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地理复习资料专题01地球和地图(学生版)_第1页
广东高考地理复习资料专题01地球和地图(学生版)_第2页
广东高考地理复习资料专题01地球和地图(学生版)_第3页
广东高考地理复习资料专题01地球和地图(学生版)_第4页
广东高考地理复习资料专题01地球和地图(学生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xx年高考地理复习资料专题 01 地球和地图(教师版)【自主梳理归纳】一、地球1形状:的椭圆形球体。2大小:平均半径。二、地球仪1经线和纬线纬线经线图示概念地球仪上与平行的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特点线圈形状圆形;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纬线圈,只有能平分地球半圆形;两条正相对的组成经线圈,且每个均可平分地球 . 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约_万千米,两极收缩成一个点。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 _。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间隔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_。任 意 两 条 经 线 间 的 间 隔 , 在_最大,向两极递减指示方向指示 _方向指

2、示 _方向【注意】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构成一个经线圈的两条经线的经度和为180。2经度与纬度纬度经度实质某地和地心的连线( 即该地的地球半径) 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二面角图示起始点_ (0纬线 ) _ (0经线 ) 划分方法从赤道向南、北各划分90,以北为, 度数增大,以南为, 度数增大从 0经线向东、西各划分180,向东为,度数增大, 向西为,度数增大半球划分以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为 东 半 球 ,160e18020w为西半球3. 经纬网(1) 定义:在或地图上由和相互交织构成的网。(2) 意义:对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进

3、行,确定其经、纬度坐标。三、地图的三要素1地图上的方向(1) 一般定向法:。(2)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方。(3) 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纬线指示。2地图上的比例尺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表示方法、三种意义比例尺是个分子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图幅相同时所表示的范围就越大,内容就越。【注意】关于比例尺容易疏忽的是单位的统一和换算。图上距离以厘米为单位,实地距离以千米为单位。3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文字、数字。“泰山、 1532.7”中“”属于图例,“泰山、1532.7”为。四、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与相对高度图中 a为海拔,

4、 b为,c为。2等高线地形图(1) 等高线:地图上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2) 等高线的判读等高线稀疏表示缓坡,密集表示。主要地形种类山顶:闭合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盆地:闭合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山谷:等高线向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向处凸出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陡崖:等高线的地方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高度相等的点的连线,其中a处表示,b处表示,c处表示,d处表示,e、f相比, e表示部位, f 表示部位, g处表示。(3)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可以反映出海底的深浅和。3地形剖面图(1) 概念: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方向下切而显露出来的。(2) 作用:反映地势起伏状况。【剖析高考

5、真题】(2012 广东卷 ) 9 图 3 是某城市高铁站影响范围 (半径 2.5km) 内, 以车站为中心的不同圈层(以 0 5km等间距划分)中三类企业数量的统计,由此可判断()a直接相关企业数量占该类企业总数比重,在距离车站05-1 0km圈层中最小b关联企业在个圈层中的数量,以10-1 5km圈层中最少c派生企业在个圈层中的数量,由内圈到外圈先增后减d各圈层中三类企业的数量之和,由内圈向外圈依次减少(2012 全国新课标卷 ) 图 4 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 米,瀑布的落差为72 米,据此完成 10-11 题10.q 地的海拔可能为()a.90 米 b.230米 c.340

6、米 d.420米11.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 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考点归纳总结1】1. 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纬线经线特点线 圈 形状圆;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纬线圈,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半圆;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在两极收缩成一个点。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2. 经纬度的分布及判读(1)纬度的判断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向地心做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

7、纬,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纬度相隔1,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 千米,因此,南北方向两点相隔的纬度数,大致等于其直线距离除以111 千米得到的商。(2)经度的判断自西向东(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则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 y=180 -x (x、y 所属的东、西经不同)3. 主要经纬线及其作用【例 1】如下图的四个区域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例 2】读局部地区经纬网图,回答问题。经线纬线主要经、纬线本初子午线、 180经线、 20w 、160e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作用划分半球

8、20w0 160e为东半球,160e180 20w为西半球赤道划分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定位置地球仪上, 经纬线相互交织, 构成经纬网, 利用经纬网可确定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纬度、经度)定方向指示南北方向(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的地点)指示东西方向(劣弧定向)定距离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 度的水平距离约111千米在纬度为 的纬线上每一个经度的纬线长度约是111cos 千米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位于中纬度 b两地位于东经度c地位于a 区域的东南方向 d地位于地的西北方向【考点归纳总结2】4等高线的基本特征特征含义同线等高同

9、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同图等距一般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相对高度是一个定值 ( 等高距 ) 闭合曲线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一般不相交,重叠为陡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疏缓密陡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表示坡度愈缓;反之坡度愈陡特征含义凸低为高等高线向低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海拔高,地形为山脊凸高为低等高 线向高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海拔低,地形为山谷高于高值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海拔不在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间,如a 海拔高于200 米,而b 低于 100米低于低值5. 等高线地形图的

10、综合判读(1) 地形类型判读等高线图判读山地山峰 ( 顶) :闭合等高线, 四周低,中间高;山脊:等高线由山顶向低处凸出的部分,成为分水岭;山谷:等高线向山顶凸出的部分,一般发育河流;鞍部: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呈马鞍形;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盆地从图中等高线数值看出,四周高,中间低,根据经纬度和比例尺大小可确定该图所示地形区为我国的四川盆地丘陵数值一般在500 米以下,多闭合曲线,反映出该地地形起伏不大,海拔较低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 米以上,不同的高原等高线差距较大,高原面一般较平坦,边缘陡峻,如内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 米以下,等高线较平直稀疏(2) 河

11、流的判读河流位置的确定a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 山脊线 ) ,由此可确定河流的流域范围。b山谷常有河流发育( 山谷线 ) ,由此可画出河流的位置。c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由此可确定河流流向。水文特征a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b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 集水区域面积 ) 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c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3) 判断气候特征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 水热状况变化) 、坡向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 ,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

12、空气的滞留等因素进行判断。6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1) 选点水库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港湾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并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2) 选线公路、铁路线一般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

13、路,一般要遵循沿等高线修筑的原则,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引水线路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输油管线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3) 选面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工业区、居民区选址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开阔处7.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步骤说明1 看图名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线、

14、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和等太阳辐射线等2 看疏密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风越大3 看走向如等高线弯曲方向为地形走向,如下图中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就是水流的方向4 看弯曲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一般采用垂线法和切线法: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 如下图 ) 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

15、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下图 ) 5 看闭合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如下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a 大于 b,则 m地的值大于 a,n地的值小于b。6 看递变等值线上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反映了该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 递增或递减 ) 7 看特殊关注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表示陡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存在台风【例 3】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1) 图中 d处是 _( 地形 ) ,其海拔高度在_米以上。(2) 若 b

16、点气温是20,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则c点的气温应是_。(3) 该地区河流干流流向是_。若在该地区修筑一水库,则水坝的位置应建在_处。若坝的海拔为100 米,则坝的长度大约是_米。(4) 若从b 地修筑一条公路到e 地, bge 与 bfe 两条线路中较合理的是。理由是_ 。(5) 若有甲、乙两人分别从c、e两点向 d处攀登,分析两条路线的利弊。(6) 判断 在m、 n、 l 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铁路上经过h 处车 辆的是。理由是_。(7) 经图中从山区外运的物产主要有茶叶、柑橘、毛竹等,该地所在的省区简称可能是( ) a鲁 b浙 c青 d吉【强化训练】1地球上0经线和0纬线的交点位于( )

17、北半球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陆地上海洋中a b c d2地球上陆地相对集中的半球称为“陆半球”,水域相对集中的半球称为“水半球”。据测算“陆半球”的中心点为 (38n,0) ,则“水半球”的中心点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读等高线示意图,若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皆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据此回答第3 题。3若四幅图的等高距皆为50 米,比例尺分别为1:10 000 、1:20 000 、1:30 000 、1:40 000 ,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 bc d4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

18、采用的做法是( )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读图,回答56 题。5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瀑布的是( ) a甲 b乙 c 丙 d丁6下列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是( ) a从乙引水到丙 b 从丁引水到乙 c 从戊引水到甲 d 从丁引水到戊下图为“某地区经纬网局部图”,图中虚线为昏线。读图完成7-8 题。7甲地位于丁地的方位是( ) a东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西北方向8若某直升飞机从乙地飞往丁地,其最近的航线方向是( ) a向正西方向 b 向正东方向 c 先向西南,后

19、向西北 d 先向东南,后向东北9. 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判断(1) (2) 题。(1) 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 ) a. b. c. d.(2) 图中点位于点的 (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10.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 ,回答 (1) (3) 题。(1) 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 ( ) a.从西南流向东北 b.从东北流向西南 c.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2) 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 b线两个方案, 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 c.不用修建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