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渔业概况_第1页
世界渔业概况_第2页
世界渔业概况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 国内外渔业发展概况.23.1 世界渔业发展概况.33.1.1 世界渔业资源状况.33.1.2 水产品成为世界贸易大宗产品.44、53.1.3 世界水产品贸易概况 .46、7、83.1.4 世界水产品生产概况 .53.1.5 世界水产品加工业概况.73.1.6 世界先进渔业大国发展主要特色.7、3.1.7 世界渔业发展的趋势15 16 17. 1113 国内外渔业发展概况3.1 世界渔业发展概况3.2 我国渔业发展概况3.3 渔业产业结构的演化3.4 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5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渔业可持续发展3.6 渔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资源、技术、资金、市场、政策、人才等)3.7 本章

2、小结23.1 世界渔业发展概况3.1.1 世界渔业资源状况地球表面的总面积 5.1 亿 km2,其中海洋面积为 3.6 亿 km2,海洋占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的 71%。国际上把世界海洋划分为 16 大渔区,即太平洋和大西洋各分为西北、东北、中西、中东、西南、东南六部分,印度洋分为东、西两部分,地中海,黑海及南极海区。按照渔业资源的丰富程度,世界海洋分为四大渔场,即北太平洋渔场、东北大西洋渔场、西北大西洋渔场、和秘鲁渔场。海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世界海洋生物约 20 万种以上,其中海洋动物约 18 万种。从生物学上分,海洋生物资源包括鱼类资源、海洋无脊椎动物资源、海洋脊椎动物资源和海洋藻

3、类资源。全世界鱼类约有 2.53 万种,其中海产鱼类超过 1.6 万种,但海洋捕捞种类的约有 200 种。其中年产量不足 5 万吨的占多数,约为140 多种;超过 100 万吨的仅有 12 种,即狭鳕、大西洋鳕鱼、秘鲁鳀鱼、大西洋鲱鱼、鲐鱼、毛鳞鱼、远东拟沙丁鱼、沙瑙鱼、智利竹荚鱼、沙丁鱼、鲣、黄鳍金枪鱼等,它们约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 1/3。海洋无脊椎动物估计有 16 万种,经济价值较大、目前已被人类利用的约有 130 多种,包括乌贼、章鱼、鱿鱼、贻贝、牡蛎、扇贝、蛤、蚶、砗磲、鲍鱼、红螺、对虾、龙虾、蟹、海参、海蜇等。大西洋西北部是世界上捕捞头足类的中心,年产约 100 万吨。大西洋中东部是

4、世界上头足类捕捞的第二渔场,年产约30 万吨。中国近海黄海、东海是以日本枪乌贼和大枪乌贼为主。据估计,世界大陆架和大陆斜坡上部海区内头足类的蕴藏量约 8001200 万吨,有 90尚未开发。全世界有牡蛎 200 多种,中国沿海有 20 多种。贻贝有紫贻贝和翡翠贻贝、加州贻贝等。扇贝的种类也很多,分布广泛,世界各海洋都有。捕虾业是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渔业,世界上捕虾的国家达七、八十个,主要产虾国家是美国、印度、日本、墨西哥等。虾场主要分布在南美、中美、欧洲南部、中国、朝鲜和日本南部外海。蟹类种类很多, 中国有 600 多种, 绝大多数为海生, 常见的有三疣梭子蟹、 锯缘青蟹等。在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是

5、勘察加蟹和雪蟹, 年产约 15 万吨。 全世界的海参约 1100 多种,可供食用的约 40 种,从渤海湾、辽东半岛到北部湾的涠州岛、南沙群岛都出产海参。中国的海蜇资源是很丰富的,中国北方沿海常见的是海蜇、面蜇、沙蜇三种,分布于南海的是黄斑海蜇。联合国 fao 对世界海洋渔业资源年可捕量总体估计是,经济鱼类1.04 亿吨,经济甲壳类 230 万吨,头足类 1000 万至 1 亿吨,灯笼鱼类 1 亿吨,南极磷虾 1 亿吨以上。1、2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一是过度捕捞引起的海洋生物资源衰退。随着世界各国海洋

6、捕捞能力日益增强,现代化的捕捞能力迅速提高,渔业资源因过度捕捞而逐渐衰退。大多数野生鱼种已被充分利用,越来越多的鱼种已经被过度捕捞。一些捕鱼行为,如底拖网捕捞回破坏海3洋鱼类的栖息地,捕走大量鱼种,破坏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动态平衡。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世界渔业和水产状况报告指出,在全球野生鱼类种群中,52%已接近或达到可持续捕捞要求的最大限度,17%的鱼类被过度捕捞,7%的鱼类资源已经枯竭,而那些处于各国管辖权范围之外的国际水域内的鱼类更是岌岌可危, 捕捞状况令人担忧。报告指出,世界各海域的捕捞情况不尽相同,问题较为严重的是大西洋的东南部和东北部海域、太平洋东南部海域以及大西洋和印度洋中拥有金枪

7、鱼的公海区域。报告说,包括鳕鱼、大比目鱼、罗非鱼、金枪鱼和姥鲨在内的远海鱼类,由于其活动范围经常跨越国家海域界限或具有群集洄游习性, 过度捕捞而面临枯竭的种类已达一半以上。3二是水域污染日趋严重。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流入了海洋。海洋环境的污染源百分之八十来自地面。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比例约是:城市污水和农业径流排放 44%,空气污染 33%,船舶 12%,倾倒垃圾 10%,海上油气生产 1%。海洋污染引起沿海生态环境改变,海洋生物的栖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坏,海洋里没有氧气的死亡地带数量持续增长。3.1.2 水产品成为世界贸易大宗产品近年来,随着世界水产品产量的上升、消费者收入的增长、运

8、输成本的下降以及农产品贸易协定的签订,世界水产品贸易不断发展,水产品已成为世界贸易的大宗商品。据联合国统计署数据库统计,1992 年世界水产品贸易额为 343.61 亿美元,1997年增长到 471.03 亿美元,2002 年增长到 520.38 亿美元,2008 年的 894.7 亿美元。2002 年以后,世界水产品贸易额以年平均 9.5%的速度高速递增。3.1.3 世界水产品贸易概况4 4、5 5除了将水产品作为食物和生活来源外,许多国家将渔业作为重要的出口创汇来源。2001 全球水产品贸易进口额为 598.5 亿美元,世界水产品出口总额为 559.5 亿美元。世界水产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发

9、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水产品出口量占到世界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水产品贸易是发展中国家赚取外汇的重要来源,发展中国家从水产品中获得的净外汇从 1980 年的 37 亿美元增加到 2000 年的 180 亿美元,这一净出口比其他农业产品例如大米、咖啡和茶要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国,2008 年出口额 101.1 亿美元,其次是挪威(2008 年 66.3 亿美元) ,泰国居第三(65亿美元) ,之后为丹麦、美国、加拿大、越南、欧盟、西班牙、智利等国家。目前,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厄瓜多尔等国控制了全球虾类出口;泰国、科特迪瓦、菲律宾等国控制了金枪鱼的出口;摩洛哥、泰国、毛里塔尼

10、亚、越南等国控制了海洋软体动物的出口;秘鲁、智利等国的鱼粉出口居世界垄断地位。世界水产品的进口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发达国家的水产品进口额占世界水产品进口的绝大部分。据联合国统计署统计,2008 年超过 70%的水产品贸易进口额4集中发生在美国、日本和欧洲三个地区。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进口国,占全球总量的约 26%,2008 年日本进口 140.5 亿美元;其次是美国(140 亿美元) ;第三是西班牙(68.5 亿美元) ;后面是法国、意大利、德国、中国香港、中国和韩国。3.1.4 世界水产品生产概况6 6、7 7、8 8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和耕地面积日趋减少, 发展渔业对满足人类日

11、益增长的食物需要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海上捕捞与水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的进步,世界水产品的产量不断上升。1990-1992 年世界水产品总产量为 0.98 亿吨,1999 年为 1.25 亿吨,2002 年为 1.33 亿吨,2006 年为 1.44 亿吨(不包括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约为 0.15亿吨) 。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水产品总产量按 4%左右的速度增加。1999 年世界水产品总产量为 1.25 亿吨,其中捕捞产量为 0.92 亿吨,养殖产量为 0.33 亿吨,分别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的 74%、26%;2006 年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约为1.44 亿吨,其中捕捞产量约为 0.93 亿

12、吨,养殖产量约为 0.51 亿吨(不包括水生植物) ,分别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的 65%、35%。从总体上看,世界水产品总产量中捕捞产量的比重大于养殖产量的比重,但是,养殖产量比重处于上升趋势,捕捞产量比重处于下降趋势。目前全球海洋捕捞渔业的潜力已经被挖掘,而水产养殖的全球产量持续增长。水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的中国,养殖产量的比重为 65%。表 3-1 世界水产品产量年份196119701975198019851990199519992000200120022006世界水产品总产量0.3920.6540.6590.7240.8710.9901.1731.2661.3041.2991.3301.44

13、0产量0.0490.0680.0740.0820.1160.1480.2120.2860.3020.3120.326内陆比重产量0.3430.5860.5850.6420.7550.8430.9600.9801.0020.9761.004海洋比重产量-0.1310.2430.3340.3560.3750.3980.51010、11、12养殖比重产量-0.8590.9300.9320.9480.9130.9320.93捕捞比重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5世界海洋捕捞渔业的产量及分布。2002 年世界主要海洋捕捞区域产量为,西北太平洋(21.4 百万吨) 、东南太平洋(13.8 百万吨) 、东

14、北大西洋(11.0 百万吨) 、中西部太平洋(10.5 百万吨) 、东印度洋(5.1 百万吨) 、西印度洋(4.2 百万吨) 、中东部大西洋(3.4 百万吨) 、东北太平洋(2.7 百万吨) 、西北大西洋(2.2 百万吨) 、中东部太平洋(2.0 百万吨) 。海洋捕捞水产品的主要品种为秘鲁鯷鱼、狭鳕、鰹鱼、毛鳞鱼、大西洋鯡、日本鯷、智利竹筴鱼、蓝鳕、日本鯖、大西洋带鱼等。世界内陆捕捞渔业的产量及分布。2002 年,世界内陆捕捞渔业产量为870 万吨,各大洲内陆捕捞渔业的产量比重分别为: 亚洲 (65.5%) 、 非洲 (24.0%) 、 南美洲 (4.3%) 、欧洲(4.1%) 、中北美洲(2

15、.0%) 、大洋洲(0.2%) 。内陆捕捞水产品的要品种为鲑鱼、鳟鱼、胡瓜鱼、西鯡、鲤鱼、鲃鱼、淡水软体动物、罗非鱼、淡水甲壳类等。世界水产养殖以亚洲一些国家最为发达, 主要有中国、 日本、 印度和东南亚诸国。亚洲各国养殖产量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 85。东南亚地区以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水产养殖最为发达。 主要养殖当地的热带和亚热带鱼类, 如爪哇须鲃、 胡子鲶、线鳢、蓝子鱼、长丝鲈、攀鲈和遮目鱼等,以及对虾、罗氏沼虾和贝类等。南亚的印度水产养殖发展最快,以池塘混养印度产的四种鲤科鱼类为主。东亚的中国和日本水产养殖发达;日本的水产养殖采用封闭循环温流水高密度养殖系统,在湖泊和近海以网箱和围拦大

16、面积精养鱼类,并在贝类养殖方面采用浮筏式垂挂养殖法等先进技术;主要养殖对象鲷、鳗、鲤、虹鳟、对虾、牡蛎、紫菜及珍珠、扇贝、鲍等海珍品,日本的海水珍珠产量占世界首位。美洲养鱼主要供游钓用,其次为生产性养鱼;美国以养殖花点叉尾鲶、鲑、鳟、鲤等为主,其他主要养殖种类有牡蛎和蛤仔,虾类养殖也在发展。欧洲以养鲤为主,其次是鲑、鳟,主要供游钓业用。苏联是欧洲主要的水产养殖国,以养鲟称著,产量占世界的 90以上;同时鲑、鳟和鲤的养殖也较发达。东欧以养鲤为主,北欧的丹麦和挪威是养鳟中心,西欧普遍养鳟、鳗、牡蛎、贻贝和蛤仔。英国与荷兰还开始养殖鲆、鲽。在世界水产品生产国中,中国、日本、美国、秘鲁、印度、印度尼西

17、亚、泰国、孟加拉国、挪威、智利、越南等国家的水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2002 年海洋和内陆捕捞渔业居前十位的生产国分别是中国(1660 万吨) 、秘鲁(880 万吨) 、美国(490万吨) 、印度尼西亚(450 万吨) 、日本(440 万吨) 、智利(430 万吨) 、印度(380万吨) 、俄罗斯联邦(320 万吨) 、泰国(290 万吨) 、挪威(270 百万吨) ;2002 年水产养殖产量前十名生产国分别是中国(2776.7 万吨) 、印度(219.17 万吨) 、印度尼西亚(91.41 万吨) 、日本(82.84 万吨) 、孟加拉国(78.66 万吨) 、泰国(64.49 万吨) 、挪威(

18、55.39 万吨) 、智利(54.57 万吨) 、越南(51.85 万吨) 、美国(49.73万吨) 。自 1990 年以来,中国水产品总产量居全球第一。印度水产品总产量居全球第二,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分别位于第三和第四位。63.1.5 世界水产品加工业概况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是渔业生产活动的延续,是渔业内部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它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的附加值,而且还安置了渔区大量的劳动力,带动了一批相关行业如加工机械、包装材料、调味品等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大部分水产品是经过加工后再食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当前世界水产品产量的75%是经过加工而后销售的。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水产加工科技的

19、基础研究有三大突破。一是日本发现食品中的微生物在 400 兆帕压力下会受到抑制,利用此原理,可作非高温杀菌,从而使食品色、香、味俱佳。二是肉类食品加工领域新理论栅栏效应,据此理论,可用计算机快速预报食品微生物状态,为水产调味干制品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三是haccp理论,haccp 是指生产和加工安全食种质量控制手段对关键序及有害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完善监控标准。它由美国首次提出,目前已成为国际标准,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根据该理论制定了各自的实施方法。取得了重要进展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有“水分活度”理论、 “功能食品”理论等等,每次理论上的发现都推动了水产加工科技的飞跃发展。国际水产品加工呈五大趋势。

20、一是低值水产品综合开发利用速度加快 过去曾被作为饲料用鱼粉的低值水产食品,现已大量开发精制成食用鲜鱼浆,然后再用鱼浆生产出风味独特的鱼丸、鱼卷、鱼饼、鱼糕、鱼香肠和鱼点心等各式各样的水产方便食品。既增加了营养源,又提高了低值水产品的综合利用率,有效提高了水产品的附加值。二是优质水产品深加工提高品位如鱼丝、鱼松和鱼柳等,在深加工的基础上又将其产品的品位和档次提高到更高的水平。三是合成水产食品异军突起,以鱼浆和海藻等大宗水产品为原料生产合成色、香、味俱佳的高档人造蟹肉、贝肉、鱼翅和鱼籽等产品。四是保健水产品方新未艾,把鱼的内脏或产品加工剩下的鱼鳞等下脚料经过特殊的提炼加工,再配合其他辅料制成各种保

21、健品如强鱼油食品、鱼鳞食品、低胆固醉补脑食品等。五美容水产食品倍受青睐,鱼籽食品、蟹肉产品和虾仁食品等具有健美功效和富含卵磷脂等物质倍受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喜爱。133.1.6 世界先进渔业大国发展主要特色(1)日本渔业。日本是世界上渔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对渔业非常重视。过去日本的海洋捕捞量曾居世界第一,由于受国际海洋法公约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管理制度和海洋资源恶化等的影响, 海洋捕捞量不断下降,2004 年下降到 446 万吨,比 1994 年降低了 32.3%。海洋捕捞历来是日本渔业的主导产业,海洋捕捞产量占日本渔业总产量的 80%以上,渔获主要品种为金枪鱼、鲣鱼、鲑鳟鱼、沙丁鱼、 竹荚

22、鱼、鲭鱼、秋刀鱼、鳕鱼、鲆鲽类、鱿鱼等。海水养殖主要品种为鰤鱼、真鲷、虾夷扇贝、牡蛎、海带、裙带菜、紫菜,以及牙鲆、河魨、真竹荚鱼、日本对虾以及珍珠母贝等。日本水产加工产品主要有盐藏品、干制品、鱼肉调味品、冷冻食品、油脂与饲肥、冷7冻生鲜品、罐制品等。日本是水产品消费大国,1998 年,日本食用水产品的自给率为56%,2004 年已经降低到 50%。日本水产品进口居世界前列,2004 年日本进口水产品总量 348 5 万吨。 2001 年日本制定的 水产基本法 确定食用水产品自给率 2012 年应提高到 65%-66%。日本政府重视水产品品牌建设,农林水产省出台了“区域产品商标登记制度” 。

23、“竹荚鱼” 、 “鲐鱼” 、 “多春鱼”等已经申请商标登记。日本实施养殖水产品生产信息公开化制度,将养殖场信息、养殖水产品投苗和出池时间信息、使用饲料和药品信息等向消费者公开,该制度有利于提高水产品质量和信誉。日本重视水产技术研究,拥有世界一流的水产高新技术。日本人工孵化出鳗鱼幼体以及从鳗鱼幼体到幼苗的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为鳗鱼从人工孵化、苗种培育到成鳗的“养殖全程”技术提供了保证;日本拥有成熟的金枪鱼养殖的全套技术;日本许可的水产养殖用疫苗已有 9 类 13 种;日本已经开发出了很多节能渔业设备等。日本重视渔业可持续发展,开展了资源恢复计划。日本除了通过法律法规和渔协渔民的自主规制,设置可捕

24、量、渔获努力量、渔船数和马力数限制、禁渔区和禁渔期限制、渔具渔法限制、可捕尺寸限制等以外,非常重视渔业资源保护与增殖,不断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并投入巨资建设人工鱼礁。日本有比较完善的增殖放流体制,日本每年都有全国和地区性的增殖渔业会议,对渔业资源情况、增殖放流实施情况、放流效果评估情况和相关研究等进行交流。日本实施“渔港、渔场、渔村一体化和综合完善计划” ,确保渔港、海藻场、滩涂和沿岸渔场的配套完善;创建受都市居民喜爱的休闲环境,充分发挥渔村的多功能性,促进都市和渔村之间的交流,搞活渔村经济,促进渔村繁荣和发展。14(2)美国渔业。美国是世界著名渔业大国之一,它的水产品进出口量都相当可观

25、。2003 年,美国水产品进口额与出口额分别为 117 亿美元、34 亿美元,进口额与出口额分别位居世界第二和第四。渔业生产。美国渔业总产量主要来自海洋捕捞,其海洋渔业产量占总产量的 97%-98%。远洋渔业在美国海洋渔业中所占比重不大,只占美国海洋捕捞总产量的 6%,主要是金枪鱼渔业。美国东、西、南部沿海有着良好的渔场,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大西洋侧大陆架面积辽阔,种类繁多,主要经济鱼类为鳕、鲻、沙丁鱼、油鲱,虾和牡蛎等;墨西哥湾的对虾极负盛名;太平洋侧大陆架面积狭小,品种较单一,经济价值较高的有鲑、金枪鱼、鲆和蟹等。美国水产养殖业虽然起步较迟、规模不大,但是生产经营水平较高,尤其是集约化的生产

26、和先进的技术设施、产业化的经营、社化的服务、规范化的组织管理、突出的经济益。鱼类饲料业。美国饲料工业发达,饲料业是国内 20 种大工业之一,美国是现今世界上最主要的饲料输出国;在制造人工饲料的技术和设备上,美国也是较先进的,它能生产各种类型的养鱼配合饲料。游钓业。美国的游钓业十分发达,从钓具、饵料鱼的供应、垂钓场所的建设、垂钓鱼的养殖、到游钓船艇的供应都十分方便和发达。在美国,游钓渔业已成为一个主要行业,它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美国海洋渔业是由商业渔业和游钓渔业两个部分组成,而淡水渔业主要为游钓渔业服务。游钓渔业是美国食用鱼的重要来源之一,其渔获量占食用总渔获量8的 30%-5

27、0%。渔业管理高度法制化。美国渔业的管理主要依靠法律手段。政府十分重视立法工作,通过立法来保护和管理渔业。自 1899 年以来,先后颁布了 30 多个渔业法规。最具影响的是 1976 年颁布的渔业保护和管理法 。其他重要的法律法规还有渔业促进法 、 美国水产养殖条例 、 水质净化条例 、 濒临绝种鱼类条例 、溯河鱼类保护条例 、 保护渔民条例 、 持续渔业法等等。除了联邦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外,各州政府根据各州的情况对种质的保护、废水排放标准等也制定各州的法规。除了立法外,渔业执法相当严格,政府有相应的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渔业管理制度。联邦水域由渔业局海区机构发证收费、制定禁渔区、禁渔期、限制渔

28、具渔法、严格控制跨海区捕捞、限制捕捞品种。此外,还有五个独特的渔业管理制度,即观察员制度、捕捞统计制度、市场监管制度、总可捕量控制制度、配额制度等。美国完备的渔业管理制度对保护渔业资源祈祷了重要作用。15、16(3)加拿大渔业。渔业资源。加拿大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而世界最大的 14 个湖泊中在加拿大就有 4 个,淡水面积占世界淡水总面积的 16%。加拿大的渔业是世界最有价值的商业渔业之一,一年的渔业价值约为 50 亿加元。捕捞渔业。加拿大捕捞渔业产量在渔业总产量中比重最大,加拿大渔场大致分为三个区,即大西洋区、太平洋渔区和内陆渔区。大西洋的捕鱼业占到加拿大所有捕鱼业的 82,主要的鱼产品有

29、鲱鱼(鲱鱼卵) 、虾、雪花蟹、扇贝,鳕鱼和龙虾。太平洋的捕鱼业占到加拿大所有捕鱼业的 14,主要的鱼产品有狗鳕、太平洋鲱鱼(鲱鱼卵) 、岩鱼和三文鱼。淡水捕鱼业占加拿大捕鱼业的 4,主要鱼产品有狗鱼、黄鲈、白鲑、北美狗鱼和湖鲑。养殖业。加拿大是世界上主要的人工饲养三文鱼的供应商之一,主要的三文鱼品种是大西洋三文鱼,也有大鳞大麻哈鱼和银大麻哈鱼。贝壳类养殖逐渐成为加拿大养殖渔业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爱德华王子岛省的绳索养蚌以其卓越的培养技术而闻名世界,牡蛎、马尼拉蛤蜊和扇贝是水产养殖业中发展最快的品种。水产品加工业。加拿大水产品加工量接近生产量,水产品加工业占食品加工业的份额的 25%。

30、2000 年加拿大水产品加工产值达到 50 亿加元,是捕捞产值的 2.5 倍。加拿大的渔业管理。加拿大实施 tac 制度下的精细化渔业管理制度。在实施 tac管理的基础上,加拿大进一步实施实行单个渔船配额制度(ivq)管理。ivq 配额只发放给有捕捞许可证的渔船。在加拿大,不同渔船的长度、马力和允许捕捞的品种,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例如,加拿大雪蟹捕捞船长度规定在 35 至 65 英尺之间。取得捕捞许可证的渔船和有捕捞资格的渔民,可以每年向政府申请和购买ivq,每张ivq 下的捕捞配额是有明确规定的。每个捕捞许可证可在全年的时间内得到相同的捕捞配额。持有捞许可证的渔民不用急于将其配额内的捕捞量用完

31、,而是可以根据市场情况与出口商协商,根据市场变化而决定何时使用其配额进行捕捞,这样,加拿大取得许可证渔民就会减少其捕捞量以保护市场价格和维持其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ivq 制度下,加拿大进一步实施了捕捞许可证的转让制度,带配额的捕捞许可证的转让价格由市场来决定。 加拿大对发展水产养殖业持谨慎的态度, 不因效益好而鼓励过快发展,实施总量控制,根据养殖地的可容纳量来确定企业数量和总生产量。同时要求生产者9对该区的水质进行监测,并定期向管理部门汇报相关数据和水质情况,政府对10%的企业进行抽查,以监察其真实性的准确度。从事水产养殖的企业必须持有两证,即土地使用证和养殖许可证。16、18、19、20(4

32、)印度尼西亚渔业。渔业生产。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重要的渔业生产大国,全国岛屿众多,岛屿周围有着富饶的渔场,陆地上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海产、水产资源相当丰富。2003 年印度尼西亚渔业和鱼类加工业在 gdp 的比重达到 10%。印度尼西亚渔业以海洋捕捞为主,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产量较小,但是水产养殖业很有发展潜力。印度尼西亚捕捞的种类有 200 多种,其中有 65 种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经济鱼类有小沙丁鱼属、羽鳃鲐属、鲹科、圆鲹属、侧带小公鱼属、鰹等。渔业合作社。20 世纪 70 年代末,在印度尼西亚政府的支持下,渔业合作社兴起。到 90 年代初,全国有渔业合作社 767 个

33、,参加渔业合作社的人数占全国渔业总人数 26%左右。90 年代中期,国家一级的联合会设于首都雅加达,10 多个省有省一级渔业合作社。政府实施渔业支持政策。为扶助渔业发展,印度尼西亚政府积极推动海洋渔业建设计划的实施。印度尼西亚政府与银行合作,力推银行帮助渔民解决资金困难。印度尼西亚政府向渔民提供 1 万亿盾贷款作为工作资本,贷款发放给印度尼西亚偏远地区、小岛、沿海等地的渔民以及从事淡水鱼养殖的渔民,以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渔业合作。印度尼西亚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但未得到充分利用,主要原因是捕鱼技术落后、码头设备不足、缺乏外币资金。政府鼓励外国投资渔业,促进渔业合作,并接受国际援助。同印尼

34、进行渔业合作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日本、法国、美国、泰国和中国台湾省。(5)秘鲁渔业。渔业是秘鲁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2006 年秘鲁渔业产品出口额达到 17.7 亿美元。渔业资源。秘鲁海岸线达 2254 公里,沿海水温适于鱼类繁殖,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渔业大国之一。秘鲁海域内有近 800 种海生动物,包括鱼类 737 种,目前仅有 19%的鱼类被开发利用。除海洋渔业外,秘鲁淡水鱼资源也十分丰富,有各类湖泊12200 余个,其中11670 尚待开发,淡水鱼类超过830 种。渔业生产。秘鲁捕捞的鱼主要是欧洲鯷鱼(anchoveta)和鳕鱼(merluza) ,鯷鱼用来生产鱼粉,鳕鱼是食用鱼,可制作

35、冻鱼。秘鲁鱼产品加工以鱼粉工业为主。秘鲁鱼粉产量世界第一,鱼粉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秘鲁出口的鱼粉主要销往中国、德国、西班牙、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秘鲁鳀渔业个别渔船配额制度。捕捞产能过剩和捕捞竞争严重威胁着秘鲁鳀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08 年 6 月,秘鲁政府决定在秘鲁鳀捕捞业实施个别渔船配额制度(ivqs)的捕捞权管理模式,该制度主要是采用配额权利不可转让的形式控制捕捞竞争。此项管理制度也包含了大量的配套措施,用于应对因个别渔船配额制度可能产生的社会压力, 如渔民的自愿退出及对渔民提供非渔业工作机会等措施。(6)挪威渔业。103.1.7 世界渔业发展的趋势1515、1616、17172

36、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人们逐渐认识到水生生物资源不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由于滥捕滥捞、水质污染和不良气候的影响,目前全世界 17 个重点海洋渔业的海区中已有 13 个处于资源枯竭或产量急剧下降的状态,养殖生态系统功能也日趋退化。世界渔业发展面临天然渔业资源的恢复、保护和持续利用问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综合起来看,世界渔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世界水产品供应呈现短缺趋势。未来20 年中,世界渔业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约 1.5%左右,渔业产量的增长跟不上世界人口增长的步伐。加上全球绝大多数渔业资源遭到破坏或过度捕捞水产品供应短缺将进一步加剧。(2)水产养殖业在世界渔业生

37、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由于过度捕捞,野生鱼的产量已接近其再生能力,捕捞渔业的产量停滞不前。此相反,水产养殖业不仅在产量上,而且在为人类直接消费的世界供应量的相对贡献方面持续增长。水产养殖业成为弥补世界水产品供求巨大缺口的主导力量。(3)国际市场对淡水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目前世界水产品产量的 70%以上来自于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海水养殖经近 20 年的迅猛发展,已达到水体能够承受的高峰区段,世界大型沿海渔场捕捞量已达到饱和或超过天然生产能力,需要一个休养生息的阶段;同时,随着国际社会通过国际间的合作,强化了对环境和渔业资源,特别是公海渔业资源的保护,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国际市场需

38、求的增长与世界海洋水产品生产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 将为淡水渔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4)渔业发展的空间不断拓展,休闲渔业崛起并带来丰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世界休闲渔业在 20 世界 60 年代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迅速崛起,逐步实现了渔业与休闲、娱乐、健身、旅游、观光和餐饮的有机结合,为渔民、渔业创造了更大的。(5)渔业生产力的提高依靠科技进步。渔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主要通过科技进步来实现。计算机、遥感技术、信息化、自动化、新原料、增氧技术、水处理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等科学技术在世界渔业领域得到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渔业生产力。例如,英国开发的一种工厂化养鱼装置,可以在 20-30 个星期内

39、使 2 英寸的幼鱼长到 2 磅,相当于在自然环境中 2 年的成长量。因此,世界各国逐步加强渔业科学研究和创新渔业生产技术,从而提高应对渔业发展变化的能力。(6)海洋渔业将进入全面科学管理时代。1982 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颁布后,大多数沿海国家实施了 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 自由捕捞和作业的海域范围大大缩小,公海渔业资源也受到区域性国际渔业组织的管理。世界海洋渔业管理不仅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管理,而且对捕鱼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为实现水生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以联合国粮农组织为主体的一些国际性渔业组织,研究和制定了如21 世纪议程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有关养护和管理跨界鱼类种群与高

40、度洄游鱼类种群的规定的协定 、 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 、 国际渔业行动计划等渔业资11源保护和管理有关指导性文件和技术措施。 有些地区要求各捕鱼国对其从事公海生产的渔船实施授权和许可制度,要求遵守渔船建造、设施等标准;要求渔船船员按国际标准进行培训,颁发国际统一的证书;要求各捕鱼国向有关国际组织申报其公海渔船基本数据等等。(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得到高度重视。随着人类对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开发利用的增强,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和破坏。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l 世纪议程后,国际上将各大洋和各海域包括封闭和半封闭海域以及沿海地区的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和开发等列

41、为重要议题。我国1995 年颁布的中国海洋21 世纪议程也将海洋环境和生物资源的保护列为重要内容。为了减少水体污染,发达国家不仅严格控制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而且通过法律法规限制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例如养殖业废水排放标准、渔用药物使用规定、特种水产品流通以及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都都有一系列法律体系进行规定; 这些国家在渔场生态环境保护、养殖场设置和养殖废水、污泥处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先后开展了退化生态系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利用微生物降解技术修复被石油污染的海岸、池塘和湖泊的沉积环境,或通过底栖生物吞食有机碎屑修复增养殖场环境。 日本学者根据网箱养殖场所处海域的地

42、形和海流特征将其划分为封闭型水域、开放型水域等不同类型,研究污染物的迁移和归宿,提出利用温跃层、内部潮汐、改造地形等措施加速污染物扩散从而减少污染物的积累。(6)现代渔业成为世界渔业的发展方向和主流。现代渔业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有效管理为保障,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手段经营渔业,形成农工商、产加销一体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赢和谐发展的产业形态。分析归纳日本、前苏联、美国等渔业先进国家的渔业发展,现代渔业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能够科学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渔业资源; 二是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等现代化的生产手段;三是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四是用科学的方法对渔业实施有效管理。例如日本作为一个渔业强国,注重保护好本国渔业资源,提出渔业必须从早期的“采捕型”转变到“资源管理型” ,对渔业资源实施科学的 tac,开展增殖资源的“栽培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