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热控设备安装质量监督实用教案_第1页
建设项目热控设备安装质量监督实用教案_第2页
建设项目热控设备安装质量监督实用教案_第3页
建设项目热控设备安装质量监督实用教案_第4页
建设项目热控设备安装质量监督实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要(zhyo)内容 取源部件安装技术要求 仪表及检测元件安装技术要求 仪表管路安装技术要求 电缆桥架及导管(dogun)安装技术要求 盘柜安装技术要求 电缆敷设技术要求 控制室内设备安装要求 热控强条第1页/共58页第一页,共59页。取源部件安装技术(jsh)要求 什么是取源部件 取源部件是测量过程变量用的一个附件,直接(zhji)与热力设备或管道连接,如安装测温元件的插座或法兰,取压时与主设备或管道连接用的短管及取源阀门,差压水位测量用的平衡容器等。它并不包括检出元件或仪表本身第2页/共58页第二页,共59页。取源部件安装(nzhung)技术要求第3页/共58页第三页,共59页。取源部件(

2、bjin)安装的一般规定 设计文件要求或规范规定脱脂的取源部件(如氧气、高压气体管道),应脱脂合格(hg)后安装。 设备上的取源部件应在设备制造时同时安装,管道上的取源部件应在管道预制、安装的同时安装。 在设备或管道上安装取源部件的开孔、焊接工作,应在设备或管道的防腐、衬里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在高压、合金钢、有色金属设备和管道上开孔,应采取机械加工的方法。 安装取源部件时,不应在焊缝及热影响区域内开孔及焊接。 在高、中压管道的同一断面管壁上只允许开一个孔。第4页/共58页第四页,共59页。取源部件安装的一般(ybn)规定 高、中压热力管道取源阀门应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在砌体和混凝土浇注体上安装

3、取源部件,应在砌筑和浇注的同时埋入,埋设(mi sh)深度、露出长度应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当无法同时安装时,应预留安装孔,安装孔周围应填充密实、封堵严密。 相邻两个取源部件之间的距离应大于被测管道的外径,且不小于 取源部件安装完毕,应与设备和管道一起进行压力试验。第5页/共58页第五页,共59页。温度(wnd)取源部件安装的技术要求第6页/共58页第六页,共59页。温度(wnd)取源部件安装的技术要求 取源部件与管道垂直安装时,取源部件的轴线与管道轴线垂直;与管道倾斜安装时,取源部件宜逆着物料流向,取源部件轴线与管道轴线相交。 热电阻、热电偶插深要求(yoqi):高温高压蒸汽管道的公称直径不大

4、于250mm时,插深宜为70mm,公称直径大于250mm时,插深宜为100mm。一般流体介质管道外径不大于500mm时,插深宜为管道外径的1/2;外径大于500mm时,插深宜为300mm。风、烟及风粉混合物介质管道,插深宜为管道外径的1/31/2。回油管道测温元件的测量端,应浸入被测介质中。第7页/共58页第七页,共59页。压力取源部件安装的技术(jsh)要求 压力取源部件与温度取源部件在同一管段时,压力取源部件安装在上游侧。压力取源部件与流量取源部件在同一管段时,压力取源部件安装在下游侧。 在水平或倾斜的的管道上安装压力取源部件,取压点的方位应符合下列规定:测量气体(qt)压力时,应在管道的

5、上半部;测量液体压力时,应在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水平中心线成045度的夹角范围内。测量蒸汽压力时,应在管道的上半部或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水平中心线成045度的夹角范围内。第8页/共58页第八页,共59页。压力取源部件(bjin)安装的技术要求 在垂直风管、炉墙或烟道上,取压管应倾斜向上(xingshng)安装,与水平线所成的夹角大于30度。 测量管道静压时,取源部件的端头应与内壁齐平,不得深入内壁。 压力取源部件与管道上调节阀的距离,上游侧应大于2倍工艺管道内径,下游侧应大于5倍的工艺管道内径。第9页/共58页第九页,共59页。流量取源部件(bjin)安装技术要求 取源部件的上下游直管段最小长度应

6、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gudng)(超声波流量计:前5后3,电磁流量计:前10后5)。取源部件规定(gudng)的直管段内不能有其它取源部件和检测元件。 在水平或倾斜管道上安装节流装置时,取压口的方位应符合压力取源部件的规定(gudng)。第10页/共58页第十页,共59页。分析取源部件安装(nzhung)技术要求 应安装在压力稳定能灵敏反映真实成分变化的位置,取样点周围不应有层流、涡流、四角、堵塞、空气渗入。 被分析的气体中含有固体或液体杂质时,取源部件的轴线与水平线的仰角应大于15度。 在水平或倾斜的管道上安装取源部件,安装方位与压力取源部件要求相同。 可燃气体检测器和有毒气体检测器的安装位

7、置应根据所检测气体的密度(md)确定,其密度(md)大于空气时,检测器应安装在距地面200300mm处,其密度(md)小于空气时,检测器应安装在泄漏区域的上方。第11页/共58页第十一页,共59页。物位取源部件安装(nzhung)技术要求 物位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物位变化灵敏(ln mn),且检测元件不易受到冲击的部位。 雷达、超声波、射频导纳物位计的取源部件应使检测元件与被测对象区域内无遮挡物,并应远离物料进出口。第12页/共58页第十二页,共59页。仪表(ybio)及检测元件安装技术要求第13页/共58页第十三页,共59页。仪表及检测元件安装(nzhung)技术要求第14页/共58页

8、第十四页,共59页。仪表及检测(jin c)元件安装技术要求第15页/共58页第十五页,共59页。仪表及检测元件安装(nzhung)技术要求 仪表安装前应进行检定合格,合格标签应贴在表壳右侧或背面。安装后的仪表应有标识牌,表明测量对象、用途和编号。 设计文件规定需要脱脂的仪表,应经脱脂检查合格后安装。 现场仪表的安装位置应按设计文件规定施工(sh gng),当设计文件未具体明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光线充足,操作和维护方便; 仪表的中心距操作地面的高度宜为1.21.5m; 显示仪表应安装在便于观察示值的位置; 仪表不应安装在有振动、潮湿、易受机械损伤、有强电磁场干扰、高温、温度剧烈变化和有腐蚀

9、性气体的位置;第16页/共58页第十六页,共59页。仪表及检测元件安装技术(jsh)要求安装过程中不应敲击、振动仪表。仪表安装后应牢固、平正。仪表与设备(shbi)、管道或构件的连接及固定部位应受力均匀,不应承受非正常的外力。直接安装在管道上的仪表,宜在管道吹扫后安装,当必须与管道同时安装时,在管道吹扫前应将仪表拆下。直接安装在设备(shbi)或管道上的仪表在安装完毕应进行压力试验。测量低压的压力表或变送器的安装高度,宜与取压点的高度一致;测量高压的压力表安装在操作岗位附近时,宜距操作面1.8m 以上,或在仪表正面加保护罩。第17页/共58页第十七页,共59页。仪表及检测元件(yunjin)安

10、装技术要求 测量蒸汽、水及油的就地压力表,所测介质公称压力大于.4MPa或管路长度大于3m时,除取源阀门外应配置仪表阀门;当被测介质温度高于60度时,就地压力表仪表阀门前应装设U形或环形管。测量剧烈波动的压力时,应选用具有阻尼作用的压力表,仪表阀门后应加缓冲装置。 对仪表和仪表电源设备进行绝缘电阻测量时,应有(yn yu)防止弱电设备及电子元件被损坏的措施。第18页/共58页第十八页,共59页。仪表管路(un l)安装技术要求第19页/共58页第十九页,共59页。仪表管路安装(nzhung)技术要求 仪表管道不宜安装在有碍检修、易受机械损伤、腐蚀和振动的位置(wi zhi)。 仪表管道埋地敷设

11、时,必须经试压合格和防腐处理后再埋入。直接埋地的管道连接时必须采用焊接,在穿过道路、沟道及进出地面处应加保护套管。 金属管道的弯制宜采用冷弯,并宜一次弯成。管子弯制后,应无裂纹和凹陷。 高压钢管的弯曲半径宜大于管子外径的5倍,其他金属管的弯曲半径宜大于管子外径的3. 5倍,塑料管的弯曲半径宜大于管子外径的4. 5倍。第20页/共58页第二十页,共59页。仪表管路安装(nzhung)技术要求 仪表管道安装前应将内部清扫干净,管端应临时封闭。需要脱脂的管道应经脱脂检查合格后再安装。 直径(zhjng)小于13m m的铜管和不诱钢管,宜采用卡套式接头连接,也可采用承插法或套管法焊接。承插法焊接时,其

12、插入方向应顺着流体流向。 仪表管道应采用管卡固定在架上。当管子与支架间有经常性的相对运动时,应在管道与支架间加木块或软垫。 仪表管道支架的制作与安装,应满足仪表管道坡度的要求。支架的间距宜符合规定。钢管:水平安装1.001.50m ;垂直安装1.502. 00m。铜管、铝管、塑料管及管缆:水平安装0. 500. 70m ;垂直安装0.701.00m 。 不锈钢管固定时,不应与碳钢材料直接接触。第21页/共58页第二十一页,共59页。仪表管路(un l)安装技术要求 仪表管道在穿墙或过楼板处,应加保护套管或保护罩,管道的接头不应在保护套管或保护罩内。 仪表管道引入安装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有毒及有

13、腐蚀性物质环境的盘、柜、箱时,其引入孔处应密封。 测量管路的最大允许长度的规定:压力测量管路不大于150m,微压、真空测量管路不大于100m,水位测量管路不大于50m。 管路敷设时,应考虑主设备(shbi)的热膨胀,管路应尽量避免敷设在膨胀体上,如必须在膨胀体上装设取源装置,其引出管需加补偿装置。第22页/共58页第二十二页,共59页。电缆(dinln)桥架及导管安装技术要求第23页/共58页第二十三页,共59页。电缆桥架及导管(dogun)安装技术要求 电缆桥架的安装时序:在土建工程基本结束以后,与其他管道(风管、给排水管)的安装同步进行,也可稍迟于管道安装一段时间,但必须解决好电缆桥架与管

14、道在空间位置。 电缆桥架垂直段大于2m 时,应在垂直段上、下端桥架内增设固定电缆用的支架,当垂直段大于4m 时,还应在其中部增设支架。 电缆桥架采用螺栓连接时,宜用平滑的半圆头螺栓,螺母应在电缆桥架外侧,固定应牢固。 电缆桥架的开孔应采用机械加工方法。 电缆桥架成排拐弯时弧度应一致(yzh)。 金属桥架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接地可靠,使用非金属桥架应沿着桥架全长另敷设专用接地。第24页/共58页第二十四页,共59页。电缆(dinln)桥架及导管安装技术要求 桥架水平敷设时距地高度一般不宜低于1.5m,垂直敷设时距地面1. 8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但敷设在电气专用房间(如配电室、电气竖井等)

15、 内时除外。 电缆桥架多层敷设时,其层间距离一般为:控制电缆间不应小于200mm ,电力电缆间不应小于300mm。 电力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电力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桥架横断面的6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75%。 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yt)管道的下方,否则应采用防腐、隔热措施。 电缆桥架在穿过防火墙及防火楼板时,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第25页/共58页第二十五页,共59页。电缆桥架及导管安装(nzhung)技术要求 电缆导管弯曲后的角度不应小于90。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6倍,单根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不超过2个。 金属电缆导管应采用镀锌管,锌层剥

16、落处应涂防腐漆。 金属电缆导管采用螺纹连接时,管接头长度不应小于管外径的2.2倍,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 埋设电缆导管连接处宜采用套管焊接,并做防腐处理,套管长度不小于管外径的2.2倍。 电缆导管与检测元件或现场仪表之间,宜用金属软管连接,并应设有防水弯。 当电缆导管有可能受到雨水或潮湿气体(qt)浸入时,应在其最低点采取排水措施第26页/共58页第二十六页,共59页。盘柜安装技术(jsh)要求第27页/共58页第二十七页,共59页。盘柜安装(nzhung)技术要求 仪表盘、柜、箱的型钢底座应在地面施工完成前安装找正,其上表面宜高出地面(1020mm)。型钢底座应进行( jn

17、xng)防腐处理。 仪表盘、柜、操作台之间及仪表盘、柜、操作台内各设备构件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安装用的紧固件应为防锈材料。安装固定不应采用焊接方式。 柜间缝隙小于2mm,相邻两柜柜面不平度小于2mm,相邻两柜柜顶不平度小于2mm,成排柜柜面不平度小于5mm,成排柜柜顶不平度小于5mm,柜体垂直度误差小于0.15的柜体高度(高度2200mm的误差应小于3.3mm)。 盘柜接地形式和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第28页/共58页第二十八页,共59页。电缆敷设(fsh)技术要求 电缆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的净距,平行时不应小于1米,交叉时不应小于0.5米,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电缆通道应避开

18、锅炉的看火孔和防爆门;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穿管或封闭槽盒等隔热防火措施。 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特殊情况应按下列规定执行:电缆与热管道(沟)、油管道(沟)、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沟)、热力设备或其他管道(沟)之间,虽净距离能满足要求,但检修(jinxi)管路可能伤及电缆时,在交叉点前后1米范围内,尚应采取保护措施;当交叉净距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将电缆穿入管中,其净距可减为0.25米。第29页/共58页第二十九页,共59页。电缆敷设技术(jsh)要求 敷设塑料绝缘电缆时环境温度要求不低于0C,敷设橡皮绝缘电缆时环境温度要求不低于一15C。 电缆电线敷设前,应进行外观(wigun

19、)检查和导通检查,并进行绝缘电阻测试。 电缆穿管敷设时,仪表信号线路、供电线路、安全连锁线路、补偿导线及本质安全型仪表线路和其他特殊仪表线路,应分别采用各自的电缆导管。 电缆沟内敷设电缆,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与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第30页/共58页第三十页,共59页。电缆(dinln)敷设技术要求 仪表电缆与电力电缆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 塑料绝缘、橡皮绝缘多芯控制(kngzh)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10倍。 补偿导线应穿电缆导管或在电缆桥架内敷设,不得直接埋地敷设。 光缆敷设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和光纤导通检查;在光纤连接前和光纤连接后均

20、应对光纤进行测试;光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第31页/共58页第三十一页,共59页。电缆(dinln)敷设技术要求 导线敷设后的绝缘电阻(用500V绝缘电阻表测试),信号线路不小于2兆欧,补偿导线不小于5兆欧。 直埋电缆应使用铠装电缆,铠装电缆的金属外皮两端要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埋深应不小于0.7m,穿越农田时应不小于lm。电缆敷设后,上面要铺100mm厚的软土或细沙,再盖上混凝土保护板,覆盖宽度(kund)应超过电缆两侧以外各50mm。第32页/共58页第三十二页,共59页。控制室内设备(shbi)安装要求 .综合控制系统设备安装(nzhung)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21、 ( 1 )基础底座安装(nzhung)完毕; ( 2 )地板、顶棚、内墙、门窗施工完毕; ( 3 )空调系统已投入运行; ( 4 )供电系统及室内照明施工完毕并已投入运行; ( 5 )接地系统施工完毕,接地电阻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综合控制系统设备安装(nzhung)就位后应保证产品要求的供电条件、温度和湿度,保持室内清洁。 在插件的检查、安装(nzhung)、试验过程中应有防止静电的措施。第33页/共58页第三十三页,共59页。控制(kngzh)室内设备安装要求 配线和穿线工作。在土建工程完全结束以后,与装饰工程同步进行,进度安排应避免装饰工程结束以后,造成穿线敷设的困难。 各控制室布置。应

22、与整体的装饰工程同步,弱电系统(xtng)设备的定位、安装、接线端连接,应在装饰工程基本结束时开始。第34页/共58页第三十四页,共59页。其它:接地(jid)与防护 接地的种类(zhngli):保护接地,系统接地。第35页/共58页第三十五页,共59页。其它:接地(jid)与防护第36页/共58页第三十六页,共59页。其它:接地(jid)与防护 接地的目的:保护人身安全,抗电磁干扰,防静电。 保护接地的相关规定: 仪表盘、接线盒、电线管、电缆桥架以及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但人体有可能接触( jich)到危险电压的裸露金属部件应做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可接到电气的保护接地网上,但不应串联接地。保护接

23、地的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利用各种金属构件、金属管道作为接地线时,应保证其全长为完好的电气通路,并在其串接部位焊接金属跨接线。 当利用金属桥架作为接地线时,电缆桥架的起始端和终点端应与接地网可靠连接。全长不大于30m时,不少于2处与地网连接;全长大于30m时,应每隔2030m增加与接地网的连接点,并保证电气连接的全程贯通。第37页/共58页第三十七页,共59页。其它:接地(jid)与防护 系统(xtng)接地的规定: 计算机监控系统(xtng)的接地可直接接在全厂电气接地网上或接在独立接地网上,采用独立接地网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2欧姆,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接地电阻应包括接地引线电

24、阻。 屏蔽电缆、屏蔽补偿导线的屏蔽层均应接地,并符合下列规定: 1、总屏蔽层及对绞屏蔽层均应接地。 2、全线路屏蔽层应有可靠的电气连续性,当屏蔽电缆经接线盒或中间端子柜分开或合并时,应在接线盒或中间端子柜内将其两端的的屏蔽层通过端子连接,同一信号回路或同一线路屏蔽层只允许有一个接地点。 3、屏蔽层接地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信号源浮空时,应在计算机侧接地;当信号源接地时,屏蔽层的接地点应靠近信号源的接地点。第38页/共58页第三十八页,共59页。杂项(z xin):管道试压与吹洗 管道压力试验: 试验用压力表在周检期内并已经校验(xio yn),其精度符合规定要求,压力表不得少于两块。 例如,

25、压力表精度不得低于1.6级,非金属管道压力表精度不得低于1 .5级,表的满刻度值应为被测压力的1. 52倍。 待试管道上的安全阀、爆破片及仪表元件等已拆下或加以隔离。第39页/共58页第三十九页,共59页。杂项(z xin):管道试压与吹洗 管道吹洗前保护措施:应将管道系统内的仪表、孔板、喷嘴、滤网、安装孔板、节流阀、调节阀、电磁阀、安全阀、止回阀等管道组成件暂时拆除以模拟体或临时短管替代,对于焊接形式的上述阀门和仪表,应采取(ciq)流经旁路或卸掉阀头及阀座加保护套等保护措施。第40页/共58页第四十页,共59页。热工强条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2003) 6.0.8 压缩空气

26、站的热工报警信号和自动保护控制,应按标准中附录D、附录E、附录F的规定装设(zhun sh)。设有集中控制室时,附录中“应”装的热工报警信号应接入控制室。在控制室和机器旁均应设置空气压缩机紧急停车按钮。 6.0.9离心空气压缩机应设下列控制:进气调节控制,机组防喘振控制,排气气压恒压控制第41页/共58页第四十一页,共59页。热工强条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规定(gudng)(DL/T5174-2003): 7.2.5 进厂天然气总管及每台燃气轮机天然气进气管上应设置天然气流量测量装置,进厂输气总管上应装设紧急切断阀,并布置在安全与便于操作的位置。 12.5.3燃气轮机的主要保护: 1、超

27、速;2、排气温度高;3、振动过大;4、润滑油温度高;5、润滑油压过低;6、密封油差压低;7、遮断控制油压过低;8、排气压力高;9、燃烧室熄火;10、燃气轮机区域着火;11、手动停机;12、燃气轮机其它保护项目第42页/共58页第四十二页,共59页。热工强条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规定(DL/T5174-2003): 12.5.1 热工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热工保护系统的设计应有(yn yu)防止误动和拒动的措施,保护系统电源中断和恢复不会误发动作指令。2、保护系统应遵守下列独立性原则:燃气轮机、余热锅炉、汽轮机跳闸保护系统的逻辑控制器应单独冗余设置;保护系统应有(yn yu)独立的I/O

28、通道,并有电隔离措施;冗余的I/O信号应通过不同的I/O模件引入;机组跳闸命令不应通过通信总线传送。4、控制台上应设置停燃气轮机、停汽轮机和解列发电机的跳闸按钮。跳闸按钮应直接接至停燃气轮机、停汽轮机的驱动回路。第43页/共58页第四十三页,共59页。热工强条 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zhn q)管道蠕变监督规程(DL/T441-2004): 高温高压蒸汽(zhn q)管道监察段上不允许开孔和安装仪表插座,也不得安装支吊架。第44页/共58页第四十四页,共59页。热工强条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 5027-1993): 7.4.3 穿越墙壁、楼板和电缆(dinln)沟道而进入控制室、电缆(

29、dinln)夹层、控制柜及仪表盘、保护盘等处的电缆(dinln)孔、洞、竖井和进入油区的电缆(dinln)入口处必须用防火堵料严密封堵。 8.0.10 新建及扩建单机容量为200MW及以上发电厂的集控室(包括电缆(dinln)层)、计算机房、通信室应设置火灾检测设施和灭火装置。在主厂房外独立设置的网控室、通信室宜设置火灾检测装置第45页/共58页第四十五页,共59页。热工强条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6.7.13 在密集敷设电缆的电缆夹层内,不得布置热力管道、油气管以及其他可能引起着火的管道和设备 7.1.7 机组容量为200MW及以上但小于300MW的燃

30、煤发电厂应按标准中表7.1.7的规定(gudng)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1.11 机组容量为300MW以下燃煤发电厂,当油浸变压器容量为90000kVA及以上时,应设置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及其他灭火系统 7.12.4 消防控制室应与单元控制室或主控室合并设置 7.12.8 点火油罐区的火灾探测器及相关连接件应为防爆型第46页/共58页第四十六页,共59页。热工强条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9.1.1 自动灭火系统、与消防有关的电动阀门及交流控制负荷,当单台发电机容量为200MW及以上时应按保安负荷供电;当单机容量为200MW及以下(yxi

31、)时应按I级负荷供电。 10.6.4多轴配置的联合循环燃气轮机电厂,除燃气轮发电机组外,燃气轮机电厂的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固定灭火系统的设置,应按汽轮机发电机组容量对应执行标准中7.1节的规定。 11.6.1 当火灾发生时,送风系统、排风系统、空调系统应能自动停止运行。当采用气体灭火系统时,穿过防护区的通风或空调通风道上的防火阀应能立即自动关闭。第47页/共58页第四十七页,共59页。热工强条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15-2009): 4.2.11 设置在爆炸危险区域的摄像机及其配套设备必须采用与爆炸危险介质相适应的防爆产品。 4.3.4 爆炸危险区域的监视(jinsh)目标需设置

32、辅助照明时,必须采用与爆炸危险介质相适应的防爆灯具 第48页/共58页第四十八页,共59页。热工强条防爆(fn bo)摄像机第49页/共58页第四十九页,共59页。热工强条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4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DL5190.4-2012): 8.4.12 屏蔽电缆、屏蔽补偿导线的屏蔽层均应接地,并符合下列规定: 1、总屏蔽层及对绞屏蔽层均应接地。 2、全线路屏蔽层应有可靠的电气连续性,当屏蔽电缆经接线盒或中间(zhngjin)端子柜分开或合并时,应在接线盒或中间(zhngjin)端子柜内将其两端的的屏蔽层通过端子连接,同一信号回路或同一线路屏蔽层只允许有一个接地点。 3、屏蔽层接

33、地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信号源浮空时,应在计算机侧接地;当信号源接地时,屏蔽层的接地点应靠近信号源的接地点。 3.1.6 合金钢部件、取源管安装前、后,必须经光谱分析复查合格,并应记录 第50页/共58页第五十页,共59页。热工强条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T612-1996): 9.2.6 弹簧压力表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禁止(jnzh)使用:有限止钉的压力表,无压力时指针移动后不能回到限止钉时;无限止钉的压力表,无压力时指针离零位的数值超过压力表规定的允许误差量;表面玻璃破碎或表盘刻度模糊不清,封印损坏或超过校验有效期限;表内泄漏或指针跳动;其他影响正确指示压力的缺陷。 第51页/共58页第五十一页,共59页。热工强条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DL5190.3-2012) : 4.5.2 汽轮机保护装置的各项表计和电磁传感原件安装前应经热工仪表专业人员检查合格。 4.5.17 对于(duy)超速监测保护、振动监测保护、轴向位移监测保护等电子保护装置,应配合热工人员装好发送元件,做到测点位置正确,试验动作数字准确,并将引线妥善引至机外。 第52页/共58页第五十二页,共59页。热工强条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 5.4.3 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fsh)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特殊情况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