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同步练习_第1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同步练习_第2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同步练习_第3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同步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同步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赵广拒画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注释)李伯时:宋代名画家。小史:书童。建炎:南宋高宗年号。贼:这里指金兵。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尤工作马(擅长)B.几能乱真(表数量)C.使图所掳妇人(绘画)D.而广平生实用左手(其实)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标一处)遂断右手拇指遣去3用现代汉语

2、翻译下面的句子。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_4文中赵广是个什么样的人?_2. 古文我也懂。南辕北辙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注释: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之:动词,往,到。用:资用,即路费。御者:驾车的仆夫。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1)君之楚,奚为北面?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_2成语“南辕北辙”比喻 _。3.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

3、问题。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背古

4、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_2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 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_3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1)世隶耕(_) (2)邑人奇之(_) (3)父异焉(_) (4)自是有名(_)4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稍稍宾客其父:_(2)是儿要呕心乃已耳:_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拔树凿井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

5、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1下列“故”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B.低头思故乡(静夜思)C.故草木不生         D.依然如故2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A.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B.伊犁城的位置在沙漠当中。C.伊犁城中的人开始的时候,只知道

6、到城外的河中打水。D.佐领聪明多端,领导人们在沙漠中探出了水井。3翻译句子。 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_4请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_5. 古文我也懂。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选自战国策.齐策)注:祠:祭祀。舍人: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卮(zhT);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1解释文言句子中加点的字。遂 _ 

7、;  亡_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_3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_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  , 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引:引来,使出现。邑:同乡。文不识:人名。与:帮助。资:借。大学:大学问家。1解释划线的词。 衡乃穿壁引其光_遂成大学_2根据意思写由文中的原句。 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_匡衡于是帮助那个大户人家做工却不要

8、报酬。_3像这样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还有:_。4匡衡为什么给那个大户人家做工而不要报酬?  _7.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选自说苑·正谏(注释)居:停留,居住。委身曲附:缩着身子,屈着前肢。傍:通“旁”,旁边。延:伸长。务:一定,必须。顾:考虑。患:灾祸。1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请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A黄雀 B螳螂   C蝉   D树(1)园中有树

9、,其上有蝉。(_)(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_)(3)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_)(4)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_)2文中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先摘录句子,然后用现代汉语翻译。摘录:_翻译:_3不是本文给人启示的是( )A.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B.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C.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没有好下场。D.居安不能忘危,见利不能忘害。8. 文言文阅读。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

10、3;说林上 )(注释)屦(jù):麻鞋。缟(go):白绢,鲁人用缟做帽子。履(l):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跣(xin):赤脚。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而欲徙于越(_) (2)或谓之曰(_)  (3)以子之所长(_)(_)2翻译下列句子。(1)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_(2)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_3那个人劝阻鲁人徙越的理由是什么?_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_9. 文言文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

11、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点的字(1)日初出沧沧凉凉(_)(2)孔子不能决也(_)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1)“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这句话朗读时的停顿完全正确。(_)(2)“孰为汝多知乎?”本句采用反问的形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_)(3)本文选自列子·汤问,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_)3下列名言警句中,最能表明孔子在本文中的态度的一项是(  )A.敏而

12、好学,不耻下问。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绝”在字典中有以下几个义项,请将对应意义的序号填入括号内。A断绝 B完全没有了,穷尽,净尽 C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D气息中止,死亡 E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斩尽杀绝(_)悲痛欲绝(_)破琴绝弦(_)超群绝技(_)2用“”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少 选 之 间 而

13、志 在 流 水,钟 子 期 又 曰:“善 哉 乎 鼓 琴,汤 汤 乎 若 流 水 。”3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_”,人们通常用“_”这一成语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11. 阅读王戎中不取道旁李,完成习题。王戎中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甲,诸儿竞走四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王戎:琅伢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尝:曾经。诸:一些,这些。折枝:压弯枝条。竞走:争着跑过去。

14、1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   )A.王戎/不取/道旁李 B.尝/与诸小儿/游C.诸儿/竞走/取之 D.树在道/边而多子2“取之,信然”的意思是(    )A.王戎果然是守信用的。 B.一定要把李子摘下来。C.把李子摘下来一尝,果然是苦的。3多读两遍,想想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再简要回答。_12. 课内文段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

15、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联系上下文,我知道“问其故”中的“其”指的是_。2我会用“组词法”解释加点字的意思。两小儿辩日:_   日始出:_   日中时:_3围绕太阳远近的问题,两小儿各执一词,请填写观点与理由:人物观点理由第一个孩子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第二个孩子 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4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

16、大乎?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5“孔子不能决也。”对此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学识浅薄比不上孩子 B.孔子对待学问实事求是C.孔子不忍心作出判断 D.孔子缺乏科学探究精神13. 文言文阅读。得过且过五台山有鸟,名曰寒号虫,四足,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毛羽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若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1)比至(_)   (2)遂自鸣曰(_)   (3)得过且过(

17、_)2翻译下面的句子。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_3请说说这则故事带给你的启示。_14. 文言文阅读。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离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为加点字注音。(1)所宝以百数(_)   (2)一日曝书画(_)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尾搐人两股间_(2)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3本文的作者是苏轼,下面诗句中,也是苏轼作品的一项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4下面对这篇文言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向我们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B.文中的牛指唐代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C.朗读文言文要注意节奏,“书戴嵩/画牛”停顿恰当。D.“锦囊玉轴,常以自随”写出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偏爱。15. 文言文阅读。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日:“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