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湘西的文化习俗,及旅游对湘西人的生活和文化习俗的影响(word文档良心出品)_第1页
(完整word版)湘西的文化习俗,及旅游对湘西人的生活和文化习俗的影响(word文档良心出品)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陲、武陵山腹地的7县1市组成的湘西自治州,是少数民族苗族,土摘要:湘西地区风景秀 丽,人文灿烂,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同时拥有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如何充分发挥湘西丰 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经济增长点, 这对发展湘西旅游业乃至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其重 要的作用。本文从湘西民族文化资源情况、目前湘西旅游业的现状和民族文化的缺失着手, 力求探讨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涉及到意义,途径和前景。关键词:湘西 民族文化 旅游 经济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与积累,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位于湖南省西北边家族的聚居地, 除了拥有奇山秀水, 更

2、拥 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饱经沧桑的民族 文化古迹等等。开发和利用好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能进一步扩大湘西的对外开放水平, 提高知名度,有利于湘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一 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分析由于湘西处于崇山峻岭, 历史以来就偏安一隅, 较少收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传统的民族文化 得到完整的保存,因此湘西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富有乡土性和远生态性。 主要表现在居住、服饰、饮食、民间艺术等多各方面。1居住文化 苗族,土家族的的居住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除了典型的山寨吊脚楼和古式建筑的木结 构房屋外, 最具有历史特色文化品味的莫过于

3、凤凰古城, 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时代感染力吸引 众多游客到此游玩, 与其特色的居住文化交相辉映的, 还有一些古老而极富特色的生产工具 和生活用品。2服饰文化苗族人民制作了绚丽多姿的苗家服饰,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莫过于银制饰品, 作为苗族人民特 有的装饰品,完全靠手工制作,种类繁多,精致生动,除了少数男人佩戴,多为妇女佩戴, 这样工艺高超的银饰至今是当地人喜爱的装饰品,一套讲究的银饰,可以重达几十斤。土家族的织锦系列作品,苗族的蜡染和刺绣产品也是闻名遐迩,至今仍保留其工艺。3饮食文化 崇尚天然的绿色食品,如天然野山菌,自制腊肉,古丈茶,猕猴桃等都是当地特色食品,还 有不少民俗小吃,如灌肠粑,社饭,系列

4、酸菜,有“无酸不成席”的说法。家里来了贵客, 苗家人会用最高的礼节来欢迎你,连进三杯“过门酒” ,这种酒多是玉米酿制,香醇浓烈, 后劲很足。4民间艺术苗家土家族人民爱好音乐和舞蹈, 妇女大多能歌善舞, 歌唱内容丰富, 节奏明快, 格调清新,悠扬绵长,分为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 用本地方言演唱配合不同的曲调, 多四句为一节,随性而歌,反映了当地人民爽朗热情的性格。舞蹈多于打击乐相配合, 如吉首德夯流行打长鼓, 苗家流行猴儿鼓,舞蹈配合乐器,流传至 今的有花鼓舞,接龙舞、跳鼓堂舞,摆手舞以及芦笙舞等等 。在当地, 歌唱舞蹈不仅仅是休闲方式, 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更是年轻人传情表达 爱慕

5、之意的方式。 每年一次的传统跳月盛会, 是苗族人民传承下来的优秀的自主婚姻文化的体现,一般定在仲春季节举行,盛会上青年男女,酣歌畅舞,各选所欢,以成婚姻。二 湘西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不足1湘西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历来被认为是“老、少、边、山、穷”的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科教 文卫水平偏低,交通欠发达,少数民族占人口的70%以上,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如保守、依赖,迷信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经济生活,第三产业 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经济并不发达。80年代以来,国内外游客才开始走进湘西,观赏奇山异水,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却一直 默默的掩盖在土家苗寨的歌谣和吊

6、脚楼之中。 人们向往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朦胧与神秘, 却因 为历史的偏见和迷雾以及交通等客观原因放弃了湘西之旅, 慕名而来的游客朋友们也往往匆 匆游览完一些自然景观后离去, 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和领悟往往是一片空白。 从经济角度来 看,湘西的旅游现状与其他知名旅游景点依然有较大的差距,与张家界相比,经济收益悬殊,1997年起,接待入境湘西的旅游者不过几万人次,外国客人不过几百人,2004年,张家界 接待游客过千万人次,直接创收过亿元,湖南省旅游收入排名第2,而湘西仅接待游客两百 万人, 经济收益近千万, 相差悬殊。 绝大多数游客之间绕过湘西直接奔赴张家界, 或取道吉 首经过猛洞河再奔张家界, 湘西旅

7、游就相对处于一个门庭冷落的境况。 近几年来, 游客人数 有所增长,但相比其他知名景点,仍然相对落后。2湘西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诸多不足:2.1旅游资源处地分散,缺乏“大分散,小集中”的区点系统开发与管理,缺乏区域之间的 整合。湘西8县市的旅游资源分散在数百公里的大范围中, 相互之间的连接并不紧密, 没有 形成一个循环, 完整的引导管理系统。 增添了游客的经济开支和生活麻烦, 是游客缺乏明确 性,往往在一个景点匆匆游览呆上一天就离开。2.2交通条件制约,没有形成各景点区的立体交通网络系统,游客在游览时多被导游牵着鼻 子走,缺乏自主性,也不方便。2.3景点开发建设落后,没有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

8、的民族文化资源,落后的基础 设施建设与高品味的民族文化形成反比。 旅游景点单一, 没有开发民族文化特色景点, 缺乏 深度广度, 没有形成专项型品牌性旅游景点, 旅游空间相对狭小, 游客容易走马观花的过一 遍,让人没有故地重游的激情。2.4后勤服务力度不够,在景点区,至今没有一个旅游涉外定点旅馆和三星级以上宾馆,接 待容量受到限制, 也缺少大规模的饭店或地方特色饭店以及其他消费场所, 现代后勤服务水 平比较落后。很多高水平消费群可能因为住宿等生活条件的限制而放弃或减少在湘西旅游的 选择。工作人员水平偏低,缺乏良好的管理素质和导游水平.游客绝大多数靠自己眼睛看,听得少,想得少,记得也少。2.5民族

9、文化特色的产品开发不够,多从云南,贵州批发而来,且多以低价位的旅游观光产 品为主,质量低,价格廉价,地域民族风味欠缺,这就导致整体消费额提不上去。像土家族 的制锦等工艺只有少数人掌握, 并没有开发出来。 民族特色表演水平较低, 规模小,没有形 成品牌效应,吸引力不够。三 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湘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的意义合理科湘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与本土自然景观浑然天成,具有古朴,神秘、自然的特色, 学的开发民族文化资源, 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能进一步挖掘湘西旅游的潜力, 增强吸引力 和生命力,实现湘西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1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利用能

10、够弥补自然景观的不足,提高湘西旅游业的整体品 味,增强其生命力。在高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旅游作为休闲娱乐方式,人们渴望寄 情山水,愉悦心灵, 欣赏美丽的山水往往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体验原始古朴的民族风 情,感受博大精深的人文历史,从而真正体会到乐趣,陶冶性情,这才是高品味的旅游。加 上自然景观多与其他景区风格雷同, 只有深入挖掘独特的民族文化, 才能给游客以耳目一新 的感觉,正如民俗学家巫瑞书指出的: “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经验丰富的旅游人士,往往 不满足于显性的自然景观的欣赏, 还孜孜不倦的探寻隐性的具有代表性的民俗风情, 尤其是 对一些奇特的民族古风奇俗梦寐以求。 ”可见,开发

11、民族文化资源是增强旅游生命力和吸引 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1.2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旅游经济的繁荣,是促进湘西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民族文化涉及到的饮食, 服饰, 居住以及民间艺术都存在这经济开发的潜力, 充分挖掘民族 文化资源可扩大收益来源, 分流一批劳动力, 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和政府税收。 充分开发民族 文化资源, 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发湘西, 并形成一种新型产业, 形成真正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 文化内涵的旅游区, 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湘西, 同时品味的提升也能提高一些旅游产品的价 格,实现增收。1.3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要使民族文化得到发 扬

12、和传承必须在利用和开发中实现, 使它产生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自然而然能唤起当地老 百姓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重视。 比如土家族的制锦工艺, 流传至今只有少数土家族人民掌握, 如果织锦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那么更多的人会去学习这中工艺, 这样民族文 化通过这样的形式得以保留。 蜡染, 银器制作等工艺也同样如此。 传统的歌舞等其他风土人 情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得到重视和重现, 唤醒人们对本民族的文化的重视, 从而自觉、 主动 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2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的途径2.1全面挖掘传统民族文化,更新和提升湘西旅游的文化品味,.在对民族文化进行大规模普查 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保

13、护,在整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起文,化内涵,在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进 行开发,形成特色旅游项目。2.1.1根据游客的需要, 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民族歌舞表演, 从宗教, 社会, 经济,体育经济、日常生活等多方面进行开发,积极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风情, 民间风俗,庆典古韵,民 间技艺,人文建筑,文化活动,历史文化遗址,开设民族歌舞场,特色饮食城,民族服饰表 演及展厅。2.1.2定期开展系列节日活动,开发节日文化,形成品牌性节日文化,吸引游客参与其中, 满足游客心理需求,发展多元化综合旅游经济。2.1.3组建一批高素质的表演队伍,导游解说队伍,商务洽谈队伍以及保安队伍等等,在软 件上凸显湘西人民淳朴,热

14、情,好客的个性,同时提供优质的服务。2.2完善交通,加强区域合作,整合优势资源。成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统筹机构,合理布局, 开发重点景区, 开辟旅游经典线路, 建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系统,整合民族文化资源,避 免各旅游景区文化雷同,形成各景区风格独具特色,整体民族文化氛围浓郁的旅游带。2.3开发生产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商品,湘西的民族商品丰富多彩,极富有民族特色,乡土色 彩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现在的旅游景点上的商品多是大量批发低廉的 小商品,既没有质量,也缺乏民族特色。充分挖掘传统手工艺,如蜡染,制银,织锦,刺绣 等,还有根雕,石雕,民间剪纸等等,培养专门的人对民族商品进行研究开

15、发,提高质量, 尤其是要突出民族特色, 切忌雷同化和庸俗化。 可以设立民族特色商品展览厅, 配以文字介 绍其渊源,同时可以开设传统手工作坊, 提高商品的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 游客可以参与其 中,亲身体会制作过程,增加商品的吸引力。2.4丰富宣传促销手段, 传播民族文化, 增强民族文化的感染力。 关于湘西的民俗文化特色,民族特色产品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召开新闻发布会, 扩大其影响力。 也可利用 影视文化作品, 包括风光纪录片, 民俗风情纪录片或通过沈从文作家协会, 黄永玉画展等形 式让更多人了解湘西,向往湘西。2.5完善后勤服务工作,发扬本土特色的饮食文化、居住文化和休闲文化,比如建设

16、一批本 土风味的饮食饭店,宾馆等等,既可以弘扬本土文化,又可以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3民族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市场前景3.1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有效的弥补了单一的自然景观的不足,丰富了旅游资源,提高了湘 西旅游的整体品味,向文化型,综合型转化,形成旅游特色品牌。增强了吸引力和生命力, 为湘西旅游业持续繁荣带来了机遇,有利于湘西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3.2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为当地老百姓创收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使 得旅游业真正成为偏远湘西的龙头经济支柱,为脱贫致富创造了机会。3.3在开发利用的同时, 保护了传统民族文化, 很多文化精髓得以保留下来, 不至于被遗忘,逐渐消失。同时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责任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结语:湘西自治州的旅游业要走出现在的低迷状态, 攻克发展瓶颈, 成为湘西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势必要突破以往的单纯的自然风光旅游, 合理规划, 充分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将民族 文化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使湘西旅游业上一个台阶,从而带动整个湘西农业,工业, 民族 文化教育,传统手工业,民族服务业,生态环保业的全面发展。开发和利用好民族文化资源十分重要,而现阶段的民族文化资源远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