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介子推形象流变梳理作者:日期:介子推形象流变梳理-汉语言文学介子推形象流变梳理王召君摘 要:介子推故事以左传为源头,流传至今,随着故事内容不断演变, 介子推的形象也不断丰富,反映出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本文将对介子推的形象 流变予以归类梳理,探讨形象流变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关键词:介子推 形象流变介子推的故事,始见于左传,全文约两百字,讲重耳复国后,介子推不言 禄,携母归隐。以此为基础,介子推的故事不断丰富。历代的正史、笔记、散文 等在记述时不断增添内容,后世的文学创作对故事进行了更细致的演绎,加之故 事与寒食节的结合,更催生了许多民间传说。因此,在故事的不断演变中,人物 形象也呈现出多面性,体现
2、了不同阶层的心理诉求,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一、隐士左传中对介子推的记载仅一处,见于僖公二十四年,原文如下: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 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 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一一是求显也。”其母 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
3、,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这段记载以介子推的言论为主体,突出其“不贪天之功”的品质,加之归隐的 结局,已展现出一个基本完整的隐士形象。 隐士文化在中国起源很早,从传说中 尧舜时代的许由到史记中记载的伯夷、叔齐,隐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显 性的存在成分。在以道德为标杆评判人物的古代社会, 隐士以“不言名利、品行 高洁”得到认可和赞美。左传这段文字,记载的就是这样一个隐士。之后的 史家记述延续这一要义,突出介子推“不贪功”而选择“归隐”的品质。吕氏春秋评价介子推“离俗远矣”;史记丰富了介子推故事的内容,完整沿用 左传的记载,通过其他情节的补充,介子推的隐士形象更加突出。史家记述
4、以“求实”为要义,故未取“割股”“焚山”等荒诞传奇的情节, 后代介子推的 故事不断传奇化,后代也多有学者予以辨析,如明代的张大复、清代的顾炎武等。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梳理了介子推故事的演变过程之后得出结论:“今当以左氏为据,割股燔山,理之所无,皆不可信。”因此,“高洁隐士”是介子推最原 本的形象。西汉时期刘向的列仙传对介子推的隐士形象做了进一步推进, 赋予其道家 仙化气息:介子推者,姓王名光,晋人也。隐而无名,悦赵成子,与游。旦有黄雀在门上, 晋公子重耳异之,与出居外十馀年,劳苦不辞。及还,介山伯子常晨来呼推曰: “可去矣。”推辞母入山中,从伯子常游。后文公遣数千人以玉帛礼之,不出。 后三十年,
5、见东海边为王俗卖扇。后数十年,莫知所在。在这则记述中,介子推本就是一个隐者,从亡过程略而不记,归国后复归出世, 且行踪飘忽难定,俨然一个危难济世的世外高人,如鲁仲连之属。这种形象的介 子推在后世道家的典籍中数次出现,以致有学者专门辩驳介子推之“道”非道教之“道”,如“介子推曰谒而得位,道士不居不过言有道之人,非道教 也。”(清袁枚:随园随笔)但不论如何,世外高人形象的介子推一直在流传, 在清代传奇介山记中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发挥。在介山记中,介子推身负 奇才而不屑仕途,为重耳求贤之诚与好友解张力劝而出世, 完成匡扶社稷大业之 后,与其母、解张得到天帝的封赏,位列仙班。随之而起的还有各种传奇逸闻,
6、如东晋王嘉拾遗记记:“晋文公焚林以求介之推,有白鸦绕烟而噪,或集之 推之侧,火不能焚。”增强了介子推形象的神秘性。对介子推归隐缘由的不同解释,造成了不同的介子推形象,上述的“高洁隐士”和“世外高人”,都出于人物对现实的疏离,或多或少带有道家出世的色彩。 若脱离这种色彩,以儒臣的角度来看,介子推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宋神宗曾封介 子推“洁惠侯”,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翰府名谈洁惠侯记云:“母 曰:与其俯就一时之禄,不若成万世之名。子推乃入绵田山不出。”介子 推归隐被解释为对“万世之名”的追求, 这是一种典型的求“留名青史、万代流 芳”的儒臣思想。结合后代不断增衍的介子推忠臣事迹,对归隐原因做这种处理
7、自有其合理之处。元代杂剧晋文公火烧介子推中也有这样的唱词:“奉帝临 朝一时荣,背母归山博个万代名。”对介子推归隐的原因,还有一种更直接的解释一一怨怒而隐。这使得介子推成为“功臣无赏”的“怨臣”代表。庄子对介子推故事的描述即“子推怒而 去”,王逸注楚辞章句:“文公得国,赏诸从行者,失忘子推,子推遂逃介 山隐。”集中体现介子推怨怒之情的龙蛇歌 吕氏春秋春秋别典琴操 均记作介子推亲作。介子推的怨臣形象没有广泛的流传,但在后世抒发对国君赏 罚失当的情绪时,介子推的事例时常被引用。如元杂剧火烧介子推就借此发挥,畅快淋漓地对当权者进行了控诉。二、忠臣介子推的“忠臣”形象由左传萌芽,仅由“晋侯赏从亡者” 一
8、句得知介子 推“从亡之臣”的身份,左传意本不在此,但后世许多情节都填补在“从亡” 的这一段经历之中,介子推的“忠臣”形象甚至压过“隐士”, 在后代流传得更 广。自韩非子的“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和庄子的“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起,介子推“割股”之事渐趋 确凿。到宋代的洁惠侯记:“昔文公遭骊姬之能,削迹燕赵,窜身齐楚,山 潜水伏,昼隐暮兴,周流天下,起居坐卧,跋淑不舍者十九年,惟子推一人而已。” 将介子推的功劳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到了元杂剧晋文公火烧介子推里面,出 现了“以子代死”的情节,追兵甚急,介子推之子介林自刎,充重耳之首献出, 以家破人亡的惨烈方式实践为
9、人臣的忠诚。明代小说列国志传处理“吕甥、 郤芮作乱”情节的时候,又将平息叛乱的功劳记在介子推身上。清传奇介山记 继续扩充介子推的功劳,“重耳逃入齐关,奚齐率兵围困。介立于齐庭七日七夜, 恳求齐侯出兵解围,齐侯为其精诚所感,出兵击溃奚齐。”(李修生古本戏曲 剧目提要)“以子代死”易于让人联想到“赵氏孤儿”,而介山记中这种 与“申包胥哭秦庭”相类似的情节, 更加透露出:在介子推故事的流传中,甚至 不断加入其它史传故事的元素,以使得介子推的“忠臣”形象更加突出。介子推的“义”也多被提及,如列国志传在介绍介子推出场时即说他“义 气绝人”。“忠义”多连用,且在中国的故事流传中出现频率极高, 二者的区别
10、大致在于:“忠”多指君臣、上下之关系;“义”则更强调不计阶层,侧重民间 崇尚的人与人相交的义气。对“忠义”内涵发展演变的问题,秦翠红副教授在论文中国古代“忠义”内涵及其演变探析 中有明确的解析。总之在不同的时代 和场合,“忠义”的内涵有不同的侧重。 在介子推故事中,“忠义”可视作一个 偏于“忠”的词,“义”的出现,如“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 韩非 子),“文公思子推亲自割其身,恩义尤笃。”(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但 愿公子早归晋国,以成臣等股肱之义。臣岂望报哉”(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等,多由“从亡”“割股”而来,与臣子对君王之“忠”无异,故而,介子推故 事中,“义”应解作“的道德规范
11、”,而不是民间故事中常有的江湖之义。三、孝子综观介子推故事的整个发展过程,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孝亲事迹,但在故事流传 中,介子推确实被赋予“孝”的品质。金代的马天来祭祀介子推的祭文中写道:“介公忠孝清烈,事君至忠,事母至孝。”同样在祭文中提及“孝”的还有清代 的吕公滋:“感公忠孝之德,千古流芳。”在以叙事为主的明清小说文本里,孝 亲事迹依然缺失,但介子推的“孝子”形象却似乎得到公认。列国志传称其“守忠秉孝”,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七回,晋文公曰:“吾闻子推甚孝,若举 火焚林,必当负其母而出矣。”张勃曾在论文介子推传说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中称介子推是一个“奇怪的 孝子”,介子推的“孝”的确有某些不合理之处,
12、 介子推“割股” “与母焚死” 等行为与传统的孝义可谓背道而驰,文学作品中也数次提到“忠孝难两全”,东 周列国志第三一回有诗赞曰:“孝子重归全,亏体谓亲辱。嗟嗟介子推,割 股充君腹。委质称股肱,腹心同祸福。岂不念亲遗。忠孝难兼局。彼哉私身家, 何以食君禄。”可谓将介子推的“忠孝”矛盾解说得很清楚。 但是,介子推之所 以能成为“孝子”,却也正是这一矛盾的另一方面所致。众所周知,在传统的价值观念中,“忠”和“孝”始终捆绑在一起,正可谓“资父事君,忠孝道一”(魏 志文聘传注),在这种观念下,介子推的忠君形象在不断膨胀的时候,“孝” 成为一种自然而然之义,渐渐出现于祭文和文学创作中。而介子推故事中自源
13、头 就存在的“介母”形象,更是这一趋势的有力催化。介母在左传中有言:“能 如是乎,与女偕隐。”已表现出她不凡的见识,后代的笔记、小说在涉及介母形 象时,也沿袭这一特点,让其说出诸如“能如是,与若俱隐。至死不复见”(西 汉刘向说苑、“子能弃禄而为廉士,吾独不能为廉士之母耶”(明余邵鱼列国志传、的话,母亲亦为高洁之士,介子推之“孝”显得理所应当甚至高 出常人。此外,不论介子推的故事怎样讲述,他“偕母归隐”的情节始终未变, 这一情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之前“忠孝难全”的矛盾,甚至可以说这一情节是介 子推“孝子”形象萌生的真正源头。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介子推的形象在不断地被赋予新特质,最终成为一个完 全符合传统“忠孝节义”的道德楷模,但这样一个人物却因其被“焚死”而蒙上 了浓重的悲剧色彩。介子推被焚最早见于庄子:“抱木而燔死。”汉代王逸 为楚辞作注,更细致解释了“焚死”的情由,东汉时期,甚至出现了为纪念 介子推焚死的节日一一寒食节。可见介子推的悲剧结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门安装工程合同
- 劳务分包合同标准格式2篇
- 居民供暖供气合同范本
- 二手挖机出售协议案例3篇
- 学徒劳务合同范本3篇
- 利润分成合作协议合同3篇
- 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管理3篇
- 小型超市合作协议合同范本共3篇
- 学生宿舍后勤服务招标3篇
- 安居房施工合同签订地点法律规定
- GB 7718-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近代史专题复习提纲
- 2025-2030中国蜂蜜行业营销渠道与多元化经营效益预测研究报告
- 社工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内蒙古汇能集团笔试题库
- 产后保健知识课件
- 氧化反应工艺安全操作规程
- 子宫肌瘤病例讨论
- 门窗安装施工方案07785
- 土壤氡检测方案
- 氧化镓雪崩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