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的角色职业素养研究_第1页
教研员的角色职业素养研究_第2页
教研员的角色职业素养研究_第3页
教研员的角色职业素养研究_第4页
教研员的角色职业素养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专业发展曹虾教辭躺她换蹄碗术毕嚎刪韩w(删i譽湘脇叢柿帥铺翔細術舰厳楠翩随谕儔际僥总躺補辭m诞様 接桶蘇咗敘轴虞祷酋験綁幽嘯鼎隙辭浙最碼蝴臟细轴侑執ip側如题轉伽轴保 境俭凰。“襄書殆瀚瞅輛瞒滋臧 铀期魏杀甩颔廊蒲船適乌衲军囲鷹靱骅木血加 如恚 虞态菱业触知诺刪妙昭)亚主囲'乍錐漫瞅帥嘛算素希敎郦麻聲如发疑根隈釧輪鲫段醐為握 異御耋萸餉參考价值。关it词 緞郦制姙教啊劇循勢、1般嘛养掰牺輔m嘶腑咖哦,翻擴 鈿縣脚鑼稱触曦碱傑勇無确拗脚划縮 尊横髓删斓懈谡軌搠卿郝俺瞬喲 播報励備删嘶晰盛般姻像卿幽叢养 做枷威顾w删欄教师教窟咖龜峻展具有 重要意义教研员角色认识模糊的现状一、教研员角色

2、认识模糊的现状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对教研员的角色的理解尚未 达成興汝対瀚解海瀟资極岛触龜谯輸編 术海刪銀堆那襄im蛰瞬i角鲫删卿嫁 视角簸厨甌岳慟也乐就榊舸述保现拔谢讷life鳴 发现,甚至教研员自身也不能清晰阐述个人身份与 本职鯨崔允沸教授的观点,从政酬度出发,教研 员的弭讎鯉欄彌海逊嘶馬嫦魏 鯛喷紳爲w嶠懈藏醪勰般兔 轉更潇赣敷触fiw»国綁领 辱署者祝毎辅滾謎附触酥畢稀爐鯛1- 籌导菽闢縛敌齡師輪学帮轄翰鮒足 疥碱笛发麋擬题数臟蛾镉确科剧賽阿 保觀罐以綱加购纟粹、暮禅裸角丽兜辙则鼬 角色虧昨改鹹療的组綁番論施希拠直瞒 卷者彳倔鹹括研寒数现瀚碍员舟身也晚能肋m® 條角蚀胎

3、的ffi确像扬樓数认勉鯛社干什么就干 做儆俯然购屈鏗尿的助手或秘书,这显然不利于 教研異赫员的口身工作状态可用忙碌、茫 然和拋鈿論进獄廳闻磚潮慕朮徐躺或瞩 覆奇瞬和瞬種珈s棘遊篇概接竝敕研员日常工 作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课程实施、学科教学、考试评彝髓解魏禅韓惫曹輪傾綁邮 耕侄伸:忙飾的硏趣;谒銀擬翻亀 另需軸襯桝俪郴“就頻蒯赚 軀轴隔啟鳞尉加种楓解 铸娜翩雜肆堕翳®齟卿闕櫛械无蜿 矍輔異飙瞭財用嚨粋林谐羽爛跖 i辣谁鋼w 君锹撫砂 毅卿瞬支 麗念在薇華稱郦用舄卅竣墩漏傑删杯 甬奩需礬題,以解昨瘟疇斂嗽理摩發湛麟斤 woi股鞫丽鈔翻象祖理作嘶触障使品靜'軽龄 鞫屈躺癖j 用敎粢翩

4、彌家辣輔濒的腳科輪畴 曙于 釀谏埶輙敝桶标准餘籬力对曲繼轉鳞黝处 甲禳糊琏能宜 删蜩籌瞬求砂楓嘶层 疑蛹地縣鱗廝帚瞬聊显轨凰硼各异, 故显得教研工作“盲目”,实效性不高。二嘶淅斤肉子觀卿刪感壤的稔'如略 库黴棘妒曹藉砒熬觴痂槊删浜墨禺 文淤擁曲制删吠''富渤畅嗎敬敝幔驚鼠砌 轉彰猱肴协命健媚撫袖屈应ife空撤胸惩。喻称 摘称典骊祢为厮妙歸脚辆輙教側難船 罠叙耕矫或1®論舷鮒咖诸hww隸瞬: 骑行»矗埶概風的概倉竣俪巒術體 并遞微删舵 捕者的痈慫曲删臓欣臥 分師的琳mmiet «色系井根据具体角色建构其能力系统。关于“教师教育者角色”相关文献

5、整理研究发 现,北京师大的康晓伟老师认为教师教育者是教师教 育知识的生产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考、教师教育 文化的推动者网;南京师大的王加强老师认为教师教 育者的多重角色主要表现在示范者、激发者和联络者 的角色;东北师范大学的杨秀玉和孙启林老师将教 师教育者的多重角色理解为教师教育者即准教师的学 习过程的促进者、准教师的反思技能的激励者、新的 教师教育课程的研发者、是否允许准教师最终进人教 师职业之门的看门者、教育研究者、中小学校教师专 业发展的促发考、帮助准教师成为团队一员的引导 者、与外界沟通的协作者51。关于“教研员角色”相关文献整理得知,华东师 大崔允都教授将教研员定义为“专业 的课程

6、领导 者”,具体为:政策执行者、课程设计者、发展服务 者、专业指导者、质量促进者同;西北师范大学的李 瑾瑜老师指导其硕士生李幽然的教研员专业发展的 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的学位论文中将教研员 定义为:学习的先行者、教育教学的研允者、教师专业 发展的促进者、校本教研的指导者、教师的合作伙伴、 课程改革的服务者和个性化课程的催生 者同。综上所述,专家与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对教师教 育者和教研员的角色进行了分析和阐释。立足本文研 究视角,从教研员作为教师教育者的特殊身份的观点 出发,在教师教育者这一广泛群体角色中深入挖掘教 研员的实际工作角色,结合新课程改革实施对教研员提 出的具体要求,我们将教研员

7、的角色职能概括为: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引领 示范、协调与沟通四个方面。三、教研员职业素养构成分析1.理论基础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尚无关于教研员的专业 标准或职业标准,故将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荷兰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美国教 师教育者专业标准和郑百伟教授等人在教师教育 者专业标准研究一文中提出的我国教师教育者专业 标准建议作为参考依据。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从职业理念与师徳、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 维度对教师进行了专业标准界定;荷兰教师教育者 专业标准从职业态度、专业知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 力四个维度进行了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界定;美国教 师教育者专业标准从教学

8、、文化胜任力、学术、专业发展等九个维度进行了教 师教育者专业标准界定;上海师大郑百伟教授等人 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标准从专业 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自主性四个维度进 行了探讨和研究81。2.职业素养的构成在上述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对教研员的角色 职能的分析和理解,笔者认为教研员应做到以下几 点:首先应该是一位合格的屮小学教师,二是应该在 教育教学的研究领域具有粘深的造诣,三是能够首先 在教学实践中验证新的教学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四是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五是具备与中小学老师、高校教师教育者、教育专家、领导、同事以及外界的沟通协调能力。参照郑h

9、伟教授对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的维度划 分,从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自主性四 个维度对教研员的职业素养进行构建和说明:教研员职业素养的构成维度与要素雉度 翌 a专业感受 (】)严谦的教学与科斫帝神(2)敬业守佶的诚佶斯神(3)甘为人悌的幸献箭神专业情感(】)累尚教存字业(2热爱教研员本职工作专业态度(】)坚持自己的立场,井能便别人佶服(2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界专业懣向 反馋(3能够机智敏捷坛解决问題(4主动进行专业探宛(5给予 反饥 冋时能坦燃接受外界的反馋 枳极关注教师教育领域中 的问sfi (7)主动地決注和寻求个人专业发展学科知识(】)执教学科的专业知识(2)教有学、教学论心理学和

10、成人教育学知识(】)人际交流与教学互动知识(2)教师成长与发展理论知识 教 专业知识 业务知识师继续教育理论知i识(仍教师墟训需求的调査方法知识(5学科间整合的知识(6)佶息技术与课程啓合知识(】)将个人内隐紊养外显化的知识系统性自我反思知识 处 外延知识理在职教师与职帕教师遇到的待殊实践问ss包梏所教的呀科问 迪、教学決发事件(4)维持并捞展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能力教呀情境创 教滸能力设能力(3)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反诚(4)评价师范生的教学专业能力(i】总结创新教肖理乞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 科研能力理论与实践相互改革与调试的能力(仍研究论文的披

11、写能力(5) 研宪课ss的组织与开巖能力埔训能力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协作、交 际能力有效指导在职教师的能力解决教师教啪闲惑和难迪的能 力调荻培训衙求的能力(仍组织坡训活动的能力处理培训 中突发車件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组织教师开展教出研宛能力组织 教师參崎业务墟训的能力组织教研室其他相关活动的能力(5)在教肖界内外保持关杀网络的能力(6在跨学科和自主的团 队中与其他人合作的能力(】)善于跟学生和找他优秀教师合作的能力(2)撿长与学生、进修 教师及冋行逬行交际的能力(3)依照合作者的希突,给予恰当支 持的能力(1)灵活应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2)促进参勾者组织互动的能 力善于处理实践中阻力的能力

12、怪促指导准教师教学实践 持殊能力 的能力(5指导师范生与课用參与音个性发屣的能力(6対教育领域新成果进行评价和应用的能力(7)使个人学习过程显性化于 同行和学生的能力专业(】)能坊主动寻求的沿的改堆恰患(2)关注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3)自主性参加专业共列体具有更新知识和理乞的能力(5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行为进疗痰统反思的能力专业态度:专业态度是个体对其职业的认识倾 向的反应,能够体现出其工作的情感、态度和工作行 为准备等。教研员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无论是教师教 育者、教研员或是中小学教师,都必须热爱教育事业, 只有把握住这一基木前提,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 当中,并努力取得好的成绩;其次要

13、乐于从事教研员 的本职工作,发挥教育行政部门与线教师之间的桥梁与 纽带作用,并积极投身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指导 工作;最后要能够正确 处理教研员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关系,经常性深入 课堂,把握教学实际,与一线教师保持不问断的沟 通和交流。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 的系统化的知识,是专业索养及能力发挥的理论保 障。教研员首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只有在学 科知识与教学实践屮占据“首席”的地位,才能顺 利开展木职工作;其次是应牢固把握教育学、教育心 理学方面知识,二者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专业理论, 是其它知识与技能的知识基础;再次是需要深人学习教 育评价学、课稈理论、教学理论、课程

14、设计、信息技术 与学科课程整合等方面的知识,上述知识是做好教研 员工作的外延知识,并需要有所见长;最后是要深谙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把握创新人才 培养规律,透彻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悄感态 度和价值观的课程三维h标。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专业素养的具体体现和胜 任本职工作的能力保障。第一,教研员应具备出色的学 科课程执教能力,学科课程的教学能力是教研员安身立 业之本;第二,教研员应具备个人反思和元认知能 力,这两方面的能力是教研员优于普通教师的特殊能 力,也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能力;第三,教研员应具 备教学研究指导、校本课程设计、教材建设、教师培训 与交流合作等基本业务能力;第

15、四,教研员应具备教学 设计、教学情境创设、课程建 设与实施、课堂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课堂教学能 力;最后,教研员应具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数 字化教与学、网络教研、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查询与 应用等技术改善教学的能力。专业自主性:专业自主性是指免受外界干扰、自主从事或更新专业实践的意识与能力,是教研员专 业素质的最基本特征z。教研员首先应具有较强自 我发展意识,能科学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计划 以及学习内容,并能够很好地付诸实施;其次是能够 主动探寻教育教学改革前沿,时刻把握国家的教育政策 精神,用科学而崭新的精神理念指导教学和工作;再 次是积极关注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保持专业 理论与技能

16、的更新换代,并将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最后是要积极参与专业共同体的学习和研究,通过专业共 同体这一自主学习平台,对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行全 面的提升。四、小结通过文献梳理和研究总结,教研员的角色职能主要 包括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引领示范、协 调与沟通四个方面,为社会各界乃至教研员本身更明确地认识教研员的角色提供了方便和依 据。结合教研员的角色职能要求,笔者分析并构建了 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自主性四个维 度的职业素养,为教研员专业标准的建立厘清了理论 界限,并深切地希望上述内容能为教研员的专业发展等 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51褐允都.论教研室的定位与

17、教研员的专业发展上海教育科研, 2009 (8)2陈鹏飞.教研员如何在校本教研中转换介色.课程教材教学研 究,2008(4).康晓伟.教师教育:内涵、身份认同及其角色研究教师教冇研究, 2012(1).【4王加强.教师教简者的多元角色分析.当代教育科学,2011 (23). 6杨秀 玉,孙启林教师的教师:西方的教师教育者研处.外国教育研丸.2007(34).7李幽然.教研员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兰州:西 北师大硕士学位论文,2012.8李萍.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研丸.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12.作者:毕景刚(1981 一),男,吉林梨树人,吉林师范 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18、讲师;韩颖(1979 一),女,辽宁抚顺人,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1【责任编辑陈国庆】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本册教学内容与目标科学概念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 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牛基木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木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牛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 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 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希望学生能 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

19、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 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同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 考,大胆的质疑,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而的重要内容。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 工的基础之上,并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第一单元植物单元教学目标与建议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 学生 对生命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对小动物和植物的关注,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科学课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展有目的、有

20、准备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延 续,使学生对生命体的认识得到发展。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 元的核心概念。牛命体一般有六大特征:1. 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 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3. 生命体都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5生命体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6.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对三年级学牛的学习来说,植物单元主要涉及牛命体特征的1、2、4、6四条。第一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

21、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 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植物会经历牛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 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与方法用感官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在观察过程中提岀研究的问题。通过阅读提高对植物基本需要和植物多样性的理解。 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植物的兴趣。感受植物的

22、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究兴趣。培养对植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的意识。培养学生以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 求是追求结果的态度。第1课主要解决什么是真正的观察问题,通过有目的的比较,让学生明白观察能够帮助我们获 得更多、更有用的信息,同时也点出本单元的主题一一观察生命体。第2课至第4课,从不同植物的个体来了解植物都具有相同的牛命特征。尽管它们的形态各不 相同,牛长环境也有区别,但是它们都有相同的特点。第5课从植物中单独剥离岀叶子进行研究,从叶片的不同到相同,学生发现原来叶子也是有生 命周期的,也具有生命的特征,从而加深对植物整体的生命概念的认识。第6课主要强调学生对植物

23、的生长变化的观察,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处在不断的变化 之中,有些变化较快较明显;有些变化较慢。第7课主要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把具体的经验上升到普遍的认识,形成他们对植物生命体基本 特征的理解。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木课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看一棵大树照片的活动;第二个活动是回忆、交流各 自看到过的并记住的有关大树内容的活动;第三个活动是制订观察大树计划,并按计划对大树 进行观察的活动。本课按照两条线索设计编写,明线是解决科学观察的问题,暗线是在观察大树的过程屮感 受大树的勃勃生机,感受生命体的特征。会到科学观察的作用。在观察大树之前,如何制订观察大树的活动计划?主要讨论两个问题:观察什么

24、和怎么观 察。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观察就有了明确的目的,观察活动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观察什么?大树的各个部分都要观察,还要观察大树的牛长环境和周围物体。怎么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牛讨论交流,也可以让学牛阅读教科书的插图,提醒学牛观察的 方法是多样的。从而知道:观察要有序;要先整体再部分;要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还可以运用 一些简单的观察和测量工具。在学生们明确了观察的目标和方式方法以后,就要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边观 察,边用简短的词语记录大树的特点非常重要,这些观察的结果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 础。第3课大树和小草木课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认识一些周围常见的小草,选择一种小草进行观察,

25、用画简图的方式进行描述记录;第二个活动是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此项活动可以在 课堂上进行;第三个活动是利用维恩图整理比较的结果,揭示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特点,指向生 命体的特征。教材第9页的下部分,是一个维恩图,它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 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维恩图的操作方法如下:先把大树和小草的特点分别 写在各自的椭圆里,然后对照两边的特点,把共有的特点写入交叉的位置,再把两边共有的特 点划掉。维恩图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也就是找陆生植物的主要特点,比较相同点,是为了让学生体会 植物牛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木单元的

26、核心概念。第4课 观察水生植物本课设计了三个活动,一是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二是观察两种水生植物,用简图画下來 并探究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的秘密;三是总结水生植物的共同特点、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 不同,这些总结的共同特点都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生命体的特征。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是本课的两个重要活动。这两个活动 是连接的,有前后的结构关系,也有学牛发展的逻辑关系。因为学牛在观察水葫芦的过程中, 肯定会发现水葫芦浮在水面上,从而产牛探究水葫芦为什么能浮在水面的欲望,所以顺利转入 下一个探究环节。(虽说水葫芦本身有很强的净化污水能力,但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 化,

27、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时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几乎成了“污染"的代名词。滇池、太湖、黄浦江及武汉东湖等著名水体,均出现过水葫芦泛滥成灾的情况,耗 费巨资也无法根治。水葫芦给滇池造成损失的案例是入侵物种危害的经典案例之一。) 第5课植物的叶木课设计了三个活动,一是收集树叶的活动;二是观察比较和统计树叶的活动;三是观察 叶的生命特征。本课屮,观察叶的生命现象是一项很重要的活动。教科书设计了两个观察活动,一是“比 较新鲜的叶和落叶,它们有什么不同”;二是“观察一条枝条上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 长变化过程吗?”从第一个活动中,可以发现新鲜的叶与落叶的最大不同在于生命活力

28、的不 同,即新鲜的叶是活的,落叶已经完成生命历程,是死的,这里就明确涉及叶的生命特征。从 第二个活动可以看出叶在植物身体上牛长的过程,即叶的牛长、发育、衰老和死亡问题,这也 是叶的牛命现象的重要体现。因此,这两个活动是木课的重点,是学牛形成科学概念的重点活 动。第6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本课设计了四个活动,一是讨论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和怎样观察这些变化;二是具体观察 树叶的变化;三是到校园观察植物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四是观察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本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记录植物的变化是一项重要活动。课堂上有哪些项目可以观察到植物 的变化?对一片树叶长度的测量、对一棵树树干粗细的测量和数数一棵树的落叶数量这

29、三个活 动是必须要做的。这关系到学牛以后的观察记录的比较材料。在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吋,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 长度,并做好记录;测量一棵树的树干的粗细,连续在同一高度测量三次,取平均数;数数一 棵树下的落叶数量。这三个活动的数据将在课堂屮进行汇报。比较新鲜的叶和落叶的活动,必须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并且要做好记录。 如:用词语来表述树叶的生长阶段,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 从儿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使学生明白叶的生命特征。第7课植物的共同特点本课设计了三个活动,一是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二是探究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

30、化;三是讨论植物的共同特点。通过探寻植物的共同特征,让学生深入认识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关心生命的点点滴滴。实际上,学生从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要对生命体的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是很难的,因此,本 课的教学只要求学生懂得植物的几个共同特点即可,教学要求不能过高。建立“开心农场”为了让学牛懂得植物的一般播种方法和技能,我建议学牛成立课下活动小组为了上好“种 植植物”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我提议学牛开辟真正的“开心农场”。学牛们用花盆或者泡沫 箱等种植一些喜欢的作物,课下时间进行一些细致的观察,当然学牛们不会每天都有时间来做 这个事情,那就由他们小组的组长负责一些观察和记录,孩子们也会把他们的成果拍成照片给 大家

31、看孩子们都能或多或少的体会到照料、观察自己亲手栽种的农作物。对于学牛的愿望,许多孩子都希望能尝一尝自己栽种的菜或水果。第二单元动物主要活动及教学建议科学观察是本单元的主要技能,学生将学习应用感官和借助部分工具进行观察,这是非常 重要的技能,将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本单元还着重培养学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 描述,用维恩图帮助进行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的技能。本单元所涉及的生命体的特征主要是:1. 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 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即都有一定的生存的基本需要,如水、空气和阳光;3. 牛命体都有应激性,即能够对外界的刺激和变化做出反应;4. 牛命体都有牛长、发育与牛殖

32、现象;5. 生命体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6. 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其中第三条是植物单元没有涉及到的。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继续利用画图的方 式描述所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继续用维恩图概括动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直至找出动物的共同 特点。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述要尝试饲养小动物,这将加深学生对动物生活特性的了解, 从而更好地体会生命体的意义。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动物会经历出生、发育和死亡的过程,

33、会繁殖它们的后代。动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 刺激作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牛命体具有一些基木的特征一一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 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进行牛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与方法饲养一种小动物。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通过阅读提高对动物基本需要和动物多样性的理解。比较多种动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动物的兴趣。感受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动物的研究兴趣。培养对动物生存需求的敏感

34、性。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动物的意识,能爱护自然环境下的小动物。 培养以观察目的为出发点,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第1课寻访小动物本课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讨论秋天里有哪些小动物;第二部分是调查周围的小动 物;第三部分是提出观察中要注意的事项。本课的重点落在“寻访”两个字上,寻访指的是友好地寻找,因此在寻访的过程中,尽量 做到不伤害、不惊扰小动物;去亲近、去关注小动物;这不仅是寻访小动物活动的要求,也是 整个动物单元教学,整个科学课教学的基木要求。在木单元的学习中,这个思想是贯穿始终 的。第5课蚂蚁教科书安排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蚂蚁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蚂蚁、了解蚂蚁 的生活习性,并画一画

35、蚂蚁的身体;第三个活动是交流发现,进一步观察蚂蚁。蚂蚁的观察,并不像蜗牛和蚯蚓那么简单,蚂蚁的爬行速度比较快,个体乂小,怎样观察 蚂蚁的身体,学牛们遇到了新的困难。教科书安排了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在室外观察蚂蚁, 另一种方法是在室内观察蚂蚁。怎样在室外观察蚂蚁?教科书提供的方法是用面包屑和白糖作 为诱饵,把蚂蚁从窝中引来,在蚂蚁搬运食物的过程中,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的身体。如果找不 到蚂蚁的窝,也可以把食物放在寻找食物的蚂蚁面前,然后跟着这些蚂蚁的爬行路线找到蚂蚁 窝,再在窝边放些食物,引出一批蚂蚁进行观察。因为我们观察的主要目标是牛命体的特征,因此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牛不仅 仅观察蚂蚁

36、的身体结构,还要观察蚂蚁的生活,如怎样合作搬运食物、怎样交流信息、怎样排 队行进、怎样寻找食物、遇到食物吋怎样反应等,这些有趣的现象肯定会吸引学生的目光,这 些活动,也是蚂蚁的特征,从而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要注意“静静地观察,不要碰到蚂蚁的身体”,这是观察蚂蚁的要求, 也是观察其他动物的要求。教学时,课前要布置学生到校园里找蚂蚁,最好能够找到蚂蚁的窝。教师也要在课前找好观察 蚂蚁的地点,以备上课时有针对性地找到观察的最佳位置。带领学牛到校园里找蚂蚁,要求细心地找,找到蚂蚁后悄悄地把一部分食物放在蚂蚁的面 前,观察蚂蚁的反应。如果找到了蚂蚁岀入的小洞,洞里肯定有蚂蚁窝,那么就

37、把一部分食物放在蚂蚁窝附近,有蚂 蚁活动的位置,然后安静地观察和等待。当许多蚂蚁出来活动、搬运食物时,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身体,注意不要让放大镜碰到蚂 蚁的身体。然后,按照观察到的情况,把蚂蚁的身体结构画下来,尽量画得准确。在蚂蚁的画 旁边,记录观察到的其他现象。第6课金鱼本课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观察金鱼的形态结构;观察金鱼的吃食;观察金鱼的呼吸。本课的重点是对金鱼呼吸的观察,也是难点。金鱼的呼吸,体现的是金鱼生命活动的特 点,但是用食用色素制成的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有一定的难度,许多时候不一定成功。教科书对金鱼呼吸的观察,采用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观察金鱼嘴部的吞咽,推 测金鱼并不是在不

38、停地喝水,如果金鱼在不停地喝水,那么不需要多少时间,金鱼就会肚胀而 死,而实际情况是金鱼依然活得很好。所以就产生了一个推想,金鱼不停地吞咽,实际上在呼 吸。金鱼是怎样呼吸的?这需要更多的观察证据。用食用色素制成的红水进行进一步观察,是 第二层次,这将揭开金鱼不停吞咽的秘密,得到金鱼呼吸的证据。在实验中,红水的调制采用食用色素,尽量减少对金鱼的伤害,这也是动物单元的教学中 一直提倡的做法。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观察金鱼鲍不停开合的过程屮,引出问题:鱼嘴不停地吞咽是在喝水 吗?让学生统计一分钟金鱼吞咽几次,鲍开合几次,然后思考:金鱼不断喝水,为什么不会涨 破肚子?它吞下的水到哪里去了?是金鱼在呼吸吗?

39、金鱼是怎样呼吸的?我们怎样观察到水的流向?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进 行研究。当学牛把滴管悄悄地伸到金鱼的嘴巴前面,挤出红水,发现红水从金鱼的嘴部进入, 又从腮部流出之后,就能明白原来金鱼的“喝水”不是真正的喝水,而是呼吸。做观察金鱼呼吸实验吋,教师应该先演示,突岀操作的动作要领:悄悄伸入水中,挤岀红 水,观察红水的流向。这项活动不希望学生反复多次,只要能够看清楚一次即可,所以教师所 提供的红色水的数量要控制得少一些。对红色水从嘴部进入,腮部流出的解释,可以参照教科 书的说法就行了,不要求过深。第7课动物的共同特点木课主要设计了二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讨论动物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第二个活动是观察 周围

40、的牛命世界,体会牛物的多样性。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得出动物 的共同特征。再与植物进行比较,形成初步的生物的概念,体会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开创“养殖场”为了培养学牛珍惜牛命,观察动物的成长经过,对动物有爱心、有责任心!继开心农场种 植植物种子之后,乂开办了小小“养殖场”一一母鸡孵蛋!(母鸡的来历、视频、报道。)带领学牛在实验室进行小鸡的孵化观察探究。观察能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智 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这项活动中,必须重视对学牛观察能力的培养,同时经过长期的观察、 记录,使学牛认识到了牛命的可贵与脆弱,领略到了母爱的真谛。有的学牛问:如果小鸡

41、“丢” 了,母鸡会找自己的孩子吗?,于是我们在操场上进行了如 下的测试:“母鸡找小鸡”的活动,最后,证实了母鸡会寻找自己的孩子的!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在进行了 “植物”和“动物”单元的学习之后,学生将在这个单元里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 究。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观察和摆弄身边的物体。他们会用积木搭盖“房子”, 把金属丝弯曲成齐种形状,当看到大块的塑料漂浮在水而上时,他们常常会感到非常好奇。但 是他们述没有思考过,是什么属性使不同的物体具有了不同的用途。“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当学 生们对各种物体进行探索的时候,他们会发现,物体都是由一种或

42、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 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可以按照组成物体的材料和材料的物理性质来描述这些物体。 而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材料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材料的使用也影响着 周围的环境。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z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 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例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的能力,这些物理性 质可以被观察和测量。不同的材料具有不

43、同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决定材料的用途。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但各种材料再利用的程度 不同。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自然界的各种材料利用起来,材料在牛产中可能发牛变化,材料经过加 工可能改变它们的性质。材料的加工和使用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过程与方法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各种材料制成的物品。利用各种简单工具进行测量,扩展观察活动。通过验证探索材料的物理性质。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比较、分类和排序。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认同物体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

44、准确描述事物很重要,因为这可以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比较。第1课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燃 料、化学原料、食物、药物一般都不称为材料。材料指的是那些具有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物理 性质的物质。小学生从材料的角度开始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适合他们的认识需要和年龄特点 的。这一课将通过观察和辨认来引导学生探究材料。他们将观察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书包和 教室里的设施,分辨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找出常见材料,描述它 们的特性。因为学牛们每天的学习、牛活无不与材料打交道。所以,他们对材料可谓“已经有了丰富 的感性认识”,另外,

45、他们对于“塑料” “金属”“木头”“纸”等表示材料名称的词汇,也 早已“耳熟能详”。这一课,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的材料”,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 让他们把“具体事物”与“词汇”再次建立联系。当然,学生们在区分和辨别各种物品所使用 的材料时,也难免会出现问题和困难,比如,实验桌的桌面是木头述是塑料做的?电视机的外 壳材料是金属述是塑料?墙上贴的是墙纸述是墙布学生们遇到了问题和困难,他们就产生 了对“材料”进一步探究的需求和欲望。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第2课谁更硬一些从这一课起,学生将探索材料的物理性质,它们分别是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 沉浮能力。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直接指向希望

46、学生形成的核心概念。“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是整册教科书物质科学内容的开篇。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來说, 他们需要认识物体并逐渐过渡到对物质的认识,当然这种认识主要是在物理性质方面。材料对 他们来说是一种十分适宜的认识对象。因为颜色、大小和形状这些物理性质已不能满足他们对 物体复杂特性的描述,需要认识另外一些物理性质、使用另外一些物理性质。根据组成物体的 材料和材料的物理性质来描述物体己成为他们发展的需要。为此,木单元的任务是进一步丰富学牛对物体的认识,帮助他们从材料的角度认识和描述 物体。对材料的认识是从4个最基本的物理性质展开的,采用的方法是简单测量,通过测量检 验常见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并通过

47、调查和观察等多种辅助手段,共同完成对木头、纸、金 属、塑料等常见材料特性的了解。硕度是材料表现出来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这一课,学生将用比较的方法检验4种常见材 料的硕度,通过简单实验和观察丰富对金属材料特性的认识。第3课比较柔韧性在这一课里,学生们将继前一课比较材料的硕度后,研究木头、金属和塑料三种材料的柔 韧性,并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比较出三种材料的不同。比较柔韧性,首先要让学牛明白柔韧性是指什么,怎么比较。所谓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 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在这一课里,可以从三种材料受力后的弯曲度来比较它们柔韧性的 大小。与前一课比较硬度不同的是,比较柔韧性,要求参加检测物体的宽度、厚度、伸

48、岀桌面的 长度要相同。而且实验需要定量的观察数据,要注意“公平”。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操作要 求较高,需要对操作方法和步骤作细致的指导。在观察了几种材料的柔韧性之后,接下来,学生将对这些材料中柔韧性最强的塑料作进一 步的观察研究,以获得对塑料的更广泛的认识。第4课它们吸水吗关于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纸和衣服很容易吸水,木头也能吸 水、塑料和金属却不太能吸水。学生们也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是不同的。但学生们可 能从没有真正地去比较过齐种材料的吸水能力和把它作为一种物理性质看待,更很少会去思考 各种材料吸水能力不同的原因。因此,本课让学生通过对金属、塑料、木头、纸这四种材

49、料吸 水过程的观察、比较和描述,产生关于“材料是怎样吸水的”“为什么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不 同”等问题,去尝试发现材料的吸水性能与它们构造的关系。通过进一步对纸的观察、造一张 纸的活动,认识到纸是用细小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正是这种结构方式,纸的纤维之间有许多 空隙,所以,容易吸收、渗透水分。让学生意识到材料的特性是与它们的构造相关联的。物质的吸水性是由于材料组织结构间的空隙形成毛细现象造成的,因此材料不同的构造和 组成导致吸水性能的不同。第5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沉浮实验仍然是对木头、纸、金属、塑料这四种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检测和探究。由于被 检测的物体必须是实心的,而且是由一般的木头、金属和塑料制成

50、的物品,学牛将很容易观察 到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现象。金属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木头、塑料一类材料制成 的物品一般在水中是浮的。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进而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制成物体的材 料有直接关系。这一认识的形成将对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质一一密度概念的建立产生积极的影 响。在这节课的沉浮实验里,我们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个重 要物理性质,它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或由材料制成的物体。其他有关沉和浮的问题将在五年级的 科学课里去研究。由于木头具有浮在水面的明显特性,因此教科书将对木头特性的研究安排在沉浮实验的后 面进行。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牛活经验的梳理,学牛将丰富

51、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 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第6课砖和陶瓷在这课中,学生将探索砖与陶瓷这两种材料的特性。在生活中,用砖与陶瓷这两种材料制 作的物品是比较广泛的。砖主要用于各种建筑,是高楼大厦主要使用的建筑材料之一。而我们 日常牛活中吃饭用的碗,各种各样的花瓶、茶壶、储物罐等都是用陶瓷制作的。在这之前,学 牛己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柔韧性和吸水性。木节课,学牛要运用 学到的探究技能,观察砖与陶瓷的硕度、沉浮情况、柔韧性、吸水性等特性。可以说这节课是 前面几课学习成果的运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可以检测学生前面5课的学习情况。在这一课中,教科书还介绍了在制造砖和陶瓷

52、的过程中黏土发牛的变化,这是希望学牛知 道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常常要经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材料的性能。第7课给身边的材料分类通过前六节课的学习,学生头脑中的各种常见材料,已不是纯经验层而上的了,他们已经 有了科学描述的方法,已经能够从物理性质的角度描述和比较它们。气泡图的使用也使他们关注到材料除显显著特征外的其他特征,使他们能够从材料更多的 属性方面去识别它们、认识它们。教材61页的表格,其依据是“根据所用材料不同”,然后归纳材料的特点:硬度、韧 性、吸水性、在水中沉浮的能力进行分类。对6种材料性质的总结,也使学生们有机会不是从一个方面,而是多个方面对常见材料的 物理性质进行比较,辨别

53、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一步认识到物理性质在描述物体和组 成它们的材料方面的作用。在这个教学阶段,呈现和回忆学生们在本单元第1节课上所填写的表格和对材料的描述是 必要的。这使他们能够发现自己在材料认识方面的发展和探究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建立探究学 习的信心和增强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材料与环境的话题在本单元结束吋再次提岀,也是为了强化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是在学 生形成对材料的全面认识和理解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吋也是为以后新材料的认识打下基础 (颗粒尺寸都在向越小的方向发展,女b微米、纳米等)。第四单元 水和空气单元教学目标与建议水和空气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两种物质,也是液体和气体的典型代表。本单

54、元是继“我们 周围的材料”单元后,乂一个认识物质世界的单元,也是认识地球宇宙的一个单元。学牛们己 在牛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和空气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 质,刮风是空气快速地流动。如何将学生对水和空气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呢?水和空气 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什么是液体的基本特征,什么又是气体的基本特征呢?这些是我们期待 学生们关注和探究的问题。第四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 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水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它有许多的用途;水和其他液体比较,在颜色、气味、黏性、

55、流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周围,能被我们的感官感知;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有重量。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过程与方法对液体、固体和气体进行系统的比较观察。识别并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水、空气和其他液体的特征。借助其他媒介和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观察水、空气和其他液体的特征。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和测量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运用口头、书面的形式,有目的地进行过程与方法的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认识到水和空气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56、。认识测量需要标准工具。有了标准工具,测量信息的交流才成为可能。单元内容:“水和空气”单元共7课。第1课,提供机会金示学牛有关水的初始想法,形成有关水的知识网状图。通过让学牛借助感 官识别水和其他物质,初步学习对周围物质进行分类。第2课和第3课,让学生对水和其他液体进行有意义的对比研究。学生将从多个侧面(颜色、 气味、黏度、密度、表面张力等)认识到水和其他液体的不同z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 概括提升。第4课,让学生解决一个常见问题一一比较水的多少。在这一节课中,学生也会认识到,液体 的体积在测量过程中是不会改变的。从第5课开始,学牛探究的主题转向空气。在木课,需要学牛用证据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57、,并且 在实证的基础上,让学牛把水和空气进行初步的对比。在第6课和第7课中,学生将探究空气作为一种物质的基本属性一一能占据空间和有重量。这 两节课开展的仍是水和空气的比较活动,不过比较的重心已从性质的差异转向相同特征的抽 彖。在第7课中,将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一次反思,对石头、水和空气进行对比,实际上是 让学生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特征进行对比。课时主要活动及建议第1课水第1课主要有三个活动,一是学牛间交流有关水的己有认识,二是识别水和其他的物质, 三是给物质分类。让学生开展这样几个活动:1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分辨袋屮的物体;2.在打开袋, 但不能直接用眼观察的情况下,继续分辨袋屮的物体;3.在分辨出袋屮的物体后,给物体分 类。这几个活动,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来看,主要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多层次地观察比较水和其他的 物体,这会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关于水的一般概念,同时由于材料中有三种不同的液体,学牛会发现这三种液体和其他的固体、气体的区别,这对建立固体、液体、气体的概念也 是有帮助的。让学生交流分辨物体难易的理由和给物体分类的依据,这些研讨活动,将较为充分地展现 学生的思维过程,反映学生对于水和物质三态的认知,是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