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零开始学摄影第一节:光圈景深的关系 随着数码时代到来,很多朋友都用上了DC也就是DIGITAL CAMERA 数码相机,数码相机也凭借其便利的使用,或超薄或超绚或超专业的外型已经抢夺了传统相机的半壁江山! 虽然DC已经深入民心了,但是很多朋友对相机技术和专有名词却不是很明白,所以也就造成了很多朋友,买机器第一句话就是问“你的相机是多少W象素的拉”等等这些不是太专业选购的话!所以我想做个相机技术知识普及的系列报道,好让不了解相机的朋友将来买相机可以多和商家侃侃,让他们不能轻易用”象素“来左右你的口袋中的MONEY,也让稍懂点的朋友更加的深入了解!那么首先我们从"光圈景深的关系&quo
2、t;来讨论吧! 首先我们来谈光圈,光圈的是一组制作在镜头里面可以活动的叶片,藉由控制光圈的大小,就可以控制光线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相机内光量的多寡。一般在拍照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都是藉由调整光圈与快门的大小组合,来完成一张相片的曝光。快门我们留到下一堂课中来研究,在这里老师要请大家有空时背一下下面的光圈数值: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 f22 / f32 上面的光圈数值,是我们一般相机镜头上常用的光圈值,其中号码越小的光圈(例如f1.4)它的进光量会越大,相对的光圈号码越大(例如说f22)的进光量反而小。所以一般我们在说大光圈时,
3、就是指号数越小的光圈值,这点初学者时常会搞混。 在每一组邻近光圈值之间,都有一格(或称为一级)的光量差异。例如f1.4 与f2两个光圈差了一格,f5.6与f8两组光圈间也是差了一格。每一格光圈的进光量都是以倍数成长,例如f4的进光量是f5.6的一倍,f2.8又是f4的一倍,这样倒算回去,f2.8的进光量就是f5.6的四倍了。其实不会算这个没有关系,目前你只要知道光圈每一格之间光量的差距是一倍就可以了,另外就是把上面几个光圈值花点时间记下来。 接下来我们要来谈谈景深,景深所指的是当我们对焦完成之后,在底片上呈现完全清楚(也就是说不会模模糊糊的样子)的距离范围。景深的大小与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
4、小以及摄影的距离有密切的互动关系。通常镜头焦距越长(例如说是长镜头)、光圈越大、摄影距离越近,景深就会越浅;而镜头焦距越短(例如广角镜头)、光圈越小、摄影距离越远,景深也就会跟着变深。 每一支焦聚、光圈大小不同的镜头,它的景深变化都会不一样。在大部分手动的镜头上常会刻有景深表供使用者来判断,而自动对焦的镜头则大多是使用了简化的景深表。在我们的初级课程中并不教大家如何看景深表,一来是学起来乏味,二来是一般拍照的人真的很少在查这个功能。 由于景深对于一张照片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在这个课程中要大家自己体验一下在使用不一样的光圈和镜头时,会有怎样的景深变化。在熟悉自己常用镜头在景深上变化的表现后,以后
5、拍照才能更得心应手。 首先需要一位模特儿来跟自己配合一下(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就行啦,美丑别挑剔,我们现在作的是光圈景深练习课程,不是在拍写真),然后找个背景较具变化的场地(例如在公园),将相机接上快门线架在三角架上。因为待会我们在使用小光圈拍摄时,快门的速度可能会拉的很慢,如果没有使用三角架拍摄,可能会得到晃动的画面。 接下来准备好一张纸笔来做纪录用。首先装上你常用的镜头,检查一下镜头光圈值从最大到最小的范围,然后将它记录起来。以我们这次的镜头为例,从最大光圈f2.8开始、然后是f4、f5.6、f8、f11、f16。 请模特儿就定位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拍照了,使用自动相机的人可以把相机切换到光圈先
6、决模式。一开始我们从最大光圈开始拍起,然后依序调整光圈,一直拍到最小的光圈为止,一边拍别忘了一边要记下你拍摄时使用的光圈值。使用自动相机的人因为可以交给相机来测光,所以只要依序变动光圈就可以了。使用手动相机(像是FM2)的人就要自己变化合适的快门值来配合每一段光圈,反正就是先设定好光圈,再寻找可以曝光OK的快门就对了。其实很简单的一句话,大光圈长焦距往往适合人像和静物的拍摄,可以造成浅景深的效果,也就主题清晰,背景虚化的效果,而一般来说,MM时尚机器都不是很容易做到,但是焦段略长,诸如10X焦的DC就能做到的效果了。第二节快门的初识 上一节选集讲到了光圈和景深的关系,其实摄影说白了就是一个通过
7、相机来控制光的过程,而光圈和快门,都是来控制暴光多少的方法而已!上节说到光圈值越大光圈也就越小,进光量也就越少,反之大家举一反三!暴光也就是取决于进光的多少,过暴会因为光线太强损失很多细节,弱暴却是光线太暗使得画面同样不尽人意!这就要求我们控制好暴光度,而暴光其实简单的来说是取决于光圈和快门的,上节讲述了光圈,这一节就让我们来学习下快门的知识! 快门是一组做在相机机身内的一个装置(有些中、大型相机的快门是做在镜头上),用来控制每一张拍摄底片的感光时间。首先我们来看看一般相机上面快门的组合: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8、 1/2000 甚至很多专业相机快门值达到301/16000 上面每一组数字的单位都是秒,譬如 1 是一秒、 1/15 代表的就是15分之一秒、1/125 代表的就是125分之一秒,这个意思就是说每一次我们照相时,让底片曝光的时间。跟光圈一样,上面每一个相邻的快门值之间都有一格(或说是一级)的差异。例如 1/8 跟 1/15 两个快门相差了一格、 1/125 与 1/250 也有一格的差距。 眼尖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上面的每一段快门时间,都是以倍数的方式在增减,也就是说每一段快门的时间都是次一段快门的两倍。越大值的快门进光时间越长,相对的让底片接受光量的大小就会越多,快门跟上一课谈的的光圈组合搭
9、配起来,就是每一次我们拍摄底片曝光组合。 打个比方,要是你想拍出夜色下,车流如丝带的效果,这就必须要你有三角架,有稳定的拍摄场地,在快门优先的情况下将快门打到10秒或者更长,这样在条件允许状况下你就能拍出那样的效果了从零开始学摄影 因为DC相对传统相机来说,CCD或CMOS成相原理的不同,决定了快门时滞总会慢一点,所以DC拍摄时更容易造成抖动,也就我们常看到的“鬼影”效果,所以我们在购买长焦距的DC时,可以选择同时购买三脚架,对于更专业点的来说,可以选择购买快门线,当然DC自带的防抖功能也能帮助你降低几档快门的! 一般单眼相机上面的快门组合还有一种称为B快门(就是在快门转盘上标示B的快门),它
10、是藉由快门按下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每一次曝光的时间,所以没有一定的秒数,至于上面的快门组合同学们倒不一定要强迫自己把它背下来,不过倒是要记得每一段快门的差距都是一倍这样的观念。象一般数码相机在LCD和EVF中就能直观的看出调整快门和光圈值后的效果,这也是DC能够越来越占领相机市场的一个原因之一! 第三章曝光EV的调整 前两节已经说到了光圈和快门的初步知识,其实很直白的说,摄影就是通过相机来控制光的过程,通过合理的构图和暴光来达到理想的相片! 光圈和快门都是物理上控制暴光的,而数码相机中的EV却可以通过调整相机内部软件来控制更合理的暴光度!应该说合理掌握了EV可以更好的帮助摄影者得到暴光更准确的相片
11、。 很多玩家在挑选数码相机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率,像素,分辨率大小等问题,对于数码相机曝光参数的注意往往不够,而这确实数码相机拍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说到曝光则不可能不提到EV曝光值。曝光值与光圈、快门以及ISO感率有关,当ISO固定时,EV就是光圈和快门的特定组合。我们用一个光圈快门对应表来讲述EV的概念。第一行是光圈序列A,从f/1f/32,而左边则是快门的速度,单位是秒,从1秒至1/1000秒。我们以 EV=6为例,从表中找出任意一个6,看它的行和列分别对应的数值,比如第8行第4列是一个6,那么它对应的光圈序列是F1.4,快门速度为1/30秒。这个表很简单,大家
12、应该很快就看懂的,不过普通消费级数码相机的光圈范围大多在f/2.8f/8之间。玩过数码相机的人都知道有曝光补偿这一说法,曝光补偿分为正补偿和负补偿两种。正补偿即曝光量要增加的意思,标示为EV+;负补偿即曝光量要减少的意思,标示为EV-。而从表中可以看出,EV0是1秒、f/1的组合,EV20是1/1000秒、f/32的组合,可见曝光量最大值是EV0,最小值是EV20。这和数码相机中正补偿、负补偿的表示方式恰好相反,也就是说正补偿EV+,其实EV值要减小;而负补偿EV-,EV值要增加。数码相机的曝光模式现在的数码相机曝光模式一般分为两种:程式自动模式和全手动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光圈
13、优先模式是指由拍摄者人为选择拍摄时的光圈大小。由相机根据景物亮度、CCD感光度以及人为选择的光圈等信息自动选择合适曝光所要求的快门时间的自动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动、快门时间自动的曝光方式。这种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优先考虑景深的拍摄场合,如拍摄风景、肖像或微距摄影等。它的优点是可让拍摄者根据需求控制景深。快门速度优先模式是指在拍摄者选择确定快门的基础上,由相机根据测光信息、CCD感光度和人为设定的快门时间,自动选定正确曝光所需要的光圈大小。即快门时间手动选择,光圈自动调定。在该模式下,大多数相机无论是手动选择快门时间,还是相机自动调定光圈系数,都会在LCD屏幕上和取景器内显示。第四节 ISO值光圈
14、快门关系和运用这一节和大家说说ISO的知识以及这几者之间的关系!ISO值: 在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里面都有这个设置,它是胶片或CCD感光能力的大小。普通家用的胶片一般ISO值是100,这好像一个标准值一样,在这个值下面,我们基本可以实现各种场合的曝光正确,建议初学的朋友可以使用这个值来进行操作。如果低于100,比如50或更低,那么画面质量将有所提高,画面更细腻,适合于拍摄人像或风光静物等场景,层次非常丰富。低感光度带来的影像是照成感光时间加长,不得不使用放大光圈或者放慢快门来补充曝光,以达到正确的画面要求。如果感光度值高于100,比如200,400或更高,那么,胶片画面的颗粒感就会增强,CCD画
15、面就有噪点产生,它的好处在于可以选择更快的快门速度或者更小的光圈,这样通过缩小进光量来达到正确曝光。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抓拍运动场面或者动态景物,合理运用可以产生比较特殊的效果。在比较暗的环境下面,提高感光度值也是一个好办法。光圈:镜头的通光量有光圈的控制作用,通常镜头光圈越大(F值越小),通过的光亮就越多,大光圈带来的特点就是能够获得很浅的景深,就是那种主体清晰,前后景模糊的效果,这个手段经常被用在人像摄影当中,能够突出主体。当然,大光圈下面的聚焦一定要保持准确,否则比较浅的景深很容易照成焦点的偏差。光圈越小(F值越大),通过的光亮就越少,在小光圈下面可以获得比较长的景深,这样比较适合表现宽广的
16、风光或者环境,清晰度范围很大。快门:配合光圈的变化,可以调整快门的速度来实现正确曝光,快门就是曝光时间的长短,比如你的光圈确定为F8,那么快门越快,进来的光亮就越少,快门越慢就进光更多,快速的快门可以把运动瞬间凝结在底片或者CCD上,比如喷涌的瀑布,在阳光下凝结成晶莹剔透的水珠。如果放慢快门速度,那么,主体不动是清晰的,背景的人群就会变成模糊的运动效果,画面的生动性加强。光圈和快门的关系:当一个景物的正确曝光确定以后,你可以变换不同的曝光组合来达到不同的效果,比如:一个场景在ISO100下面的正确曝光值是F8,1/125,那么,你可以选择F5.6,1/250-F11,1/60等等很多种组合,来
17、控制画面的表现方式,这里面就是一个摄影常用的规律“倒易率”就是要保证曝光量的正确,可以放大一挡光圈,同时提高一挡快门,或者缩小一挡光圈,同时放慢一挡快门。这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放大或缩小几档光圈,就要相应的加快或放慢几档快门。这样才能维持曝光总量的正确,保证画面质量,而画面效果就是通过不断变换光圈和快门的组合来达到的。当然,这种倒易率也有失效的时候比如拍摄月夜星空,等等特别的环境,这里就不是简单的倒易率能解决了,更多依靠摄影者的经验和技巧,这是需要实践来总结的ISO值的运用:ISO值可以控制曝光量,通常增加一挡ISO值,光圈就可以获得一挡缩小,或者快门获得一挡加快,反之亦然。这也是需要根据画
18、面效果的要求来调整的。当然在一般数码相机来说,高ISO会带来更高的稳定性和感光度,但是这也不可避免的造成成象效果的降低,比如在ISO50拍摄和ISO200拍摄的同一张样片来看,ISO的画面几乎肯定的是比后者要干净,噪点也要降低不少,所以在使用一般DC的人们,在光线不太好的状态下,选集推荐使用脚架而不是一味的提高ISO来提高稳定性!第五章 CCD指标以及象素的秘密 前面说到了数码相机一系列技术部件的知识,而现在我们回到最让普通消费者比较注意的地方那就象素的知识,很多朋友问的第一句话,你的数码相机是多少象素的,其实这一点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象素越高就能带来更高的清晰度,他只能带来在电脑上看更高
19、的分辨率而已!接下来,让我了解下CCD和象素之间秘密吧!到底需要多少CCD像素?CCD,是英文Charge Coupled Device的缩写,中文译名即“电荷耦合器件”。从功能上看,它负责将镜头传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类似于普通光学相机的胶片。CCD光电转换是通过CCD上面布满的许多感光点(MOS电容)来实现的。一张图片,就是通过这一个个的感光点来描述其色彩、亮度与灰度的。对CCD感光点,我们通常的另一种描述是“像素”。理论上,像素越多,拍摄时就能使被拍摄物的影像分得更精细,对图像的描述也会更精细。也就是说,要提高图像的分辨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像素个数,即CCD感光点的个数。正是由于这
20、个原因,CCD像素的个数,构成了数码相机成像质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决定因素甚至,被绝大多数人当作了唯一重要的参数,尤其是在普通消费者那里,“唯像素论”已经变成了主流消费观念。开头的例子中,那位同事,就是了为500万像素,甚至连变焦能力和镍氢电池都可以容忍。那么,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像素的个数呢?有人说,如果要达到普通35mm光学相机的画面质量,数码相机的像素至少要到千万以上。这句话的另外一层意思好像是,即使如600万像素级的高档家用数码相机,其成像质量也无法与普通的光学相机相比。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上面的比较是不公平的,因为所有的一切皆取决于我们的应用。在一些特殊的行业,比如出版、
21、影像、广告行业等,它们经常需要将图片放得很大。对这种应用,即时目前最先进的千万像素级数码相机,与传统光学相机相比,也捉襟见肘。而在家用领域,却极少有把照片放大到7寸以上的需求即使7寸照片,200万像素也完全满足需要了。下面列出一组分辨率、像素与实际成像大小的关系:600×800=48万像素=3寸照片700×1000=约80万像素=5寸照片(3.5×5英寸,毫米规格89×127);800×1200=约100万像素=6寸照片(4×6英寸,毫米规格102×152);1000×1400=约150万像素=7寸照片(5
22、5;7英寸,毫米规格,127×178);1200×1600=约200万像素=8寸照片(6×8英寸,毫米规格152×203);1600×2000=约310万像素=10寸照片(8×10英寸,毫米规格203×258);1600×2400=约400万像素=标准照片(8×12英寸,毫米规格203×304);1600×2800=约400万像素=宽幅照片(8×14英寸,毫米规格203×356)。(注:以上分辨率是相应尺寸照片所需要的分辨率,可能与数码相机所能调节的分辨率档次略有不
23、同。一般地,图片的分辨率乘积就是所需像素的个数。在同一相素数情况下,所能成像的最大尺寸也大致相差无几。比如,300万像素产品,其可调节的分辨率档次在数码相机中可能表现为2048×1536,也可能表现为1600×2000。)从上面的对比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普通家庭,如果没有特殊的放大需要,那么,300万像素应该是一个性价比都比较好的产品档次,甚至,200万像素也说得过去。如果在一种较低价位上,片面追求高像素值,那就极有可能损失相机的其他功能,而这些功能,比如变焦能力、微距拍摄能力、镜头质量、芯片处理速度等,对数码成像的质量而言,同样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300万甚至
24、4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所拍摄的画面质量倒不如部分200万像素级产品高的原因。现在的一个市场趋势是,许多厂商正利用用户对像素的盲目崇拜,玩起了像素升级的游戏。当然,升级的代价是成本的迅速增高。即以索尼的P系列看,其P52、P72与P92相比,除了像素由300万增加到500万外,功能几乎没有其它质的改变,然而,就是这个像素的变化,就引起了价格从2500元到3500元的变化几乎增加了1000元!为了迎合用户对像素的偏好,有些厂商还在插值像素上大做文章,比如说富士的SuperCCD技术。而插值像素的真面目是,通过软件运算得到新的像素数,从而提升画面的分辨率。由于新像素不是CCD的物理感光点产生的,也
25、即不是对画面的真实描绘,虽然画面可以翻倍地增大,但画面质量必然有所降低。因而,购买时一定要搞清楚光学像素与插值像素的值到底是多少。被人忽视的CCD大小如果拿索尼的MVC-CD300与P92这两款产品放在一起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前者是300万像素,而后者是400像素,但前者价格却比后者高了近2000元!个中原因在于,除了镜头的不同外,CCD面积的大小也是影响数码相机成像质量的一个极重要第六节 白平衡的定义和运用 提到白平衡也是数码相机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参数,比如,要是你在作画,明明是红色的花,而由于你的颜料调不出那种红色,那么你的画肯定会要失色不少!因此,DC中的白平衡技术,也就是让拍摄者来调
26、整出适合当时光线以及色彩的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在当时光线条件下,怎么使一张白色的纸更好的还原本色而已! 白平衡即White Balance,这个概念来自数码相机的运用中。在数码摄影中,如果白色还原正确,其他颜色还原也就基本正确了,否则就会出现偏色。我们知道:不同的光源发出光的色调是不同的,物体的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的不同而产生改变,同一个物体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颜色。人眼可以辨别各种颜色,而DC的CCD不具备这种功能;为了能让DC拍摄出的图像色彩与人眼所看到的基本一样,就需要“白平衡”来调整。白平衡能使DC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见的基本相同。 如果使用传统
27、相机,我们只能用日光型或灯光型胶卷加上一些滤色镜来调整色温。DC在调整色温方面的方便之处就是可以在相机内直接设置白平衡,使景物的色彩比较准确地重现。通常我们在拍摄时可以简单地使用自动白平衡,自动白平衡是DC根据当前画面,找出最亮点(白点)和最暗点(黑点),然后以此两点算出色温。使用自动白平衡能应付许多通常的拍摄任务,拍出照片的效果也不错。 不过,自动白平衡虽然方便,但准确度有限,所以现在的DC除了自动白平衡以外还预置了日光、阴天、白炽灯、日光灯等多种自定义白平衡,让拍摄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光照条件选择合适的白平衡。在现实生活中,光线条件是多种多样的,灯光类型也各不相同,于是许多DC又增加了手动白平
28、衡功能,即按标准白色设置白平衡参数。在拍摄现场光照条件下,用DC的镜头对准纯白色物体,并使景物充满DC的取景范围,手动调整白平衡。 另外,在拍摄时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白平衡。 在使用闪光灯拍摄时,因为电子闪光灯发出光线的色温与日光基本相同,所以应把白平衡设置为日光,即使是在拍摄夜景时也应如此,这样的设置对近景人物色彩的还原也比较好,而远景灯光在照片上一般表现为温暖的黄色,为大多数人所喜欢。如果你在拍摄夜景时只有远景而没有近景人物的话,则可以把白平衡设置为白炽灯。以下就是三张同一场景不同白平衡得到的不同效果的样片!花草是摄影爱好者经常拍摄的东西,拍花时不要用自动白平衡,根据当时的光源调整就行了。如果
29、在日光下拍花而把白平衡设置为白炽灯,则可以让白色的花拍摄出来带一些蓝色,如同情人节花店出售的“蓝色妖姬”! 现在学校教室、单位办公室基本是用日光灯照明。日光灯看上去是白色,其实是我们的眼睛在“自动白平衡”。日光灯发出的光的光谱不是连续光谱,只能用近似色温大约4000K来表示。在日光灯下拍摄时可以设置白平衡为日光灯;如果你嫌拍出来的照片有点偏绿色,也可以设置白平衡为日光,然后在镜头前面加一个专用的日光灯滤光镜,它是品红色(Magenta)的,只是市面上不常有卖。 在拍摄日出或日落时,色温比较低,别用自动白平衡,也不要设置成白炽灯,而应设置成日光。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效果会比较红一些,更加符合日出或日
30、落时的氛围。 小结:通过六章的讨论,我们对光圈,快门,暴光EV,ISO感光度,CCD以及白平衡这六种DC中最常用的技术参数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仔细看看,说着简单的东西,其实在实际运用中有着千变万化的组合来得到千变万化的摄影效果,其实万变不离其中,所有这些的改变和组合,唯一目的就是得到暴光准确的相片,加上摄影者独到思维的构图,那么一张好PP也就亮相于众人面前!DC是方便的,我们不要盲目的崇拜专业的DC,虽然专业DC能带给摄影者更多的创作灵感,但是后期的处理更是能弥补前期拍摄的瑕疵!因此,不管您现在正在使用何种DC,其实他都只是一支内容丰富的笔,而真正使其丰满的是摄影者您本身! 本人对摄影的理解就
31、是“独到的眼光胜过专业的镜头”!三:给初学摄影的爱好者十大忠告1 不要在接触摄影之前去反复琢磨自己主要拍什么次要拍什么不会去拍什么,想也是白想,更不要以此得出个什么结论而去决定买什么器材了.100%的人不会在学会开车之前问自己会去哪条街不会去哪条胡同一辈子出几次车祸闯几回红灯.摄影的道路是在未知中,依靠兴趣探索前进的,完全不必人云亦云,附庸风雅.2 不要迷信要拍好某种题材就一定要装备某种器材,譬如说拍人像就得85/1.4,拍风光就得16-35/2.8L,拍昆虫就得100/2.8MACRO你会成为败家子一个.广角也可以拍人像,长焦拍的风光更有特殊味道.所谓某款镜头是人像头,某款镜头是风光头,这样
32、的广告词都是用来欺骗业余消费者的3 相机是用来制造视觉享受的,不是用来砸核桃和遇到歹徒自卫反击的.尽量选择轻便实用的相机是比较务实的,当然,外型要漂亮,起码和自己的外型要相得益彰.4 所谓一镜走天涯的镜头最好不要买,因为你很没有可能会走天涯,如果你有条件走天涯,就更不能用诸如24-300这样的镜头拍东西了,为什么?问问买过这样镜头的朋友就知道了,他们正郁闷也说不定.5 没有任何基础,也没有兴趣研究相机基本知识的话,不妨先选择数码口袋机,要能手动调节光圈的,不要买傻瓜机,不要买胶片入门机.因为你一旦发觉自己真的越来越有灵感,你会痛苦地再花一笔钱买更好些的相机,这是定律.而现在从胶片入门,也是过时
33、的做法.6 网上的好看照片,包括论坛里的精品照片,特别是数码作品,几乎都有后期的精心制作,这也是摄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在论坛里,有心请教DX的话,应该多从他们那里诚恳的挖掘PS大法,而不是采访他们按动快门一瞬间的灵感是哪里来的-我的意思是,灵感是很难学会的,而技术是共通的.7 参加各种拍摄活动固然可以迅速提高水平,但是不能进一步提高水平.摄影是门孤独的艺术,不论是人像还是风光,独立思考之下才可能有独特风格的令自己满意的作品.所以,我的观点是,想多交朋友,就多参加活动;想长进摄影技术,就尽量单练,自己悟自己的,其乐无穷.8 既然是玩摄影,就不必遵守太多的教条,可以先沉浸在自我满足后,再慢慢接
34、受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毕竟摄影是主观艺术嘛.当然,得到更多人认可是种让人上瘾的享受.我的意思是,不必太把别人的评价当回事情,没有人比你自己理解自己的摄影追求.9 拍人像,不要从美女帅哥开始,那会让你有种惰性.真正的美女帅哥怎么拍都好看.建议先从老的和丑的拍起,而且拍这样的模特心理压力小,一般也不苛求你拍的多好,而他们一般也知道自己不怎么上镜,而你一旦拍好了,多有成就感!10 在摄影论坛评片,对于新手来说,更不要去吹捧DX,妄图以此换来DX好感而教你几招根本就是白搭,正确的做法是,合理拍砖,带着质疑去提问DX们往往会使出浑身解数澄清他的创作理念,这样,就提高更快了.四:克服初学摄影时的常见毛病学
35、摄影者常犯的毛病有以下几种:1.虚动。 所谓虚动是指被拍摄对象在画面中模糊不清,造成虚动的主要原因有: 对焦不准确; 被摄对象动作快,而快门速度慢; 按快门时手持相机晃动等因素。想对焦准确可以收小光圈,加大景深; 尽量选择焦距的倒数做为手持拍摄的快门(焦距以换算成135相机等效焦距为准)。2.光线运用不当。 光是摄影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初学者在拍人像时,由于光线运用不当,常常拍出“大黑脸”和“阴阳脸”的照片,这些现象往往是逆光和侧光拍照时造成的。为防止这些现象,拍摄时可用反光板、闪光灯适当补光或使被摄体改变方向,避开逆光拍摄。3.拍摄时机掌握不好。 特别是拍摄运动物体时造成主体缺胳膊短腿的现象
36、。 拍照时人们都希望自己笑得自然,可由于时机掌握不当,往往笑得不自然,甚至出现傻笑。 为防止这些毛病,宁可多观察一会儿,练好基本功,做到眼快、手快。接下来要解决的是:(1)取景构图的缺陷。a.距离太远时,解决办法应该是走近拍摄对象或者用长焦距镜头,以避免画面中主体所占的位置太小。b.表露太少,由于拍摄角度选择不当使得画面出现的本末倒置,可通过改变拍摄角度解决。c.正确把握摄影构图中前景与背景的运用,避免画蛇添足或喧宾夺主。d.主体与陪体,前景与背景运用不当,会造成主体被淹没而不突出,有经验的摄影者常常利用空白也就是在画面中留出适当的地方不安排物体,避免杂乱无章的现象。 另外摄影构图中还常常出现
37、画面分散、机械对等、呆板排列、倾斜失重等缺陷,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践予以克服。2.题材内容选择不当。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可供摄影者选择,但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可以成为素材,要根据摄影艺术的特点、创作规律进行适当选择。这些需要摄影者不断地学习,认真观察、体验、从具体的事物中吸取其精华予以形象表现,使作品增加感染力。应避免单纯猎奇、内容空洞、无聊、情节含糊等问题。3.画面缺乏特点创作。当内容确定后就应该选择适当的表现形式了。模仿是允许的,但更应该通过借鉴别人的作品丰富自己,力求创新就需要平常不断积累,多学、多看、多听、多拍,以掌握多种手法,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创作自己独具特色的作品
38、。 五:户外摄影十忌一、忌阳光直射 亮丽的阳光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使景色有生气,色彩饱和,并为使用高速快门和小光圈提供了条件。但是强烈的阳光也会带来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它那耀眼的光线会使被摄人物睁不开眼,同时,高角度的直射阳光还会在人物脸上造成浓重的阴影,显出皮肤皱纹,损害人物的形象美。所以在户外拍照,应多让阳光从侧面照射被摄者,忌脸部直接面向太阳。二、忌人物与有色环境过近 在明亮的光线照射下,物体的反光会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人物应尽量远离那些色彩明艳的景物(如新油漆好的建筑物的外墙、大型遮阳棚等),否则那些景物的色彩会映射到人物身上,造成偏色。三、忌顶光时人物站在水泥地上拍照 因为水泥地表面较
39、平整,且颜色浅淡,会形成较强的反射)亡,这种自下而上的"脚光",往往造成一种恐怖效果,应尽量避免。四、忌立于树旁拍照 光与影相辅相成,光愈强,影愈深。当人物站在树旁拍照时,阳光时常会把树叶投影到人物身上、脸上,造成斑驳的阴影,有损于画面的美感。五、忌忽视滤光镜 在户外无云的蓝天下,所有避光处都带 上蓝色色罩;而在暮日的辉光映照下,所有的景色都染上了一层橙红色。在如此环境中,若想让摄得的景色保持原有的色彩,就必须在镜头前装上相应的滤光镜,在前一种情况下可选用淡红或琥珀色的滤光镜,在后一种情况下可选用淡蓝色滤光镜。六、忌采用高速片 在晴空烈日下,光线强度已很高,若再采用高速片,
40、往往会迫使光圈收到极小,或无法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这些情况都会给摄影创作带来某些方面的限制。七、忌胡乱补光 在明亮的日光照射下,景物会有很强的反差。为避免反差过大,运用辅助光进行辅助照明是有效的,但要掌握好分寸,既要避免辅助光过亮,也要避免露出辅助光的痕迹 (如出现与主光相反的投影)。八、忌完全依赖自动曝光档 不少摄影爱好者在户外拍照喜欢使用自动曝光档,殊不知这种自动曝光档只能处理一些普通的情况,而遇到阴阳面各半或逆;光等情况便会变"傻",所以还得见机行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曝光调整。九、忌逆光直冲镜头 在光线很强的情况下拍摄逆光照,要防止光线直冲镜头,否则很容易产生光
41、晕现象。十、忌穿反光过强的服装 在强光下拍照,被摄者如穿反光强的服装(如白衬衫、发光尼龙做的服装等),会变得雪白一片或产生大块辉斑,使衣服质感难以表现。六:黄金分割与摄影构图谈谈黄金分割与摄影构图by Klaus Schroiff“黄金分割”是一种由古希腊人发明的几何学公式,遵循这一规则的构图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的,在欣赏一件形象作品时这一规则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条被合理分割的几何线段,对许多画家/艺术家来说“黄金分割”是他们在现时的创作中必须深入领会的一种指导方针,摄影师也不例外。原理1如图A:“黄金分割”公式可以从一个正方形来推导,将正方形底边分成二等分,取中点X,以X为圆心,线段XY为半径
42、作圆,其与底边直线的交点为Z点,这样将正方形延伸为一个比率为58的矩形,(Y点即为“黄金分割点”), AC = BA = 58。幸运的是,35MM胶片幅面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这种58的比率(2436 = 57.5)图A 原理2如图B:通过上述推导我们得到了一个被认为很完美的矩形,连接该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作对角线,然后从右上角向Y点(黄金分割点,见图A)作一线段交于对角线,这样就把矩形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现在,在理论上已经完成了黄金分割,下一步就可以将你所要拍摄的景物大致按照这三个区域去安排,也可以将示意图翻转180度或旋转90度来进行对照。图B, 图B-1 三分法则“三分法则”实际上仅仅是“黄
43、金分割”的简化版,其基本目的就是避免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通常把被摄物置于画面中央,这往往令人生厌。在图C1和C2中,可以看到与“黄金分割”相关的有四个点,用“十”字线标示。用“三分法则”来避免对称在使用中有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我们可以把画面划分成分别占1/3和2/3面积的两个区域。图C1 图C1-1 第二种:直接参照图示的四个“黄金分割”点。例如,设想我们看到了非常引人入胜的风景,但缺少具有优美几何结构的被摄主体,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只会是一个空洞泛味的场景,那该如何处理呢?试着寻找一个与这种单调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物体,并将这一被摄物置于如图C2中的其中一个“十”字点位置,这样照片就有了一个
44、明显的锚点,并将观众的目光由此出发引导至整个风景。 图C2图C2-1 天然画框有时在我们看到的场景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被摄主体,但往往由于主体周围杂乱的环境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而削弱了主体的吸引力,使照片最终的效果令人很失望。试试寻找一个能够排除杂乱环境干扰的天然画框使观众注意力集中于被摄主体,如图D利用主体周围的树枝形成一个天然画框从而使中间的山岩更为突出。图D 如图E的天然岩洞口也是一个极好的画框。图E 交叉线交叉线/对角线实际上又是“黄金分割”的另一形式,其基本思想是提供了一条指引你视线的引导线,较为理想的是某两个边角之间的连线。传统的方法认为左上角是最好的起始点,因为大多数人习惯从这里开始
45、浏览一幅图画(译者注:这一观点其实很多人看法不同)。但这种对角线如果是单一的直线往往会很平泛而令人厌烦,所以总要在图中有某种点缀(如图G)。图F中出现了一个多条斜线集聚的焦点,让观众的眼睛可以多方向地沿着引导线浏览而使画面生动有趣。图F-by Horst Schneider 图G中有两个锚点:小船和凉亭,恰到好处的点缀打破了原本很泛味的对称。图G-by Horst Schneider九:专业人士比你拍得好,可能就多花几毛钱近期发现不少朋友受少数人的影响开始走向唯器材论的误区,片片拍得不好,首先想到的是器材不够顶级,砸锅卖铁,从牙缝里挤出银两,上更高的器材,认为优秀的片子与自己的片子的差距主要是
46、器材差别,其实不然,用同样的器材,拍同样的东西,效果也会差距甚大,这之中的差距,往往并不是通过巨额资金堆出的距离,只是专业人士懂得触类旁通,合理利用资源,希望大家看后,有所启发,知道如果不动脑,就是器材比专业的好上几倍,也可能片片差上好几倍。就略举日常生活用品几例:1.我们经常看看器皿苹果等水果的广告,上面的水滴好象通人性,分布很合理,整得产品很起来很唯美,工匠们通常就是用无色鞋油或凡士林涂于表面,然后喷水,它可以防止水滴的滑落,而起定型水的作用。2.看到KFC的广告,我们无不为它的里面的数菜的艳丽惊叹,其实这样的东西并不是精心培育出来的,只不过是从小菜场买来,泡了一下碱水而已。3.我们经常看
47、到碑酒的广告吧,那碑酒视觉效果特棒吧,是不是很多人也试着拍过,就是没有人家的好?认为是厂商特制的吧?其实只要在碑酒里加入适量的精盐,那效果就来了。是不是想嫌它喷出来的泡沫不够好,不要紧,专业人士的也不够好,我们洗头发的那东东的沫够了吧?4.切开的苹果,拍了一张,切面就变色了?都来不及构图,怎么办,用盐水泡一下,几十分钟,你总该构图了吧?5.为什么人家拍出的菜总是那么好看,我拍的拷鸭,我拍的名贵鱼怎么就是那么的暗淡,好象不新鲜似的,那么的提不起人的胃口?那个职业摄影师在干什么?哦,他拎了瓶精制食用油,在往鸭鱼身上抹呢,我们也试试,哇,色泽真诱人,口水掉了一地。6.为何优秀的作品那光那影,那烟,怎
48、么都那么唯美,人家的锅碗,盆里的冒出来的热气怎么拍得那么清晰,唯美,专业人士就是厉厉,难道热气烟都要听他的?是呀,因为它会利用干冰滴水,用管子吹烟,当然自己想要浓,就浓,要淡就淡,什么时候冒就冒,听人指挥,想要它在那出现就在那出现,当然画面要比别人的好,得奖也是必然的。7,说到这里,你该有点明白了,也知道要表示煮沸腾,如果真煮到那样,拍起来因为有水汽,画质不会理想,弄个管子在下面吹泡泡,效果更好,画质提高几十倍,多花几万元上个牛头,也达不到这效果。8.还有点想不通?什么不要沸腾,要煮开不腾的?动动脑,会想到的,自己不洗碗,也看过老妈洗碗吧,是的倒进点洗洁精,搅一搅,看看是不是冷水(汤)都变成开
49、的了。终于想通了吧。 想通了吗?看到片子不如人,就不要首先想着换机,看看是不是自身原因,说这些,也是要告诉大家,想拍片子,不要总怪自己的器材不好,要好好的想想自身原因,除非你钱花不完,专烧器材,那就什么也别想,有好的就上,但是,你的器材就是最好,你拍出的东西,还是会不如那些肯动脑的人。十:数码相机的基本用法数码相机具有先进性、多功能的特点,故使用前必须先作一些设置工作。如:分辨率的选择、曝光补偿的选择、自动平衡的调整、感光度的设定,这些将直接影响到所拍照片的成像质量。数码相机设有多种拍摄质量的选择,分为:标准、精细、超精细(最高分辨率),其最高分辨率是由各款数码相机的CCD元件的性能所决定的,
50、CCD像素越高,最高分辨率也越高。 数码图像的压缩格式直接影响图像文件的大小。选择从表面上看压缩格式可大大节省数码图像所需的信息空间,增加拍摄的照片数量。分辨率不会随着电源的关闭而更改或消失。由于拍摄时光线和环境的变化,我们需要经常手动调整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数码相机设有自动调整曝光补偿的设置,在曝光补偿设置中标有“+、-”数轴,“+”指增加曝光,“-”指减少曝光。在背景很亮而主体逆光时,你需要将补偿值调向“+”端。在黑色或深色背景前对主体拍摄需要将补偿值调向“-”端。当然,如果你追求一种特殊效果,可不这样调整曝光补偿。随着光源的色温变化,照片的颜色也会出现偏色。如:在钨丝灯光下,照片偏橘黄色
51、,荧光灯下呈黄绿色。虽然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是自动设定的,但为了让照片更艳丽完美或追求一些特殊的艺术效果,可手动来调整白平衡。一般数码相机都可设定多种感光度,如:佳能数码相机可设定ISO50、ISO200、ISO400、ISO1600等,以适应不同的拍摄要求。在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现场光线暗、闪光灯亮度不足或不能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就需要设定感光度来拍摄。最后注意,您在拍摄前一定要查看一下液晶显示屏上曝光数值设定,当拍摄条件不理想时,不妨多用几种补偿设定,多拍几张比较选择。删除不理想的画面重新拍摄,这正是数码相机的优势。十一:摄影观察的自我训练 选择你的对象。 你的观察对象可以是任何物体(由简单到
52、复杂):一只水杯,一个萝卜,一朵小花,一棵白菜,一辆汽车,一棵树. 第一步,用眼睛观察,在脑子里形成图案。 去掉物体的标签,注视你的观察对象,直到它在你的眼前已经形成了线条的构成,把这个构成变成图案画在你的脑子里。或者你可以把它画在纸上。 对同一个观察对象重复这个过程。按照线条、形状和轮廓、质感、色彩、影调顺序进行。然后再换另一个观察对象。 不断进行反复练习,目的是让你抓到物体的视觉特征。 第二步,用眼睛观察,在脑子里变化已经形成的图案。 把你脑子里已经形成的线条图案进行不断的变化,形成新的图形,越多越好。体会线条的作用,目的是你会透过物体的表面而看到它的本质,你会从中发现合理的、美妙的构成形
53、式。在你今后的拍摄活动中,你会很自然的利用这些构成形式。它会教给你在平凡中发现新奇。 第三步,用相机观察,采用不同焦距的镜头观察同一个物体。 这个观察练习对于你拥有一只带微距的标准变长焦的变焦镜头会更有利一些,如果你用的是数码相机,那将会更方便一些。先以标准镜头对你的观察对象取景对焦,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这个画面。接着在相机位置不动的情况下改变不同的镜头焦距,分别记录下来。然后再用微距镜头观察,并移动相机分段靠近物体直至最近对焦点,一样分别记录下来。最后,用广角镜头近距离观察并记录。 这样你就会有许多张被摄物体不变,对焦点不变,但取景范围不同的照片。挑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张。 这个训练的目的是帮助你突
54、破传统的摄影构图观念。你会发现,最简单,最普通的物体往往是最能拍出有力的画面。十二:改进摄影构图的四个实例在我们拍摄数码照片的时候,由于缺乏专业的构图知识往往拍摄出来的照片显得非常苍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篇非常有特色的照片构图技巧文章。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仔细推敲。场景与人像的搭配,可以组合出千变万化的意象与结果,在构图上,有时,看似没有章法,但其实,还是有一些原则可以遵循。在 Part #1 中,我们先看看人像摄影上最常犯的小缺失。评析 .1. 【错误示范】:这张人带景的影像中,建物支柱的线条明显地位于人物头部的上方,这种情况,就犹如外拍时,在人物的头上拍出树枝、树干一般,显得较为怪异。此外,
55、图 1 人物视线的空间似乎仍然留的太少。2. 【构图改进】:只要稍稍调整拍摄的角度,避开建物支柱的线条,并且将相机的框景范围往右带,留出更多的视线范围即可解决上述的问题。在拍摄人像时,多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是相当重要的,面对同一个场景,我们可以多思索以何角度拍摄,最能达成画面的张力与趣味。在 Part #2 中,我们来看看人像摄影不同拍摄角度的影响。评析 .1. 【错误示范】:画面不稳定-由于墙面的线条,造成成画面的不安定感。2. 【错误示范】:改进画面不稳定,但是构图平常-这是最常用的平行拍摄,虽然已改进上图的画面不安定感,但是构图显得过于平常。3. 【构图改进】:稍调整拍摄的角度,我们尝试由
56、模特儿的上方进行拍摄,这样子拍,是不是比上述2图,还要活泼多了!在叙事、纪实或是有故事情节的人像摄影中,我们常会以人带景的方式,来表现人物所在的场景、时空、环境。这个时候,人是画面中的一个元素,如何去框取适当的人与景,呈现更佳的意像,变成一个构图时重要的思维。在 Part #3 中,我们来看看框景范围的影响。评析 .1. 【错误示范】:强调人物,这是一般人最常框取的范围,这个影像的场景表现不够明显,有叙事的成份,但是时空、环境表现不佳。2. 【错误示范】:再多一点框取范围,但框取了后面的景致,很明显地,并没有为影像带来多大的意义,而且反而变的更杂乱。3. 【构图改进】:再调整框取的范围,这张影像就将月台、铁道的延伸感表现出来了!渐远的铁道让场景有旷远的感觉,也让整张影像的立体层次显得更佳。在上一个摄影构图的改进单元中,我们谈到,人是画面中的一个元素,如何去框取适当的人与景,呈现更佳的意像,是构图时重要的思维. 。基本上,单元 #3 在改变框景范围时,想的是如何让让场景有旷远、层次的感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年级英语备课组第二学期工作总结(6篇)
- 初三英语教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29篇)
- 猴痘预防与治疗
- 2025至2031年中国多媒体IC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区块链在办公设备供应链的效率提升实践
- 北美金融科技市场创新科技驱动的商业变革
- 2025至2031年中国塑料风琴包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2025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山东日照市莒县中润物流有限公司招聘5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湖北省黄冈市高中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抽测 数学试题(含解析)
- 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化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 高考英语单词3500记忆短文40篇
- PE管安装施工方案
- 童装陈列手册
- 十二指肠癌学习课件
- 电动自行车骑行安全与维护
-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查房课件
- 2024年国家电投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JCT2166-2013 夹层玻璃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胶片
- 建设工程竣工消防验收记录表
- 完整版融资方案ppt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