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管子德法并重思想的治国之策_第1页
浅析管子德法并重思想的治国之策_第2页
浅析管子德法并重思想的治国之策_第3页
浅析管子德法并重思想的治国之策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析管子德法并重思想的治国之策    单昕蓓 赵荣波摘要:管仲作为齐法家代表人物之一,推崇法治、主张德政,并提出德法兼治治国主张,促使齐国国力鼎盛,国富民强。本文通过对管仲德法兼治思想的梳理,旨在探究其德法兼治治国之策的启示作用。关键词:德法兼治   治国之策管仲任相期间,在齐国大兴改革,强调礼之教化作用,但也发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随即提出了德法并重的治国主张。认为法律是维护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准绳,是保障,提出了“法者不可不恒也,存亡治乱之所以出,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管子·任法),法治是德治的补充,二者

2、相辅相成。一、为政以德(一)推崇“四唯”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就国家和社会而言,提出要遵守礼义;就个人而言,提出应知廉耻。民众知礼守礼,行为合乎规范,君主的统治地位就稳固;民众遵守道义,投机取巧行为也会相应减少;民众有过错而不掩饰,知错就改,品行自会慢慢端正;民众不屈服邪恶,邪恶之事自会逐步消失。由此,国家就有了自己的道德准则,百姓安居乐业,君主励精图治,从而社会安定,天下大同。(二)选贤举能“三本四固”“国之所以治乱者三,杀戮刑罚,不足用也。治国有三本,而安国有四固。”(管子·立政)“三本”即用人三項基本原则;“四固”指鉴别人才的思想

3、政策。主张君主选人应注重所选之人能否当其位、是否匹其俸、是否谋其位。同时强调,知德而不仁,不可将国家重权托与此人;遇贤能而不主动退让,不可给其高官爵位;亲贵犯错避而不罚,不可给其兵权;不务地利而随意征收田地赋税,不可将都邑交付此人。此外,管仲主张用人应扬长避短。小匡记载,管仲因为知悉自己所存在的缺点,便向齐桓公举荐五个有才能之人,辅助齐桓公实现富国强兵、成就霸主宏伟大业。管仲主张君主应“尊贤授德”,要避免“不知贤、知而不用、用而不任、任而不信、信而复使小人参之”。 选信忠臣,对于国家国富民强的实现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继而成就宏伟大业;反之,听信奸佞,国家的发展则岌岌可危,甚至国破家亡。选人用人

4、关乎国家能否安定有序发展,君主需谨慎为之。(三)轻徭役,薄赋税管仲认为作物生长的时令性与百姓民力的可竭性,均与君主无穷无尽的私欲形成了鲜明对立,主张君主“取民有度,用之有止”。君主如若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统治地位就会岌岌可危。同时主张“省刑罚、薄税敛、宽政役、敬百姓”,以此规劝君主爱惜民力,促使君主减轻徭役、轻薄赋税、审慎刑罚,让百姓愿意归顺自己。(四)审慎刑罚君主能否审慎刑罚关乎国家的治理和百姓的生命安全。判什么刑,如何罚,需要统治者审慎严谨处断。如若包庇同亲贵族,王子犯法不与庶民同罪,百姓将不信服君主统治;若百姓触犯法律,但罪不当罚或可轻罚,却被判以重罚等,都会使百姓对法律失去信心。为此

5、,管仲主张,国家兴亡取决于民心向背,君主审慎刑罚,是得民心的关键,一要从源头上遏制百姓违犯法令行为,二要强化法令在百姓心中的地位,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君主只有秉持审慎态度量刑判罚,才有助于赢民心、得民意,也能在根本上让百姓信服法律,遵守法律。二、以法治国(一)理念的提出管仲虽推行德政,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然并不能实现天下大治。其任相期间,汲取先王执政经验,向桓公提出坚持法制的重要性,并将其放在核心地位,并首次提出了“以法治国”思想,期望可以实现 “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立政)之效果。(二)立法的原则“夫生法者,君也”(任法)。管仲并未否认“顺天道、法自然”

6、的理念,主张天道、四时不可违逆。顺应老子“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提出“法天地之位,象四时之行,以治天下”的自然立法观。”“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故法立而治可行。”(正世)同时,管仲主张立法还需以社会活动规律为参考,提出“恒变结合”理念,应依据国情,社会发展现状作出相应改变和调整;但以法治国是不可变的,不能以任何事或人而变更。因人都趋利避害,管仲主张“立民所欲”(明法解)立法原则,促使君主在立法时应考虑民众需要,制定宪令或政策都应切合民众实际利益,若想让百姓做到“令行禁止”,则必须“令民之所好”,所谓“衣食足则知荣辱”(牧民),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不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自然会信服君主的统治,敬畏法律,不敢违背法令。管仲德法兼治的治国主张使齐国真正实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繁盛景象。在全社会推行德治,君主以上率下教化民众,使百姓真正将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提高民众的道德素养;与此同时,在社会实行法治,以解决德治所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更好地实现了社会安定有序发展。管仲德法兼治的治国之策,对于新时代我们建设法治国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注释:说苑疏证·尊贤,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232-233页。管子校注·权修(全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