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风解痉方及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_第1页
熄风解痉方及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_第2页
熄风解痉方及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_第3页
熄风解痉方及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_第4页
熄风解痉方及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熄风解痉方及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    廖碧常【摘要】目的:观察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前瞻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组给予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各项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mas评分、css评分fugl-meyer 量表评定、fi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3.94%,优于对照组

2、81.8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疾病可有效帮助患者提升肢体功能程度,提升肢体肌张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 中药熏蒸;ct围针刺;中风痉挛性瘫痪r259 【文献标志码】 a 1007-8517(2016)16-0081-03中风是由于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受阻导致其神经功能损伤的综合性疾病,分型中痉挛性瘫痪最为多见,占中风患者中的80%以上1-2。中风病机主要在于机体气血逆乱,上行于脑,闭阻脑络引发血脉运行不畅,经脉受阻。近年来,临床对治疗中风痉挛性患者多采取熄风解痉方,并结合药物熏蒸和针刺治

3、疗具有显著疗效3。本研究为选取33例患者观察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紫金县中医院康复科2015年1月到2016年4月收治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前瞻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组给予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15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为(74.23±12.83)岁,病程360个月;联合组患者男16例,女17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为(73.64±12.94)岁,病程

4、459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病例入选条件 纳入标准: 符合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神经病学对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以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内科学对中风-中经络诊断;病程在发病后2周至半年;采用改良ashworth 量表评定瘫痪肢体上肢肌张力1 级。排除标准: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患者神志不清楚及家属不配合者;皮肤水肿或过敏者;非脑卒中引起的肌张力障碍者,既往有运动功能障碍者。1.3 方法 两组患者基础治疗可根据患者自身合并病进行治疗,包括控制血压、康复训练、降脂、控制血糖等。对照组仅进行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其

5、治疗组方为:桂枝30g,五加皮30g, 制川乌30g,制草乌30g,没药30g,川椒30g,灵仙50g,防风30g,细辛30g,姜黄30g,马钱子30g,白芍60g,甘草10g。熏蒸器材采用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hb-1000,药(械)准字粤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2210110号,定时时间:199min,输入功率:1600va,承载重量135kg;熏蒸方法:将中药及适量水放置智能汽疗仪内,让患者平卧在熏蒸治疗床上,在家属或护士陪同下,进行全身或局部熏蒸,蒸汽温度37,熏蒸20min,每日1次,共治疗15d。联合组药物组成及熏蒸方法同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ct头部围针,ct定位头部围

6、针操作过程:以头部ct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的投射区周边为主穴;实证可配丰隆、曲池、膈俞、太冲穴,虚证可配肝俞、肾俞、足三里、合谷穴。对主穴及周边进行系统严格的皮肤消毒后,使用不锈钢华佗牌毫针48针施行围针疗法(针数的多少根据ct所显示的病灶大小确定。针刺方向皆刺向投射区的中心,进针方法同常规头皮针。然后,辨证选用上述配穴,按常规针刺并得气;全部穴位均接上海华谊g-6805型电针仪,强度以患者产生明显酸麻胀等针感且能耐受为度,30 min/次,1次/d,连续30 d为1个疗程。1.4 观察指标5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由固定的专业人员进行评估。使用改良ashworth 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

7、后上肢肌张力进行评定;使用css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肌张力变化进行评定;使用fugl-meyer 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变化进行评定;使用fim评估对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实际完成能力变化进行评定。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指患者肢体功能评分在85分以上,且barthel量表显示分为60分以上,临床痉挛等症状好转;缓解指患者肢体功能评分在60分以上,且barthel量表显示分为4160分,临床痉挛等症状好转;无效指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评分均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缓解率之和。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计算两组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2检验;计

8、量资料以(xtx-*3±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s评分、css评分、fugl-meyer 量表评定、fim评分比较联合组治疗后mas评分、css评分、fugl-meyer 量表评定、fi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 联合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3.94%,优于对照组81.82%,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讨论中医认为,脑卒中患者多与“风、火、痰、瘀”等标实相关,治疗原则以平肝熄风、化痰开窍、解痉为主,临

9、床治疗方式多采用中药制剂、康复训练、中药熏蒸等。中药熏蒸疗法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该方式可通过皮肤对药物吸收,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作用。如对头部进行熏蒸可帮助患者增加脑部血液循环,滋养脑神经,改善代谢环境,促进脑组织再生及神经系统再建。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属于“筋病”、“痉证”范畴,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调经论云:“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金代刘完素在河间六书·脑卒中指出:“所谓脑卒中筋脉紧急者,由阳热暴盛于内肝主于筋,而风气自甚,又燥热加之则筋太燥,燥筋主于收敛,劲切紧,故为病筋脉

10、紧急而噤。”明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论治血气中说:“偏枯拘急痿弱之类,本由阴虚气中无血,则病为抽掣拘挛。”因此,中风痉挛的主要病机是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治疗当以补益气血、舒经通脉为主。 对患者肢体熏蒸可帮助患侧皮肤进行温热刺激,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缓解患侧肌肉痉挛,改善神经、血管功能,并激活大脑内相应区域得以恢复5。此外,中药熏蒸时药物煎煮产生的药雾可透过皮肤、毛孔,渗透患者穴位达到疏通经络、祛风除湿、舒经活络等功效6-7;再者中药熏蒸通过皮肤给药,可减轻消化道刺激,减轻肝肾负担,但中药熏蒸对病情严重者无法提升治疗疗效。因此本研究选取ct头部围针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该疾病。本研究采用ct头部围针联合

11、熄风解痉方中药薰药治疗中风性痉挛瘫痪。ct头部围针可以随着病灶的位置、大小、形状、数量具体运用,促进侧肢循环的建立和皮质缺血缺氧状态的改善,从而改善了中风痉挛性偏瘫8-9。中药熏蒸,能在外周充分发挥药物的热效应,促进全身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全身机能,缓解肌痉挛,减少功能恢复的主要障碍。二者联用符合现代中医学的发展趋势,疗效互相促进。李建英、金力平等学者10-11采用中药制剂“温经散寒洗剂”外用和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状态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本研究表明,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疾病可有

12、效帮助患者提升肢体功能程度,降低肢体肌张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了ct头部围针联合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丰富了该症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参考文献1胡建芳,陈朝俊,余志辉,等. 解痉颗粒合中药熏蒸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14,12(12):2629-2631.2赵冬娣,李有武,袁涛. 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25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2014,23(08):57-59.3徐素琴. 中药熏蒸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j. 浙江中医杂志,2010,23(06):414-415.4廖方容,傅春文. 调和

13、阴阳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j. 上海针灸杂志,2013,12(04):250-252.5王宝亮,杨晶.中风硬瘫中医治疗的现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5):111-112.6盛国滨,钱诺,卢凤娟. 针刺经筋结点结合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3(03):253.7毕颖,候群,李丽萍,等. 粗针平刺身柱穴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09(06):1443-1445.8蔡玉梅,韩海伟,盛国滨. 针刺结合隔药灸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11(04):450-452.9江钢辉,许辛寅,任玉乐,等.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50例临床研究j. 中医杂志,2012,53(1):42-44.10李建英,江群英,陈雯.中药湿热敷配合被动运动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671.11金力平.中药熏蒸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中风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