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摘要:目的: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初中生在不同的自尊水平下所采用的应对方式以及考查初中生自尊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240名初中生为被试,以“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和“解压宁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为测验工具。结果:(1)初中生自尊与应对方式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及性格、人际关系、外貌满意度及与父母的关系上存在显著差异。(2)初中生自尊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结论:(1)初中生自尊与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城乡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差异。(2)初中生自尊与应对方式间存在显著相关。关键词:初中生 自尊 应对方式1 前言自尊一词来自拉丁语aestimat
2、e,自尊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积极情绪体验。需要注意的是自尊并不必然具有社会比较意义,虽然自尊大部分为社会比较的结果;自尊是对“总体自我”的情感性体验。应对方式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纪Freud对自我心理学的研究。张月娟(2005)将应对方式定义为:是人们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应对方式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界的关注。初中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重要成长阶段,这一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期。自尊是个性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自尊的发展对个体人格的构建起重要作用。自尊虽然是由个人
3、积累的经验所塑造,但是它也会反过来影响个体对各种社会刺激的心理反应。从岑延远等(2005)研究结果来看,高自尊的人比低自尊的人拥有更多积极的人格特征,而且也有研究表明,自尊水平的高低对应对方式的选择有显著影响,自尊水平越高的被试,越倾向于采用问题解决和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而自尊水平越低的被试,越倾向于采用自责、逃避和幻想的消极应对方式。高志奎(2011)研究发现: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起到保持心理平衡,保护心身健康的作用,不良的应对方式却会增加个体的困扰,加重个体的压力,甚至产生心理疾病。以往对有关初中生的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很少,大多数研究的被
4、试是大学生或者成人,因此,本研究以初中生为被试,来分析和探讨初中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2 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选取银川第二十中和灵武三中的部分初中生,共发放2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31份,有效问卷率为96.25%,剔除9份无效问卷,其中男生116名,女生115名。2.2 研究工具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该量表有10个条目,分四级评分,其中3、5、9、10题反向计分。分数越高,自尊水平越低。Dobson和Fleming曾报告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nchs)为0.77和0.88,分半信度为0.76,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效度及与其他的自尊量表有显著相关性。解亚宁的简
5、易应对方式量表。解亚宁编制,共20个项目,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总量表的(Cronbachs)系数为0.90,积极应对维度的(Cronbachs)系数为0.89,消极应对维度的(Cronbachs)系数为0.78,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9。2.3 研究程序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集体施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在施测时由本人宣读指导语,待学生理解后方可作答,施测时间约25分钟,作答完成当场收回问卷。3 结果与分析3.1 初中生自尊与应对方式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3.1.1 不同性别、是否学生干部及城镇和农村的初中生在自尊与应对方式上的差异为了检验初中生在性别、是否学生干部及城乡上是否有差异,
6、由此,以性别、是否学生干部(表中称学干、非学干)及城乡为自变量,以自尊、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做为因变量,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在自尊、应对方式总分及积极应对方式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消极应对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是否学生干部上,初中生在自尊、应对方式总分、积极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消极应对方式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城镇与农村的初中生在自尊、应对方式及积极应对方式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城镇的初中生更多的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且显著(p<0.
7、05)。表1 初中生自尊与应对方式在各个变量上的差异分析(M±SD)变量 自尊 应对方式总分 积极应对 消极应对 男(n=116) 29.29±3.72 31.47±7.58 21.78±5.76 9.69±4.29女(n=115) 29.17±4.23 29.56±7.46 21.02±5.85 8.54±3.98 t 0.244 1.938 1.004 2.111* 学干(n=76) 30.13±3.17 32.20±7.14 22.78±5.72 9.42±4
8、.20 非学干(n=155)28.79±4.04 29.70±7.65 20.73±5.75 9.00±4.17 t 2.440* 2.385* 2.547* 0.775 城镇(n=114) 29.54±4.25 31.31±7.53 21.46±5.75 9.85±4.42 农村(n=117) 28.93±3.68 29.75±7.55 21.35±5.88 8.40±3.80 t 1.154 1.567 0.138 2.669* 注:*p<0.05。3.1.2 不同
9、年级、性格、人际关系、外貌满意度及与父母关系的初中生在自尊与应对方式上的差异为了检验不同年级(初一、初二、初三)、性格、人际关系、外貌满意度与父母关系的初中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差异情况,以年级、性格、人际关系、外貌满意度与父母关系为自变量,以自尊、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做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初一年级的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初二和初三年级且差异显著(p<0.05),初一至初三年级在应对方式总分、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应对方式上初三年级的得分高于初一和初二年级,而且初三年级更多的采用积极的应对方
10、式;性格开朗的初中生的自尊水平高于性格中性和内向的,差异显著(p<0.05),在应对方式上性格开朗的学生更多的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而且差异显著(p<0.01),性格中性的初中生更多的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尊水平高的初中生的人际关系很好,更多的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差异显著(p<0.01),人际关系一般的学生更多的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差异显著(p<0.05);自尊水平高的初中生对自己的外貌很满意,更多的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差异显著(p<0.01),而对自己外貌不满意的初中生更多的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
11、;与父母关系好的初中生自尊水平高于与父母关系一般和不太好的,且更多的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且差异显著(p<0.01),与父母关系不太好的初中生更多的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表2 初中生自尊与应对方式在各个变量上的差异分析(M±SD)变量 自尊 应对方式总分 积极应对 消极应对 年级 初一(n=90) 30.12±3.45 30.72±7.32 21.69±5.40 9.03±3.93 初二(n=62) 28.61±4.46 30.05±7.37 20.10±5.69 9.95&
12、#177;4.52 初三(n=79) 28.70±4.00 30.66±8.06 22.10±6.24 8.56±4.10 F 3.815* 0.165 2.273 1.987性格 开朗(n=81) 29.88±4.17 31.67±6.82 22.89±5.57 8.78±4.06 中性(n=137)29.11±3.77 30.37±7.65 21.04±5.55 9.33±4.30 内向(n=13) 26.46±3.89 25.00±8.97 16.0
13、0±6.52 9.00±3.51 F 4.411* 4.559* 9.156* 0.447 人际 很好(n=112)30.33±3.69 30.79±7.49 22.40±5.62 8.38±4.09关系 一般(n=115)28.19±4.00 30.52±7.37 20.70±5.71 9.82±4.06 不好(n=4) 28.25±4.27 28.25±4.27 13.50±6.45 9.50±7.05 F 8.906* 2.065 6.48* 3.4
14、37*外貌 很满意(n=65)30.89±2.88 30.94±6.67 22.66±5.29 8.28±3.93满意 较满意(n=149)28.99±3.92 30.60±7.88 21.22±5.74 9.38±4.27 度 不满意(n=17)24.94±4.56 24.94±4.56 18.18±7.10 10.00±3.95 F 18.20* 0.924 4.345* 2.018与父母 很好(n=158)29.67±3.54 30.56±7.24
15、21.94±5.64 8.63±4.01 关系 一般(n=66) 28.71±4.24 30.79±8.16 20.68±5.67 10.11±4.47 不太好(n=7) 24.14±6.77 27.00±9.20 16.14±8.23 10.86±3.13 F 7.681* 0.801 4.158* 3.636*注:*p<0.05,*p<0.01。3.2 初中生自尊与应对方式在各个维度上的相关性分析为了检验初中生自尊与应对方式及应对方式的各个维度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
16、析方法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初中生性格与人际关系及自尊与应对方式总分、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上均存在显著相关,而性格与消极应对方式以及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上不存在相关。表3 初中生自尊与应对方式在各个维度上的相关(M±SD) 性格 人际关系 自尊 应对方式总分 积极应对 消极应对性格 1人际关系 0.290* 1自尊 -1.70* -0.261* 1 应对方式总分 -1.67* -0.065 0.290* 1积极应对 -0.252* -0.201* 0.486* 0.837* 1 消极应对 0.048 0.163* -0.151* 0.648* 0.125 1 注
17、:*p<0.05,*p<0.01。4 分析与讨论4.1 初中生自尊与应对方式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4.1.1 不同性别、是否学生干部及城镇和农村的初中生在自尊与应对方式上的差异从整体上看,男女生在自尊、积极应对方式总分及积极应对方式上无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在消极应对方式上有性别差异,男生更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本研究的结果与黄希庭(2000)的研究结果一致,初中生的应对方式在性别上有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多的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原因可能是在小学和初中女生都在学习上占优势,因而在应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比男生更容易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家庭对于男生的期望更高
18、,要求更严,相对于男生,社会、家庭和学校给予女生更多的包容与支持,对于女生的要求相对较低,女生所承受的压力也相对较小。因此,男生比女生更容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在是否学干上,初中生在自尊、应对方式总分、积极应对方式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学生干部在积极应对的得分上高于非学生干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近年来很多学者关注学生干部的培养,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的、优秀的群体,与非学生干部相比,学生干部对成功的欲望更加的强烈,对学习目标的把握更加的明确,他们有自信,自我效能感高,有较强的对学习和工作的调控能力,与教师、同学关系密切,因而他们在学习中收获的更多的是成就感,
19、这样更加推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学生干部在学习和工作上的表现都很突出,与教师同学走得很近,因此,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期望和关注,无论在眼神、言语甚至细微的动作上面都能让学生干部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赏识和关爱,这在无形中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所以,在应对方式上更多的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从城镇和农村上看,本研究的结果与张文新等(1998)的结果一致,城市学生的自尊水平高于农村,农村女生的自尊水平最低。少数人群存在一些特殊问题,这方面在国外研究较多,表明由于偏见的原因,少数人群可能会从他人评价中看到一种消极的自我形象,从而倾向于具有较低的自尊水平。初中生在消极应对方式上存在差异,城
20、镇的初中生更多的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这可能是由于中学生的心理还未定型,正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因此在遇到问题时,他们会采取一些不太成熟的方式来应对环境中的困难,这与刘贤臣(1998)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是与农村及城镇学生的成长环境有关,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狭小且艰苦的生活环境以及单一的成长经历使他们养成了不易接收新事物,遇到问题常常要求助于别人的习惯,而相对于城镇的学生来说,他们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但是遇到问题时更容易采用退避、幻想等消极的应对方式。4.1.2 不同年级、性格、人际关系、外貌满意度及与父母关系的初中生在自尊与应对方式上的差异 从结果来看,初一学生的自尊水平明显高于初二和初
21、三年级,差异显著。原因可能是初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入学,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对未来充满着期待和憧憬,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跃跃欲试,信心满满,因而表现出了较强的效能感,情绪高涨,对老师同学的关系也比较亲密,自尊感较强。初二和初三年级处于中学阶段最为敏感的时期,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同学间的竞争激烈,家长和教师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因此其自尊水平出现严重的下降。不同性格的初中生在自尊及应对方式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性格开朗的学生,他们的自尊水平高于性格中性和性格内向的,而且在应对方式上也更多的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本研究的结果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李文道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李文道的研究
22、结果表明:情绪不稳定、易焦虑和内向的个体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好交际、随和、开朗的个体易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原因可能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常以求助、解决问题、寻求业余爱好等方式为主,那么性格开朗的学生更多的是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而性格中性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倾向于幻想、逃避问题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人际关系不同的初中生在自尊与应对方式上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人际关系很好的初中生自尊水平高于人际关系一般和不太好的学生,而且常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原因可能是人际关系良好的初中生在社会支持及家庭环境等方面比人际关系一般和不好的学生占优势,他们从以前只关心自己变成越来越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常能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和想问题
23、,因此他们也经常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从外貌满意度上看,对自己外貌满意的初中生的自尊水平高于对自己外貌较满意和不满意的学生,而且常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本研究的结果与黄希庭等(2002)的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是初中生已进入了青春期,由于生理方面的变化,使得他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外貌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且初中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人活动范围及人际关系发展,他们会以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自己身体的各个方面加以评价,因而对自己身体的要求更高。在传统观念里,就很强调人的外貌和地位,当他们对自己的外貌满意时,体现了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情绪。因此,他们的自尊水平高于对自己外貌较满意和不满意的学生,而且
24、更多的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与父母关系不同的初中生在自尊及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与父母关系好的学生自尊水平高于与父母关系一般和不太好的学生,而且他们更多的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本研究的结果与张文新等(1998)和钱铭怡等(1998)的研究结果一致,当父母与孩子关系良好时,他们对子女给予更多地关心、温暖与理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心境,形成较高的自尊和积极的自我评价,减少对个体心理发展不利的影响,从而有助于个体健康地发展;反之,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不利于个体自尊的形成,也不利于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而影响到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当自己
25、与父母关系好时,自己就获得了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学习、心理及精神上的鼓励,因而他们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4.2 初中生自尊与应对方式在各个维度上的相关性分析从结果来看,初中生在性格与人际关系及自尊与应对方式总分和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性格开朗的学生以及人际关系良好的学生,他们的自尊水平都很高而且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也就是说自尊水平高的学生更多的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自尊水平低的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这与岑延远、郑雪(2005)的研究结果是完全一致的。原因可能是高自尊的初中生往往从积极的方面看待自己、面对困难,相信自己有能力、也愿意积极地解决问题,
26、主动向别人求助,又不断地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我效能感,获得自信。低自尊的中学生则相反,往往没有足够的自信,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应对困难,体验到负面的情感;另一方面,自尊与应对方式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自尊感低的学生,在情绪上、生理上都产生了一定的耗竭感,不愿与老师、同学有很亲密的接触,以避免带来更大的压力,行动上总是回避学习情境,这些消极的体验、行为使学生在选择应对方式时会延续这种行为模式,倾向于选择消极的应对方式,如自责、幻想、退避等,进而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挫折感,从而更加影响到其自身的自尊感。5 结论(1)初中生自尊与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城乡等人
27、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差异。(2)初中生自尊与应对方式间存在显著相关。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6.1 本研究的不足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初中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研究很少,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在这方面的研究仍有许多不足值得改进。第一,由于人力及物力的限制,只抽取了银川二十中和灵武三中的部分学生,样本量有限,所得出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研究由于采用的是问卷调查,虽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的数据,但是无法深入了解更多的问题,而且也没有做深入的访谈,所以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第三,初中生属于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变化十分复杂,本研究没有从纵向研究的角度出发,所得出的结果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8、 6.2 本研究的展望由于时间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只做了初中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而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今后要更加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所使用的工具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当下研究所使用的量表都是测量一般的应对方式,缺乏使用频率等指标,缺少具体应激情境下的应对方式的测量,而且专门针对中学生的量表较少。第二,应多选取几所不同性质的学校进行研究,扩大样本的取样,而且重视其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第三,缺少应用领域的研究,以后也可从这方面入手来研究。第四,本研究只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施测,今后应把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及实验的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参考文献张月娟. (2005).
29、生活事件、负性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 心理发展与教育, (1), 9699.张文新, 林崇德. (1998). 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心理科学, 21(6), 489493.张卫东. (1998). 应对的多测评维度的鉴别分析. 心理科学, 21(1), 2134.钱铭怡, 肖广兰. (1998). 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心理科学, (6), 1721.林崇德. (1995). 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解亚宁. (1998).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 6
30、(2), 114115.黄希庭, 余华. (2000). 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 心理科学, 23(1), 15.顾明远. (1990). 教育大辞典.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高志奎. (2011). 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乐观人格特质的中介效应. 中国特殊教育. (7), 7174.陈红, 黄希庭, 郭成. (2002). 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心理科学, 25(5), 520522.岑延远, 郑雪. (2005). 大学生成就需要、自尊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心理学探新, 25(2), 7578.刘贤臣等. (1998). 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2(1), 4548.黄希庭, 陈红, 符明秋. (2002). 青少年身体自我的初步研究. 心理科学, 25(3), 260264.附录:亲爱的同学: 您好! 衷心感谢您花时间填答我们的调查表。以下是关于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有关题目。请您根据每个问卷的具体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最符合自己的答案,并在相应的数字上画“”即可,答案没有对错,也对您没有任何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太阳能光伏行业技术创新与市场趋势报告
- 氢能重卡在绿色出行解决方案中的应用前景与技术发展报告
- 2025年文化产业与5G+AI融合的创新模式市场分析报告
- 紫胶蒸发工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机械制造企业2025年服务化转型中的供应链管理优化与提升报告
- 水果罐头加工厂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坚果奶露生产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小麦果冻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铸管工基础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重冶火法冶炼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智慧养猪解决方案演示课件
- 最新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产品形态设计课件完整
- 德国巴斯夫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
- SG-A088接地装置安装工程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芯片原理与技术》课件微流控芯片
- HY_T 0330-2022 海滩养护与修复工程验收技术方法
-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及治理措施PPT课件
- 十四条经络养生课件
-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及程序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 钢结构厂房监理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