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2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 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拓展知识面。2. 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从中学会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3. 回顾本单元课文, 学习抓重点词句、 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进一步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4. 了解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并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 学会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推荐一些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读好书。【教学策略】1. 交流平台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

2、法;通过自主交流,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敢说、会说。2. 词句段运用通过朗读例句体会加点词语的共同特点;让学生在诵读、 品味、讨论等多种形式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用所给词语发挥想象,仿照例句的写作方法编写句子;体会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3. 日积月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 背诵,把中国古代年龄的称谓区分识记,这是在古文阅读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 课时第 1 课时3 【课时目标】1. 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拓展知识面。2. 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从中学会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3. 回顾本单元课文, 学习

3、抓重点词句、 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进一步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学过程】板块一学习“交流平台”1. 自由读“交流平台”,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读名著时,我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如,在我眼里,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孩子,同时他又很有趣,还有点儿虚荣心。从小说中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出他的这些特点。我会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 动作、神态的句子, 从中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之前学习穷人, 读到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 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我想,她是多么温柔善良而又勇敢啊!每个人都是立

4、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如,很多人觉得尼尔斯太淘气、太顽皮,但是当我读到他心里想:“父母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我觉得尼尔斯其实也是一个好孩子。2. 学生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作批注,学习评价作品人物的方法。3. 回忆人物:这段时间我们接触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回忆一下,他们都有谁?( 板书:鲁滨逊、尼尔斯、汤姆索亚)4. 教师指名反馈。htk (课件 出示:鲁滨逊、尼尔斯、汤姆索亚)ht 5. 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6. 同桌讨论交流, 全班展示: 把你阅读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4 7.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总结:读名

5、著时 , 我们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可以从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分析人物性格,但是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时角度不能太单一,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设计意图: 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既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走进了文本。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 ,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板块二学习“词句段运用”1. 学习例句。课件出示:读下面的例句, 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2. 教师提示学习内容,学生阅读“词句段运用”第1 句话。(1)同学们 , 本单元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6、就是学习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 今天这节课, 我们再把这种方法复习一下。请大家读课本第 1 句话,反复多读几遍。(2)同桌间互相交流,找出这段话中的关键句。(3)学生汇报交流结果。预设: 这句话中“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村里的人们看到两个得救的孩子喜极而泣的情景,写出了人们激动的心情。村里的人排着队来到萨契尔法官家里,大家搂着那两个得救的孩子,和他们亲吻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5 3. 教师提示学习内容,学生阅读“词句段运用”第2 句话。(1)同桌间互相交流

7、,找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预设:“眨眼就要到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节即将到来人们激动的心情,用“眨眼”写出了时间过得飞快,春节瞬间就要到来。4. 教师提示学习内容,学生阅读“词句段运用”第3 句话。(1)同桌间互相交流,找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预设: 用“发疯”一词夸张地表达了八儿内心十分喜悦的心情。5. 仿写练习。(课件 出示:盼望、饿、安静、喜欢、厚)(1)从课件 出示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2)全班展示交流。6. 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1)自由读一读,同桌之间交流

8、你更喜欢哪一个。(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预设:第一句中“伟大场面” “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比“前所未有的最辉煌的”“最激动人心的”更能让读者体会当时镇上人们的心理活动,这是第一次,足以见得那天晚上的不一般。7. 结合更多实例, 学习寻找关键词, 通过关键词体会深刻含义, 学习表达方法。(1)明确关键词的含义和类别。抓关键词是一种很重要的理解文章主要人物形象、情感的学习方法。6 (2)结合课内语段,让学生尝试抓住关键词体会概括。(3)结合本单元课文,体会寻找关键词的好方法结合课题。【设计意图: 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

9、其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学习了写作方法。】第 2 课时【课时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并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教学过程】1. 熟读“日积月累”,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分享课前预习资料。课件出示:2. 读正确,正音:耄耋( m o di )、笄()。3. 读明白: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1)学生交流。(2)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3)学生质疑,教师解疑。豆蔻年华:特指女子十三四岁。豆蔻,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13 岁:豆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20 岁:弱冠之年 30岁:而立之年40 岁:不惑之年 50岁:知天命之年60 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8090 岁:耄耋之年100岁:期颐之年7

10、及笄之年:到了 15 岁,古时的少男少女要将头上的两个“总角”解散,男孩扎成一束髻,表示成童。女孩则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龄,要用笄子盘起头发,开始学习各种生活技艺。弱冠之年:行冠礼,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年满20 岁的男子在宗庙里加冠,以示成年。而立之年:孔子说“三十而立”。不惑之年: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人到中年,对世间百态和周遭是非能洞悉明察,融会贯通,一切恰到好处。知天命之年: 50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苛求结果,简而言之,就是对得失的淡然。花甲之年: 60岁,是一个平静的年龄,所以看什么都习惯了,听什么都可以一笑而过,想做什么也不大在乎别人的眼光了。古稀之年:古人

11、一般到 70 岁时辞官家居, 后来人们就用 “古稀”或“稀年”作为 70 岁的代称。耄耋之年: 8090岁老年人的泛称。期颐之年: 100 岁称“期颐”。语出礼记曲礼上: “百年曰期,颐。”4. 练习巩固。(1)同桌之间你考我答。(2)师生互相考一考。5. 熟读成诵:( 1)男女生读。( 2)小组对读。( 3)练习背一背。6. 总结: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这是在古文阅读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资料, 收集整理更多有关古人年龄称谓的词语。【设计意图: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 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这是在古文阅读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通过讲解、举例、抢答等形式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以便于课后的背诵记忆。】【教学反思】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8 教学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通过“自学提示”提出自学的要求,重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表达。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2. 重视“语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