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兰亭集序》同步教案17_第1页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兰亭集序》同步教案17_第2页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兰亭集序》同步教案17_第3页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兰亭集序》同步教案17_第4页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兰亭集序》同步教案1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必修 V 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兰亭集序最新同步教案兰亭集序教案 17【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能力目标:1. 理清课文内容层次; 2. 理解作者的生死观。情感目标: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 进取的人生观。【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导入: 同学们,知道唐太宗吗?他在临死之前泪流满面向唐高宗央求道: “父王为创立大唐,历尽艰辛,而今天下托付给你,我也放心,父王只从你这里要一

2、样东西。”那位同学知道他要什么?对!他说:“我所要的兰亭真本,可与我同去,你的意思如何?”高宗点头答应了,太宗也就一命呜呼,气绝身亡。王羲之遗世的最佳书法珍品,就这样葬入了昭陵了。此后传世的“兰亭”是被萧翼从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禅师的弟子辩才处骗得送入太宗秘库之后, 遴选善书的欧阳询、 褚遂良等名家刻意临摹之作。中国人是形式美最发达的民族,篆、隶、行、草、山水、花、鸟、玉器、陶瓷、亭台、园林无一不表现中国人对形式美特殊的敏感,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这种美。这篇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佳品, 也许你们不知道的是, 它更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 通篇三百二十五字,文词优美,言简意深。在这

3、里,笔墨光泽与内涵文采交相辉映,珠联璧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王羲之的文章,一同走进王羲之诗意的境界。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作者简介。王羲之:( 321379 )字逸少,王旷之子,王敦、王导之侄,东晋初太兴四年生,太元四年卒,年五十八岁,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国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遗书,劝使应命,乃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羲之素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度浙江,便有终老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那里,谢安未仕时也住那里。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

4、之特撰此序,以申其志。被称为书圣,行草兰亭集序誉为行书第一。其人曾一度为官,积极用世,后辞官归田,娱情山 水,胸怀旷达。序:序,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文字。多介绍成书经过,意旨,作者情况等,亦可评论。古人宴集,常一同赋诗,推一人作序。【自主学习 其乐陶陶】1、夯实基础:修禊()放浪形骸()齐彭殛()掌握以下字词的读音:癸()丑会稽()流觞()曲水游目骋()怀臣囹临文嗟()悼 趣()舍万殊知识点运用:【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2、趣舍万殊“趣”通“取”【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今义: 次第较后;第二。 次要的地位。

5、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今: 抱在怀里; 胸前; 心里存着; 打算。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表凭借,用来。 的原因。如:所以兴怀。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6、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7、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九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况修短随化寿命长 寿命短死生亦大矣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殛为妄作把看作相等3

6、、名词作动词映带左右环绕一觞一咏 喝酒4、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等同,把看作一样。5、动词的使动用法九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6、动词活用为名词人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二)一( 1) 一起。例:若合一契( 2) 一样。例:其致一也( 3) 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三)次1、列坐其次旁边 水边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3、凡用兵之法

7、,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四)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五)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6、修守战之具 (六)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情致达到得到招致高长学习 进步办好修建整治至 、及 ,注定期望、要求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周、满4、期(j i )

8、年之后5、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死生亦大矣。(二)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于+宾语也叫状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定语后置: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一一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团结协作,其乐融融】三、探寻诗一般的思想境界:(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1 .在兰亭集序中,作者叙兰亭雅集,悟人生要义,其情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哪两个字可以显示出作者情感的变化?乐一(痛)一悲2 .朗读第一段,在第一段中找出作者“乐”从何而来。(用原文语句

9、回答)此地幽情3 .朗读第二、三段,找出作者的“悲”从何处而来。(用原文语句回答)向之所欣终期于尽4、体会作者心境的变化,深入思考,作者因何而悲,为何而悲?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一生死生,齐彭殛",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夫当 "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可这种生活观在我看来是何 等的虚伪可笑。正因为我对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贤者"。我"悲"古人,因为我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我亦"悲"后人,"后之观今,亦由今之视昔&

10、quot;,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他询问古今,发出悲叹。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 千古同悲 " ,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5作者的悲叹与第一段的叙事有何联系?针对人生的这种感情变化, 用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而发表的感慨议论: 人们对自己先前喜欢的事物转瞬变为历史的陈迹这件事尚且感慨万分, 何况随着世界的变化, 人们难免一死这件事呢?这里的“向之所欣”指的应该是兰亭集会这件事,这样前后文之间就自然联系起来了。【我的魅力,在此展现】四、探究: (个人发挥)1作者的这种悲哀之情是否是消极悲观?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 悲叹并不等于悲观, 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 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 " 消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