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空心村”对教育的影响_第1页
浅谈“空心村”对教育的影响_第2页
浅谈“空心村”对教育的影响_第3页
浅谈“空心村”对教育的影响_第4页
浅谈“空心村”对教育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1【关键字】11、“空心村”现象产生的原因22、“空心村”现象对教育的影响33、新县的“空心村”教育状况34、“空心村”教育的改善对策74.1、国家政策的实施74.2、农村教师队伍的壮大94.2.1、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104.2.2、修改教师编制制度104.2.3、规范代课教师制度124.2.4、加强学前教育力度124.2.5、提高教育的公平性13结束语14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农村产业 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大批农民流入城市,农村居民的住房长期闲置; 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农民掀起了盖新房热,一 些村庄急速向外扩张,村落呈现出外实内空、外

2、新内旧的特殊布局, 最终形成“空心村”。将“空心村”现象置于城市化的大背景下,通 过对河南省信阳市周河乡各村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研究了空心 村发展的过程,总结发现了 “空心村”形成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土 地利用、农村教育、人口老龄化等。“空心村”不仅影响了村容村 貌,影响了村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加剧了 人多地少的矛盾。同时,“空心村”存在的教育问题也更是十分严重 的,教育水平、教室质量以及教学措施等存在着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本文将就农村教育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教育需要建设者,承担农村建设重任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 市,加剧了农村优秀人才的流失

3、,造成农村建设人才的匮乏,从而滞缓 了农村教育发展的步伐。农村人口空心化导致大量进城务工人员的子 女留在农村。由于农民工父母与子女两地分隔,从而导致了留守儿童 的产生,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比较突出。教育资金不充足,教学条件 得不到改善,教育质量自然也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现在的“空心村” 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多很多的问题。【关键字】城市化空心村 教育浅谈“空心村”对教育的影响基于对河南省新县周河乡的调查寒假时我回到了我的家乡河南省新县周河乡,也重新走了 一遍我小时候上过的学校,安静的校园、破旧的教室、静肃的白杨、寥寥无 几的学生让我不敢相信这就是培养我们21世纪新时代学生的基 地!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

4、人”,教育更是兴国之本,而小学教育 更是基础的基础,我们的教育怎么可以如此草率?我们应该如何救助 我们的学弟学妹们?为此我们走访了周河乡的所有村小学,弄清楚他 们的教育情况,并试图找到解决的的方法。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多村级小学与我们的小学一样,不光存在教学设施落后的现象,留在村中上学的学生也更是寥寥无几,究其原 因主要有:大量的青年人口外出打工,为追求更高的教育水平带自己 的孩子到打工所在地上学,或是由妈妈陪伴到镇上或是城里上学。这 些无不让我们想起一个词“空心村”。1、“空心村”现象产生的原因“空心村”现象是伴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非农产业迅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大批农民涌入城

5、市或在村庄外围修建 新房的过程中产生的,是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和社会转型的必然结 果,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一个特有的现象。农村人口流出对农村教育 的影响,除了提高农民收入,接受城市新的思想观念,增强农民子弟的 受教育能力,更新农民的教育观念,为农村教育提供物质和精神两方 面的推动力之外,人口流出所引发的农村教育矛盾也体现在社会的不 同层面上。2、“空心村”现象对教育的影响“空心村”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影响了村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加剧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同时,“空心村”存 在的教育问题也更是十分严重的,教育水平、教室质量以及教学措施 等存在着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教育需要建设者,承

6、担农村建设重任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 市,加剧了农村优秀人才的流失,造成农村建设人才的匮乏,从而滞缓 了农村教育发展的步伐。农村人口空心化导致大量进城务工人员的子 女留在农村。由于农民工父母与子女两地分隔,从而导致了留守儿童 的产生,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比较突出。教育资金不充足,教学条件 得不到改善,教育质量自然也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现在的“空心村” 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多很多的问题。3、新县的“空心村”教育状况河南省新县位于豫南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总面积 16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8万亩,山场面积188万亩,总人 口 36万,是一个典型的以林为主的山区县,人均耕地仅0.7亩,耕

7、 地资源不足,人多地少,靠种地难以作出致富,对于有子女上学的家 庭甚至难以解决温饱问题。因此,新县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很普遍, 有数量多、流动性大、分散面大等特点。信阳是农业大市,全市776 万人口,农村人口占80%,农民外出务工起步早,务工人数逐年增 多,特别是1998年信阳撤地设市实施“二次创业”以来,市委市政 府加大了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力度,每年对外输出农村劳动力都在100 万人以上 据统计,河南新县每年转移青壮劳动力8万多人,占劳动 力总数的72%,此外,新县涉外劳务输出规模庞大,已先后向国外 派出劳务人员15万余人次,年输出规模稳定在1500人,全年在海 外务工人员有5000人左右,是中

8、原涉外劳务第一县。图1:周河乡部分村小景观图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深究其个中玄机,我们详细的调查了周 河乡教育教学现状,并对各个村级小学详细情况进行了统计。周河乡 一共有11个村,我们对各个村的学生、教师数量以及教学设施等级 进行了统计,部分状况如下表所示:表1:村级小学教学情况表村庄名称教师人数学生人数教学设施等级余冲村316c等付冲村214c等冯楼村416c等毛铺村/柳铺村523c等汤冲村/熊湾村520b等周河村13127b等西河村1187b等注:教学设施分类标准为:a等:有教学楼,现在化教学设施,包括多媒体教室,桌椅购 进较新(5年以内),黑板为涂彩钢板,有h光灯。b等:教室为砖瓦房,桌

9、椅为木制涂漆, 黑板为水磨玻璃,有h光灯。c等:教室为砖乩房但较ih,桌椅木制无漆,无h光灯。 下列村丿主中除西河村与周河乡为乡级小学,包含了小学的各个年级,其它学校都只开设学 前班到三年级:“毛铺村/柳铺村”为两村合办小学。未列出的村庄现匕经全部迁出。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自上而下学校的设施变好,学生的人数在 增加,这是由周河乡的分散的山地地形决定的,愈是靠近县城教育程 度愈好。但这并不是根源所在,从本质上看,这些现象就是城市化进 程在向我们的农村发起挑战,更是农村人口空心化对农村教育的挑 战,它造成了农村建设者流失、乡村文化传承面临困境、农村教育结 构失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等一系列问题。

10、我们农村能否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便在于教育。为进一步了解空心村农村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我们调查了自1990年至2010年周河乡留守人口变化。留守人口数图2:周河乡人口变化图在90年代初期,周河乡约有6000人,外出人口占10%左右。 从1990年到2005年期间,外出人口大量增加,外出人口比率迅速增 至62.9%。我们无法忽视“空心村”现象对农村教育的影响。小学的教育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初中,那我们的初中的状况又是如 何呢?周河乡唯一的中学周河乡初级中学位于周河乡街上,共有6个 班,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各两个班,每个班约60人,该校有教 师共16人。这个学校在我上初中的时候还有500多人,那时候书声

11、 琅琅我那在初二上学的表妹告诉我说她的英语很不好,会考不会 读,成绩就在70-80之间徘徊,她对考重点高中很迷茫,同学们有很 多辍学去打工的,说上学无用不如早点挣钱。一些学习好的同学有一 些已经转到县城里上学去了,成绩更好的早在升初中的时候就被县里 的中学挖走了。不过,她还告诉我,因为知道爸妈赚钱的辛苦她不会 放弃的,她会为改变家庭状况而努力。我想,这就是农村教育现状的一个缩影,大批的农民工的外出, 让这些本就分散的山村生源更少,教师为求生存不得不另谋高就, 经费不足,教学设施达不到要求。很多的家长在更好的教育和更更好 的经济条件之间徘徊,在如何处理好当代和下一代生活水平中抉择, 离开孩子并不

12、是他们的本意,但生活让人无法有更好的选择。农村教 育能否成功地应对农村人口空心化和人口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关键在 于能否建立起与城市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教育体制,能否 使农村教育在乡村文化重建中发挥作用。对这些问题的考虑不应该采 用非此即彼的二分对立模式,也不应该采取以一贯之方法或策略。必 须将这些方面统筹起来考虑,制定出符合现实情况的农村教育发展战 略。幸运的是我们的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 “两免一补”的政策, 减少了辍学率,下面我们介绍一些我们了解到的有关十一五国家扶持 教育事业的资料。4、“空心村”教育的改善对策4.1、国家政策的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首先对部分农

13、村困难学 生然后扩大到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免除书本费、杂费,并 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简称“两免一补”。同时,全国人大还将遵循 普及、质量和均衡的主线修订义务教育法,确保我国义务教育健 康发展。这些都是深得人心的喜讯,是党、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同的价 值诉求,是我国和谐社会愿景的必然要求。为了确保农村地区儿童也能受到免费的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我们 认为,有两个难点要突破,一是中央和地方财政博弈问题,二是教师 制度建设问题。首先谈谈第一个问题。在“两免一补”政策出台时,规定中央财 政负责“一免一补”即负责免除书本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地 方财政配套,负责免除杂费。中央和地方惠及的困难学生数量

14、要一致。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央财政有较强的实力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而有些地方则力不从心。实际上,这类问题在过去也经常发生,中央 为了调动地方积极性,每每无不要求地方做出些相应的配套为前提; 地方为了得到中央的财政支援,不惜许诺夸口,而实际则不完全兑现。 由此形成了中央和地方的博弈关系。当前,在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 义务教育问题上出现博弈,与免费义务教育的初衷有些不和谐,本来 是令人雀跃的好事恐怕又要出现瑕疵。我们调查发现,很多农民认为 义务教育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其运行成本主要应该靠“国家”的支持, 他们心目中的“国家”即中央财政。公共资源享用权利的不排他性, 以及回报时的无界限性,使得很

15、多地方领导慨叹“义务教育办好了, 接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才流失了,对本地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据统计,目前“两免一补”只惠及国贫县3600万农村学生。以后将 有数以亿计的学生要面临这种情况,所以要有一个长效机制保证免费 义务教育实施。在我国,长期存在协调条条块块关系的问题。财政管理体制方面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各自保持本级财政收支两条线平衡,实质是强化 了块块的权力。但是,在分税制之后,在中央财政得到强化之后,在 对待像义务教育这样的公共事业,条条的作用应该强化,中央财政的 垂直影响会更加有效。专款专用,封闭管理对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的直接到位,至关重要。当然,在实践中需要有纪检审计部门督察, 更

16、需要有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操作透明。否则,免费义务教育和以 往的教育转移支付一样都可能被截留和挪用。我想除了国家之外,我们的社会也应该给予农村更多的关注,帮 助农村学校建设起现代化教育设能,为我们的祖国贡献力量。4.2、农村教师队伍的壮大在说过了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扶持之后,我们调查了一下影响教育 质量的另一方面因素,农村教师队伍的质量。而这一调查的介绍必须 基于对新县的了解,新县位于信阳市最南部,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 皖三省结合部,东襟合肥,北达郑州,南视武汉。京九铁路,106国 道,大广、阿深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有省道两条,县乡道全长267公 里,十七个乡,交通便利。新县全境面积1612平方公里

17、,下辖5个镇、10个乡、一个管理区,人口 32.17万。由于新县属于典型的山地,故次,在城市化进程的道路上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人口集中,受“空心村”现象的影响,农村教育困难程度也随之上升了一个台阶。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农村教育资源极其落 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很多教师都是从以前的代课 教师后来转正过来的,由于年龄偏高,加上家庭、待遇、等原因,普 遍缺乏工作热情和激情,也很难主动去学习新知识,换而言之教师队 伍各种结构(学历、年龄、职称、性别、学科等)不合理,教师待遇 较低,代课教师较多等。农村教师问题是否解决是关系到农村义务教 育质量高低的大问题,而教育质量提高会促

18、进农村教育的普及。在此, 我们认为要从制度重建的角度思考农村教师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 我们提出意见如下:4.2.1、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就农村教师现状分析,教师流动制度实质需要建立双向流动制 度。双向流动制度包括两种制度,其一,农村教师定期到城市学校进 修制度;其二,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近年来,我们县每年都 会有部分农村教师到县城进修,当然也会有部分年青的教师到我们的 乡村来任教,但这类制度一般是运用政策导向,引导超编学校教师调 整充实到缺编学校任教,城市超编教师调整到农村和边远地区任教。 在这种制度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将教师交流与评职晋级 挂钩,导致乡村学校教师感到,“乡

19、村学校是城市学校教师练手的地 方”教学质量很不能稳定;二是,交流时间较短,一般为一年左右, 且不知道下批交流人员是否还接续进行。显然,这种制度有一定缺陷。 因此,要解决农村教师问题,建立农村教师定期到城市学校进修制度 很必要。农村教育的发展不能忽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 自身素质才是解决农村教师问题和农村教育问题的根本。4.2.2、修改教师编制制度教师制度中教师编制问题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很大。现行城乡教师 资源配置受制于教师编制,不利于素质教育开展。教师编制标准主要 根据中央和省级政府颁布的文件,根据2001年事业发展的基数确定 的。其特点是仅仅考虑了生师比一个维度,缺乏素质教育理念,缺

20、乏 城乡均衡发展导向,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数普遍少于城市。我们认为, 要从两方面入手解决问题。其一,以农村学校为单位核定教师编制。学校是素质教育的直接 的实践机构。某行政区域内教师编制数量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不 能说明该区域内每一个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需要数量;某行政区域内 教师队伍机构合理,不能证明该区域内每一所学校教师队伍机构均合 理。教师一般不可能跨学校工作,因此,教师编制要服从教育工作实 际的要求,就应该以学校为单位核定。这是实践的逻辑。其二,核定教师编制要多维度考虑。我们认为,从真正的素质教 育要求出发,教师编制除了考虑教职工和学生比之外,还要考虑任课 门数与教职工比,周课时与教职工比等

21、因素。规模小的农村学校还要 考虑年级数与教职工比。素质教育在实践中基本要求是学校开设的课 程门类要齐全。试想学校因为教师编制数量紧缺,不得不将教师主要 集中于开设中考和高考要求的必修科目,怎么能实施素质教育呢?同 时,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也不能不考虑控制教师上课的周课时数,给教 师学习、进修、备课的必要时间,计算教师编制时忽略周课时与教职 工比也是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的。可见,现行教师编制主要是与 “应试教育”相匹配的,只有与“应试教育”相匹配的各种规章制度 逐一废除,素质教育才可能落到实处。4.2.3、规范代课教师制度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主要从工作实际需要出发,从岗位管理入 手,淡化公办或代课

22、这种身份上的区分,在同样教师岗位的工作人员 不应该有身份歧视。确因岗位需要短期聘任的教师,必须从具备教师 资格的人员中招聘,并与之签订有期限的聘任合同,实施合同管理。一位农村学校校长说:“农村教师一旦有了工作业绩就容易被城 市学校吸引走,我们一方面希望教师成为业务骨干,另一方面又怕教 师出名了流失,有时外出开会我都不敢让教师去,怕被挖走。”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很多教师进修或是愿意呆在 农村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往往县城或更好的学校发展。为了消除一些地 方领导对农村优秀教师流失的担心,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规 范管理。我们认为,农村教师被别的学校无偿吸引走,地方应该有些 补偿办法加以规

23、范,例如,建立相应的补偿制度,使流入地对流出地 有所补偿,流出地用补偿金再聘用其他合适教师,或者为在岗教师提 供进修提高机会,这样才有利于保护农村教育。4.2.4、加强学前教育力度现如今的农村迎来了我国实施计划生育计划以来的又一个出生 率高峰期,而此时又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势不可挡的阶段,大量 的农民工外出留下自己的孩子给父母照顾,老人能教给孩子的只是一 些日常生活的技能,知识方面少之又少,营养膳食更是无从谈起。唯 一能给孩子好的教育的是那些农村学校,可是农村现状根本给不起孩 子现代化的教育,如果国家能够为农村地区送来足够的教师资源,我 相信家长不会计较费用,21世纪的幼苗正在期待着会有更强

24、大的教 育力量来帮助他们。据河南省教育厅统计,河南省外出务工农民总数达到了约1002 万人,义务教育阶段的1328万名儿童中有约202万名留守儿童,占 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总数的152%。这种情况在新县农村地区也是相 当普遍,村里除了逢年过节会有青年人在家外,平时基本上都是老弱 病残在家,由于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因为父母的 远离,而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又不足以辅导教育其学习发展,此外非 主流文化盛行对于尚不明世事的未成年人影响巨大,这一群体的教育 出现了缺失的问题。这一部分未成年人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父 母和孩子之间亲情很难沟通思想,心理上的不到足够的关怀。由于心 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能力较差,缺乏监护人的监督作用,他们 大部分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而且他们还很容易产生心里封闭和情感世 界问题,行为习惯较差。4.2.5、提高教育的公平性众所周知,河南是我国的人口第一大省,在2008年高考考生数 量就突破了 10,000,000,但是高校在河南的招生人数却没有按同等 的分数线录取,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经济机制、扩大学校自主权的过 程中,缺乏严格的制约和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