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学习方法_第1页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_第2页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识通假字三法 这种情况的通假字在课文中有很多。 如: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 供失其所与,不知。 知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授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免娩 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娶 少耆普食,利于身也子耆嗜 徐公来,孰视之。自叹为不如。孰熟 奉厚而无劳。 奉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溟 距关,毋内诸侯。 内纳 方法二,更换偏旁,找出本字 根据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代, 形成通假的情况 我们可以给通假字更换 偏旁,从而找出本字。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中“说”按字面讲不 通,可确定为通假字。我们把这个字的形旁“ ”换成“干”就找到了这个通 假字的本字“悦”,按本

2、字的意思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就很明确了。这类通假 在课文中也较多举例如下。此小大之辩也。 辩辨 距关,毋内诸候。 距拒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政征 而摩历之于义。 摩磨 因之孺子这游者无不铺也。铺哺 方法三。取消偏旁,找出本字 根据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为本字构成通假的现象 我们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取 消,从而找出本字。如“翅忆后街之事 ?”句中“翅”字,去掉“爻 I ”就找到 了本字。这种现象的通假在课文中也不少举例如下。使臣奉璧。拜送于庭。庭廷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敝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旨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缦曼点评根据字形特点用增加、 更换和取消偏旁的方式掌握通假字。 实践证明是切实 可行的。至

3、于纯粹以音同音近为原则的通假字就要根据语音的特点去掌握了。 如果把运用字形特点和语音原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掌握通假字。记成语。学实词文言文里有不少实词, 字认识 但意思与今天完全不同。 考试时这种字底下 老打个点,让你解释是什么意思,怎么办 ?要记住这些文言实词, 有一个窍门, 就是记住一些成语 顺带也就记住了这 些实词。举一个例:易,一般是“容易”的意思。但在文言中, 也当“改变”讲, 怎么记呢 ?记住“移风易俗”这个成语,不就成了 ?这个成语中, “易”字 是当“改变”讲的,而不可能当“容易”讲,否则不通。而记成语,当然比记原 文便利多了下面收集了几十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文言

4、实词。 危在旦夕、危如累卵、居安思危危:危险。 言听计从、从谏如流从:听从 记忆犹新、困兽犹斗犹:尚且。 为非作歹、胡作非为、无所不为为:做。 文过饰非过:过错。 以邻为壑邻:相邻。 同舟共济、和衷共济济:渡河。 贪得无厌厌:满足。 不人虎穴,焉得虎子焉:哪里。 因人成事因:依靠。 移风易俗易:改变。万象更新、改弦更张更:改变。形影相吊、吊民伐罪吊:慰问。深恶痛绝恶:厌恶。广袤无垠广:土地的东西长度为广。孺子可教孺子:年轻人。衣锦还乡衣:穿。过犹不及犹如:如同。患得患失患:担心。 朝不保夕、朝令夕改、朝三暮四、朝乾夕惕、朝秦暮楚朝:早晨。 窥豹一斑、管中窥豹、管窥蠡测窥:看。 强词夺理、强人所

5、难强:勉强。唾手可得唾:吐唾沫。有恃无恐恃:依靠。摩肩接踵踵:脚后跟。骄横恣肆、暴戾恣睢、恣意妄为恣:任凭。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买椟还珠椟:匣子。疾恶如仇疾:憎恨。 和衷共济和:和睦。化干戈为玉帛干戈:指战争。祸起萧墙萧墙:照壁,指内部。一鼓作气鼓:击鼓。短兵相接、厉兵秣马兵:兵器。不胜枚举胜:尽。运斤成风斤:斧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种植。三令五申申:反复陈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已:停止。一暴一寒暴:晒。 欲盖弥彰、相得益彰彰:明显。狐假虎威、不假思索、假公济私假:利用。镂骨钻心镂:雕刻。戒骄戒躁躁:浮躁。川流不息、百川归海川:河流。 国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殆

6、:危险。 贻笑大方大方:见识广博的人。 因循守旧、陈陈相因因:沿袭。 因陋就简、因势利导因:凭借。昭然若揭、揭竿而起揭:举。 素昧平生、素不相识素:素来。戮力同心戮力:合力。 披沙拣金、披荆斩棘、披肝沥胆披:拨开。 置之不理、漠然置之置:放弃。秋毫无犯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宁缺毋滥毋:不要。睚眦必报眦:眼眶。咸与维新咸:全,都。物极必反极:穷尽。事过境迁迁:变化。推陈出新、新陈代谢陈:旧的。家喻户晓、不言而喻一一喻:明白。错落有致、毫无二致、闲情逸致致:情趣。自以为是是:正确。载歌载舞载:且。审时度势审:觉察。不绝如缕、络绎不绝绝:断绝。欲壑难填、千山万壑壑:山沟或大水坑。

7、独木不成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木:树木。克勤克俭克:能够。 貌合神离、道貌岸然貌:样子。竭泽而渔、声嘶力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竭:尽。 披沙简 ( 拣) 金简:选择。嘉言懿行懿:美好。 崇山峻岭、崇论闳 ( 宏) 议崇:高大。惊涛骇浪、骇人听闻骇:惊异。趋之若鹜鹜:鸭子。涸辙之鲋涸:水干涸。舍本逐末、舍生取义、舍死忘生、舍近求远、舍己为人舍:舍弃 再衰三竭再:第二次。 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精益求精、多多益善益:更加。 望尘莫及及:比得上。 杳如黄鹤杳:远得不见踪影。 掷地有声掷:扔。锱铢必较锱铢:指极其细微。不绝如缕、千丝万缕缕:线。独夫民贼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兴利除弊、切中时

8、弊、弊绝风清弊:毛病。大放厥词厥:他的。欲盖弥彰弥:更加。 愈演愈烈、每况愈下愈:更加。歧路亡羊、亡羊补牢亡:失去。薪尽火传、火珠薪桂、釜底抽薪薪:柴火。故步自封、依然故我、故态复萌、故伎重演故:旧的。 前仆后继仆:倒下。既往不咎、咎由自取咎:责怪。一得之功、一得之愚得:收获。化险为夷夷:平坦,平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孰:谁。背信弃义背:背弃。尔虞我诈尔:你。一呼百应、应对如流应:回答。殊途同归、归真返璞归:趋向于某处。背山临水、居高临下、如临大敌、临渊羡鱼、 l 临阵磨枪临:靠近、对 。摇唇鼓舌鼓:振动。 孤陋寡闻陋:浅薄。顾盼自雄、左顾右盼、顾影自怜、顾名思义顾:看。 开天辟地辟:开辟。

9、锐不可当、螳臂当车当:阻挡。引人人胜胜:美。如丧考妣妣:去世的母亲。呱呱坠地呱呱:小儿哭声。纵横捭阖阖:关闭。百无聊赖、民不聊生聊:依靠。亭亭玉立亭亭:直立的样子。不堪一击、狼狈不堪堪:能忍受。罪不容诛诛:杀。移风易俗、不易之论易:改变。安之若素、素不相识素:向来。 防微杜渐杜:阻塞。循规蹈矩、因循守旧、循名责实循:依照。洞烛其奸烛:照亮。皓首穷经、明眸皓齿皓:白。安之若素、若无其事、旁若无人若:好像。望尘莫及、望梅止渴、望洋兴叹、望而生畏望:向远处看。 绳之以法绳:约束。卖官鬻爵鬻:卖。怒不可遏、响遏行云遏:阻止。自顾不暇、应接不暇、目不暇给暇:空闲。穷兵黩武穷:用尽。以上成语中引出的文言实

10、词 均为中学教材中要求掌握的、 比较常用的文言 实词。点评 这实际上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一方面记了些成语, 一方面又记住了文言实词 成语要记也不容易,但总比记原文要容易一些。比如是记鸿门宴中“素善留 侯张良”来记住“素”为“素来”之意容易呢,还是记住“素不相识”这一成语 容易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古文今译六字法古文今译我觉得比英文中译都难怎么办 ?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古文今译 6法,就很管用。这 6种将文言文翻 译成白话文基本方法是:对译法、增添法、删减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 简称为“对、增、删、移、留、换”六字法。方法一。对译法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如:

11、“宋有富人, 天雨墙 坏。” ( 韩非子·说难 ) 可译为: “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使墙倒塌了。” 方法二,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 翻译时, 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 使之 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例如: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 )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对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份或内容的句子, 翻译时 要作必要的补充, 意思才 完整,语句才流畅。补充的部分应该用括号加以标注。 如: “问: 何以哉 ? ( 曹刿论战 )“问”缺主语和直接宾语, 应作补充。译文则为: “(曹刿) 问( 庄公) : 凭 藉什么作战 ?”方法三。删减法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

12、的文言虚词。 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 但如果勉强译出来, 反而使句子累赘。 属于这两种 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如:夫战,勇气也。 ( 曹刿论战 ) 夫,发语词;也,表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陈胜者,阳城人也。 ( 陈涉世家 ) 者,起提顿作用。也,表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两个虚 词,应删。方法四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 调整语序。 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 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 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 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 语序部分加以调整。例如:战于长勺 ( 曹刿论战 ) “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带长铗之陆

13、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涉江 ) “陆离”是修饰“长铗”的 “崔嵬”是修饰“切云”的 翻译时应移到 被修饰的中心语前。方法五保留法 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 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这叫保留法。如:方法六。替换法翻译时可用现代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 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如下列例句中加点的词:“吾”应换为“我”; “尝”应换为曾经”: 须臾''应换为 “一 会儿”。同一个词, 在文言和现代汉语里都常用, 但表示的内容有差别 翻译时也要 替换如 !“牺牲”在原句中是祭神用的牛、羊、猪,

14、是名词,不是现代汉语中的“为 正义的事业献出生命”的“牺牲” 应换为“牛、羊、猪等祭品” ; “等”在原 句中是“同等”的意思应换为“同样” 。类似的词很多, 阅读文言文时, 一定要联系上下文。 联系当时的社会文化等 有关知识,理解其确指意义,翻译时挑选恰当的词去替换。点评 古文今译,是各地高考必考题,一定要切实掌握。 古文四行对译法 有没有更简单、更实用的古文今译法呢 ? 有,古文四行对译法,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所谓“古文四行对 译法”,是指按四个步骤并采用四行书写的格式对译文言文的方法。具体方法如 下: 第一步,抄录原文。抄录时,纸上每抄完一行。其下应留三行空行,字与字 之间应有

15、一定的间隔而不能紧靠在一起,以方便对译文字的增减、调整。第二步, 在抄录原文的每个词下面画一竖写的破折号 表示待注解。 竖线只 占一行。每条竖线一定以词为单位。第三步, 在每条竖线下面注释相对应的文言词。 如果对应的词是多义词, 只 取在该文中的意义。如果对应的词用法特殊,如词类活用,通假字等,也可在注 释中加以说明。注释部分处于第三行第四步,根据第三行的注释, 将原文对译成现代汉语。 如果将第三行的注释 串在一起不通顺 那么该增添成份的则增添, 增添的部分用括号加以标明; 该删 减的词语则删去:该调整语序的则调整。总之,要信、达、雅。四行对译法的具 体格式图:由于上述步骤特点因此,四行对译法

16、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一抄 二画三注四通”。当然。四行对译法提供的只是笔读的形式技巧, 要保证对译的质量 还应懂 得阅读文言文的其他一些有关知识和阅读方法。点评运用四行对译法学习文言文, 先可选内容比较浅易的篇幅较短的文章进行练 习,掌握其基本的要领。待此法驾轻就熟之后就可以直接译写文言文了。三读高考文言文文言文阅读。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题。而我在这方面似乎不太得法。怎么办 ?极富教学经验的于欣、 张玉华老师。 为我们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 考文言文三读法。第一读。通读。所谓通读是指将所提供的文言语段从头到尾读一至两遍。 完 成 5 项任务:将文中出现的人名、 地名、 官职和表示时间的

17、词语画出来 这样需要把握 的重点就会更加清楚 也不会将这些专用名词误以为是一词多义的实词, 影响对 文意的理解。 看清楚选文的题目、 作者和出处, 初步浏览文后题目, 大体上做到心中有 数。特别要阅读文后的注释。 文后注释有的是知识问题 有的实际上是在为考生 作提示。考生借助它可知人物的优劣 (如 1993年高考题对“刘聪”的注释 )、可 知内容情节 (如 1994年对“籍”的解释 ) 、可知作者的态度等。 搞清文中所涉及的人物,他们之间有无主次之分,关系如何。比如 1999 年苏琼传中,涉及的人物有苏琼、曹芝、魏双成、魏子宾、道研、赵颖等, 从文段中不难看出,记叙的主角是苏琼 其余的人物都是

18、作为苏琼的陪衬出现的。 简要分析记叙的什么事、 几件事以及事情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 比如 2001 年田单列传,简单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文段由田单立将、 反问乐毅、麻痹燕军、 布火牛阵等主要情节组成这样简析一下显然有利于把握文段内容。 查看记叙中作者有没有议论 议论之处往往体现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一 点在 2003 年高考题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文中有直接议论的句子“君恶闻其过, 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抓住这个核心句,最后两个题就容易 做出来。第二读,粗读。粗读是指在通读基础上的进一步阅读。 它的任务是划分结构 概述各部分内容,以求对文意有大致的了解。第三读。精读。精读包括精读文

19、后的题目和带着题目去仔细研读语段。读准题目。精读过程中,首先是读题干,搞清题目要求揣摩命题人的意 图准确把握题目设问的重点。在这里特别强调要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 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 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 看清楚选对还是选错 是理解其用法意义 还是句式,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例如, 1996 年第 18 题题目要求将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郭永刚直抗上举动” 的一组是: 这个题的设问中心是 “郭永刚直抗上举动” 特别不能忽略“举动”二 字。其中“吾知行吾志而已”就不是郭永刚直抗上的举动。 而只是自抒己志, 据 此,就可以将其排除。 避开命题人设置的“陷阱”。有时命题人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 性常常将测试点放在容易被考生以今义代古义的实词上, 或在分析综合题中采 用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夸大事实、偷换概念、正误相杂等方法制造错误。比如 1997年高考第 19 题 C项,就夸大了仁杰语言艺术的效果从而转换了仁杰的品 质。另外,应特别注意地点、时间的变化,如果不小心很可能把选项中的误项当 作正确的理解和评价。如: 1998 年第 22 题皇上并没有“当即接受他的意见” 而是“再上。乃止”,所 1) A项是将时间、语境搞错。因此精读尤其要注意 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人物的多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