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计算公式_第1页
脚手架计算公式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脚手架计算公式高大脚手架计算书(已通过专家论证)脚手架计算书1、脚手架相关力学计算条件根据檐高和施工的需要,搭设脚手架的高度为H=74.20m(考虑到屋顶局部高处因此均按 80m 计算)、立杆横距 Lb=1.05m、立杆纵距 L=1.20m, 大横杆步距 h=1.2m,横向水平杆靠墙一侧外伸 长度=300mm 铺 5cm 厚木脚手板 4 层,同时施工 2 层,施工荷载按结构施工时取 Qk=4KN/M2 (装 修时荷载考虑两层同时作业,每两米按一人操作 计算,人边放一个 300mn 高直径 500mm 的灰斗, 架体脚手板上排放两箱外墙面砖) , 连墙杆布置 为两步三跨 (2hX3L),钢管为

2、48X3.2,基 本风压 W= 0.35KN/m2,采用密目立网全封闭,计算脚手架的整体稳定。其它计算参数查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 全技术规范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知:立杆 截面面积A=489mm(由于使用旧钢管,考虑到 磨损,钢管壁厚按 3.2mm 计算,则截面面积 A=458mm),钢管回转半径 i=1.58cm,截面模量 W=5.08cm3 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N/mm2 脚手架钢管重量为0.0384KN/m,扣件自重为0.014KN/个, 木脚手板的自重 0.35KN/m2,密目 网(密度为 2300 目/100cm2)的自重 0.005KN/m2, 挡脚板、栏杆的自重

3、0.14KN/m。2、纵向水平杆计算:脚手架属于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荷载由 纵向水平杆传至立杆,只对纵向水平杆进行计算,按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抗弯强度按下式计算(T = WfMk0.仃 5F?LF由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的集中力设计值,F=0.5qlb(1+ )2q作用于横向水平杆的线荷载设计值;q= (1.2Qp+1.4QK)?S1Qp脚手板自重=0.35 KN/m2 ;QK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装修施工时为2KN/M2 取 QK=3KN/M;f Q235 钢抗弯强度设计值,按规范表 5.1.6 采 用,f = 205N/mm2S1施工层横向水平杆间距,取 S 仁 1200mm

4、1.4 可变荷载的荷载分项系数;al横向水平杆外伸长度,取 a1 = 300mm柱距,取=1050mm排距,取=1200mmV截面模量,按规范附录 B 表 B 取值,W=5.08cm3(T =Vf=,满足要求 挠度验算=(与 10mm)式中-由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的集中力标准值,=4.16mmv=1200/150= 8mm, 满足要求。3、扣件的抗滑移承载力计算RWRc式中 R纵向、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 力设计值,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按规范表5.1.7 取 Rc=8.0KN根据公式 R= 1.2NG2k +1.4NQk式中 NG2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查建筑施工计算

5、手册表7-5 得 NG2k=1.372KNNQ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内外立杆按一纵距(跨)内施工荷载的 1/2 取值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表 7-6 得NQk=5.04KN/2=2.52KN贝 U R= 1.2NG2k +1.4NQk=1.2x1.372+1.4x2.52=5.174KNvRc=8KN 满足要求。4、脚手架搭设高度计算已知:立杆纵距 La=1.20 米,立杆横距 Lb=1.05 米,纵向水平杆步距 h=1.8 米,连墙杆按两步三 跨布置,计算外伸长度 a1=0.3 米,钢管外径与壁厚: 48x3.2mm (取壁厚 3.2mm,截面面积A=458mm),本地区的基本风压为 0.

6、35KN/m2组合风荷载时Hs=式中 HS-按稳定计算的搭设高度;gK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m ,按规范附录 A 表A-1 采用,gK=0.1291 KN/m-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长细比由规范附录 C 表 C 取值,=,立杆计算长度,;A-立杆截面面积,按规范附录 B 表 B 采用(壁厚按 3.2mm 计算),取 A=4.58cm2-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NG2K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MW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 MWK=其中-风荷载标准值,-立杆纵距W-截面模量,按规范附录 B 表 B 取W=5.08cm34

7、.1、验算长细比长度附加系数取 1.00-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按规范表 5.3.3 取=1.55-立杆步距,取=1800mm-截面回转半径,按规范附录 B 表 B采用,取 =1.58cm:-容许长细比,查规范表 5.1.9 得=210贝 9= = : =210,满足要求4.2、确定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由( 1)知 入=176.58查规范表附录 C 表 C 知=0.234.3、求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G2k 及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刀 NQk 总和: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表 7-5、表 7-6 得NG2k=2.713KN,ENQk=7.924.4、求由风荷载标准

8、值产生的弯矩MWK=4.4.1、先求风荷载标准值 wk式中: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查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0.54脚手架风荷载体形系数,查规范表 4.2.4 中的规定,取=1.3 ,查规范附录 A 表 A-3,得=0.105,贝 U =1.3=1.3X0.105=0.137基本风压,查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0.35KN/m24.4.2、=0.7X0.54X0.137X0.35=0.018KN/m2443、MWK=4.5、求脚手架的搭设高度 Hs根据公式Hs=代入数值:Hs=56.8m4.6、求单管脚手架的搭设高度限值:但根据规范 5.3.7 条规定脚手架搭设高度等于 或大于26

9、m 时,可按上式调整且不得超过 50m, 因此须采取措施:32#楼脚手架上部 36m 采用单管立杆,折合步数n1=36- 1.8=20 步,实际高度 20X1.8=36m,下部 双管立杆的高度为 45m 折合步数n2=45- 1.8=25 步。实际高度 25X1.8=45m,架体 实际搭设高度(25 步+ 20 步)X1.8=81m;34#楼脚手架上部 32.4m 采用单管立杆,折合步数 n1=32.4 - 1.8=18 步,实际高度18X1.8=32.4m,下部双管立杆的高度为 45m,折合步数 n2=45- 1.8=25 步。实际高度25X1.8=45m,架体实际搭设高度(25 步+ 18

10、 步)X 1.8=77.4m。5、脚手架稳定性验算:立杆稳定性公式(组合风荷载时)式中 N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由规范附录 C 表 C 取值,=,计算长度,;截面回转半径,按规范附录 B 表 B 采用,取 =1.58cmA立杆截面面积,按规范附录 B 表 B 采用(壁厚按 3.2mm 计算),取 A=4.58cm2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M*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5.1、求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查规范附录 A 表 A-1 知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 gk=0.1291KN/m5.1.1、因底部立杆轴力最大,故先验算双管部分(已知脚

11、手架高度 80.4m,45m 以下为双立杆, 共25 步,脚手架钢管重量为 0.0384KN/m,扣件自重为 0.014KN/个,)。确定主、副立杆荷载分配5.1.1.1:副立杆每步与纵向水平杆扣接,扣接 节点靠近主节点,与脚手架形成整体框架,副立 杆应承担部分脚手架结构自重和部分上部传下的荷载。5.1.1.2:根据试验结果表明:主立杆可承担上 部传下荷载的 65%副立杆分担 35%左右。则 N G1K=( NG1K+450.0384+24X0.014)X0.65=(80.4X0.1291X2+1.88+0.34)X0.65= 14.94KN5.1.1.3: NG2K=( Lb+a1) LaS

12、Qp1+La 刀 Qp2+LaH Qp3式中:NG2 匕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木质脚手板自重标准值(满铺四层):EQp1=4X 0.35KN/ m2=1.4 KN/ m2立网自重标准值:Qp3=0.005kN/ m2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EQp2=0.14KN/rX2=0.28KN/mNG2K = ( 1.20+0.3 )X1.2X4X0.35+1.2X0.14X2+1.2X80.4X0.005=3.34KN5.1.1.4:刀 NQk=(Lb+a1) L a 刀 QK式中-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内外立杆按一纵距(跨)内施工荷载总和取值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按两层操作层):

13、EQK=2 2.0KN/ m2=4.0 KN/ m2代入数值:ENQK=(1.20+0.3) 1.2 4=7.2KN则主立杆轴向力设计值为:(组合风荷载时)N=1.2( N,G1K+ NG2K) +0.85X1.4=1.2X(14.94+3.34)+0.85 1.4 7.2=30.504KN5.2、 计算 值:根据长细比 由规范附录 C 表 C取值,式中长度附加系数取 1.00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按规范表 5.3.3 取=1.55-立杆步距查规范表附录 C 表 C 知=0.235.3、 计算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根据规范 Mw=0.85 1.4Mwk=式中 Mw

14、r 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风荷载标准值;立杆纵距;其值计算根据公式:=0.7 卩 zXysXWO式中yz 风压高变化系数,地面粗糙为 C 类, 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 7.2.1,取yz=0.54ys 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根据规范表 424 的规定,取ys =,查规范附录 A 表 A-3,得=0.105,贝 U =1.3=1.3X0.105=0.137W基本风压,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表D.4,取 WO =0.45KN/m2=0.7X0.54X0.137X0.35=0.01 8 KN/m2则Mw=0.85X 1.4X0.018X1.2X1.82/10=0.0083KN/m5.4、验算立杆稳定

15、性代入公式:证明主立杆不稳定,需要进行卸荷处理。6、45 米以上脚手架立杆(单立杆)稳定性验算:双管立杆变截面处主立杆上部单根立杆的稳定 性,最不利荷载在 45m 处,最不利为内立杆,要 多负担小横杆向里挑出 0.3m 宽的脚手板及其上 部活载。已知: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双排(单立杆)脚手架挡风系数0在网目密度为 2300 目/100cm2 时, =0.8,此地区地面粗糙度为 C 类,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卩 z=1.6,建筑物为带窗洞全砼结构,风荷载体型系数 卩 s=1.30=1.3X0.8=1.04a、单立杆段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Mw=0.85 1.4Mwk=0.85X1.4X0.7X1.6X

16、1.04X0.35X1.2X1.82/10=0.18KN?mb、构配件自重标准产生的轴向力:NG2K=(L b+a1) L aEQP1+QP2 L a+ La(HS-33)QP3=(1.20+0.3)X1.2X0.35X4+0.14X2X1.2+1 .2X(80.4 -45)X0.005=3.11KNC、脚手架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NG1K=(HS-45)gk=(80.4- 45)x0.129 仁 4.57KNd、-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内外 立杆按一纵距(跨)内施工荷载总和的 1/2 取值刀 NQK= (1.20+0.3)x1.2x4=7.20KN组合风载时:e、立杆段轴向力

17、设计值:N=1.2(NG1K+NG2K)+0.8X1.4ENQK=1.2x(4.57+3.11)+0.85x1.4x7.20=仃.784KNf、立杆稳定性验算根据公式:立杆稳定,满足要求.7、连墙件验算已知条件:脚手架高度 80.4m,建筑物结构形式为全现浇剪力墙结构,地面粗糙类别属 C 类,连墙件采用 48x3.2 钢管,用直角扣件分别与脚手架立杆和建筑物连接,脚手架高度按最高处 80.4米.7.1、先求脚手架上水平风荷载标准值3K规范公式3K=0.7 卩 zx卩 sxWO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 7.2.1 计算高度取80.4 米处,地面粗糙类别为 C 类,得风压高度变化系数(1z=0.54

18、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表 D.4,取 WO=0.35KN/m2,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is ; 根据规范表 4.2.4 的规定(全封闭脚手架),取1s =,取贝U is = =1.3X0.105=0.137 贝 93K=0.7X0.54X0.137X0.35=0.018KN/m27.2、求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式中-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的迎风面积。-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双排脚手架 NC 取 5KN=1.4+5=1.4X0.018X2X1.5X3X1.2+5=6.21KN7.3、扣件连接抗滑承载力验算查规范表 5.1

19、.7 知一个直角扣件抗滑承载力为RC=8KN则 Nt=6.21KNvRC=8KN 证明满足要求.连墙钢管与洞口夹持短管连接时,用双直角扣件,完全满足要求。7.4、连墙杆稳定验算连墙杆的计算长度 LH 取 2 米根据公式:入=LH/i=200/1.58=127入=150查规范表附录 C 表 C 得$ =0.412根据公式 N/ $ AWfNt/$A=12.71X103/0.412 X4 58=67.35N/mm2f(205N/mm2)满足要求&脚手架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已知条件:立杆横距:1.05m,立杆纵距 la=1.2m,步距h=1.8m,连墙杆为两步三跨设置;脚手板自重标准值(按满铺

20、 4 层)刀 QP1=4 0.35KN/m2=1.44 KN/m2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两层作业、一人间距 2m 每人一斗灰、两箱砖合计荷载)QK=4KN/m2 栏杆及挡脚板自重标准值取 QP2=0.14 KN/m此架体在本地区的基本风压取 0.35KN/m2;脚手 架搭设高度为 80.4m;脚手架立杆底部垫通长 4m 长 50mn 厚脚手板;地基:外围为全部为 2: 8 灰土回填夯实,顶部浇筑 200mn 厚 C20 砼垫层;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五,C20 砼垫层承载标准值取=200kpa=200 KN/m2计算8.1、立杆段轴力设计值 N,按组合风荷载计算:N 主=1.2(NG1K+

21、 NG2K)+0.85X 1.4ENQK由已知条件 La=1.2m,h=1.8,查规范 gk=0.1291KN/m脚手架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N, G1KN G1K=(NG1K+4 乐 0.0384+24X0.0 14) X0.65=(80.4X0.1291X2+1.88+0.34)X0.65= 14.937KN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G2KNG2K= Lb+a1 LaSQp1+ LaEQp2+ LaH Qp3式中:NG2 匕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木质脚手板自重标准值(满铺四层):EQp1=4X 0.35KN/ m2=1.4 KN/ m2立网自重标准值:Qp3=0.005k

22、N/ m2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EQp2=0.14KN/mX2=0.28KN/mNG2K = ( 1.20+0.3 )X1.2X4X0.35+1.2X0.14X2+1.2X80.4X0.005=3.34KN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刀 NQK:ENQK=(Lb+0.3)LaQK=0.5X(1.20+0.3)X1.2X4=7.2则 N 主= 1.2( N,G1K+ NG2K) +0.85X1.4= 1.2X(14.937+3.34)+0.85X1.4X7.2=26.845KN(因主立杆可承担上部传下荷载的 65%副立杆 分担35%左右)则主附立杆轴力设计值为N=26.845+26.845

23、十 0.65X0.35=41.3 KN8.2、计算基础底面积 A取 50mnfl 脚手架垫板作用长度为1.2m,A=0.2X1.2=0.24 m28.3、确定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g:根据规范公式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对混凝土取1.155带入数值=231KN/m28.4、验算地基承载力:由规范 5.5.1 公式得:P 立杆基础底部的平均压力P =41.3KN/0.24mm2=172KN/m 左=231KN/m2证明此地基满足要求。9、脚手架卸荷计算及分析9.1、荷载分析与设计:9.1.1、 通过以上计算,地基承受立杆下传的轴 向力且 45 米以下主立杆稳定性也不满足要求, 为提高整个脚手架安全施工

24、要求,满足主立杆稳 定性要求,增加安全系数,减轻脚手架底部架体 的承受荷载,降低脚手架基础的承受压力,必须采取分段卸荷措施。9.1.2、分别在第 33、22、19 步设置卸荷钢丝绳,第19 步卸荷间距为两跨并设置桁架;钢丝绳 ( 12.5 )作为保险绳,在水平方向每隔 4 跨( 4.8 米)设置一个卸荷点,沿竖向共分成 Q1、Q2Q3 共 3 个区段,钢丝绳应用紧绳器拉紧, 使其处于绷紧状态。卸荷点设置在暗柱及剪力墙 穿墙螺栓孔上。悬挂012.5 钢丝绳的方法套住 架体的卸荷措施,暗柱及剪力墙两侧附加 200mm 长 50 x100mn 方木,避免钢丝绳被墙柱棱角损 坏,具体卸荷点见脚手架平面

25、图,将架体的自重 及施工荷载传给已浇筑完毕的墙柱,以达到卸荷目的。根据试验表明,利用钢丝绳卸载时,每个区段有 50%勺荷载可以卸掉,50%勺荷载下传。荷载传递分配规则按下表考虑:步数卸荷点段钢丝绳(或基础)计算荷载传荷载止步活)第 33(活载+自重)(N1-活)x50%第22(活载+自重)(N2) +(N2-活)+ 活)x50%x50%第 211 步第 19(活载+自重)(N3) + 活)+ ( N1-活)x50% ( N3-活)+ ( N2-x50%x50%第 3345 步步(N1)第 3222 步x50%x50%活)(N1-(N1-(N2-+ ( N1-活)9.2、卸荷计算已知条件:每区段

26、脚手板自重标准值(按满铺 2 层)QP1=X0.35 KN/m2=0.7 KN/m2每区段栏杆及挡脚板自重标准值(均按一层作业)取 QP2=0.14 KN/m每区段立网自重标准值 QP3 为 0.005KN/m2每区段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均按一层作业)QK=2KN/m2q: 48 钢管每米重量 q=0.0384KN/m ;q 1:直角扣件每个重量 q 仁 13.2N/个;q 2:对接扣件每个重量 q 2=18.4N/个;q 3:旋转扣件每个重量 q 3=14.6N/个;gk2双管剪刀撑时每米增加自重=0.0184KN/mQ1 区段为 14 步 4 跨(3345 步,单立杆),Q2 区段为 1

27、2 步 4 跨(2232 步,2639 步为 单立杆,1925 步为双立杆),Q3 区段 19 步 2跨(119 步,双立杆)9.2.1、求 Q1 区段内单立杆 N1 值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竖向力 NG2KNQP1=0.7(1.2+0.3) X1.2X4-2=2.52KN;(脚手板)NQP2=0.2X1.2X4=1.34KN;(栏杆、挡脚板)NQP3=0.005 1.2X4X1.8X14=0.212KN(立网)NQP4=(1.8X14X4+1.2X4X14+1.8X14X4X2/2)X0.0384=10.32KN (钢管)NQP5=( 4X14+4X14)X0.0132+4X0.0184=1

28、.552KN(扣件)NG2K= NQP1+ NQP2+NQP3+NQP4+NQP5=15.944KN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竖向力 NQKNQK=X1.2X(1.2+0.3)X4/2=7.2 KNN1 = 1.2 NG2K+1.4NQK=1.X15.94+1.4X7.2=29.208 KN9.2.2、求 Q2 区段内双立杆 N2 值NQP1=0.7X(1.2+0.3) X1.2X4-2=2.52KN;(脚手板)NQP2=0.2X1.2X4=1.34KN;(栏杆、挡脚板)NQP3=0.00X1.2X4X1.8X12=0.518KN(立网)NQP4=(1.8X12X4X2+1.2X12X4+1.8X4

29、X12X2/2)X0.0384+0.0184X1.8X12=12.562KN(钢管)NQP5=(4X12X2+4X12X2)X0.0132+4X0.0184X2=2.68KN(扣件)NG2K= NQP1+ NQP2+NQP3+NQP4+NQP5=19.62KN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竖向力 NQKNQK=X1.2X(1.2+0.3) X4/2=7.2 KNN2=1.2 NG2K+1.4NQK=1.X19.62+1.4X7.2=33.624 KN9.2.3、求 Q3 区段双立杆 N3 值(卸荷间距两跨一道)NQP1=0.7X(1.2+0.3)X1.2X2 十 2=1.26KN;(脚手板)NQP2=0

30、.2X1.2X2=0.67KN;(栏杆、挡脚板)NQP3=0.00X1.2X2X1.8X19=0.41KN(立网)NQP4=(1.8X19X2X2+1.2X2X4+1.8X19X2X2/2)X0.0384+0.0184X1.8X19=0.877KN(钢管)NQP5=(4X4X2+4X4X2)X0.0132+4X0.0184X2=0.92KN(扣件)NG2K= NQP1+ NQP2+NQP3+NQP4+NQP5=4.137KN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竖向力 NQKNQK=X1.2X(1.2+0.3) X4/2=7.2 KNN3=1.2 NG2K+1.4NQK=1.2X 4.137+1.4X7.2=15.04KN9.2.5、求各区段卸载后 Q 区段的 N 值根据公式N= : N3+(N2+ N1X0.5)X0.5 X0.5带入数值N= : 15.04+(33.624+ 29.208X0.5) X0.5X0.5=19.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