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双鸭山市友谊县(七星矿区)龙山十井“六大系统”方 案 设 计工程编号XZJBG1006工程规模: 0.3a院 长: 刘延飞总工程师: 孙开祥 项目负责人: 刘延飞双鸭山市煤安煤炭技术咨询公司二一二年一月附 件 目 录1、双鸭山市友谊县(七星矿区)龙山十井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证号:2300000820210);2、双鸭山市友谊县(七星矿区)龙山十井煤炭生产许可证副本复印件(编号:202305239014); 3、双鸭山市友谊县(七星矿区)龙山十井安全生产许可证副本复印件(编号:(黑)MK安许证字20043092Y2);4、黑龙江省煤田地质测试研究中心提交的检验报告(报告编号:AJ2007058
2、7);5、双鸭山市友谊县(七星矿区)龙山十井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6、双鸭山市地质勘探队双鸭山市友谊县(七星矿区)龙山十井2008年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年度报告。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概 述2第一节 矿井自然条件2第二节 企业概况7第二章 矿井六大系统现状8第三章 六大系统建设目标16第一节 建立完善“六大系统”的主要依据16第二节 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16第四章 “六大系统”建设方案18第一节 建立井下紧急避险系统18第二节 建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30第三节 建立完善井下压风自救系统33第四节 建立完善井下供水施救系统34第五章 施工工期36第六章 “六大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3
3、7双鸭山市宝山区隆兴煤矿“六大系统”建设方案 前 言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煤监2010152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精神, 以及黑龙江省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4、工作规划>的通知(黑煤安监发2010313号)等文件要求,为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规范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在安全避险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双鸭山市宝山区隆兴煤矿委托双鸭山市煤安煤炭技术咨询公司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以及黑龙江省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标准(试行),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编制双鸭山市宝山区隆兴煤矿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即“六大系统”)建设方案。1 双鸭山市煤安煤炭技术咨询公司双鸭山市宝山区隆兴煤
5、矿“六大系统”建设方案 第一章 概 述第一节 矿井自然条件一、矿井位置及交通1、矿井位置双鸭山市友谊县(七星矿区)龙山十井位于双鸭山矿业集团七星煤矿西1千米处,在友谊县龙山镇西南500米,矿井行政区划归双鸭山市友谊县龙山镇管辖,地表是友谊农场的耕地。2、交通双鸭山市区通往双鸭山发电厂的高等级公路在矿井东侧1千米处由南向北经过。从矿井到高等级公路有沙石路相接,距双鸭山矿业集团内部运煤专用铁路七星矿火车站仅1.5千米,交通较为便利。3、井田境界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开采11、12、13三个煤层,设计生产能力5万吨/年,矿区面积0.1083平方千米。11号层由以下8个坐标拐点圈定:点号XY点号XY151
6、54012444671945515470844467686251544044446742065154366444674363515442744467412751543504446744045154758444676308515403244467292开采标高从135米至80米。12号层由以下8个坐标拐点圈定:点号XY点号XY15154042444671465515473544467655251544224446741465154398444674243515446044467402751543764446743045154780444676088515399644467215开采标高从135米
7、至80米。13号层由以下8个坐标拐点圈定:点号XY点号XY15154070444671025515476244467626251544524446740565154432444674123515449344467390751544134446741845154802444675828515402644467170二、自然地理该矿井处于丘陵地区,井田内地形简单,地势中间高,南北两侧低,井区内最高标高163米,最低标高160米,相对高差3米,主井标高162.71米。井区内无地表水体,矿区历年来最高洪水位标高145米,井田都处于最高洪水位标高以上。矿井处于北纬45°以北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
8、气侯,冬夏温差大,历年来的最低温度-37,最高温度37,年平均温度5,无霜期100120天。每年的10月下旬开始封冻,翌年4月下旬开始解冻,封冻期长达6个月,冻土层最大厚度2米,一般在1.61.8米,无永冻层,每年的7、8、9月是雨季,年降水量平均550毫米。每年的4月10月期间以东东南风为主,风力一般在12级,有时有5级以上大风天。冬季以西西北风为主,风力一般在2级左右。三、井田地质龙山镇十井位于双鸭山煤田七星矿区内,该地区的地质勘查工作始于1960年,从普查找煤勘探开始,直到1966年精查地质勘探结束,均由一一0勘探队负责,先后提交过普查找矿报告。、普查报告、详查报告,1966年提交精查地
9、质报告。精查地质报告名称:双鸭山煤田红旗第一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该矿井的设计与开采均是利用该地质报告中12-14勘探线的浅部钻孔资料。2005年由双鸭山市地质勘探队对该煤矿进源储量核实,并提交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七星矿区友谊县龙山镇煤矿十井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该矿井的含煤地层发育在下白垩统城子河组中,该岩组在七星矿区总厚度700余米,含有16层可采煤层,煤层编号由上而下称216及21煤层,其中6、8两煤层是中厚煤层也是主采层,其余都是局部可采的薄煤层。四、构 造龙山镇十井处于双鸭山煤田七星矿区德发向斜的西翼,12至14勘探线浅部地段。井田内构造简单,在井田中央见有R4断层,方位N20°
10、W,浅部落差25米,深部尖灭。井田内地层走向N3040°E,向东南倾斜,倾角45°55°。五、煤 层该矿井批准开采11、12、13三煤层,它们均赋存于中含煤段内。11号层:与10号层间距15-20米,单一结构,煤厚1.05-1.15米,以暗煤为主,夹有亮煤条带,层状构造,半暗型煤,质硬块状。顶底板均为灰白色细砂岩,顶板有0.05-0.15粉砂岩伪顶。12号层:与11号层间距20-30米,煤厚0.801.10米,单一结构,以亮煤为主,与暗煤呈带条状互层,层状构造,属半暗型煤,顶板有0.3-0.5米灰色粉砂岩,底板为灰白色细砂岸。13号层:与12号层间距25-35米,
11、煤厚0.90-1.30米,单一结构,以亮煤为主,夹有薄层状暗煤,层状构造,半亮型煤,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细砂岩。六、煤 质经双鸭山矿业集团七星矿化验室化验:11号层:原煤灰分36.69%,精煤挥发分40.36%,Y值8-9毫米,硫含量0.3%,低位发热26.34MJ/kg(6300卡/克),煤种气煤。12号层:原煤灰分21-30%,精煤挥发分34-38%,Y值6-8毫米,硫含量0.34%,低位发热量25.51MJ/kg(6100卡/克),煤种气煤。13号层:原煤灰分11-15%,精煤挥发分37-41%,Y值8-9毫米,硫含量0.33%,低位发热量28.02MJ/kg(6700卡/克),煤种气煤
12、。七、开采技术条件1、瓦斯该矿井开采的11、12、13煤层,围岩条件属中等稳固类。矿井瓦斯含量经双鸭山矿业集团矿山救护中心通风实验室现场实测:甲烷绝对涌出量0.116立方米/分,相对涌出量7.70立方米/吨,属低沼气矿井。2、煤尘爆炸特征和自燃倾向性该矿井开采的11、12、13煤层,煤尘爆炸指数42.7,易爆,煤层自燃等级为级,不易自燃。3、矿区环境矿区环境地质类型为简单型,今后主要地质灾害是煤层开采形成空区后地面发生缓慢下沉,矿区中心部位最大沉降量达5.18米。八、水文地质该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无地表水体,第四系表土层均是粘土层,不含水。煤系地层风化裂隙含水带,是矿井的主要含水层。矿井
13、开采11、12、13三煤层,处于龙山煤矿浅部,而且煤系地层风化裂隙含水带处在龙山矿疏干区内,矿井目前涌水量1-2立方米/时,大气降水是矿井涌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九、外协条件1、水源(1)生活用水水源矿井生活用水外运。(2)生产供水水源工业场地生产供水水源为经过处理后的矿井排水,目前矿井涌水量为18 m3/h,特殊状况供水不足部分由外运水补充。2、电源本矿电源双回路均来自龙煤集团双鸭山分公司宝山煤矿变电所甲乙线,供电电源可靠。第二节 企业概况友谊县龙山镇煤矿十井位于友谊县龙山镇境内,1996年建井,1998年投产,法人代表李明星,矿区面积0.1083平方公里,位于七星矿两公里,矿区距双鸭山市火车站
14、35公里,距七星矿火车站2公里,双七公路在矿井南侧100米,交通十分便利。矿井现生产规模5万吨/年,开采煤层11#、12#、13#层,矿井通风方式:中央并列,开拓方式:斜井片盘,提升方式:单钩串车,现有干部工人60多人,矿井采、掘、机、运、通五大系统经过近几年的改造更新,均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各种证照齐全,均在有效期内,2011年5月经县、市复产验收合格,现已恢复生产。7 双鸭山市煤安煤炭技术咨询公司双鸭山市宝山区隆兴煤矿“六大系统”建设方案 第二章 矿井六大系统现状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
15、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号)、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黑龙江省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标准(试行)等一系列关于“六大系统”建设的文件,该矿井已建设了监测监控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等系统,但未达到相关文件的新要求,需按照新标准对上述各系统进行补充完善;同时,补充建设紧急避险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设计。该矿井现有“六大系统”情况如下:一、监测监控系统该矿井在矿区机关办公楼内设有监控中心,为通讯系统、监测监控系统及人员定位系统专用办公室,每班配备两名专职工作人员,
16、该系统与双鸭山市及宝山区煤炭行业安全监管部门实现三层四级联网。(一)监测监控系统设备地面监控主机选用KJ19N型煤矿监控设备(具备两套主机),井下选用BFDZ-Z2A(N)型瓦斯监控分站,对矿井进行总体监控上传至各级管理部门(如井下有害气体、温度、风门、开关传感器,以及主扇、局扇开停传感器、瓦斯电闭锁等功能的监测与控制)。(二)传输设备及器材选型监控总站在井上的数据通讯接口装置内设有内置内阻保护式安全栅,具有非本安与本安电路安全隔离的作用。传输线路选用符合煤矿井下环境的信号电缆,构成全矿井的监测监控系统传输网络。1、传输接口:1个KJ19-J(N)型输出接口2、避雷器:2台KJ19-12型避雷
17、器 3、监控分站: BFDZ-Z2A(N)型监控分站8台4、分站电源:DXB0.07/660A型电源5、主机:高性能联想品牌机6、备机:高性能联想品牌机7、在线式不间断24h电源: 2个JGP电源箱8、惠普打印机9、共用调度台录音电话机。10、终端:传感器名称及型号在 用备 用总 计GJC4型瓦斯传感器10717GTH500型一氧化碳传感器527GWD40型温度传感器4610KDG15A型气体超限断电仪314GQL0.1型烟雾传感器314GF-W15风速传感器314KGY3A型矿用负压传感器112KGT-31型机电设备开停传感器415GFK40型风门开关状态传感器628KG5009风筒传感器2
18、13(三)传输线路监测监控系统井筒双回路电缆选用煤矿用阻燃钢丝铠装信号电缆,型号为MY32-4×1/1.38,主传输电缆为矿用阻燃铜丝编织屏蔽信号电缆,型号为 MYVP-4×1/1.38,传感器电缆型号为MYVR-4×7/0.43,电源电缆型号为MYQ-0.3/0.5 ,4×2.5。 1、主线路敷设监控中心站主井井筒井底车场0片运输巷。2、辅线路敷设主井井口分站暖风炉各传感器;主井井下各分站井下各地点传感器;风井井口分站风井井口各传感器;(四)监测设备布置1、中心站的布置中心站布置在监控中心的房间内。2、避雷器设置避雷器设在主斜井井口内。3、分站布置在井
19、底车场机电硐室、主井入口、风井出口、与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相连的片盘车场内各设一个分站。分站安设处的巷道应无积水、淋水、围岩稳定、支护完好。4、传感器布置瓦斯传感器布置:(1)采煤工作面传感器布置:在工作面上隅角处和距工作面煤壁的距离不超过10m的回风巷内各设一个传感器。(2)采煤工作面回风传感器布置:在距工作面回风巷进入总回风道前1015m的区段回风巷内布置一个传感器。(3)掘进工作传感器布置:在距掘进工作面煤壁小于5m的掘进巷内布置一个传感器。(4)掘进工作面回风瓦斯传感器布置,在距回风绕道(回风巷)的距离为1015m的掘进巷道内设置一个传感器。(5)总回风巷传感器布置:在每一翼的总回风
20、巷和风井的测风站内各设一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布置:在不同标高水平的回风大巷测风站和主井、风井测风站内设一个传感器。开停传感器布置:在每台局扇和主扇电机的电缆上设置一个风机开停传感器。在每个风门联结绳上设置一个风门开关传感器。馈电传感器布置:在每个瓦斯浓度超限而断电的开关的二次侧电缆上设置一个馈电传感器。负压传感器设置:在主扇的风硐内设置一个负压传感器。CO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工作面回风巷、采区回风巷、总回风大巷内各设置一个。CO传感器距巷道顶的距离不大于0.3m,距巷帮大于0.2m。该矿井现有监测监控系统配置符合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
21、33号)、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相关要求,故本次建设方案仍采用现有系统。二、压风自救系统矿井空气压缩机设置在井口压风机房内,选用MLGF20/T-116G型和DSA-125A型空气压缩机各一台,能够为井下采、掘工作面等工作场所提供风源。该矿井压风管路主管线分别沿主井和风井敷设,送至井下各工作场所,主管路铺设4寸(108mm)无缝钢管,支管路铺设2寸(57mm)无缝钢管。管路敷设路线如下:主井管路敷设路线:井上压风机房主井井筒井底车场0片运输巷右0片十一层回风巷联络巷风井。风井管路敷设路线:井上压风机房
22、风井井筒井底联络巷右0片十一层回风巷与主井管路联络。该矿井现只对掘进工作面敷设了供气支管路,采煤工作面等其它地点未敷设供气支管路。主送气管路未安装集水放水器,各地点未按规定安装压风自救装置。该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尚需进一步完善。三、供水施救系统1、地面消防及洒水该矿井分别在主井及风井井口附近地面设置了静压水池,为矿井提供水源。设置二套地下式室外消火栓,型号为SSA100-16,符合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满足矿区消防需要。主管路敷设:静压水池食堂机关办公楼支管路敷设:静压水池生产楼职工浴池生产办公楼供暖锅炉房;机关楼职工宿舍矿供暖锅炉房;2、井下供水施救系统井下供水施救利
23、用消防洒水管道,供水水源引自工业场地的消防水池,共同使用地面200m3静压水池(净水池),静压水池水源利用水源井和净化后的矿井涌水,通过主井和风井井筒内铺设的管路向各巷道、采掘进工作面供水,主管路铺设4寸(108mm)无缝钢管,支管路铺设2寸(57mm)无缝钢管。各机电硐室、消防材料库、掘进头等地设置消防栓及消防水带。主要运输巷、回风巷、采煤工作面上下巷、掘进巷道和矿井其它避灾路线上敷设供水管路。该矿井供水施救系统供水管路已敷设完毕,但供水阀门设置不符合规定,需进一步完善。四、通信联络系统1、通信联络系统设置由于矿井规模不大,该矿井将行政电话总机与生产调度电话总机合为一体,共用一套TC-432
24、B电话系统。对外联络用固定电话和手机。入井电话电缆为2根各50对(50×2×0.4)MHYU阻燃通信电缆,分别沿主井和风井敷设至三段井底生产水平,并设有联络电缆。当一条电缆出现故障时,可保障另一条通讯线路正常工作,以保证井下主要电话用户通信不中断。井下各工作场所依据电话配置情况分别选用MHYU 30×2×0.4阻燃通信电缆、MHYU20×2×0.4阻燃通信电缆和MHYU10×2×0.4阻燃通信电缆。主井通讯电缆敷设路线:调度中心主井井筒井底车场0片运输巷采掘工作面。风井通讯电缆敷设路线:调度中心风井井筒右0片十一层
25、回风巷与0片运输巷通讯电缆联络。井下各硐室等需设置电话的地点,设置矿用本质安全型电话机。2、井下电话设置在矿井主井绞车房、井底车场、暗井绞车硐室、采区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以及采掘工作面和采区、水平最高点安设了电话。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地方,均设有直通矿井调度室的电话。距掘进工作面3050m范围内,安设电话;距采煤工作面两端1020m范围内,分别安设电话;采掘工作面的巷道长度大于1000m时,在巷道中部安设电话。地面各生产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绞车房、通风机房等设施设置普通自动电话。井下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车场等处设KTH-112型矿用本质安全型
26、电话机。该矿井现有通信网络系统覆盖井下主要作业地点和人员集中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及时通知人员撤离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联系,但该矿缺少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因此,该矿避险设施建设完成后应安装本安型防爆电话机。该矿通信联络系统能够满足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中的相关规定,故本次建设方案仍采用现有系统。第三章 六大系统建设目标第一节 建立完善“六大系统”的主要依据双鸭山市宝山区隆兴煤矿“六大系统”建设方案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等相关行业标准、以及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本次双鸭山市宝山区隆兴煤矿“六大系统”建设方案的主要依据
27、如下: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黑龙江省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28、”标准(试行)。第二节 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依据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和黑龙江省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局黑煤安监发2010313号文件要求,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要完善工作职责、规划和方案,目标、任务、措施和进度安排,人、财、物等方面投入保障机制,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质量把关措施,以及在规定时限内的建设到位率和日常运行良好率等。建立完善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以超前预防为主的“防灾”和以应急避险为主的“减灾”有机统一;是防范事故发生、降低事故危害程度、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的要求;也是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落到实处的有力
29、举措。建立完善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任务是:用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全面达到“探头看门,鼠标检查”安全监控和井上下安全生产指挥调度自动化、数字化;全面推广人员定位系统,所有入井人员佩戴识别卡或携带具有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进一步提高井下通信、压风、供水系统可靠性;建立健全应急避险设施。到2013年底前使矿井 “六大系统”达到“设施完备、系统可靠、管理到位、运转有序”的要求。17 双鸭山市煤安煤炭技术咨询公司双鸭山市宝山区隆兴煤矿“六大系统”建设方案 第四章 “六大系统”建设方案根据双鸭山市宝山区隆兴煤矿矿井现状,该矿监测监控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基本符合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
30、基本规范(试行)中相关要求,可以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本次设计需要补充建设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和人员跟踪定位系统。进一步完善压风自救系统和供水施救系统。第一节 建立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一、紧急避险设施分布依据及地点1、紧急避险设施分布地点依据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中第5条:“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
31、,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可移动式救生舱是指可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适应井下采掘作业地点变化要求的避险设施”的规定,合理确定紧急避险设施类型。紧急避险设施设置地点,要考虑到避难硐室不宜设置在变电所、火药库或者停车点,因为它们存在火灾隐患;避难硐室还应该远离各种地质构造区域,如断层、岩层断裂破碎带,大的地下位移如地震有可能破坏避难硐室及其内部设备;避难硐室的位置还要考虑不能设置在井下容易积水的地点,避免水患,要选择在足够强度的煤层或者岩层中,并且要有足够的非可燃物保护厚度。其它均按照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中的规定执行。2、矿
32、井人员分布该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4万吨/年,现布置有一个采煤、两个掘进共三个工作面。井下作业人员分布及采掘区域人员分布:采煤队25人/班;掘进一队、二队各8人/班;通修队、机运队、带班矿领导等管理人员10人,最大班井下人员合计51人。3、紧急避险设施数量及分布地点据上,全矿井紧急避险设施计划布置一个永久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设置在二水平运输大巷一侧,并有两个安全出入口与二水平运输大巷相连,两个安全出入口的间距大于20m,永久避难硐室到30#煤层各工作场所的距离均小于1000m,符合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中的相关要求。具体位置见紧急避险和压风自救系统图。二、紧急避险设
33、施类型及容积根据该矿井开采现状及有关要求,确定全矿井布置一个永久避难硐室。1、避难硐室规格(1)按照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号)要求,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内按避难人数每人应有不低于1.0m2的有效使用面积,生存室容量的备用系数不小于1.2;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2的使用面积。(2)避难硐室的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4.0m,通道及过渡室的设计宽度为3.0m。(3)按照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规定,永久避难硐室布置在同一条巷道中,两个出入口的间距应当不小于20 m的要求,设计该避难硐室采用直线型布
34、置,避难硐室总长度为45 m,其中生存室长度为20 m,设备间长度25 m。两出入口间距42 m。(4)根据矿井人员分布情况,设计永久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为51人。经计算,避难硐室生存室有效使用面积为80m2,可容纳80人避难,备用系数1.57,符合相关规定,满足井下人员安全避险需要。2、避难硐室系统设计避难硐室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密闭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防护密闭门上设观察窗,门墙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加装手动阀门。过渡室内设压缩空气幕
35、和压气喷淋装置。永久避难硐室的系统主要组成包括第一道防护密闭门、第二道密闭门、空气循环系统、压缩空气幕系统及其附属系统。(1)第一道防护密闭门防护密闭门的设计遵循灵活、快捷、手动、密闭性良好等原则。门体要求能够抵御瞬时1000高温、1.0 MPa的爆炸冲击波、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为了加强其抗冲击波能力,安装时在门框上整体灌注混凝土墙体,四周掏槽深度不小于0.3m,门前设不少于两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水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门体的结构设计采用绕流和分流技术,防护密闭门上设观察窗。(2)第二道密闭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3)空气循环系统避难硐室内部的空气循环通过管路
36、实现。进风系统将压风管路从主压风管路中直接送入到避难硐室内。在避难硐室内部布置成弥撒式和防护罩式相结合的布气系统,最后通过单向排气管路实现避难硐室内的空气循环,整个避难硐室内始终保持不低于100Pa的正压,防止毒害气体的渗入,在无压风的情况下,可采用高压氧气瓶供氧方式。(4)空气幕系统空气幕系统安装在两端防护密闭门处,目的是阻隔逃生人员进入避难硐室时有毒有害气体的进入。空气幕系统的动力采用高压空气,系统的启动与硐室密闭门相连动,使得在密闭门打开后,在门口形成气幕门。(5)附属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讯联络系统等附属系统的安装不得少于2套,这些附属系统能保证
37、避难硐室内部人员在救援队伍赶来之前保持良好状态,各系统的具体接入情况详见以下整体性设计方案。三、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情况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 h。1、自备氧供氧系统和有害气体去除设施供氧量不低于0.5升/分钟人,处理二氧化碳的能力不低于0.5升/分钟人,处理一氧化碳的能力应能保证在20分钟内将一氧化碳浓度由0.04%降到0.0024%以下。供氧量计算:Q=AtB ×1.2=80×96×60×0.5×1.2=276480LQ
38、需配备的总氧气量,L;A按最大人数80人计算,人;t避难硐室最低防护时间,小时;B供氧量不低于0.5L/min人;1.2备用系数。氧气瓶选常用40L氧气瓶,则每瓶所贮存的氧气体积:V每瓶=40×145=5800L(145为高压转常压系数)60瓶氧气的总体积:V40总=5800×60=348000L剩余氧气体积:V60总- V总=71520L按每人进入硐室时间t=2s、空气幕的流速v=7m/s计算,则这些剩余的氧气量可供压风空气幕使用63次(71520/2×7×8063次),可以满足人员避难的需要。保持空气质量的途径有二个:1正常情况下井下压风通过压风管路
39、配备的过滤、减压、节流、消噪音等设施,向避难硐室输送避难人员所需要的新鲜风。2硐室中自给氧系统当矿井发生灾害,矿井的压风系统遭到破坏,不能保证向避难硐室内供给新鲜的空气。且地面压风自救系统尚未工作时,避难人员通过操作手动控制阀门切断硐室与外部管路的连接,以免有毒有害气体进入硐室内,威胁硐室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避难人员开启氧气汇流架的总控制阀门,系统中的氧气通过空气循环净化系统的减压表和流量表向压风管路释放氧气,人员可以通过减压表将压力控制在0.2Mpa以下,通过监测表把氧气浓度控制在18.5%-22%之间。硐室中自给氧系统配备有维持80人,96h避难时间的呼吸和压风空气幕使用的氧气量。2、环
40、境监测避灾硐室内部环境中氧气含量应在18.5%23.0%之间,二氧化碳浓度不大于1.0%,甲烷浓度不大于1.0%,一氧化碳浓度不大于0.0024%,温度不高于35摄氏度,湿度不大于85%,并保证紧急避险设施内始终不低于100pa的正压状态。配备独立的内外环境参数检测或监测仪器,在突发紧急情况下人员避险时,能够对避险设施过渡室内的氧气、一氧化碳,生存室内的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温度、湿度和避险设施外的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进行检测或监测。3、供电照明为确保避灾硐室内的正常供电,对避难硐室内供电系统方案设计如下:避难硐室供电由变电所引出,在避难硐室巷道两侧进、出口处一侧分别敷设一
41、趟电缆,通过穿管预埋进入避难硐室,实现避难硐室内部双回路供电。在避难硐室内巷道顶板安装5盏照明灯,同时安装一台ZBZ-2.5型照明综保控制照明,并安装矿用隔爆型备用电池箱、矿用隔爆兼本安直流稳压电源,当发生事故断电后采用备用电池箱做为备用电源。铺设电源均能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同时在避难硐室内配备不少于20只一体式矿灯。4、人员生存保障紧急避险设施内按额定避险人数配备食品、饮用水、自救器、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及急救箱、照明设施、工具箱、灭火器等辅助设施。配备的食品发热量不少于5000千焦/天人,饮用水不少于1.5升/天人。(1)避难硐室饮用水量计算:W=AtS ×1.2=80×
42、;96×1.5×1.2/24=576LW需配备的总水量,L;A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按最大人数80人计算,人;t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最低防护时间,小时;S每人每天需配备的饮用水,1.5升/天人;1.2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2)配备食品最低发热量计算:F=AtE ×1.2=80×96×5000×1.2/24=1920000KJF配备食品总的发热量,KJ;A按最大人数80人计算,人;t最低防护时间,小时;E食品发热量不少于5000千焦/天人;1.2备用系数。(3)矿用自救器矿井选用隔绝式自救器,该自救器主要在发生有毒
43、气体污染及缺氧窒息性灾害时,现场人员及时佩戴,保证人员正常呼吸并逃离灾区。根据灾变演练试验,该自救器正常工作时间能保持60min以上,是目前矿山企业普遍采用的自救器材,参数如下:防护时间(min): 60 呼气阻力(Pa): 98 吸气阻力(Pa): 275 外形尺寸(mm): 100×93×133整机质量(kg): 1有效时间: 携带三年,库存五年四、紧急避险系统整体性设计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为了保证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为井下各地点和避难硐室提供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该矿井目前使用的安全监控系统能够满足安全生产需要,避灾硐室建设完毕后将监控主线引出两趟监控线路,两趟监控
44、线路分别从避难硐室的两端进入,监控电缆通过穿管预埋方式铺设在巷道底板中,满足安全监测监控数据要求。对避难硐室的外部和内部设置氧气、二氧化碳、瓦斯、一氧化碳、温度等传感器,对避难硐室内外的有关数据进行监测,保证实现24小时连续监测。在整个额定防护时间内,紧急避险设施内部环境中氧气含量应在18.5%23.0%之间,二氧化碳浓度不大于1.0%,甲烷浓度不大于1.0%,一氧化碳浓度不大于0.0024%,温度不高于35摄氏度,湿度不大于85%。2、人员定位系统该矿井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选用KJ236(A)系统,能够对各工作地区人员分布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紧急避险系统形成后,根据井下现有情况,对避难硐室人员
45、定位系统设计如下:设计在避难硐室两侧的进、出口各安装1个人员定位系统分站,通讯电缆通过穿管预埋方式分别铺设在避难硐室进、出口巷道底板下,在避难硐室内安装2个KJ236-F2型读卡分站,通过监控分站传送给交换机再传输至地面,两趟监测线路一用一备,防止发生事故后损坏通信线路而影响人员定位系统的正常工作。3、压风自救系统该矿井避难硐室建成后,压风管路分两趟别设置在避难硐室两侧的进、出口处,采用高压软管接入,提高管路的安全防护性能,满足压风系统的供风需求。4、供水施救系统该矿井在避难硐室两侧的进、出口分别敷设供水管路,满足避难硐室内的供水需要,在供水施救管路上安装减压装置,保证安全使用供水施救装置,提
46、高避难硐室供水施救的安全防护系数,保证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的正常使用。在矿井供水施救管路上的三通阀门处连接到避难硐室内,将供水施救管路采用高压软管,在高压软管中的供水施救管路需要采取保护装置,保证供水施救管路安全性,将供水施救管路设置为单向供水管路,并在管路上安装手动阀门,在紧急情况下向避难硐室内输送液态营养物质,提高供水施救系统的安全防护系数。5、通信联络系统避难硐室建设完成后安装两部KTH108型本安型电话机,通信线路分别通过避难硐室两侧进入,两部电话均可直通矿调度室电话,使避难硐室内通信系统实现双线路、双通讯。6、“六大系统”的设计要求1)、压风、供水、供电、监控及信号传输管线在进入避难硐室
47、前采用高压软管接入,确保在灾变发生时不被破坏,高压软管距离不得低于20m。2)、在井下通往避难硐室的入口处设“避难硐室”的反光显示标志。五、避难硐室设备配备该矿井避难硐室建设需要配备的主要设备见表4.1。表4.1 避难硐室基本功能装置配备情况表序号产品名称技术参数与功能数量其他1避难硐室空气再生与净化系统清除人体夹带和人体活动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气、硫化氢、挥发性有机物等1套2煤矿用空调机浇封型压缩机制冷压缩机1个3避难硐室防爆门1.8m×0.8m ×16mm钢板4个4高压氧气瓶40L60个5空气过滤器(SKQ型)空气(氧气、氮气)过滤器用于洁净、祛水、祛油的压缩空气
48、、氧气、氮气等的除尘、除菌过滤。1个6食物10箱国家质检总局(CIQ)认证。7甲烷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各2台8氧气、空气减压器各1个9空气流量器1个10保温隔热材料颜色洁白、尺寸规整,集耐火、隔热、保温于一体耐温为950-1400。根据使用面积确定。11消声器消除井下压风管声音。2个12矿用本质安全型信号灯硐室指示灯2个13饮用水设计不少于576L,配备600L600L14便携式马桶2个15急救箱1个16LED矿灯硐室照明80个17隔绝式自救器防护时间不低于45min100个18工具箱1个19手提式干粉灭火器5个六、维护与管理该矿井在建立和完善紧急避险系统的同
49、时,应建立健全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通风部和机电部负责安排人员定期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维护、保养或调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配备的各项紧急避险设施上配备有简明易懂的使用说明,并且组织员工对各项紧急避险设施的使用说明进行学习,确保员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正确、顺利的使用各项紧急避险设施。定期对避险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并且按期更换产品说明书规定需要定期更换的部件及设备。保证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保质期内,外包装要明确标示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的时间。通风部门每月对配备的气瓶进行1次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气瓶内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的95%时,应及时更换,每3年对高压气
50、瓶进行1次强制性检测,每年对压力表进行1次强制性检验。机电部门每10天对配备的设备电源(包括备用电源)进行1次检查和测试,确保各机电设备完好。各专业部室每年在安监部牵头下对避险设施进行1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经检查发现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相关人员要及时维护处理,监察人员负责复查。若采掘区域的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监察人员责令其立即停止采掘作业。该矿井应编制的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重大事故应急预案、采区设计及作业规程中要包含紧急避险系统的相关内容。各专业人员要建立紧急避险设施的技术档案,准确的记录紧急避险设施安装、使用、维护、配件配品更换的相关信息。矿
51、山安全培训是矿山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安全培训工作可有效地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使得矿工更加熟悉井下作业环境以及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法。针对该矿井的井下紧急避险体系,应编制与其相适应的矿山安全培训方案。培训方案的编制以矿山原有的培训教程为参考,内容应涵盖井下紧急避险功能特性、各种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设备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不同类型事故发生后的应对方法以及系统中各种设备的日常维护等方面的内容。培训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1、全员培训。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完善后,对所有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教育培训,并将其纳入新工人培训的重点内容中;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熟知避灾
52、路线和各种灾害的标示图标;采掘工作面人员必须按照一人一位的原则,熟知避难硐室位置;所有井下人员必须了解避难硐室的结构、功能、操作标准和操作程序。2、分批组织。矿井要先培训一批技术人员做为兼职教师,培训完毕后分批组织员工集中培训,以完成覆盖全矿的安全避险体系培训。3、专业维护。安装维修人员主要以厂家为主,矿井配备专业的日常维护人员,对专业维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实现专人管理,专人维护。第二节 建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根据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设置一套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由识别卡、传输分站、无线读卡器、监控主备机及系统软件组成。当持卡人或装有识别卡的移动物体进入分站辐射
53、区范围时,识别卡被激活,识别卡将卡号传回分站,并记录在分站存储器内。若干个定位分站将各处采集来的人员流动信息通过综合自动化网络传入数据提取服务器。系统软件经过处理,将进出矿井的人员、时间等信息显示到计算机显示屏,并可根据需要统计打印报表。上级管理部门可通过企业信息网远程查询相关信息。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可对煤矿入井人员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和定位,随时清楚掌握每个人员在井下的位置及活动轨迹。如果发生灾变,双向呼叫识别卡可进行紧急寻呼,从监控终端上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分布情况、被困人员数量、遇险人员撤退线路等信息,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利用系统的日常考勤管理功能,对矿井人员进行考勤管理
54、。一、系统设备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设计选用KJ236(A)系统,配备两套主机。该系统配备2个SANTAK C10KS UPS,2个 12×6GFM-38 12V38Ah电源箱的备用电源,保证矿井入井人员的实时监控。具体配置如下:表4.2 KJ236(A)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列表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型号单位数量1定位分站Kj236-f2台162防爆电源Kdw16A台23传输接口KJ236-J台14避雷器ZGB148A-20套15读卡器KJ236-D台166识别卡Kj236-k1张1007本安音箱yxj-127台28系统软件Kj236套19通信电缆MYVRP 1.0×4m400010服务器610L型工业控制机台211便携瓦斯巡检仪个6二、分站设置矿井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环境监测采样质量控制技术考核试卷
- 抵押合同出租合同(标准版)
- 无房产证房屋买卖合同(标准版)
- 土地承包挖沙合同(标准版)
- 弱电工程分包合同(标准版)
- 2025年重庆烟草真题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宾语从句题库及答案高中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专题测试试题(解析卷)
- 2025年公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安管人员考试(主要负责人A类)公路工程经典试题及答案
- (精)设备供货方案13篇
- 小学生三风一训课件
- 投标文件食材配送服务方案
- 社区超市发展趋势-深度研究
- 检验标本运送流程的培训
- 消防设施日常检查与保养
- 《机器人机构学课件》课件
- 口腔科患者隐私保护制度
- 广东省环境应急综合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企业人员端)
- 糖尿病临床营养治疗
- 华为采购理念与采购运作剖析
- 铁路120型货车空气控制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