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启蒙禅观轮_第1页
心性启蒙禅观轮_第2页
心性启蒙禅观轮_第3页
心性启蒙禅观轮_第4页
心性启蒙禅观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性启蒙禅观轮摧毁身房、心房之利器引导略释系列集(一)一、共修圆觉经后对基础禅观的略讲禅心 2012年11月4日竹香琴斋 录入禅心 核对明觉自显上师与返闻闻自性*措:请问禅心师如何返闻自性?禅心师:我们的江措君,问“返闻”(自性)的方法,我们共修的时候讲过很多遍了。比如讲我们早上一醒来,就念(“自现智慧上师”,也叫“明觉自显上师”):“阿,我相本性邬金金刚持,自现智慧上师祈加被!”为什么我们早上一起来,就要念这一句呢?因为,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这个没办法,已经陷入到迷乱的境界里面去了,把持不住,没办法控制,我们不能不睡觉。所以,当你醒来的时候呢,在眼睛一睁开能自主的一剎那,你就要(尽可能地)安

2、住到邬金金刚持的本性、与本性明觉上师(相应)的状态里面去,一醒来的刹那,就得把你的本性(即内在的本觉、明觉智慧上师)“唤醒”起来。“阿”你念这个“阿”的时候呢,它会有个音声出来,你去看它,这个音声出来,它是一种所(客)境。你能够听得到的,能听到的那是个(所上)的对境,可以被你观察得到的、返闻得到的。但这个“阿”字(的全体它是)从哪里出来的呢?你就要往里面去看(去凝视、质疑或者返闻它的来源,有没有一个能来的源头?无论是有还是没有,去凝视、质疑它)!看你能不能看出一个结果,这是从“根”(六根之根)上去质疑、去返闻的方法。但是不能讲结果、讲答案!你要自己去看。如果你说是从“自性”出来的,这个是套经典

3、上的话!这个在大圆满和禅宗里面,这种回答是绝对要不得的!是要挨棒子的!自性出来的?我也可以说是从佛性中出来的,这毫无意义!这个是把经书上的话拿出来的,没意思。念“阿”这“阿”的声音它明明是“有”,这个是有。这个“有里面”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呢?那么你就往这个“能念的”、能把这个“阿”的声音念出来的这个“能里面”去看(看,就是凝视,凝视的同时去质疑它)!如果能够看到一个结果来,是个怎么样的结果?你可以来汇报一下。如果你看到一个正确的结果,你可能就,哎?这个里面有什么、没什么这个讲呢,这个“阿”字的本性,如果要讲道理,以禅宗的接人法,它是不能直说出来的。如果真的要讲(指示一下),那就看里面,(这个

4、阿字)里面它是不是了无一物!而“了无一物”的同时呢,它确实它也不妨碍(有这个“阿”的)音声出来,(如果有这个体验的话)这就叫做对“声空双运”的本质有了一些体验四大为自身相你不能只光听圆觉经“四病”的部分,我们的江措君,圆觉经前面讲得很(要先去闻思熟悉)。虽然讲“心性本净”,但是你要从最基础的(讲起、修起)。为什么我们很重视那个基础禅观心性观修轮先要破除你的身执!哎,平常我们都是“以身为我”,强烈地、根深蒂固地把身体执着为我。为什么你一座都坐不住呀?这跟你的心有关,这里痛那里痛啊?首先跟你的身执分不开!如果你能先把“身执”粉碎了,你的心的境界是无量无边的。这个就像楞严经上面讲的“一迷为心,决定惑

5、为色身之内”。楞严经上是怎么讲的?这个意思是身体就变成了(囚系心境自在的牢狱),把江措君关在牢房里面呢,再也打不破了(楞严经: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你感觉得到的,就是这个身内(妄)心境界的一点点范围,所以你要把身执摧毁一下!先要把前面的修好,先破一破四大为我(的执着),“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中的“四大为自身相”的执着。这个能破了以后呢,你才能有后面的、因为身受的执着被突破掉、被破坏了,所以心的境界,会直接从这个身的囚系中释放出来,直接融入如虚空的境界,安住于、体验于深、广如虚空般的禅定境界中,起码在修持上,最低程度上,一上座起来可以(丢开这个身蕴

6、的挂碍)而入定,否则一个身体(的执着)就会把你拖在了一个怎么都不自在的境界里。关于得定:禅七时的一个解释为什么会体验到安住如虚空般、没有边际的禅定境界呢?这个你自己要是经过凝视、质疑,获得一些洞见经验的话,这个不需要去问人家的,也用不着去找书翻,自己就晓得是怎么一回事,不要只做一个光会讲一些空洞理论的人。如果出发点是真心想利益一些人,也不是硬要显摆或者为了炫耀。适当跟适合的时候讲一讲自己的经验也是可以的,就像藏传佛教里的实修大师密勒日巴、冈波巴大师,噶玛恰美仁波切,他们都有丰富的禅修经验,像了知的经验、觉受的经验、证得的经验等等,最可贵的是,他们对此一点也不保守,都能用我们老百姓听得懂的话、通

7、俗的话讲出来、写出来。所以说当你参禅打坐后,自己有体验了、有经验了,就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当根深蒂固的“身我见”的真相被照见,“身我执”的执着开始被洞见到为“根本无我、从本无我”之后,自然就会有这些禅定的经验显现出来,真的有洞见,自然就有禅定与这个洞见的智慧双运,这并没有什么稀奇的、是顺理成章的自然之事。因为“身我见”被照见、摧毁的话,那个似乎跟你的心、捆绑在一起的、强烈的身受的执着也就同时被突破掉、被破坏了,所以这时心的境界,就会直接从这个身蕴的囚系中释放出来,直接融入如虚空的境界,安住于、体验于深、广如虚空般的禅定境界中,起码在修持上,最低程度上,一上座起来可以丢开这个身蕴的挂碍而入定。

8、然而呢,也要注意这个如虚空般的禅定,并不是什么开悟见性的境界,这个要辨别清楚才好。但是吧,话又说回来,虽然不是证见本性的境界,但是呢,本性中它也可以显现这些境界的,可以没有妨碍地显现出这些觉受的经验来,任何显现呢,它不会把你的本性夺走、凌夺走你的本性。见地上讲的话,显不显现都是无所谓的,都不会妨碍见地、不会妨碍本性的,然而经验上讲呢,有这个的确,的确是一旦“身我见”被洞见后,它硬是就会自然现前这些安住如虚空般的禅定境界来,如果你说自己做禅观很久了,打坐禅修很多年,一次这样的觉受也没有过,那可能也说不过去,这或者说明在“身我执”上,自己压根就没有破除过一点点、一点也没有洞见过那个“根本无我”的真

9、相。好像在哪里看过、或者是听过,一位南传比丘行者观身无我的经验,这位行者自己的经验,那么他讲自己有天在经行的时候,由于长久以来,心力凝聚在对身蕴的观察上,这样他在下座经行的时候,突然,整个身蕴爆裂-爆裂成亿万个分子、原子般的微粒,有的微粒散乱在地上,有的微粒挂在树上,更多的微粒,散到了没有边际的虚空中,而平时那个由四大组合而成的、看似坚硬的身蕴聚集根本见不到了,心直接融入了虚空。像这位比丘的经验,身蕴爆开来、分裂为亿亿万万微粒的经验,以传统有部的解释,四大的实体,可以分析到极微的最小单位、最短的刹那,也就是“我空法有”的宗义,也许这位行者爆裂的这个经验,跟这个有关。楞严经也讲过一个“邻虚尘”的

10、概念,那个邻近于虚空的微尘、极微粒子。分享: 11心性启蒙禅观轮摧毁身房、心房之利器引导略释系列集(二)竹香琴斋 录入禅心 核对身体某部位有病怎么办?(有人说自己的胃不好):其实你有什么病,这个你也可以去凝视。如果你的胃不好,你也可以凝视胃。基础禅观里,如果你哪个部位不好,生病了,你就以凝视的方法去分解(这个部位),配合(基础禅观中的)三种“我”以及它的反面“无我”,正反三种的定义去凝视它、分解它,这个甚至比吃药还管用的但这个是有次第的,你得先去分析身,等破除身见的体验生起后,然后再去做心的分析,凝视心和心的质疑部分。你问疼痛从哪里来?这个是有次第的、有多种的观察方法,是从外境上来的呢?还是从

11、本身、四大上来的呢?你说这个痛从哪里来,它又分为几种的。比如传大圆满的话,就会问这个(能了知疼痛的)心,它是从哪来的呢?心从外境上来的吗?是从过去来的吗,是从现在来的吗?这样去看、质疑。一座都没有修过,光讲是没有用的。想到哪里就问哪里,这个没有意思的。应该是一点点的修,修的时候呢,确实这个时候你会有疑问,同时也有这个体会。这个是一个一个的修过去,而不是说这里问一下,那里问一下。这也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串、乱碰。诶,就是圆觉经上讲的:“四方易处”、“种种颠倒”,没一点次第、头绪地这个你一定要好好的修,从基础禅观中(破四大为自身的执着)修起,然后是心的问题,破身执然后再来见心的本性。这个圆觉经前面

12、也讲了。轮回的原因就是病者无明。无明引起“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你先要去破除那个“四大为身相”的执着。凝视:凝聚心力与穿透的洞见力三十二个部分的凝视,这个也是后面的。首先你要懂得什么叫凝视?怎么去做凝视?这个先要讲、先要坐一坐,练习练习。凝视有什么要点?这个凝视呢,你首先要知道是以你的心、心意识。我们现在讲因为都不是悟道的人,暂时还没见到自己的本性。那么我们就先以心意识,就像自己有第三眼一样,这个第三眼呢,加上你的两只肉眼,你就可以这样去把所有的心力集中起来,以这个心力去看某个所缘、被看的那个对象,所缘和所看的对象,去凝视这个。(有人问凝视是不是“发现、发觉”):“发现”或者“

13、发觉”这个不是,这个发现是个果了。“凝视”它是个因,如果你能够洞察到一些什么、发现到一些什么,那是一种结果。“凝视”它是指的是因,你首先要懂得最初时,怎么去用功?就像用手电筒去照。这个“凝视”相当于你用这个手电、开启这个手电,用灯光去照某个所缘、所照的对象,照到了以后,你就会发现什么、那个发现什么是它的结果。那“凝视“的时候呢,一定要有一点力量、注入自己的心力,可以讲需要“狠狠地”去看,否则的话你就会被妄想牵走。或者打坐的时候,被昏沉牵走,想睡觉、想打瞌睡。早上起来念经最容易打瞌睡、狠狠地去看!禅师们讲的要把全身八万四千个毛孔都凝到(一处)这个叫做什么?要把八万四千个骨节,这个骨节全部要堆在一

14、起,一点都不能分散。这个就是讲要使上全身的力气把心力凝聚起来。似看非看,好像看又好像没有看?那是没有用的!以前打过一个比方,“凝视”,这个讲要“心一境性”,好比你拿个放大镜放到太阳底下去,用你的两只肉眼,加上你的心眼,对准焦点。你凝视的对象要对准那个焦点,那个心意识的光芒要聚焦起来,聚焦到那个要被对焦的所缘,对象上去!诶,(被放大境聚焦的)那个东西就会很快被烧毁起来,(而禅观中凝视到的随缘,被心力聚焦)烧毁的是一些假像,这就是讲,凝视的当下要有穿透力,你要带着力量去看!要看穿它、看透它、穿透某一样东西一样,这样你在凝视所缘的同时呢,以力量穿透它的本质获得真相、实相的洞见。那么讲到这个三十二个部

15、位的凝视,这个部分在内群共享的有下载的文档第一、第二引导中的解释直身是道场、不需心法见地也能进入禅定的窍诀要不要从最初的禅观说起呢?从最初的时候开始,怎么去做这个凝视?当然洛,最初的时候呢,禅观的第一步是先调整自己打坐的姿势。但打坐姿势是要面对面的教,面对面地纠正,才比较有效果。但是对于(在网络上、在QT语音室内听法的这)一部分师兄们讲呢,恐怕也是讲不清楚。以前有拍过照片。总之一个原则是,身体要坐直、腰背要非常直。昨天我内群里也有说过。有的人喜欢打坐的时候,在屁股下面垫一个垫子。其实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之所以要垫垫子呢,可能是你打坐的姿势不正确,你没有坐直,你没有坐直呢,所以才需要垫垫子。以前

16、的高僧大德们,这个我不清楚。难道他们走到哪里还要背一个垫屁股的垫子?背着到处去?这样不是很麻烦吗?真正盘腿的时候,不需这些、随处都可以坐的,只要你真正的坐直、腰背挺直了,这个坐到哪里都是四平八稳的!不会东摇西摆。那为什么去讲这个坐姿非常重要呢?这个就是我们以前也讲过的,这是从身影响心的方法。因为我们修行无非是调心、修心。但是,真正要把心定下来那很不容易。如果我们要去通过修心的方法达到“定”的境界,这需要很多的闻思、很多的见地,才能够真正定得下来。但是如果我们根器又不什么好,没有很多的闻思很多的见地怎么办呢?那我们可以反过来,可以从身去影响心,这个也是密法的见地。因为身跟心,就像你的手,手心跟手

17、背,无论你把哪一面调正了,另一面也会跟着会正啊!这个就是说,你把心调正了,那么这具身体,它就会跟着正的,这个是自然的。同样的道理、反过来讲:你把身体调正、调直了,心它也跟着正拉!所以讲,八正道里面讲到正定。这正定呢你可以从身调起,楞严经里面讲“直心是道场”,其实也可以说“直身是道场!”因为在密法里面呢,讲到中脉是非常直、没有任何的弯曲。我们那天讲破瓦的时候也讲到了中脉。这个中脉非常直的原因,就是表示不偏左、不偏右,表示中道。表示安住在中道,中道就是表示空性、般若的意思。那么我们身体调直了,脉也直了,正定也就会自然地发生,这个不需要任何心法见地的。但是,刚开始去做这个的时候,会觉得难受、会很不舒

18、服。但很快呢,你只要天天坚持去坐,而且我也建议早晚课诵的时候呢,你一定要想办法,不要把腿垂下来,你一定要找一个平的凳子或者坐在床上;(参加QT语音共修时)你把电脑开着也可以,但是你一定要记得盘腿,把身体坐直!坐直呢,这有两个修“扎龙”动作可以帮助你坐直。上次在辽西、嘎绒寺的时候也为一些师兄弟们示范过,当然,我们在上方山打这个基础禅观的禅七也是经常讲的、经常强调正确坐姿的。所以,我们做基础禅观时,第一座的开始是引导正确的坐姿,调整自己的身体,正确调整身体后,仅仅坐在那里,也能把心带入禅定里。这个是不靠任何见地的、不靠任何心法就能够得到正定的一个殊胜的方法!所以,你看噶举派里面,也非常重视坐姿,玛

19、尔巴大师所说的。如果我们面对面的教,我们就会花一座的时间去纠正姿势。因为我们这样没有面对面,所以就讲到下一个。(未完)心性启蒙禅观轮摧毁身房、心房之利器引导略释系列(三)凝视此时此刻当下的所缘境身蕴下一个呢就是你把腰背坐直以后,就要凝视首先要明白到底(什么是)凝视?刚才讲了,凝视,要带有力量,就像放大镜对焦一样。那么凝视的方式呢,首先第一个念头是怎么样的呢?你坐下来以后,第一个念头、第一个刹那,你就要注意、凝视到:此时此刻的当下,是不是有一具身体、也就是身蕴坐在这里?如果是我们老打坐的,如果是能够进入正定的;或者你是修大圆满修得好的,大手印的,可以不用管这个。但是我们最基础的,第一个念头,就是

20、把心带回到当下的一种方法,要把这句话记住:第一刹那的凝视对象,是要去看此时此刻在这个当下,诶是不是有一具身体坐在这里呀?好!当你有这样一个念头升起的时候,马上就以凝视的方式,一剎那你就很清晰地、很明了的,觉知到自己当下的此时此刻呢,有一具身体、身蕴的现象摆在这个地方,看到它!一定要清清楚楚地看到这具身体。粗大的“看到”是一种“意识到”,意识到一具身蕴的现象在当下中显现。细一点、精微一点的看到,是凝视、质疑力的心眼之钉,当下之刹那,就钉在了身蕴的现象上,并在一座或更长的时间中没有丝毫移动,或者说在凝视此身、心力之钉钉入身蕴的同时,就进入了心一境性的禅定中。这是一剎那把心拉回到身体上的方法。因为我

21、们的心呢,平常是到处云游的。一天到晚是不会回归到本位的。所以我们的第一个练习,从打坐的第一个念头开始,就是把心拉回当下。因为,我们是先要破身执,所以我们以心意识凝视、看到有一具身体此时此刻它就摆在这里,清清楚楚看到了。这是第一个念头、第一个凝视。当然了,如果一点也没有做过禅观的人,或者没有做过打坐的人,或者是心很散乱、很昏沉的人呢,他要在第一个刹那间,就能够清晰地,很明了地凝视到、或者觉知到有一具身体,就在这个当下坐着的话,他也是不一定能够做到的哦。对于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熟练者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事情,对于初学者来讲呢,他也只有经过练习后(才能做到),哦,就像我们那个习惯到处去云游的心。就像我们

22、江措(同修),哎,他的心到处去云游,思维很跳跃。我讲前面他就跳到后面;我讲东方他就跳跃到南方;我讲到天上,他就跳跃到地下。这个心呀他始终拉不回来。就有这么无明:三种茫茫所以我们要做这样的练习,一剎那就要把心凝视到当下这具身体、身蕴上。那刚开始的时候呢,打个比方,可能有一个对焦的过程。你刚开始可能很难(把心)拉回到当下,怎么也看不到。你看,我们做为一个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就像在上次宝华带着女儿在噶绒寺问过我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学佛呢?”她问我,唉、小朋友。不错呀,问的问题很有深度。我说,我们人吶,都活在三种状态里面:过去的状态是茫茫的,过去的不知道,只剩下一点回忆,连回忆都想不起来;未来

23、的呢永远还没有来,下一秒它会发生什么,完全不知道,一片空白。好!未来的一片空白,过去的呢?连回忆都想不起来。昨天的事情发生了什么事情呀?使劲地想,昨天干了些什么都想不起来。好了,那就说当下,当下呢,自己坐在哪里也不知道,心里头在想什么也不清楚。这就是人的三种状态。这个就是无明的状态。所以我们这一剎那修行,修行只有利用当下。过去的不可能再来了,未来的永远不会来。所以修行只有现在的当下。当然,如果有人一定要抬杠的话,“哦,你说当、当下的时候,当下就已经走掉了。”这个我们不这样抬杠。我们就利用当下来修,只有此时此刻的当下,利用这个当下可以修。那么这个当下呢,如果没有去看过的人呢,诶,他也有一个过程的

24、。他不一定马上就能看到自己,有一具身体在这里。他看不到,很奇怪的,我们就是这么无明!自己有一具身体坐在这里,他也不会很清晰地看得到。对焦与凝视这个就是说,就像照相机照相,相机在照相的时候,前面有一个模糊的对焦过程。哎,它就越来越清晰,最后一刹那呢,它就完全把焦对准了,清晰而明了,了了分明,要的就是这个!如果是我们打禅七的时候呢,这个是需要花一座的时间来练习的。不是说光讲,讲了(不修)也没有用。讲完后,你要(上座)专门来练习这个。一剎那把自己的心来对焦,把凝视力呢,来看到自己有一具身体坐在这里。你最后要做到一剎那,全体现前,清晰而明了,就这样子。在凝视的一剎那,那么有些禅定力修得好的人呢,经常观

25、察、经常修禅观的人,他可能是一剎那就能够安住了。那没有修过的啊,可能就要花个几秒钟,甚至要花几分钟都不一定了。有的人甚至一座、整个一座都看不见。这个有,我自己以前也亲身经历有、感觉有的。有时你坐在那里好像也蛮舒服的,但到底清不清明?有没有清楚清楚地了知自己在干什么?有没有洞察力?没有的!他是那个有点类似睡觉(催眠)的境界。你说不清楚嘛,他又有点清楚。你说他清楚吗?他又不知道自己坐在那里干嘛。不过他还觉得有点舒服。这个就修的是催眠、冬眠的境界,动物冬眠的境界,这样是要不得的。总之呢,这一个要点我们讲的蛮长。你这个一剎那的凝视,有一具身体在这个当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坐在这里。这个时间的长短呢,

26、要取决于你自己是否已经安住在当下,清晰地知道此时此刻、觉知到一具身体安住在那里。如果做到的话,就表示你那颗散乱的心、昏沉的心被拉回来了,暂时安住了、定住了。那我们这里可以讲一个方便,我们看的时候、是怎么看的呢?是看身体的一点吗?还是看身体的整个全体?凝视心轮及全身轮廓的方便那我们先设立一个方便,也就是以心轮为中点,也就是心口的心轮。以心轮对左右拉一条半径,就是画一个圆圈,沿着自己心轮的中点画一个圆,这个一刹那呢,就凝视到整个(以心轮为中点圆圈范围内的)身体。如果功夫好的呢、或者观空能力好的人呢,你可以直接去凝视心轮。因为我们在凝视的时候,是讲究力量的。没力量地去看,是看不见什么的,不能穿透它的

27、本质的。如果我们光是凝视心轮那一点呢,长期做下去心口会痛、会引起心口不舒服呀,会胀、会痛啊 ,引起各种偏差。为什么心轮会痛呢?这个讲的就是以身为“我”(的原因),根深蒂固的身执,把身体当成“我”了。所以你去看的时候它会痛、会不舒服。但是做基础禅观做到一定程度的人,他就是盯住一点,使劲去看,死劲去凝视、质疑,无论凝视、质疑的时间有多久,他也不会不舒服,而且凝视得越深,洞彻力到越清晰,他的空力越大的,他还越舒服,没有任何的不舒服。因为他在看的时候呢已经了悟(洞见)到“无我“,这个(身体、身蕴)里面并没有“我”,所以它也不会痛,不会不舒服,不会出任何的偏差,这是我自己有过的亲身经验。我以前刚出家的时

28、候,就是修这个观心法门。当时我盯着心这里看,但看到一定时候,我的心就会痛、不舒服。哎,了凡(同修)说的会心痛、心闷。这个就是、根本的原因,就是把身体当成了“我”。身蕴认同为了“我”!身就是我。所以,你去看它的时候,它会痛、会闷。以前,我在92、93年住禅堂里观心,观到心(胸口这个部位)非常地痛,但是当时不明白。后来,诶,如修了这个基础禅观后,就再也没有出现痛。后来也就明白了是什么原因。因为在看它的时候,看到了“无我“,它里面根本是“无我”的。而且体会就是:你盯得它越紧,看的力量越重,它反而、空力是越大的、越宽广的!就像我当年观本尊一样的。我去向觉海堪布师父汇报。我说很奇怪啊,为什么自己观本尊的

29、时候,本尊越清晰的时候我就越觉得他不是外在的,而是自己心里显现出来的那个唯心所显、内境外心了不可得的觉受就越深刻。堪布讲这个是很正确的。因为这个是无自性的表现,都是你自己的心。所以呢,因为我们做不到。那我要跟大家初学的讲,就是切记不要盯住心轮的一点去凝视!你要凝视整个身体,把它放大为一个圆圈,以心口为中点。因为这个五轮里面,可以讲心轮是最重要的,这是我们阿赖耶识、不死明点安住的地方、无死明点安住的地方、不坏明点安住的地方。那么,你就不要去观一个、不要把所有的思想凝视在心轮一个点上,时间久了你就会不舒服。你就把它放大、左右拉一个半径出来,画一个圆,一剎那去凝视到整个身体。清清楚楚地看到、凝视有一

30、具身体摆在这里。这是第一个练习,这个练习呢,下面的我就不讲了。为什么呢?要讲实修的话,绝对是不能讲多的。必须要从很简单一点,天天去打坐。每天花座上的时间去修。如果你专修的话,最好一天四座,一座能够两个小时。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讲,时间不要太长。你可以一座,也可以坐很多座。但时间不必太长。你可以坐十分钟到半个小时,就够了。等下休息一下,又来坐,坐完了又去休息一下,又回来坐。这是第一个练习。我们前面讲的,第一个是要调整坐姿。第二个练习呢,是把心带回此时此刻的当下,凝视到此时此刻的当下,有一具身体在这里。好!那同时也讲了一个方便,是以心轮为中点,去凝视整个身体的轮廓。好!就讲到这里。如果有人愿意回去修的

31、,就回去修这个。如果你修后有什么体会啊、有什么,能够静下来,心能拉回来。至少坐过几座,才可以做下面的。就这样。好吧!就讲到这里。我想讲这个也有点功德,有点功德的话呢也全部回向。(回向.)心性启蒙禅观轮:十天密集封闭式的禅修次第2012年国庆,上方禅院禅修摘要开头的话佛法博大精深,经典浩如烟海,一般人要完整地把大藏经读上一遍,以闭关、摒绝万缘的方式来读的话,起码也得三年、五年。对于身处五浊恶世、寿命短暂无常的今生中的我们,不可能全部都去加以闻思学习,正如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中的萨日阿哈尊者说的:“渴死痛苦荒野中,仍寻无穷论典教;饮师窍诀之甘露,清凉安慰无厌足。”所以亟需依止摄百精华于一,能现证解脱

32、之道的窍诀引导,窍诀引导不是内容庞大的教法教理,于传讲上,窍诀引导是能获得现证的经验讲授、心法直指以及操作方法的最直接介绍;对于接受引导的人而言,窍诀引导则是具体引导坐上实修、坐下运用的实际操作之手段。一句话而言之,窍诀引导“唯取实用与传统”,所谓传统,就是遵循佛陀在世时的最初教诲,不追求佛法的知识与了解,只教导弟子观察人生的苦难与根源,以及现证身心现实世界的无常生灭,对获证灭苦、涅槃寂静的实践没有直接帮助的便不顾及,也不追究。基础启蒙禅观的这个名字,是禅心自己提出来的,但他的观修内容,实际上都来禅心自己各个时期传承上师们的教授。为什么近年来禅某人特别重视这个呢?因为啊,我发觉包括我自己在内的

33、很多人,从前的修持,都缺乏了最基础的破除身我执、人我执的禅定或者智慧基础,自己站在最低处,眼睛看着高处,伸手要摘最高处的果子,怎么可能呢?顾名思义,基础禅观尤其着重于佛法中最基础的修持部分:细致地去做“人我执”的洞见和抉析。别小看了这个最基础部分的修持,就算是最高的大圆满引导,也是从最基础的这一部分开始修起。例如禅心以前在辽西怙主仁波切那里修口耳正行的引导,上师仁波切在传授引导决断心之根本的时候,也是从抉择身无我的部分传起、修起的。尤其是我在堪布觉海师父那里,堪布师父特别翻译口传了麦彭仁波切的心行观修轮,我自己也硬是坐下来修了两年有余,直到生起相应的体验。所以我把上师们传授的这些前行部分,进入

34、大圆满正行引导的前行部分特别拿出来,让大家做脚踏实际的观修。有了这个智慧的禅定基础,你将来随便修什么正行,都很容易。那么基础禅观的核心,就是观察四大无我佛法中最原始的质疑与禅修。这个修持,你要能修到直到随时随地,就像熟悉自己的名字一样,自然而然地生起“身非我、人非我”的智慧和禅定,例如禅宗中的禅师们有句做过功夫、过来的人的话叫做“如灯影中行”,当真正生起“身无我”的洞彻智慧时,禅修者的确能体验到“如灯影中行”如梦幻泡影的觉受。如果大家读过圆觉经,圆觉经里面有段告诉我们一开始就要怎么去修的话:“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

35、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当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圆觉经是部很了义的经典,讲的都是如来藏的境界。但是你看一部很了义的大乘经典,他的起修部分,还得从最基础的来起。所以,最基本的人我执不除,真正的禅定不会生起,断除轮回的智慧也不会生起。所以这部经里头佛陀讲了段很重要的话,佛陀把众生轮回的相状、轮回内涵以及轮回根本的原因为我们总结了出来,指示

36、了出来:“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轮回的相状是:“种种颠倒,犹如迷人。”这也是六道一切众生的真实行境,比喻为:迷乱的梦境。在梦境中,众生迷失于梦像的色、声、香、味、触的境界中,一点觉知都没有。世间中世俗的幸福与利乐,比如穷极一生地累积财富、争取名声与地位,结交朋友、追逐声色等等,就是为获得这一点梦像中的快乐而生、老、病、死着。然而佛法的幸福与快乐,是洞彻真相的智慧,是从种种颠倒的梦相中觉醒,从生、老、病、死的种种烦恼束缚之“苦”中解脱出来的自在。“四方易处”这是讲轮回的内涵:众生就像无头苍蝇,在迷

37、乱的境界中到处乱窜,这个四处乱窜、到处碰壁“的内涵是彻头彻尾的痛苦。 轮回的根本原因:“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比喻为:“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这话指出病者(众生)无明的状态。 所以说你做基础禅观的话,这里全没有神秘的宗教色彩,没有宗教中的匍匐膜拜对象。基础禅观讲质疑,凝视的质疑,你要强烈地质疑自己身心的每一个细节,其他都不需要关注,所以一切脚跟不点地的精神幻想与玄虚幻相在这里都要彻底杨弃,基础禅观注重次第启发、亲验实相智慧的禅观之体证。在引导上的时候,也没有过于复杂的名相理论,要避免绕来绕去的口头禅,不讲多余的空话、废话;所有引导和禅观,次第直击身、心本质及洞见实相本来面目的核心。所有引导与禅观,落实于是否摧毁人我见、法我见,以及洞见真相,止息烦恼之上。 十天密集封闭式的禅修次第(笔记)十天中的密集禅修,属于基础禅观中的共同禅观次第:凝视与质疑的重点在所取对境的所上,凝视色身四大中的生灭、无常现象,质疑、抉择身无我的本质。第一天上午:引导、纠正姿势的练习(两个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