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工程实例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_第1页
由一工程实例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_第2页
由一工程实例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_第3页
由一工程实例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_第4页
由一工程实例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由一工程实例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赵启贤(江门市金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529100)摘要: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人体积混凝土施工,如高层楼房某础、大型设备某础、水利人坝等。它主要的 特点就是体积大,一般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5.它的表面系数比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升温比较 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來 保证施工的质量。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方法;蓄水法;热工计算;温控;测温。所谓大体积混凝土就是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l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泯凝土 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冇害

2、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工程条件复杂(一般都是地下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遹工技术要求高, 水泥水化热较大(预让超过25度),易使结构物产生温度变形。大体积混凝土除了最小断而和内外温度 有一定的规定外,对平面尺寸也有一定限制。因为平面尺寸过大,约束作用所产牛的温度力也愈大,如 采取控制温度措施不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值时,则易产生裂缝。-在建筑施工中常碰到大体积混凝土,为帮助施工技术人员了解大体积扯防裂和温度控制方面的问题, 加强施工技术方面的交流,本文摘要本人在工程实践中编写的施工技术方案,供同行参考。一、工程概述珑城半山高层住宅工程由多幢高层住宅及二层地下室

3、组成,负二层高3.9m (室内标高10.9m),负 一层高4m (室内标高14. 8m)0英屮33座、35座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27670. 04m2,楼高32 层,首层高6n)(室内标高20. 5m),标准层高3m,建筑髙度99m (屋面标高119.5m)。基础采用筏板式基础,筏板厚度h= 1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筏板基础平面如下图1所示。图1 3啦 3鏗筏板基呻圃图二、施工部署1、施工区段划分由于本工程筏板基础浇筑量大,为确保人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安全利质量,经项目部研究决定,整个 筏板基础根据施工篷位置分两段浇筑,第一段:33 1轴35-2轴,第二段:35-2轴35-

4、16轴,每段浇筑工程量见下表:每段浇筑工程量总工程量(1d3 )1921. 5第一段浇筑(n?)1071第二段浇筑(卅)850.5备注混凝土方量数为概算工程量每次浇筑区域如下图2. 3:21.6023.1021.60图2第一次浇筑区城平面示惫图i图3第二次浇筑区域平面示总图2、筏板基础混凝土施工时泵车平而布置本次筏板基础混凝土浇筑,拟采用2台东风5126thbk1车载式混凝土泵车泵送混凝土,具体布置位 置见图4、5<>©33.0021.603图4邹-次浇筑区域泵牟图21.60/hii21.6033.0033.00§爰冬:<®事sl-二、衽.烤后浇

5、帯 a.k毕世扳用hl、ogm准5第二次浇筑区域泵车位置图三、混凝土配合比、制备及运输1、配合比设计 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2000)及大 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在混凝土制备前,应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并应进行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能对大体积混凝土 控制裂缝所需技术参数的试验;必要时其配合比设计应当通过试泵送。 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升温、温控施工方案的耍求等,提出混凝土制备时 粗细骨料和拌和用水及入模温度控制技术措施。 配合比设计具体耍求:a、水灰比不宜大于0. 50;b、砂率35%42%;c、塌

6、落度不宜大于160mm;d、拌合用水量不宜大于175kg/m3:e、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川量的50%; 根据以上原则,配合比(水泥+掺合料):砂:石:水)为:1: 1.47: 2. 20: 0.35,具体材料用 料如下(kg/n?)如下:(配合比设计报告见附件)材料水泥(kg)砂(kg)石(kg)水(kg)w / c粉煤灰(kg)膨胀剂wg-cma减水型缓 凝剂 (kg)c40、 p1236469010351650. 3573339.872.输送能力.运输设备的计算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可根据混凝土泵的最人输出量.配管情况的作业效率,按下式计算:qi = q max* al r)式中

7、,q1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n?/h); qmax 每台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m'/h),取90;al 一配管条件系数,可取0.旷0. 9;一作业效率,可取0. 50. 7ql = qmax alt/=90*0. 80*0. 6=43. 2m3 当混凝土泵连续作业时,每台混凝土泵所需配备的混凝土搅拌千运输台数,可按下式计算:n二q1x (l/s°+tl)/v式中:n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台);v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容量(n?),取9;s。一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均行车速度(km/h),取30;l混凝土搅拌运输年往返距离(km),収35;氏一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总计停歇时

8、间(h),取0. 25;n=q1x (l/so+tt)/vn二43.2x (35/30+0.25) /97 辆现场两台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需要车辆为:7x2=14辆。四、主要施工方法1、工艺流程布置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一开机、润管一浇筑第一层混凝土一振捣一作业面推进一浇筑第二层混凝 土一振捣一循环作业一赶平、搓平一混凝土表面二次赶平、压实、扫毛一混凝土及时覆盖一测温监控。2、泵管布置混凝土输送管道采用0125无缝高压钢管,水平方向采用临时性固定(采用048x3.5钢管搭设简易 水平铺放架子,转角处须双向嵌固)方式。泵管平面布置如下图6。图6泵管平面布置图3、泵送要求 泵送前的准备正式泵送前,应对

9、泵和管道进行润滑,试泵符介要求后,方可使用,试泵通过泵水检查,确认管路 中没有界物,笛路畅通h无漏浆现象后,川水泥浆或1: 2的水泥砂浆进行润管,试泵时的水及稀浆应川 料斗接好,严禁注入模内,润滑用的水泥砂浆可以注入模内,但应分散布料,严禁集中一处浇筑。 泵送及作业屮的检查开始泵送时,混凝十泵处于慢速、匀速并随时可能反泵的状态。泵送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待混 凝土泵的压力和各系统工作情况正常,各系统运转顺利后,再按正常速度进行泵送。泵送应连续进行,如可能出现供料跟不上时,应减慢泵送速度,以保证管路中的混凝十.处于流动状 态,或采用慢速间歇泵送,若不得不中断时,其中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从搅拌至浇

10、筑完毕所允许时间 (初凝时间,本次人体积混凝土浇筑所川混凝土初凝时间人于10小时),否则,必须对泵机和管道进行 清洗。当采用慢速间歇泵送时,应每隔4-5分钟进行四个行程的止、反泵。在泵送作业中,要经常注意检查料斗充盈情况,不允许出现完全空泵的情况,以免空气进入泵内, 形成气锤,影响泵机的使用寿命,防止活塞处于干磨状态。检查液爪系统的密封性,拧紧右漏泄的接头。 发现有骨料卡住料斗的搅拌器和堵塞现象时,应立即进行短时间的反泵。若反泵不能消除堵塞时,应立 即停泵,查找堵塞部位并加以排除。 泵送后的清洗泵送作业即将结束时,应提前一段时间停止向料斗内供料,以便管道中的混凝土能完全得到利用。 泵送完毕后,

11、必须认真做好泵机及管路的淸洗工作。淸洗时产生的废浆、废水,应排入沉淀池,进行搅 拌分离处理,以防结块。4、混凝土浇筑与振捣采用全血分层的浇筑方式进行混凝土浇筑,每层浇筑均从场地南北两端向屮间同时进行。每层层厚 500mm,每层的浇筑量约238m3,两台泵同时浇筑,约1. 8小时完成一层的浇筑。全面分层浇筑详见下图 乙5、布料混凝土自泵管出來,不允许在一处连续、集中布料,应移动布料,布料点不大于2叫为防止混凝土 集中堆积。6、振捣 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捣棒上下略育抽动,使上下混凝土振动均匀,每次振捣时间以20-30s 为宜(混凝土表而不再出现气泡、泛出灰浆为准)。 振捣吋,要尽量避免碰撞钢筋

12、,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漏振,做到均匀振实,每一振捣点 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十表而呈现浮浆、不再沉落,赶岀混凝十内部气泡;振捣棒插点釆用行列式的 次序移动,每次移动距离不超过混凝土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的1.25倍,一般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 40cm。 振捣操作要“快插慢拔”,防止混凝土内部振捣不实,要“先振低处,后振高处”,防止高低坡面 处混凝土出现振捣“松顶”现象。 在混凝十初凝前约1小时,即混凝十坍落度为3050mm时进行二次振捣,将运行着的振动棒以其 h重插入混凝土中进行振捣,当振动棒小心拔出后,混凝土能白行闭合,而不会留下孔穴。7、混凝土表面处理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水泥浆较厚,h

13、泌水现象严重,应仔细处理。混凝土表面处理做到“三压三平”。 首先按面标高川煤撬拍板压实,长刮尺刮平;终凝而,川打磨机打磨整平,以闭合混凝土收水裂缝及便 于后期防水施工。对于表面泌水,当每层混凝土浇筑接近尾声时,应人为将水引向低洼边部,处缩为小水潭,然后用 小水泵将水抽至附近排水井。在混凝土浇筑后48小时内,将部分浮浆清掉,初步用长刮尺刮平,然后 用木抹子搓平压实。在初凝以后,混凝土表面会出现龟裂,终凝耍前进行二次抹压,以便将龟裂纹消除, 注意宜晚不宜早。五、蓄水法控温人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人工的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引起结 构物的开裂。温度控制的h的,就是要对混凝

14、土的初始温度(浇筑温度)和混凝土内部的戢高温度进行人为的控制。 确保泯凝土浇筑后内外温差不超过25°c,混凝土表面和环境温并不超过20°c,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 不大于2°c/d。蓄水法是在混凝土终凝后,在其表面蓄以一定高度的水,水有一定的隔热保温效果,可以推迟混凝 ±内部水化热温度的迅速失散,这样可望在指泄的日期内,控制混凝土表而温度与内部中心温度之间的 差值,使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抵抗温度变形的能力。1、混凝土浇筑前裂缝控制热工计算选取7天作为混凝土最大绝热升温值进行计算。混凝土因外约束引起的温度(包括收缩)应力(二维 时),一般用约束系数法来计算约朿

15、应力,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at=td-(2/3) t(i)+tr(i)-th式屮 另混凝土的温度(包括收缩)应力(n/min2);e(t)混凝土从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弹性模fi(n/mm2), -般取平均值;a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 oxi。®at混凝土的最大综合温差(°c)绝对值,如为降温収负值;当大体枳混凝土基础长期裸霜在室外,且未回填土时,at值按混凝土水化热最高温升值(包括浇筑入模濫度)与当月平均最低温度之差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为负值,则农示降温,按下式计算: t=t卄(2/3) t(t>+t7(t)-th计算所得,综合温差232. 35度to混凝土的浇筑入模温

16、度(°c);t(t)浇筑完一段时间t,混凝十的绝热温升值(°c),按卞式计算:计算所得,绝热温升值t (1)=50.11度ty(t)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c),按下式计算:臥)-£"(l-bt)xmxxmzxm3xma计算所得,收缩当量温差ty(t)二-1.06度th混凝土浇筑完后达到的稳定时的温度,一般根据历年气彖资料取当年平均气温(°c);s(t)考虑徐变影响的松弛系数,一般取0. 3-0.5;r混凝土的外约束系数,当为岩石地基时,r=l:当为可滑动垫层时,r=0, 般土 地基取0. 25-0. 50;"c混凝土的泊松比

17、。取s(t)二0. 20, r=l. 00,。二 1x105, 7=0. 15。1) 混凝土 7d的弹性模量由式:计算得:e (7)二 1.52x1042) 最大综合温差zxt二32.35°c3) 棊础混凝土最人降温收缩应力,由式:民7"计算得:"二 1. 16n/mm24) 不同龄期的抗拉强度由式:计算得: ft(7) = 1.22n/mm25) 抗裂缝安全度:k二 1.22/1. 16=1. 05<1. 15由计算得知筏板混凝土在寤天养护期间混凝土有可能出现裂缝,在此期间混凝土表血应采取养护和 保温措施,使养护温度加大(即th加大),综合温差at减小。2

18、、混凝土表而保温层厚度的计算本工程拟采用口來水作为保温层,于混凝土血上蓿水养护。a. 保温材料所需厚度计算公式:0.5ka (ttrtj式中§ 一保温材料所需厚度(m);h结构厚度(m);x i结构材料导热系数(w/m. k);几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取2. 3w/m. k;tmax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c);tb混凝土表面温度(°c);ta-一空气的平均温度(°c);k-一透风系数。b、计算参数(1) 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丸=2 (w/m. k);(2)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丸i = 0. 58 (w/m. k):(3)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度h二1. 5 (m)

19、;(4) tb - ta 取 15°c;(5) tmax - ta-空气的平均温度取25°c;(6) 空气平均温度ta二25 (°c);(7) 透风系数k二1.3。c、计算结果保温材料所需/度i = 0. 09 (m) o六、温控现场监测1、温控目标 筏板基础内外温差控制在25°c以内。 基而温差和及地而温差控制在20°c以内。 混凝土后期降温速率w 2 °c /d2、测温点的布置 测温点平而布置布点范围以筏板基础中心周围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均匀分布,测温点纵横间距均为5m。测温 管平面布置见下图8。33.0033.0021.60

20、21.60图8测温管平面布遼示意图 测温管做法测温管采用e48*3.0钢管,管底用比钢管外径大10 mm的圆钢板焊牢密闭,使其不能渗水,钢管布置 于绑扎好的筏板板钢筋网架上,并焊牢,钢管口用木塞塞好。根据每次浇筑混凝土的形状及深度布设测 温点,测温点具体位置见测温管位置示意图。每一个测温点位由三根钢管组成,测温管间距100mm,并呈止三角形布置,分别在三个深度进行测温,三个深度分为距底200mm,距表面750mm,距表面150mm。测温管的平面布置以及测温点剖面如下图9、10o048钢管100图9测温点平血布置图 测温元件本次人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测试选用普通玻璃温度计,应符介下列要求:a、测温误差不能大于0.3°c (25°c环境下)b、测试范围应为-30°c150°co4、温度测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