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鉴赏选择题(含答案)_第1页
初中古诗鉴赏选择题(含答案)_第2页
初中古诗鉴赏选择题(含答案)_第3页
初中古诗鉴赏选择题(含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古诗鉴赏水平测试?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选出对?登高?鉴赏错误一项:A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现。B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直接抒发了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C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D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

2、纸上。2. 选出对?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错误一项:A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B"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那么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C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

3、"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D结尾句,苏轼难以从悲哀中超脱,遂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3选出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错误一项:A上阕思念孙权、刘义隆,表现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下阕借谴责刘裕,说明自己抗金的主张;代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B这首词通过思念古人和回忆亲自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对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C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运用典故来托古喻今,抒情言志。每个典故的运用都有明确

4、的目的。上半阕提供成功的范例,赞孙权重在创业,颂刘裕重在北伐。D这首词又从登临角度写望中所见所想的景物,使词的意境高远。写景结合用典,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4选出对李清照?声声慢?鉴赏错误一项:A从“寻寻觅觅开始,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气氛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B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菊花凋零满地,早已无花可摘了。以哀景来写哀情,何等荒败,何等凄凉。C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

5、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D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外表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

6、亦善戏矣。 波神:水神。 准拟:准定。5以下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释】易安体:易安词“用浅俗

7、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称之“易安体。旧盟:指“鸥盟,与鸥鸟为友。6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美。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C“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意愿。7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貌岸然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外表是指酒意末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

8、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表达,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用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8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成名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9关于这首元曲

9、,分析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表达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世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写和比拟,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慨。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0-11题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末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浪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0、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0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芒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11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 ,将

11、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栽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起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2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题李凝幽居着的

12、“题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答复以下问题: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

13、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杆,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比照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15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面四首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

14、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6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言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末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待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17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

15、项: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垂绥:绥:应是rui字,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似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说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8-19题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

16、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泰山月夜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比照,起了更生动的衬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泰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19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以下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17、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2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

18、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衬托蒙蒙细雨,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B 2D 3A 4B 5D【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10B。刘:想象、设

19、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拟,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12B自小错 13C不十清楚确末必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1B 2D 3A 4B 5D【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

20、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拟,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12B自小错 13C不十清楚确末必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18A“山

21、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1B 2D 3A 4B 5D【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拟,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

22、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12B自小错 13C不十清楚确末必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1B 2D 3A 4B 5D【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

23、为国家兴亡。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拟,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12B自小错 13C不十清楚确末必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1B 2D 3A 4B 5D【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