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需求分析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_第1页
BIM技术需求分析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_第2页
BIM技术需求分析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_第3页
BIM技术需求分析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_第4页
BIM技术需求分析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bim技术需求分析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康丽【摘  要】校企合作育人是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有效途径,针对企业对bim技术人才的基本需求分析,结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中的共性问题,论文通过构建“双体系”校企课程结构,强化校企共建“双导师”化的实训环节,构建了校企合作bim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为企业人才的中长期培养需求与发展建设提供参考。【abstract】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help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

2、ul country in higher education. in view of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demand for bim technical talents by enterprises and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y constructing the school-enterprise curriculum structure of "double system" and strengtheni

3、ng the practical training link of school-enterprise co-construction of "double tutor",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basic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im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long-term training needs and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4、talents.【關键词】校企合作;bim;人才培养【key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im; talent trainingg640                                【文献标志码】a                         

5、;          1673-1069(2020)09-0132-021 引言传统建筑业技术转型升级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1,2,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并推进建筑工业化,广西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基于bim信息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任务,但建造行业从业人员中bim技术与管理人员总数占比仅为3%,人才需求与培养数量之间存在巨大缺口,2016年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具体指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比例将达到50%以上,建筑企业的技术革新也推进了产学研协作的深入,呼唤校企合作的bim应用人才培养助

6、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2 bim技术市场需求分析2.1 政企主导推动bim技术应用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建筑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企业急切需要面向学科交叉、产业融合的专业集群式复合型人才。广西住建厅发布的广西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工作实施方案提出确保bim技术推广应用持续进行,依托bim技术联盟,开展bim应用示范(试点)工程建设,加快推广bim技术应用并融入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由此可见,一方面,现代土木工程逐渐向大规模、长跨度、高精密、设备现代化的建筑物发展,对传统专业的技术人才技术提升的需求日益严峻;另一方面,土木工程深度融入大数据、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机械制造理

7、念,使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再升级,进一步增强了bim一体化技术的市场需求。2.2 行业需要bim信息技术人员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以绿色建筑理念为核心”的智能建造将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利器。据调研,目前企业对具有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工地的智能管理、无人机巡航管控施工现场、vr虚拟现实场景建造等“技术+管理”人才一将难求。在包含广西的泛珠三角地区,既有如万科、碧桂园和恒大等知名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又有如中建、中铁、中交等大型建筑施工单位,还有各类设计院、建筑软件、设备公司,如此众多的用人单位为土木类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行业需求市场。对新型建筑人才市场的技术人员供需调查

8、,约60%左右的需求是bim建模人员(设计工程师)、bim技术项目管理师和高层次复合型bim人才(bim高级工程师)。2.3 岗位导向依赖bim技术支撑面对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紧跟工业智能化时代的节奏,以bim为核心技术的智能建造专业凸显了应用型、实践型与执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能适应企业与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需求,通过调研分析,以下新兴岗位依赖bim技术人才:新房地产bim咨询人员;智能化住宅小区、公共建筑信息一体化协同设计人员;绿色建筑设计人员;vr虚拟现实场景建造、质量控制、检验人员;5d项目管理人员;装配建造与信息管理技术人员;构件工业化制造、智能化施工技术人员。3 校企合作

9、育人的模式与问题“面向市场,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育人能为企业提供优秀人力资源场合,也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是企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支撑。从近20年的发展历程看,校企合作主要教育模式至少可概括为以下5种方式3:校企合作产业园模式、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模式、双导师团队模式、二级学院共建模式和合作工作室模式。以上5种模式各有特点,但主要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参与方利益需求与风险不均衡。企业接受学生在实习时承担较高的管理风险,对学生的培育耗时耗力,短期难以取得正收益;受合作教育的学生只有少量回企业工作,即企业参与风险大而最终收益不多。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信息沟通不够。校企合作的基础薄弱,合作机制缺乏政

10、府的政策法规与经费支持;部分企业处于转型期发展缓慢、负担重;部分院校的市场意识较为薄弱,合作缺乏利益保障。校企合作重观念,轻内涵与实践创新。校企双方缺乏一种紧密一体化的实践创新机制,在人才层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未形成双方认可的可操作性实施方案,在师资培养、资源共享、质量保障等方面没有深入的合作机制。4 校企合作bim技术人才培养4.1 建立市场化的校企互信机制基于风险防范、合作共赢的合作前提,构建合作共建委员会的管理体系,坚持长期合作,市场导向的动态合作互信机制。一方面,院校加强自身能力建設,增强企业对学校的信任;另一方面,构建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保障校企合作的成效,建立平等的市场准入

11、机制和考核淘汰机制,bim技术人才培育可基于校企合作工作室作为最初级的合作模式展开,也体现了易管理、低风险的合作优势。4.2 构建“双体系”校企课程结构bim技术是理论与实践深入融合的应用型技能,构建项目任务导向的“双体系”课程对人才培养意义重大,也普遍适用于任何合作模式。其中,企业课程重点放在集中实践类课程,其课程重点是学而不是教,是职业岗位本位的课程学习,以工作任务的形式下发,在企业内部和工程现场进行,企业导师组织与指导,目的是通过工作任务导向来构建与岗位相关的bim知识和技能,强调团队协作、实践参与过程;学校的课程体系重点是面向职业的模块化知识,通过优化师资、补充教材课件资料充分衔接企业

12、实践并提升学习理解的能力,是面向执业能力的理论课程系统化学习,该类课程重点是成果导向性的教,目的是构建较宽口径的bim知识体系。4.3 强化校企共建集中实训环节bim实训中心是人才培养的基本硬件支撑,构建基于bim建筑信息化手段的校企合作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中心,利用可视化、直观性与反复操作特点,有效支撑bim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设计等诸多集中实践环节4。同时配套学校与企业的“双导师”专兼职师资队伍,一方面是建立全过程指导的“双导师”制,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与专职导师签订协议,学校与企业导师全面动态地规划学生职业生涯,引导学生执业能力提高,全面帮助学生身心发展。“双导师”不仅是学生校内的帮扶结对,

13、而且延伸了未来工作与企业导师的指导关系。另一方面要建立项目任务驱动式的综合实践教育,通过联合课程设计、校企协同毕业设计等创新的综合实践环节,保证每位学生在基本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培养中获得全方位、专业化指导,进一步挖掘深度协作育人工程实践性。通过以上校企合作育人方式的探索,基本构建了基于bim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模式构建与支撑关系如图1所示。5 结语结合bim技术人才需求与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分析,针对建筑企业对专业bim技能人才的多样化、动态性的需求,基于校企互信机制,通过共建“双体系”校企课程和“双导师”化的实训环节,目标明确地支撑了企业对bim技术人才的基本需求,为校企合作框架下的人才中长期培养需求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王俊,赵基达,胡宗羽.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