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玉树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_第1页
1975-玉树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_第2页
1975-玉树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_第3页
1975-玉树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975玉树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王三好摘要    本文利用全球站点无线电高空探测资料数据集(the integrated global radiosonde archive,简称igar),从中获取玉树近42年的观测数据,并使用yamamoto法和线性趋势分析法,对玉树地区海拔在3 60010 000 m之间的年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及四季平均温度变化进行了研究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近42年来,玉树地区的年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的变化总体线性拟合呈现上升趋势;同时通过突变检测得知,玉树年最低温度在20032

2、005年发生突变,而年平均温度和年最高温度总体变化比较稳定,其snr<1。关键词    气温;变化特征;yamamoto检验法;线性趋势分析法;青海玉树;19752016年    p423.3            a           1007-5739(2018)23-0206-01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研究人员希望更加了解全球气温变化,全球高空大气温度的研究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3、1-3;并且ipcc在2013年的最新报告中指出,18802012年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85 ,20032012年平均温度较18501900年上升了0.78 ,可见全球温度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4。中国气候也已经增暖,与全球同期平均水平相当或略强,但是近几十年年平均温度上升速率却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变暖过程具有波动性,时空上也有明显差异,其中中国北方气温的增幅比较明显5-6;可见,国内大部分地区温度也呈上升趋势。玉树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最低点3 510 m,最高点6 621 m。本文对玉树地区近42年的温度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气象服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1

4、0;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本文利用igar7高空探测的玉树地区温度数据,考虑到站点数据的完整性,选择19752016年海拔为3 60010 000 m的0:00和12:00的温度数据进行研究。式中,选择分别代表基准点前后n1、n2(一般取n1=n2)2段子序列,aver1、aver2分别代表n1、n2的平均值,s1、s2分别代表n1、n2的标准差。连续设置基准点,滑动计算各区域的信噪比,得到信噪比snr序列。当snr>1.0为突变,snr>2.0为强突变。2    結果与分析2.1    年最低温

5、度、最高温度以及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从图1可以看出,年最低温度的最低值为-59.50 (1989年),最大值为 -51.00 (2006年),二者温差为8.50 ,且年最低温度总体呈上升的趋势,线性拟合倾向率为0.73 /10年;同时也能看出,年平均温度最大值为-15.00 ,最小值为-21.27 ,二者相差6.27 ,且年平均温度的线性拟合倾向率为0.23 /10年,年平均温度总体趋势是上升的;而由年最高温度可以看出,年最高温度的最大值为29.62 ,最小值为20.15 ,二者温差为8.47 ,同时年最高温度的线性拟合倾向率为0.13 /10年。2.2    年最低、最高以

6、及平均温度的yamamoto突变特征分析本文为了进一步探究玉树地区的年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的变化特征,使用yamamoto法对数据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近42年来玉树最低温度在取子序列为5:007:00,其最低气温在20032005年均发生气温突变,且其snr分别为1.52、1.28、1.08;而玉树地区年平均温度和年最高温度变化比较平稳,无论其子序列如何取值,均有snr<1。因此,其气温总体波动不大,变化比较平稳。3    结论本文利用yamamoto方法和线性趋向分析方法,对19752016年玉树地区海拔3 60010 000 m的大气温度变化及突变进行

7、分析。结果表明,年最低温度、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的线性拟合倾向率都>0,分别为0.73、0.23、0.13 /10年;其中年最低温度的最大值为 -51.00 ,最小值为-59.50 ,相对于年平均温度和年最高温度来说,其温差最大,为8.50 ;通过突变检验分析可知,玉树地区年最低温度在20032005年发生气温突变,而年最高温度和年平均温度变化比较平稳,总体变化不大。4    参考文献1 mears ca,wentz fj.the effect of diurnal correction on satellite- derived lower tropospheric

8、temperaturej.science,2005,309(5740):1548-1551.2 ipcc.climate change 2007: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m.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3 herman b m.satellite global and hemispheric lower tropospheric tem-perature annual temperature cyclej.remote sensing,2010,2(11):2561-2570.4 ipcc.climate change 2013: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findings and lessons learnedm.vienna:egu general assembly conference,2014:16.5 孙娴,林振山.经验模态分解下中国气温变化趋势的区域特征j.地理学报,2007,62(11):1132-1141.6 张一驰,吴凯,于静洁,等.华北地区19512009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9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