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野外实习报告书_第1页
庐山野外实习报告书_第2页
庐山野外实习报告书_第3页
庐山野外实习报告书_第4页
庐山野外实习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庐山野外实习报告书 姓名:WWWWW 班级:地理科学12102班 日期:2013年6月21日 学号:201214010345望庐山五老峰 李 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 吾将此地巢云松。目 录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2实习时间3实习地点4实习路线5实习内容二、报告正文 庐山简介 1庐山的气象气候 2庐山的水文 3庐山的地质地貌 4庐山的土壤植被 5庐山的人文景观 三、实习总结与收获庐山概况一、实习目的1 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2 观测、分析庐山;地质条件与特征;地貌类型、特征、成因;气温、气压、湿度、风等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规律、成因;植物、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成因;

2、庐山鄱阳湖水文特点和成因,等等。二、实习时间:2013年6月17日至2013年6月21日三、实习地点:国家地质公园庐山四、实习路线:1 西谷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天桥仙人洞花径2 博物馆芦林湖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三叠泉3 庐山会议会址三宝树乌龙潭铁船峰龙首崖天池4 北门望江亭小天池气象万千5 浔阳楼锁江楼湖南文理学院五、实习内容: 庐山的地质基础;庐山的构造地貌、谷地地貌、冰川地貌等;庐山的垂直山地气候;庐山的河流袭夺等水文特征;庐山的土壤分布规律;庐山的植被等。六、报告正文:1、庐山概况2、庐山的地质:庐山的形成;庐山的地层;庐山的岩石类型和特征。3、庐山的地貌:庐山的冰川地貌;庐山的流水地貌(

3、河谷地貌);庐山水系及其演变;构造地貌-背斜,向斜,五老峰断层崖。4,、庐山的气候调查;5、庐山的水文;6、庐山的土壤;7、庐山的植被;8、庐山的开发利用。七、实习总结与收获报告正文 庐山简介  中国江西省北部名山庐山,又称匡山、匡庐,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庐山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东西两侧为大断裂,雄伟壮观。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余邵诗云:“长江南岸鄱湖畔,拔地庐山风景妍;峭壁陡崖飞瀑布,奇峰秀岭绕云烟”, 庐山多峭壁悬崖,瀑布飞泻,云雾缭绕。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

4、、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庐山,是江西首屈一指的名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的莲花镇附近。可谓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清水秀景色泛胜。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才会形成襟

5、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形容恰到好处。也正因是如此,庐山才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它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运动:早在震旦纪就在浅海底开始沉积,经过“吕梁运动”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锉磨,后下沉淹没汪洋海水继得洗礼,直至白垩纪时发生“燕山运动,掀起“褶皱”波涛重新露出水面,断块续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经长期积雪覆盖,到四世纪末地球变暖,再经更强烈的冰川剥蚀,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峥嵘潇洒。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江西罕见的壮丽景观。“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

6、更构成一幅充满魅力的立体天然山水画。历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喜爱此山,世人赞美此山。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文坛巨匠或陈运和等诗文名家1500余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1庐山的气像气候概况:庐山是一座中山,地处我国东部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点受大范围气候影响,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与山下同纬度的九江平原相比,又具有东亚季风控制下独特山地小气候

7、特征。庐山气候温适,夏天凉爽,冬天也不太冷,这是庐山又一优越条件。节令特色: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庐山气温,根据历年记载:最高只32,最低在16.8,全年平均为,可见庐山气温适度。一至于四季,按季节平均计算差异也较正常:春季是11.5,夏季为22.6,秋季则为17.4,冬季常在1左右庐山顶端因处高空地带,加上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易于兴云作雨。所以,庐山雨量丰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庐山云雾较多,全年平均有雾日达192天。更奇异的是庐山云雾常年此出彼没和变化莫测,给庐山增添了妙景。庐山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在雨量丰沛条件下,有多达90多座峰

8、岭的庐山,因地壳运动和冰川剥蚀的巧琢,有的峰岭夹峙峡谷自然形成陡壁深壑,峭崖渊涧,构成众多的瀑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断,形成数量众多景观壮美的瀑布,此为庐山一奇。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各处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汉阳峰海拔达1474米,且山上树林密布,山下江湖环绕,加上常年雨水多,空气湿度大,使夏季山上山下的气温差异较大。每年盛夏,鄱阳湖盆地赤日炎火,最高气温可达39以上,而山上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2.6左右,早晚常在1520之间。从挥汗如雨的山下来到凉爽宜人的山上,真是两重世界两重天,正如白居易所赞:“初到恍然别造一世界者。”庐山多雨多雾的原因:1、多雨的原因:庐山

9、气候湿润,多雨多雾,主要为地形雨,东南面为鄱阳湖,水汽形成积状云,在东南季风的作用下抬升,继而形成积雨云,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在对流中层形成雨。2、多雾的原因:庐山为平地上突然隆起的山地,北方的冷空气遇庐山会绕至鄱阳湖,遇到水汽则形成雾。鄱阳湖水汽沿着剪刀峡、石门涧、王家坡多个开口处上升,遇冷成雾。2下表为实习期间部分实习地点的海拔、方位、气温等数据记录地点月日时分高程地貌部位天气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如琴湖6月18日8:30980m山谷中 晴27.5900 hpa73北0.3 ms仙人洞停车场6月18日10:05940m停车场晴31.5904 hpa66.2东南0.1 ms龙首崖6月18日11:

10、00810m山中晴32.6917 hpa62.2北4.0 ms牯岭镇街心花园6月18日13:501055mU型谷顶部晴28.5897 hpa69.0东北1.4 ms王家坡气象万千6月18日mU型谷顶部晴27.9889 hpa79.5西1.0 ms庐山植物园6月19日8:401011m山腰晴21.2850 hpa81.2东北0.5 ms五老峰6月19日9:361090m山脚晴27.6889 hpa79.0西南6.4 ms三宝树6月18日14:38870m山中晴24.4910 hpa66.7南0.5 ms2 庐山的水文 庐山地区水资源丰富,有着丰富的降水、地表水甚至地下水,庐山顶上已打出自流井,仰

11、天坪开发区的供水也能满足。庐山地区的沟谷水系自成系统,各以庐山为源,流归江湖。山顶山行行宽谷通过河流袭夺作用而沟通,下切V型谷多瀑布跌水转入山侧深邃的峡谷。在庐山景区多借袭夺弯筑坝蓄水成湖,并建给排水系统调节用水,或借以发电补充供电,同时增加了水体风光旅游1、水系的形态:在构造影响下,河流流向与构造走向一致,两者相互平行,作北东南西向,少数河流流向与构造垂直,作南东北西向。2、河流袭夺:河流袭夺的原因主要是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流动。3、瀑布:由于溯源侵蚀作用,即流水向沟谷源头侵蚀,随着侵蚀作用不断加强,侵蚀面不断后退,转折点坡度变

12、大,水流到次便会形成跌水,形成瀑布,如三叠泉瀑布、大口瀑布。3庐山的地质地貌一、地貌概况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形成的断块中山(>1000m)。庐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约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河谷地貌特殊,此外,还有尚在争议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1-1构造地貌庐山地貌形体在山体的北部和南部有明显差异1)山体南部构造地貌特征南部以断裂构造地貌为主,山体中谷地狭窄深邃,谷底尖锐。山体以独立山峰为主,山顶尖锐,山坡陡峭险峻。2)山北部构造地貌特征庐山北部以褶曲构造地貌为主,断层构

13、造地貌亦很发育。褶曲构造地貌 在本区属于静态构造地貌。本部表现为背斜山,向斜谷等原生地貌(顺地貌),如大月山,东谷等;次成地貌有单斜谷,单斜山,甚至存在倒置地貌,如莲花谷向斜山。有岭谷平行相间的地貌特征。断层构造地貌 属于动态构造地貌。第四纪以来,庐山主要沿东南侧的温泉大断层和西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强烈抬升,下盘上升形成陡峭的断层崖,最高处达1000米以上,阶梯状断层崖亦发育完好;压性断裂谷深窄一线令人窒息,悬崖绝壁,蔚为壮观。庐山仍然处于断裂上升运动中。1-2流水地貌庐山山体为流水侵蚀中山地貌,谷地地貌在1000米上下有显著的形态差异,以上表现为宽谷或者谷中谷形态,说明曾经历过流水强烈的侧向侵

14、蚀作用;以下是深切峡谷,沿途多见急流瀑布、壶穴深潭和岩槛裂点,说明正在经历流水的深向侵蚀作用,峡谷两侧分布有阶地。1000米高度左右,河流现象有多处存在,说明向源侵蚀作用和深向侵蚀作用的强度。庐山山体外围地区,谷地宽广,阶地,扇形地,河漫滩发育,说明流水搬移和沉积作用的盛行。升以前,曾经历外力长期剥蚀夷平过程。山体断块抬升,同一时期夷平面在“山上”、“山麓”并存。1-3冰川地貌据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学术观点,庐山地区在第四纪曾经发育过三次冰期,冰川发育最盛时,有山麓冰川存在。山上,角峰、刃脊、冰斗、悬谷、冰川谷、冰窖等侵蚀地貌分布普遍,谷地亦出现谷中谷,侧碛垅,终碛垅等堆积地貌。山麓,

15、有侧碛垅和终碛垅泥砾混杂堆积物及其地貌表现。名为科学名山。1-4湖岸地貌庐山东麓紧邻鄱阳湖,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湖面广阔,由平原、丘陵地貌环绕。因此,湖湾、沙嘴、泻湖、湖滩、湖蚀崖、湖蚀柱、湖岸阶地等地貌发育良好。1-5岩溶地貌庐山外围地区分布有震旦、奥陶、石炭系石灰岩,在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地下岩溶洞穴、地上岩溶丘陵和岩溶谷地、洼地地貌。二、典型地貌、地物。本次野外综合实习我们主要对部分典型的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以及重力地貌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现将其罗列如下:2-1、构造地貌1) 褶皱构造地貌 背斜山:大月山 向斜谷:东谷,王家坡2) 单斜构造地貌单斜谷:大校场,西谷,小天池;

16、 单斜山:五老峰,含鄱岭,女儿城,牯牛岭3) 断层构造地貌天桥,三叠泉,石门涧,龙首崖,虎背岭断层崖,五老峰断层崖部分地貌介绍:大月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最高达1451米,长1000米,向东北和西南倾斜,两端窄而低,中间宽而高,由南沱组片麻状含砾石英岩偶夹石英片岩组成,岩性坚硬,山体高大雄伟。东谷(又称中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它与莲谷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东谷向西南倾斜。王家坡U型谷:位于小天池到长岭一带,它不仅是一个向斜谷,也是一个典型的冰蚀地貌,是第四纪冰川的产物。大校场及西谷次成谷:大校场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西谷在虎背岭与牯

17、岭之间,二者是由于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强烈侵蚀破坏而形成的,地势特别低。小天池:小天池座落于庐山北部,从牯岭街出发,沿山北公路约行一公里,即可抵小天池山下。小天池中的水是由地下裂隙水供应的,久旱不涸,久雨不溢。五老峰单面山:它是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南翼因断层落于山南,峰高1358米。岩性为大月山粗砂岩。含鄱岭:(又名含鄱口)含鄱岭海拔1286米,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女儿城及牯牛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两侧,女儿城砂岩抗侵蚀力弱,现今未被侵蚀的岩石较坚硬,成为次成山。牯牛岭的日照峰海拔为1310米。天桥:西谷中的冰流从天桥冰溢口

18、流入锦秀谷中,冰后期流入再将冰溢口侵略者蚀成一个天然的石桥,石桥后来断裂,形成如今的天桥。三叠泉:三叠泉形成于七里冲宽谷与九叠峡谷相交的“裂点”上,并循着冰川琢成的“冰阶”转折成叠。号称“庐山第一奇观”,全长百余米。石门涧:石门涧面对峰崖,隔涧耸立,结成危楼险阙。最窄处的“小石门”,两崖之间仅存一缝,游人入“门”须侧身才能通过。是典型的狭谷地貌。龙首崖:在天池寺附近,形似两块巨石,一块直立,深不见底,一块卧其上,直插天池山腰。是典型的断层陡崖地貌。虎背岭断层崖: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五老峰断层崖:因庐山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10

19、00米,向东北向递降。断层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2-2、流水地貌1) 谷地地貌宽谷:东谷,西谷,大校场,三逸乡,小天池,王家坡 狭谷:石门涧,三叠泉谷地2) 河流袭夺 锦绣谷袭夺西谷,东谷支流袭夺大校场河,三叠泉河袭夺七里冲。河流袭夺原因分析: 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西南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东西向东西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所以不论下切或溯源侵蚀的速度均大于老河流,因此袭夺了东北流向或西南流向的古老河流。河流袭夺标志(以锦绣谷袭夺西谷为例):

20、第一、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棕黄色砂砾层及棕洪色网纹洪土风化壳。第二、天桥袭夺湾及裂点,裂点上为宽谷(西谷),下为峡谷(锦绣谷)。此外还有阶地和反向河等标志。 2-3、冰川地貌1) 冰蚀地貌 大坳冰斗,王家坡U形谷,东谷,西谷,三逸乡冰窖,含鄱岭冰刃脊,太乙峰、梨头尖角峰2) 冰积地貌西谷庐山中学门前冰桌,东谷西谷冰漂砾(芦林冰碛泥砾剖面)部分地貌介绍:大坳冰斗:大坳冰斗在从牯岭去三叠泉的途中,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下方成一大凹口,上部直径约半公里。它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其底部高度与雪线分布高度近于一致。因此,大坳冰斗被作为冰川派的

21、有力证据。王家坡U型谷:从小天池到长岭一带就是有名的“王家坡U谷”, U型谷底部的左边形成河流,但右边却没有河流,这正好成为冰川派的又一证据。三逸乡冰窖:三逸乡冰窖是300-250万年,180-150万年,110-90万年,40-20万年四次大冰期的屯冰之所,窖内坡势平缓,并堆积在40-20万年的冰砾泥砾层。含鄱岭冰刃脊:含鄱岭冰刃脊呈东北西南向延展,长达1250m刃脊标高1286m,山脊如刀既仄且陡。太乙峰、梨头尖角峰:因冰雪侵蚀作用形成的金字塔形的山峰称为角峰。太乙峰梨头尖角峰是是较为典型的冰川角峰,峰体苍劲,挺拔峻峭,构成特有的孤峰地貌。西谷庐山中学门前冰桌:俗称飞来石,约在4020万年

22、前,在西谷冰川U形谷兼冰窖中,一块巨大的冰川漂砾先落入谷底,随后又有一块冰川漂砾突兀而架其上形成“冰桌”。 芦林冰碛泥砾剖面:4070万年前冰川消融的堆碛物,冰川漂砾与碎石混杂一起,其中埋藏的冰川条痕石,熨斗石,均是研究冰川成因的有力证据。2-5重力地貌1) 土层蠕动醉林:在由芦林大桥到三宝树的路上,在大月山海拔1100处,发现有大面积的醉林,并有少量的马刀树。这些都是土层蠕动的有利证据。2) 倒石堆 在许多断层崖底或山麓都可发现倒石碓。特别是在19号,由大月山到芦林冰碛泥砾剖面的路上发现大规模的倒石堆。3) 崩塌地貌天桥现状的形成,龙首崖的断层陡崖地貌以及五老峰南翼断裂都是典型的崩塌地貌。4

23、庐山的土壤植被 厚度(cm)颜色结构质地湿度 硬度(mm)PH根系状况枯枝落叶层(O)02有较多粗根系腐殖质层(A)217黑红壤,7,10YR,2/1粒状轻壤土润土155较多粗根系过渡层(AE)1732黑棕壤,27,7.5YR,2/2碎块状轻壤土潮土17.55.8少量细根系心土层(B)3280棕壤,25,7.5YR,4/4棱块状轻壤土偏重潮土206.2很少根系,几乎没有 (1)土壤类型:山地黄棕壤土类,山地暗黄棕壤亚类,湿暖淋溶土亚纲,坡积大月山石英砂岩山地暗黄棕壤土属,厚层坡积大月山石英砂岩山地暗黄棕壤土种 (2)黄棕壤形成过程: 1、腐殖质累积过程:生物循环比较强烈,腐殖质以富里酸为主。2

24、、粘化过程:粘粒含量高,常形成粘重的心土层,甚至形成粘磐。结构面上有明显的粘粒淀积胶膜。 3、弱富铝化过程:含钾矿物快速风化,SiO2部分淋溶,形成粘土矿物,铁释放明显,因铁的水化度高,故呈棕色,结构面聚积铁锰胶膜或结核。 (3)黄棕壤性质: 腐殖质含量为2%4%,从表层向下粘性增加,酸性到微酸性反应,BPS较高30%,CEC为720cmol/kg,粘土矿物含水云母、高岭石、蛭石,2:1型、1:1型皆有,为过渡类型。在利用上要多施有机肥改善黏度,种植生长期长、抗涝能力强的植物,如柳杉、松树。 (4)利用与改良 适地适树,发展经济林业 高度重视水土保持 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料 (1)土壤类型:淋

25、溶土纲,山地棕壤土类,典型亚类,坡积大月山长石石英砂岩山地棕壤土属,中层坡积大月山长石石英砂岩山地棕壤土种 (2)棕壤形成过程: 淋溶过程,棕壤一般为酸性,剖面无石灰反应。 黏化过程,粘粒的移动使得某一层粘粒含量高,分为淀积粘化(粘粒来自别处)和残积粘化(粘粒就地形成),棕壤以淀积粘化为主。 生物富集过程,棕壤有较强的生物富集能力,腐殖质层明显,腐殖质含量高。 (3)棕壤性质: 呈微酸性至中性,全剖面无石灰反应,质地较粘重,腐殖质含量高,因此肥力高矿物风化较弱,以2:1型水云母为主,含有少量的蛭石和高岭石,棕色新土层(铁、锰移动电解),CEC15,BPS70。(1) 土壤类型:铁铝土纲,湿热铁

26、铝土亚纲,红壤土类,山原红壤亚类,坡积长石砂岩山原红壤土属,坡积长石砂岩山地红壤土种(2) 红壤形成过程: 脱硅富铝化过程:高温高湿,原生矿物强烈分解,硅和盐基强烈淋湿,铁铝氧化物相对富集,盐基饱和度降低,CEC小,酸性到强酸性反应,铁的游离,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还有磁铁矿以1:1型为主,2:1型的少。 生物覆积过程:水热充沛,生物活动旺盛,生物覆积过程强烈,形成腐殖质多,但分解也多,故腐殖质含量并不多。(3) 红壤性质:红壤典型土体构型为:AhBsCsq型(q次生硅积聚层)或AhBsBsvCsv。 红壤有机质通常在20gkg-1以下,腐殖质H/F为0304,胡敏酸分子结构简单,分散性强,不

27、易絮凝,故红壤结构水稳性差,因富含铁铝氢氧化物胶体,临时性微团聚体较好。 红壤富铝化作用显著,风化程度深,质地较粘重,尤其在第四纪红色粘土上发育的红壤,粘粒可达40%以上。 红壤呈酸性一强酸性反应,表土与心土PH5055,底土PH40;红壤交换性铝可达26cmol(+)kg-1,约占潜性酸的80%95%以上;盐基饱和度在40%左右。 粘粒SiO2/AI2O3为2024,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一般可占粘粒总量的80%85%,赤铁矿5%10%,少见三水铝石;阳离子交换量不高(1525cmol(+)kg-1),与氢氧化铁结合的SO42-或PO43-可达100150cmol(+)kg-1,表现对磷的固

28、定较强。(4) 利用与改良: 酸性的改良:撒生石灰,种植茶、松。 肥力的提高:施肥。4、 植物1、 庐山植物概况:庐山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植被上显示出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特征。庐山植物有两大特色:一是杜鹃花种类繁多,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二是裸子植物丰富,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  庐山植物区系中,中国特有成分,目前已知的主要有:青钱柳、大血藤、八角莲、鹅掌楸、血水草、牛鼻栓、杜仲、喜树、香果树、长年兰等。其它残遗种,裸子植物中有银杏、

29、金钱松、柳杉、三尖杉、粗榧等;被子植物中尚有连香树、枫香、玉兰、糙叶树等。从以上概述,可以看出庐山植物区系成分丰富、起源古老和南北植物区系成分交汇过渡特征。  二、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 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灌丛山地草甸。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1、山地常绿阔叶林带:环境温暖湿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

30、海拔700米(西北坡)或8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 2、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三、典型植物: 三宝树(9月3日,黄龙寺附近) 银杏:晋僧诜所植,树龄1600年,高30m,胸围5.46m,冠幅484。 银杏为落叶大乔木,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一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8(一15)厘米,具多数叉状并歹帕细脉。原来广范分布于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