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教学案例_第1页
《伟大的悲剧》教学案例_第2页
《伟大的悲剧》教学案例_第3页
《伟大的悲剧》教学案例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伟大的悲剧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概括内容要点,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树立准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由马航失联事件导入新课。2、 教师介绍作者3、 学生积累字词四、快速阅读,感知大意按下列提示快速捕捉文章的信息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幸遇难。找出文中描写的三次死亡事件。五、选点品读,感受情感

2、 1.请大家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深的感受?2.请同学们画出段落中最让你感动或者难忘的细节,把它深情地朗读出来。六、拓展思维,领悟情感1.题目所写“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就是以悲惨的经历和结局,那么斯科特一行的壮举是伟大的“悲剧”,“悲”在哪几个方面?(要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明确: 失败之悲:“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个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个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死亡之悲:“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

3、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2.这些“悲”中包含了哪些含义?明确:事业失败的悲伤,替人作证的悲哀,生命死亡的悲壮,世人悼念的悲痛3. 斯科特一行的壮举是“伟大”的悲剧,其“伟大”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事业伟大:要第一个到达南极点,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精神伟大: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人格伟大:为对手作证,有令人敬佩绅士风度和伟大胸怀态度伟大: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还在实行科学观察情感伟大:生命的最后一息惦记的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祖国和人民4.了解了其中的伟大,我们知道了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

4、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明确:“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所以变得无比高尚”六、小结课文七课外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八、板书设计勇于探索 失败之悲诚信无私 伟大的悲剧 作证之悲集体主义 死亡之悲无私的爱 世人之悲【案例分析】1、 教学设计分析 本案例中教师主要采用了“注重细节,长文短教”的课堂教学策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到了“目中有人”、“教中有智”,通过快速阅读,感知大意、选点品读,感受情感、拓展思维,领悟情感等教学环节,让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的构建过程。 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个特定事件的深

5、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实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不过这篇课文长达八九页,在40分钟的上课时间中,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读懂文章成了一个难点。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我打算采用快速默读的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首先,借助课文前的导言,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认知。其次,让学生默读文章时勾画时间的标志性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次,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的三次死亡事件,畅谈读文章的感受,深刻理解“悲剧”和“伟大”的深刻意义,从而让学生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树立准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二、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 教学过程中

6、我把震撼人心的“三次死亡事件”作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实行了着力的描写,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这节课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使用默读、齐读、跳读、自由朗读、小组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

7、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大多数同学有了自己的阅读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能自己积累字词,品读文章时能在文段中圈点勾画、做批注,记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大部分同学能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跟老师、同学们分享,深刻领悟到“伟大”和“悲剧”的内涵。这节课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是一堂让学生有收获的课。 三、自我点评和反思教学 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凸显以下两个特点。(一)关注细节,活用课本知识点 1.以马航失联事件导入新课,贴近生活,让学生较快的进入“悲剧”的情境中。2.让学生齐读课文前的导言,借助导言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认知。3.学生默

8、读课文前,勾画识记生字词,扫除字词障碍。学生识记之后,让学生齐读“读一读,写一写”,巩固字词,积累词汇,落实基础知识。4.走进文本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读错字时能及时纠正,指导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精读文章。(二)长文短教,围绕三次死亡事件谈感动1.让学生跳读文章,找出事件发生的时间性词语。2.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找出文中具体描写的三次死亡事件。 4.内容理解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品味细节,以细节作为突破口,抓住文题“悲剧”和“伟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人类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教学进程当中虽然有所收获,但也存在不少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一)课

9、堂教学时间的把握方面有所欠缺,在整体感知部分用时过多,导致“领悟情感”部分时间较紧,给人头重脚轻之感,需提高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二)在教学设计问题方面,可设定不同的问题梯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回答问题、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三)在品味文章中“难忘的细节”这一环节上处理稍欠“火候”,教学方式和技巧需要改进。如:当学生忽略了“斯科特一行为阿蒙森作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不加以引导而直接告诉学生,教学方式略显呆板。 (四)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板书,教学环节有所欠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是要将学生的感动、敬佩的原因写在白板上,从而归纳出斯科特一行的“伟大”和“悲壮”,由于教师的忽略,让大部分学生在本堂课中的学习成果没有机会在白板上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