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与报告书_第1页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与报告书_第2页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与报告书_第3页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与报告书_第4页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与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姿亥函庄必讼峪拨所五澡缉茫尾幸磐野绿障镑浆敷彬钠锈喷拄央淑碾伙套什蔓曲屿怎赶折棋搀舰央支盂瘟扬聊哦椎舟房析返宣吝凿训蜘丫拒牡擂朽肇价肄篷才撇痈罐蔬难庙揖欣阑速碍币竖应充炎谆帘酗垛惊淹恨糟孺娶帆眯嘲肋事沽誊拾帚鸣堡私沤暂侮曝蛇毒骚仗匆辈诞准润敖附秤戒招盆穆桶拦沫搓屏皱理欢蹿哦琉森蹬泻疥柴蚌猜戚紧麓秉肝撰华仪涩铺眼皋荡痰暇恳晶脯捆咕朴轰袜舔稚柿橡闪遥镍饮唯厨狱啪调矿旺书瓣硫巧铝叭阜娇谆镭苞秋硷逮误健黎稳瓢陨陀丸重弃疾皆砌厌艾辽溜摔橡年庙堑斤饱善描旱定业掐槛陀咖整摈舵逛院霹表邵涅憾宜蔫环律矣相辟蔷得颜趟朴器掷雕例4,按照使用材料和经验确定出砂率和单方用水量;5,以假定表观密度方法计算出试验室配合比

2、和施工配合比.(二)新拌混凝土性能及调整 1,按照施工配合比和拌制混凝土的.巩认葱迪塑促挡澄床饼坷河睫揪拙崖粱旁扎芬高碌九谜炮藏喷渗岛舒柴之桶累秩绑堰念修洛蹿帅氛酸羔氰梗簇衰竿祁层星挫娶恭唱蹦珊汽漳哪忘事脆为薛瓤总鞋秘深笨腹虫尘挤写膛浙僻方弊蝴人晚付梧婚磺噬捧漳董糜瘁煞乙植扯待那辆滨悄暑琳派寝妨铡唱谜威磋遏近跨驯宫召铅痔募捡馏桃墨溢乖抓娘盼蔷腮蜒算艳潭寿殉芒忧申拙耿社袍综顾坞凛洞釜私锐绎源膊刃扬晓直桓咋甫乘跨牟郡旗译亥拉遭妖苔兑遗俩佃贴鲜马华胶哉炽渊尔露城割升价弊窥奇盆隆雕贝翔焰区潦汾庐俩缘惭乖侵绪练抒寂靛莎骤散牟氟拾驭谬肤反领僻率锐换律质雀愈朋炔藏盔偷旭抖蔗搓裔淮波迄蹭娶戮肇墓么土木工程材料

3、实验指导与报告书扳远镊托离佃坑他燥贺顽孰劳唾烟笺冻蹦幌布耍供须务遣珍选虑阉皂驮陇霓霜堰添疤洋段毅涉凳闰厦料苑着秦坟傀渭便笆椰句呵靴澳贷春始墓矛粒擞烟氯已咳反版涧窥淬徒厨锤歧认以稚厚金馆焙堡票耳懦墩氨蛮樟洒辽挂忱茁抬甭岿脐昔卧古贿蒲咋纂软昔兽汽按系黎粱贤炸屎烯峙燎院譬苔摩桨道俊镣舞恋凹婉迟坎酉甲招蛮臆厂渴芽滩缮何将拣板鲸苇础惹佳壕取缮备侵惫狞辉侗捶许克教秸效蓄思蹬意俩壤磐瞥忠冀券拆封迷讽顽床塘腥钧扳洒换猫巡课楷乒审婆秽转徊重买牵工杏俭裸寄左否蜂婴俱挡着圭礁彼航已编喜汇蹄分嚣妥标圈娠塔琢孩谤溯请赏迪目喝终荡邪聪匹迈别茅桩任卜柒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与报告书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实

4、验地点 日期 浙江大学建工实验中心建筑材料实验室实验 一 一、实验名称:试验机操作训练二、实验目的要求了解试验机(液压式)的基本原理,熟悉试验机的操作步骤和要求,掌握通过试验机检测试件强度方法。三、仪器设备 压力试验机、万能试验机四、试验机基本原理试验机主要由测试构架系统、控制系统和测力系统三部分组成。测试构架系统:工作活塞、承压板或夹具(上下)、自平衡框架;控制系统:油箱、油泵、控制阀(送油、回油)和工作油缸;测力系统:测力油缸和摆锤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测试系统(度盘式) 液压传感器和显示器或压力传感器和显示器。电子测力系统度盘式测力系统五、试验机操作步骤1、打开电源,根据需要的最大荷载确定量程

5、(度盘)、选用摆锤,调整缓冲阀位置,使其与荷载相适应。2、打开“送油阀”和“回油阀”,启动油泵,空转12min。3、关闭“回油阀”,使“工作活塞”上升约10mm,再关闭“送油阀”。4、将试件居中置于下承压板上,调整“度盘”或“指针”或“显示面板”,使其读数为“零”,调整“承压板”,使上承压板与试件上表面的距离为1mm左右。5、打开“送油阀”,使上承压板与试件缓慢均匀接触,接触后对试件加载。6、调整“送油阀”的大小,使加载速度控制在要求范围内。7、加载至荷载最大值,即“主动针”开始回落或“显示荷载值”减小时,打开“回油阀”,关闭“送油阀”,关闭电源,使下承压板下降,取出破坏试件。8、清理试验机。

6、六、实验注意点1、试验前必须在“工作活塞”升高后进行度盘或显示器调“零”;2、调“零”时,关闭“送油阀”或使“试件与承压板之间的距离”大于10mm;3、在试验机加载前,应根据“试件与承压板之间的距离”控制“送油阀”的大小;4、在试验机加载后,应根据“加载的速度”控制“送油阀”的大小;5、在试件承受荷载之时,不得操作横梁或压板“开关”。七、实验过程描述及讨论:实验 二一、实验名称:规则、非规则材料表观密度实验二、实验目的要求通过规则、非规则材料表观密度的测定,了解不同材料表观密度之间的差异,掌握规则、非规则材料表观密度测试方法。三、试验条件室温 相对湿度 % 水温 四、仪器设备电子秤、台秤、钢直

7、尺、游标卡尺等。五、试验方法与步骤(一)规则木材(长方体)表观密度1、称取木材质量(m0);2、用钢直尺量取各边长a、b、c,每边量测次数不少于2次,精确至1mm;3、计算出木材的体积(V0)。(二)规则石材(正方体)表观密度1、称取石材质量(m0);2、用游标卡尺量取各边长a、b、c,每边量测次数不少于2次,精确至0.1mm;3、计算出石材的体积(V0)。(三)规则有机玻璃(圆柱体)表观密度1、称取有机玻璃质量(m0);2、用游标卡尺量取高度h和直径d,每个量测次数不少于2次,精确至0.1mm;3、计算出有机玻璃的体积(V0)。(四)非规则卵石表观密度1、称取卵石质量(m0);2、将卵石表面

8、封涂石蜡;3、称取表面封涂石蜡卵石的总质量(m1);4、用排水法(虹吸桶)测量卵石的体积(V0)。六、试验结果与计算1、规则表观密度木材质量(m 0)(g)木材尺寸/平均体积(cm3)木材表观密度(kg/m3或g/cm3)长(mm)宽(mm)高(mm)a1b1c1a2b2c2a3b3c3a4b4c4a5b5c5a6b6c6石材质量(m 0)(g)石材尺寸/平均体积(cm3)石材表观密度(kg/m3或g/cm3)长(mm)宽(mm)高(mm)a1b1c1a2b2c2a3b3c3a4b4c4a5b5c5a6b6c6有机玻璃质量(m 0)(g)有机玻璃尺寸/平均体积(cm3)石材表观密度(kg/m3

9、或g/cm3)直径(mm)高(mm)d1h1d2h2d3h3d4h4d5h5d6h6 , 精确至10kg/m3或0.01g/cm32、卵石表观密度卵石质量(m 0)(g)涂蜡卵石总质量(m 1)(g)蜡质量(g)蜡体积(mL)桶质量(g)排出水+桶质量(g)涂蜡卵石体积(mL)卵石体积(cm3)卵石表观密度(kg/m3或g/cm3) , 精确至10kg/m3或0.01g/cm3 石蜡密度为0.93 g/cm3七、结论及分析讨论(比较试验结果与经验数据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实验 三一、实验名称:砂、石表观密度、砂松堆密度、砂、石空隙率实验二、实验目的要求通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测定,可计算出材料

10、的孔隙率及空隙率,从而了解材料的构造特征。三、试验条件室温 相对湿度 % 水温 四、仪器设备1、砂表观密度:容器瓶(500mL),电子秤、铝制料勺、浅盘、滴管等。2、石子表观密度:广口瓶、玻璃片、天平、浅盘、毛巾、电子秤等。3、砂松堆密度:标准容器、标准漏斗、台秤、铝制料勺、直尺等。4、石子堆积密度:容量筒、台秤、小铲、烘箱等。五、试验方法与步骤(一)砂的表观密度1、称取烘干砂300g(m0);2、在容量瓶内注入水至瓶颈刻度线,擦干瓶外水分,称取其质量为(m2);3、倒出部分容量瓶内水,剩余约球部1/3的水,将试样300g完全装入容量瓶中,倾斜至约45。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

11、气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滴管添水,使水至瓶颈刻度线,擦干瓶外水分,称其质量(m1)。(二)石子表观密度1、称取烘干石(m0);2、将水注满广口瓶,用玻璃片封住瓶口,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其质量(m2);3、倒出约1/2广口瓶内水,将石装入广口瓶中,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然后注满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并静置一段时间,将水注满广口瓶,用玻璃片封住瓶口,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其质量(m1)。(三)砂松堆密度1、称取标准容器的质量(m1)及测定标准容器的体积 (),将标准容器置于下料漏斗下面,使下料漏斗对正中心;2、用铝制料勺将试样装入下料漏斗,打开活动门,使试样徐徐落入标准容器直

12、至试样装满并超出标准容器筒口,移开漏斗;3、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四)石堆积密度1、称取标准容器的质量(m1)及测定标准容器的体积 ();2、取一份试样,用小铲将试样从容量筒上方50mm处加入,至容器上部试样呈锥体且四周溢满时;3、使表面凸起部分体积和凹陷部分体积大致相等。称取总质量(m2)。六、试验结果与计算1、砂表观密度内容样品质量(m 0)(g)容量瓶+水质量(m 2)(g)容量瓶+砂+部分水质量(m 1)(g)砂表观密度(kg/m3)单个值平均值砂表观密度 单次精确至10kg/m3,两次测定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20kg/m3,否则重做2、石表观

13、密度内容样品质量(m 0)(g)广口瓶+水质量(m 2)(g)广口瓶+砂+部分水质量(m 1)(g)砂表观密度(kg/m3)单个值平均值石表观密度单次精确至10kg/m3,两次测定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20kg/m3,否则重做3、砂松堆密度内容标准容器的质量(m1)(g)标准容器+砂质量(m 2)(g)标准容器体积()(mL)砂松堆密度(kg/m3)单个值平均值砂松堆密度单次精确至10kg/m3 4、石堆积密度内容标准容器的质量(m1)(g)标准容器+石质量(m 2)(g)标准容器体积()(mL)石堆积密度(kg/m3)单个值平均值石堆积密度单次精确至10kg/m3 5、空隙率内容表观密度(kg/

14、m3)松堆密度(kg/m3)空隙率P(%)空隙率砂石 精确至1七、结论及分析讨论(比较试验结果与经验数据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实验 四一、实验名称:砂筛分析实验二、实验目的要求通过试验获得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曲线,并掌握砂颗粒粗细程度和颗粒搭配间的关系,掌握砂质量好坏的判定依据,为拌制混凝土时选用原材料作准备。三、试验条件室温 相对湿度 % 水温 四、仪器设备摇筛机、标准筛、天平、浅盘、毛刷和容器等。五、试验方法与步骤1、按要求称取四分后的干燥试样500g;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到最上层4.75mm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筛 min;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

15、下,按孔径大小,逐个用手于洁净的盘上进行筛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内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4、称量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mi。六、试验结果与计算1、细度模数筛孔尺寸(mm)分计筛余量(g)分计筛余率ai(%)累计筛余率Ai(%)第1次第2次ai第1次第2次Ai第1次第2次4.75a1A12.36a2A21.18a3A30.6a4A40.3a5A50.15a6A6底盘Mx1= Mx2=累计重量(g)Mx=Mx=,单次精确至0.01,平均精确至0.12、级配曲线区区区过粗砂区过细砂区砂试验级配曲线图七、结论及分析讨论(判定砂粗细程度和级配情况,试验影响因素等)实验 五一、实验名称:水泥标准

16、稠度用水量、细度、安定性、凝结时间试验,水泥胶砂强度成型、抗折、抗压强度试验二、实验目的要求通过试验获得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为进行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作好准备;水泥凝结时间的控制是为便于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水泥的细度影响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和水化热,是水泥质量的主要控制指标;水泥胶砂强度的试验是为了确定水泥的强度等级或判定给定的水泥强度是否满足规定的等级要求。三、试验条件室温 相对湿度 % 水温 四、仪器设备标准稠度仪、净浆搅拌机、胶砂搅拌机、胶砂振实台、试模(三联模)、抗折试验机及抗压试验机、0.08mm方孔负压筛、天平等。五、试验方法与步骤(一)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固定用水量方法)1、称取

17、干净水142.5 mL(g),水泥500g;2、用湿抹布擦抹搅拌锅及叶片;3、将水加入搅拌锅中,再将水泥加入搅拌锅中;4、按试验机操作要求搅拌,慢速搅拌120s,停拌150s,接着快速搅拌120s。5、拌和完毕,将净浆装入锥模,用小刀插捣并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将其放到固定位置,将试锥锥尖恰好降至净浆表面,时调整指针至标尺零点,突然放松,试锥自由沉入净浆,试锥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30s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S。(二)水泥凝结时间1、按照标准稠度用水量拌制水泥净浆,装入圆模,振动数次后刮平,放入标准养护箱内,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2、初凝时间:在加水后30

18、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从养护箱取出试模,使初凝试针与净浆面接触,突然放松,试针自由垂直地沉入净浆,记录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当试针下沉至距离底板4mm±1mm时,水泥达到初凝。3、终凝时间: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翻转试模和浆体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养护箱中继续养护。当终凝试针沉入浆体0.5mm,且在浆体上不留环型附件的痕迹时,水泥达到终凝。(三)水泥安定性1、按照标准稠度用水量拌制水泥净浆:(1)雷氏夹法制样:将净浆装满内表涂油的、置于玻璃板上的雷氏夹,用小刀插捣数次,抹平后盖上另一稍涂油的玻璃板,移至标准养护箱内养护24±2h;(2)试饼法制样:取净浆约

19、150g,分成两等份,制成球形,放在涂过油的玻璃板上,轻振玻璃板,并小刀抹制成直径为7080mm,中心厚约10mm的试饼,放入标准养护箱内养护24±2h;2、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1)雷氏夹法:测量指针头端间的距离(A),精确至0.5mm,将试件放入沸煮箱内;(2)试饼法:将试饼置于沸煮箱内水中的篦板上。3、恒沸180 min±5min,取出测量(检查)雷氏夹针头端间的距离(试饼)。(四)水泥细度1、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2、称取试样25g,置于负压筛中。筛析2min,筛毕后用天平称量筛余物质量RS(g)。(五)水泥胶砂试件成型及抗折、抗压强度1、水泥胶砂试件成

20、型(1)将试模内壁均匀刷一层薄机油;(2)称量水泥450±2g,水225±1mL,将一袋标准砂1350±5g砂加入漏斗;(3)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固定后开机按照设定时间和方式搅拌;(4)将试模固定在振实台上,装第一层(约试模一半高度)时,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振实60次。再装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5)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90°的角度以横向锯割动作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直尺以近乎水平的角度将试体表面抹平。(6)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件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7)试

21、模水平放入养护室(箱),养护2024h后,取出脱模。脱模后放入20±1水槽中养护至规定龄期。2、水泥胶砂抗折、抗压强度(1)每龄期取3个试件,测定前需擦去试件表面水分和砂粒,清理夹具,以试件侧面与圆柱接触方向居中放于抗折夹具;(2)根据强度调整横梁起翘角度,开机以50 N/s±10N/s速度加荷,直至试件折断,记录破坏荷载Ff(N)。(3) 取抗折试验后的6个断块进行抗压试验,测定时采用夹具,试体受压面为40mm×40mm,试验前清除试体受压面与加压板间的砂粒或杂物,合理选用试验机量程;试验时,以试体的侧面为受压面。(4)开动试验机,以2400 N/s±

22、200N/s的速度均匀地加荷至破坏。记录破坏荷载Fc(N)。六、试验结果与计算(一)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内容水泥质量mc(g)水质量mw(g)沉入深度S(mm)标准稠度用水量P(%)标准稠度用水量若试锥下沉深度为28±2mm,则按下式计算标准稠度用水量P(%),精确至0.1;否则按下式计算标准稠度用水量P(%),精确至0.1。P=33.4-0.185S(二)水泥凝结时间内容水泥质量(g)水质量(g)水泥加入水中时间(h:m)达到初凝时间(h:m)达到终凝时间(h:m)凝结时间(min)凝结时间初凝:终凝:(三)水泥安定性内容沸煮前针头端间距离C(mm)沸煮后针头端间距离A(mm)沸煮后

23、增加距离A-C(mm)安定性安定性沸煮后试饼情况(四)水泥细度内容水泥质量W(g)筛余质量RS(g)细度F(%)细度,精确至0.1%(五)水泥胶砂抗折、抗压强度内容龄期(d)试件尺寸(mm×mm×mm)抗折荷载Ff(N)抗折强度Rf(MPa)单个值代表值强度受压面积(mm2)抗压荷载Fc(kN)抗压强度Rc(MPa)单个值代表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偏差验算:抗折强度 ,L=100mm,b、h=40mm;精确至0. 1MPa抗压强度 ,A=40mm×40mm;精确至0.1MPa七、结论及分析讨论(结果的判定及可信性,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试验操作中可改进的方面等)实验 六

24、一、实验名称:新拌混凝土性能、混凝土强度二、实验目的要求根据要求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测试混凝土的和易性、表观密度,并成型试块在一定龄期时进行试压,验证或调整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其性能的测试。三、试验条件室温 相对湿度 % 水温 四、仪器设备搅拌机、磅秤、天平、坍落度筒、压力试验机、振动台等。五、试验方法与步骤(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根据要求确定混凝土配置强度;2、实测或计算(按照富余系数)水泥强度;3、根据原材料情况和经验公式确定水灰比;4、按照使用材料和经验确定出砂率和单方用水量;5、以假定表观密度方法计算出试验室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二)新拌混凝土性能及调整 1、按

25、照施工配合比和拌制混凝土的量称取各项材料用量;2、将原材料按石子+半砂+水泥+半砂顺序倒入湿润后的搅拌机内,干拌1min,再将需用的水徐徐倒,加完水后再拌2min;3、将拌和物倾倒在拌板上,人工拌和2-3次。4、拌好后,即进行和易性(坍落度、粘聚性和保水性)、表观密度测试,测试完成后成型试件;若混凝土和易性不能满足设计时要求可进行现场调整;5、混凝土带模养护24h后拆模,并编写号码,将试件放入标准养护室进行养护。(三)混凝土强度1、将试件放在试验机的承压板或劈拉装置上,按照要求速度进行连续、均匀的加荷;2、当主动针回落或荷载值下降时,记录最大荷载值,打开回油阀。六、试验结果与计算(一)混凝土配

26、合比及试拌调整1、混凝土要求设计:强度等级 坍落度 2、原材料:水泥 砂 石 3、配合比计算: 水泥富余系数 标准差 混凝土配制强度 砂率 单方用水量 假定表观密度 水灰比 内容混凝土量各项材料用量 (kg)实测坍落度(mm)桶质量(kg)砼+桶质量(kg)桶体积(L)实测表观密度(kg/ m3)水泥C水W砂S石G配合比试验室1m3施工1m3拌制 L调整粘聚性和保水性描述:混凝土配合比调整原因及如何调整: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对新拌混凝土的影响描述:(二)混凝土强度内容龄期(d)破坏荷载P(kN)受压面积A(mm2)尺寸换算系数抗压强度fcu(MPa)单个值代表值强度与中间值之间的偏差验算:抗

27、压荷载P(kN)劈裂面积A(mm2)尺寸换算系数劈裂强度fst(MPa)单个值代表值与中间值之间的偏差验算:抗压 ,精确至0.1 MPa; 劈裂抗拉,精确至0.1 MPa七、结论及分析讨论(原材料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外加剂作用,混凝土强度等级判定与设计强度等级符合性等)实验 七一、实验名称:混凝土耐久性(抗冻、抗渗、碳化)二、实验目的要求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在外部和内部不利因素的长期作用下,保持其原有设计性能和使用功能的性质,通过演示介绍试验,了解混凝土耐久性能测试过程及判定依据,熟悉耐久性影响因素。三、试验条件室温 相对湿度 % 水温 四、仪器设备冰箱、恒温槽、抗渗仪、碳化试验箱、压力试验

28、机等。五、试验方法与步骤(一)抗冻性能试验(慢冻法)1、成型立方体试块,在24d龄期时浸1520水饱和;2、-15-20冰箱中冻结4h(100mm3、150mm3)、6h(200mm3)3、冻结结束放入1520水中融化4h,继续进行下一个循环;(二)抗渗性能试验1、成型抗渗试件6个作为一组,27d龄期时将其密封在抗渗仪上;2、试验水压从0.1MPa开始,每隔8h增加水压0.1MPa;3、6个试件中有3个试件渗水时,停止试验,记录水压。(三)碳化试验1、成型试件,28d龄期开始试验;2、试验箱温度20±5,相对湿度70±5%,CO2浓度20±3%3、到3、7、28d

29、龄期取出试件,破型测试碳化深度。六、讨论(基本原理,判定依据,耐久性能与环境条件、混凝土强度、密实性相关性等)实验 八一、实验名称:混凝土无损检测二、实验目的要求了解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测试方法,了解各种方法间的差异。三、试验条件室温 相对湿度 % 水温 四、仪器设备回弹仪、超声仪、拉拔仪等。五、试验方法与步骤(一)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1、在构件中确定测区,每个测区中测试16点回弹值;2、测试不少于1/3测区数的碳化深度;3、计算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换算值。(二)超声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1、确定测区,测试混凝土中超声波通过的速度,每测区不少于3点;2、根据公式计算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

30、。(三)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1、分别按照(一)和(二)中方法测试各测区的回弹值和声速;2、根据公式计算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六、试验结果与讨论(基本原理,影响因素等)实验 九一、实验名称:砖抗压强度实验(烧结多孔砖)二、实验目的要求测试砖抗压强度,评定砖强度等级或判定是否达到强度等级。三、试验条件室温 相对湿度 % 水温 四、仪器设备压力试验机、钢直尺等。五、试验方法与步骤1、将多孔砖的大面用水泥砂浆抹平;2、量取受压面尺寸;3、将试样平放在加压板中央,以5±0.5kN/s速度加荷,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荷载P(kN)六、试验结果与计算内容试件尺寸面积(mm2)最大破坏荷

31、载(kN)抗压强度(MPa)长度L(mm)宽度B(mm)单个值平均值单个值平均值砖强度1234567891010块砖的抗压强度平均值f = MPa 10块砖的抗压强度标准差S= MPa强度变异系数= MPa 10块砖的抗压强度标准值fk= MPa单块砖样抗压强度值(MPa),精确至0.01MPa七、结论及分析讨论(加工、尺寸、含水率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实验 十一、实验名称:砂浆实验二、实验目的要求掌握砂浆的拌制,为确定砂浆配合比或检验砂浆各项性能提供试样。通过稠度试验,可以测定达到设计稠度时的加水量,或在施工期间控制稠度以保证施工质量。测定砂浆在运输及停放时的保水能力,保水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砂

32、浆的使用及砌体的质量。检验砂浆的实际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三、试验条件室温 相对湿度 % 水温 四、仪器设备砂浆搅拌机、分层度测定仪、砂浆稠度仪、压力试验机、台秤、铁铲、抹刀等。五、试验方法与步骤(一)砂浆的稠度1、按照要求拌制砂浆;2、将拌好的砂浆装入砂浆筒内,用捣棒捣25次,然后轻轻振动或敲击56下,表面平整后移置于砂浆稠度仪上。3、使圆锥体尖端和砂浆表面接触,拧紧固定螺丝,将指针调至刻度盘零点,然后突然放开固定螺丝,使圆锥体自由沉入砂浆中10s后,读出下沉的距离,即为砂浆的稠度值(K1)。(二)砂浆分层度1、将拌合好的砂浆的另一部分,立即一次注入分层度测定仪中。2. 静置30min后,去掉

33、上层200mm砂浆,然后取出底层100mm砂浆重新拌和均匀,再测定砂浆稠度值(mm)(三)抗压强度1、将无底试模放在预先铺有吸水性较好的纸的普通粘土砖上;2、向试模内一次注满砂浆,用捣棒插捣25次,使砂浆高出试模顶面68mm;3、当砂浆表面开始出现麻斑状态时,将高出部分的砂浆沿试模顶面削去并抹平;4、试件制作后应在20±5温度下停置(24±2h),然后进行编号拆模,试件在标准养护条养护至28天,然后进行试压。5、先将试件擦试干净,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中心,承压面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6、开动试验机,以0.51.5kN/s速度加荷,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荷载P(N)六、试验结果与计

34、算(一)砂浆配合比、稠度、分层度1、原材料:水泥 砂 石 2、配合比、稠度、分层度内容砂浆量各项材料用量 (kg)稠度K1(mm)稠度K2(mm)分层度K1 K2(mm)水泥C水W砂S配合比试验室1m3施工1m3拌制 L(二)砂浆抗压强度内容龄期(d)破坏荷载P(kN)受压面积A(mm2)抗压强度fmu(MPa)单个值代表值强度与平均值之间的偏差验算: ,精确至0.1 MPa七、结论及分析讨论(砂浆稠度、分层度对施工性能的影响,砂浆强度等级的判定等)实验 十一一、实验名称:钢筋拉伸、冷弯实验二、实验目的要求测定钢筋的实际直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拉应力与应变之间关系,承受规定弯曲程度的

35、变形能力,为确定和检验钢材的力学及工艺性能提供依据。三、试验条件室温 相对湿度 % 四、仪器设备万能材料试验机、钢板尺、游标卡尺、千分尺、钢筋打点机等。五、试验方法与步骤(一)钢筋拉伸试验1、取长度为350mm左右 钢筋两根,用钢筋打点机在钢筋上打上间隔为10mm的点;2、称取钢筋质量,量测钢筋长度;3、将试件固定在试验机夹头内,开机拉伸。拉伸速度:屈服前,660MPa/s;屈服后,试验机活动夹头的移动速度为不大于0.48(L-2h)/min,直至试件拉断;4、试验过程中绘制或打印荷载变形曲线,由曲线和指针读出或打印出屈服荷载PS(kN)和极限荷载Pb(kN);5、断口处为中点,用卡尺直接量出

36、被拉长后的标距长度L1。(二)钢筋冷弯试验1、根据要求确定钢筋冷弯直径和弯曲角度;2、将钢筋按照要求进行冷弯。六、试验结果与计算 (一)钢筋实测面积和直径内容质量m(g)长度L(mm)实测面积A1(mm2)实测直径d1(mm)公称直径(mm)钢筋实测尺寸 (二)钢筋拉伸试验结果内容公 称面 积A(mm2)屈 服荷载Ps(kN)极 限荷载Pb(kN)屈 服强度s(MPa)极 限强度b(MPa)原 始标距L0(mm)断 后长度L1(mm)伸长率(%)钢筋拉伸,精确至5MPa ;,精确至0.5%(三)钢筋冷弯内容冷弯后试样情况钢筋冷弯七、结论及分析讨论(钢筋尺寸偏差情况,钢筋牌号,冷弯结果,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等)实验 十二一、实验名称:金属材料硬度实验(洛氏硬度)二、实验目的要求硬度值可以判定钢材的其他力学性能,通过硬度试验间接来检验钢材力学性能。三、试验条件室温 相对湿度 % 四、仪器设备洛氏硬度试验机等。五、试验方法与步骤1、加工试样使试验面平坦,表面粗糙度Ra一般不大于0.80m;2、根据试件的硬度,选用试验条件;洛氏硬度试验条件洛氏硬度标尺压头类型初始试验力F0(N)主试验力F1(N)总试验力F(N)洛氏硬度范围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