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_第1页
浅谈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_第2页
浅谈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_第3页
浅谈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樊秀枝【摘要】 目的 研究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7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 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90例(急诊护理路径)和对照组84例(常规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急救效果及急救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 致死率(8.89%)、致残率(35.56%)低于对照组(21.43%、51.19%), 急救满意率(91.11%)高于对照组(75.00%),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急诊护理路径;致死率doi:10.14163/ki.11-554

2、7/r.2016.01.194院前急救工作有“险、急、重、危”特征, 患者家属精神高度紧张, 其难以理智配合急救, 该阶段抢救不慎十分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医院院前急救出诊中30%为心脑血管疾病, 其中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包括急性脑卒中1。急性脑卒中发病突然, 病情发展迅猛, 因此抢救时间非常宝贵, 一般认为发病36 h为抢救黄金时间。建立高效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对降低急性脑卒中死亡风险、减少医患纠纷有重要意义。本院将急诊护理路径成功应用于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中,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本院急诊科运用急诊护理路径救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

3、另选取2013年1月前常规急救护理救治的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50例, 女40例;年龄3280岁, 平均年龄(58.4±7.2)岁;发病至呼救间隔平均时间(30.1±12.23)min;其中53例缺血性脑卒中, 37例出血性脑卒中;平均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为(6.30±2.10)分。对照组男60例, 女24例;年龄4587岁, 平均年龄(57.8±9.7)岁;发病至呼救间隔平均时间(30.8±11.45)min;其中50例缺血性脑卒中, 34例出血性脑卒中;平均gcs评分(6.25±2.08)分。纳入标准:

4、与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相符;首次脑卒中发病。排除帕金森综合征、老年痴呆、其他脑部疾病、恶性肿瘤、尿失禁、肝肾心功能障碍等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1. 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接到呼救信号后立刻出动救护车到达现场, 快速评估患者病情,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建立静脉通路, 对症处理后快速转送医院。观察组行急诊护理路径:接到120呼救信号后15 min出车, 路程中了解患者发病时间、病史、用药情况、肢体活动及意识状况, 判断病情, 指导患者家属采取基本救助措施, 如清除口腔异物、禁止搬运患者、使患者头部抬高等;现场处理:快速观察患者瞳孔

5、状态, 检测生命体征, 根据院前gcs评估, 确定抢救方案, 建立静脉通道, 甘露醇静快速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 对血压过高者予降压处理,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运入院;转运中护理:昏迷者去枕头平卧, 头部偏向一侧以免误吸。估计为脑出血则将其头部抬高30°以防止窒息, 使其头部与行进方向相反可避免刹车造成再灌注, 途中保护患者头部避免震荡;急诊准备:回院途中联系急诊科, 准确告知患者病情, 提前准备抢救仪器、药物, 联系放射科mri及ct室, 抵达后告知急诊科医务人员患者病史、病情、用药情况等, 立即启动急救绿色通道。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急救所用时间, 将出诊至现场定为第一时间段

6、, 将现场至医院急诊科定为第二时间段;对比两组致残率、致死率;使用自拟急救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调查满意率(满分100分, 85分为满意)。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 1 两组患者急救用时对比 观察组第一时间段及第二时间段用时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2 两组患者经急救后致残率、致死率对比 观察组致残率及致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7、<0.05)。2. 3 两组患者家属急救满意情况对比 观察组满意率为91.11% (82/90);对照组满意率为75.00%(63/84)。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03, p=0.0027<0.05)。3 讨论我国人口老年化加剧使老年人口不断扩大, 脑卒中成为老年人三大疾病之一, 其致残率高达70%80%3。急性脑卒中起病突然, 病情发展快, 较短时间内便可危及患者生命。院前急救速度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改善以往常规急救护理措施, 建立更加完善的急救系统, 缩短急救时间, 为患者生命安全争取更多机会。院前急救是对危重患者入院前的医疗救治, 以争取有

8、效救治时间为目的, 经一系列处理使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再送至医院行进一步治疗, 维持患者生命。急救第一原则是“高效”, 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出诊, 急救人员必须认识到“时间就是生命”, 使救护车随时处于应急准备状态。观察组中, 急救人员从接到急救信号到现场最快为6 min, 最迟为28 min, 平均时间(18.20±5.69)min, 较对照组的(25.36±7.43)min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时间的缩短依靠完善的急救系统、医生检查及指示时间缩短, 急救路途中及时联系医院急诊科, 简单准确地阐述患者病情、药物使用情况等, 充分利用了行程时间,

9、 使急诊科医生第一时间掌握患者大体情况, 为判断病情、制定急救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从而保证接收、诊断、抢救工作连贯性4。观察组第二时间段平均用时(30.56±8.46)min, 明显较对照组(42.56±9.64) min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时间的缩短得益于急救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 急性脑卒中病情危重紧急, 因此必须增强急救人员心理素质, 做到临危不乱, 娴熟使用急救技术, 准确评估患者病情5。观察组急救时间显著缩短, 为患者有效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有利于改善预后, 因此该组致死率、致残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急诊护理路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得到更多患者及家属认可, 本研究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 急诊护理路径应用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 能显著缩短急救时间, 降低致死、致残率, 提高急救满意度,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参考文献1 黄丽燕.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护理路径的实践探讨.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2, 5(7):645-646.2 李兵飞, 杨洁. 55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心律失常的分析及急诊护理.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 11(5):92-94.3 刘萍. 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功能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