个个喜滋滋地意犹未尽地争先恐后地讲述着比赛 中的情况。看来他们对逃课已习以为常,一点也不去想老师找他们的 真实目的,我在心中告诫自己对这班家伙简单的说教和批评毫无作 用。我像什么事件也没发生似的和他们共同回忆、 共同分享着那份激 动、那份快乐。谈着、笑着,当再也没有任何一个细节可以回忆时, 他们准备告辞。我叫他们等一下,和颜悦色地问他们第二课上哪儿去 了?其中五个同学若无其事地说, 在操场上打

4、球,原因是课间打球时 没听到上课的铃声。只有一个同学的回答令我感到奇怪:“我是在打球的,是和某某上体育课班上的同学一起打的,不信你去问他们。”而这位同学正是失窃学生的同座。我向他看了一眼,思考了一会儿, 没有多说什么,继续对六位同学说:“旷课对吗?” “不对。”几乎是 异口同声,神情中带着几份无所谓,似乎在对我说:“老师,别小题大做了,我们在初中不知道逃了多少次课呢! 大不了挨老师训一通。” 真的,看他们那种玩世不恭的神情,我真想站起来指着他们的鼻子一 通大骂,甚至赏他们几个耳刮子。冷静了一会儿,我问他们:“开学初制定班规时对旷课的处理是怎样规定的?” 他们的神情告诉我,他 们有些诧异,本以为

5、我要公式化地“对不起这个,对不起那个”地训 斥一通的,也早做好了 “来招拆招”的准备,单刀直入反而让他们猝 不及防。真的,对于某些特殊的人群,有时候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可能 是最好的方法。一个同学搔搔头说:“每人去操场跑 10 圈,写 1000字的情况说 明和认识。”“那就去吧!”我说,“叫班长去帮你们数一下圈数。 ”“某 某同学跑完了到我这儿来一下。 ”我补充了一句。这六位同学转过身, 退到办公室门口时, 有一位同学转过身来说: “老师,我知道你对我们好,可在初中时我们旷课已经形成了习惯, 自己管不住自己,你能不能跟任课老师说一下,当我们不在时,叫一 个同学去叫一下我们?” “行,好主意!”我爽

6、快地答应了, “为了你 的这份提议,你的 1000字的说明和认识改为 500 字。不过我补充一 句,被喊回来时看作迟到,跑 5 圈,写 500字的说明与认识。”同学 们回去叫上班长,上操场规规矩矩地跑了 10 圈。那位和失窃者同座 的同学也安约定来到办公室。还是那样若无其事地站在我办公桌前。“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你一个人来吗?”我问。 “不知道。”他答,目光有些闪烁。“刚才我在问大家为什么旷课?'时,你不觉得你的回答与众 不同吗?”我问。他原本是低着头的,这时将头抬了起来,两眼看着我,似乎在艰 难地回忆各自说的话,然后摇摇头说: “我没注意。”“他们五个的回答是因为没听到铃声,继续打球&#

7、39;而旷课,你 的回答是我是在打球的,不信你去问某某' ,我并没有怀疑你在打 球啊?你急于表态你在打球, 是什么意思?旷课打球是不对的, 说明 你在隐瞒更大的不对的行为,是不是?”应该说孩子毕竟是孩子, 既使是犯了错误也显得那么可爱。 没几 个回合他就承认了自己偷拿人家钱的事实。 在这里我不想再往下说我 破案的过程,我只想说接下来该如何处理。说实话,尽管我已猜到是他所为, 但听他亲口供出作案的过程后, 我仍然想一拳头捶死他。在刚开学不久,教室、宿舍失窃事件屡屡发 生,明查、暗访、设暗探,班会课上教育一直没有结果。我曾在教室 里登记过失窃物品,约合人民币 500 多元,我也曾信誓旦旦地

8、说,谁 要是被我抓住,我不但要他双倍赔偿,并送派出所处理。各位班主任 可以想象,这一个月来,我被这件事搅得如何的焦头烂额。但冷静下来想一想,把这件事抖出去,我是痛快了,如果从重处 理就会很快刹住这股盗窃之风, 上对学校, 下对学生都有一个很好的 交待。但孩子以后怎么办,这可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啊!再说班上的一 系列案件绝对不是他一人所为, 因为有的是在宿舍夜间失窃的, 而他 根本不在那个宿舍! 也许就是“我的少了偷他的, 他的少了偷别人的” 形成的恶性循环。我记不清当时是怎样训他的,但肯定是训了。所幸的是,我终于 冷静了下来。 叫他想象一下, 假如我把这件事说出去会有什么影响? 孩子哭了,一边哭一

9、边说出了他的想象。真的,孩子的想象力比我还 丰富,现在我才发现我们有些居高临下的所谓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的说教,显得那样苍白,徒会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怎么办呢?我和他商量: 一、我们总不能拿了人家钱就当没发生 似的吧?二、犯了这么大的错误,总该受点惩罚吧?他想了好长时间,说: “这样老师看行不行?我偷偷地趁人不注 意,把钱送回去,晚自修时你提醒他重新找一找,一定会找到。至于 我犯了错误的惩罚,希望您给我一次机会,不要告诉同学们,我坚持 一个星期每天跑 5 圈,外加 5000 字的情况说明和认识。 ”他用乞求的 眼神看着我。人的脸面往往仅仅是一张皮, 不要轻易地将它撕开, 否则每个人 都

10、会破罐子破摔,对班级管理没有好处,对学生的成长更没有好处。“你是好了, 我抓不到典型怎么刹得住班级上的偷窃之风?” 我 脱口而出,可见我当时心理是十分矛盾的。“这,这件事交给我行不行?”孩子有些羞愧, “一个星期后还 出现失窃现象,你把我的事公布出去。 ”我怀疑地看着他,他却显得很自信,于是我想起魏书生的话,也 许他是我这方面的助手。“试试看吧。”我提醒说,“不过下次再犯决不轻饶,别忘了你每 天的 5圈和 5000字。”每天 5 圈很自觉,对同学们说老师要他为运动会的长跑做好准 备。 5000 字充满愧疚、省悟、和感激的检讨也按时交给了我。奇怪 的是班级上再也没有失窃事件发生。通过上述案例,我

11、获得了如下成长感悟。1、从 16 世纪夸美纽斯的“专制管理”到 18 世纪卢梭的“人文 化管理”,到杜威的“儿童中心论” ,班级管理的理念在不断的发 展与进步,更接近教育的本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提倡 “以人为本”当班级里发生偶发事件后,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能冲动行事, 必需先冷静地思考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三反思一下将要采取的方 法是否符合 “以人为本” 的理念,准确把握教育的方向。 上述案例中, 笔者几次都能使自己从冲动走向冷静,从而保证问题的圆满解决。2 、所谓“以人为本” ,笔者是这样理解的:把学生当作平等的 “人”来看,而不是被管理的“物” ;以“人性”观念、从更利于学 生成长

12、的角度教育学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 引导学生的自主教育,而不是把教师的观念强加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一改过去居高临下的姿态,蹲下身来与学生 平等对话,走进学生的心里,在心理上得到学生的认同。在上述案例 中假如我不先跟他们有说有笑的谈比赛中的情况, 而直接把他们找来 大训一通,这些高中顽皮的男生, 肯定会为你垒起一堵 “敌对的大墙”, 其结局是教师暴跳如雷,学生怒目而视。即使表面认个错,而心里根 本不当回事,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其次,要使“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一种姿态,要求教师必需有一 颗宽容和仁爱之心。 在面对教师利益和学生利益单项选择时, 应果断 放弃教师的利益。 在

13、上述案例中, 偷窃的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师 的难处:抓住他偷窃的事件不放,在班上大势宣传,班上的偷窃之风 会很快刹住, 有利于教师的班级管理; 放他一马,有利于他以后做人, 但增加了班主任以后班级管理的难度。 笔者选择了后者, 学生真正感 受到老师的宽容和大爱。形式上的“以人为本”只会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什么叫虚伪3、“以人为本”不等于迁就和放纵学生,而是以孩子容易接受的 方法,达到规范其言行的效果。用“爱”动其心,用“严”管其行。 不为难一个学生的同时也决不放纵一个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在心中充 满爱的同时,还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探求最佳的工作方法。否则,好 心会变成让学生觉得老师好欺, 下次犯错误更加肆无忌惮。 在案例中 学生该跑的、该写的一样也没有少。不过要注意,即使是“惩罚” , 也要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4、在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的尺度掌握上要有一个底线。如果善待 了犯错误的学生不会对其他同学造成伤害, 或伤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