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治理研究趋势及进一步努力的方向_第1页
我国社会治理研究趋势及进一步努力的方向_第2页
我国社会治理研究趋势及进一步努力的方向_第3页
我国社会治理研究趋势及进一步努力的方向_第4页
我国社会治理研究趋势及进一步努力的方向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我国社会治理研究趋势及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牛玲玲李俊枝摘 要:现代的“治理”理念传入中国的过程是由政治学学科领域的学者开启的。社会治理研究在治理理论和国家社会政治建设的双重影响下,呈现了追随多元主体建设的治理理念到切近国家政治建设目标的转变过程,形成了丰富理论和经验成果,也存在可能改进的空间。关键词:治理;社会治理;研究趋势;改进空间“治理”一词英文是governance,它的出现,标着西方处理公共事务的方式,从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式的“管理”向强调多方主体参与的“治理”转变。西方学界虽未就治理概念问题达成一致,但在减少政府职能,发掘社会力

2、量和通过互动或自治的方式的处理公共事务等方面却形成了共识性理解。20世纪末,治理理论被引入中国之后,国内社会治理研究呈现何种趋势,其可能的改进空间是什么?笔者基于对cnki数据库“社會治理”文献分析,尝试简要回答这一问题。一、政治学者对西方治理理论的引借20世纪末,从国家和社会层面讨论治理理论问题开始于政治学领域。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由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化以及各主体间平等协商的合理性,到将这一理念引入中国行政改革的思考。有学者追溯了“治理”一词希腊词源、应用契机和五种理论观点,并提出相对于“统治”治理强调权威主体的多元性、处理政治事务方式的互动性和资源管理方式的“谈判和反思”性。有学者针对20世

3、纪末讨论较热的社会自治问题,提出社会自治是一种建立伦理基础上的“政府不应当参与”的人类社会较高阶段的社会治理,并系统阐述人类社会治理的进化经历了统治、管理再到公共管理的过程,即公共管理是一种以德治和德制为基础,以实现服务治理研究出现由引介西方治理理念到向中国政治改革各层面提供参考的标志是2001年6月5日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北京行政管理学会和北京行政学院联合举办的“治理理论与中国行政改革”学术会议,与会学者分别就治理概念、理论及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借鉴意义做了深入探讨。胡仙芝提出,善治的实现还有赖于政府的简政强政、社会组织的培育、公民参与度的提高。孔繁斌提出治理与善治“移植”到中国,其可行性在于其具

4、有达成社会一致性的功能。同时,许多学者从社会自治目标、有限政府、村庄治理、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治理在政府改革方面的价值。2004年以后,社会治理,作为对学者们最切近的研究对象和观测目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同时这也使中国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得以展现于世人。二、社会治理研究追随西方治理理念如表1所示,自2004年国内学界开始关注“社会治理”问题至2013年,相关研究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状态,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之后,社会治理研究迅速上升。对上述文献分析发现,20世纪末,随着“政企合一,政社合一”的单位制解体,城市社会的流动性、开放性、异质性增强,城

5、市社会处于重构之中,社区治理问题被提升日程,对此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社区治理方案。有学者从治理主体多元性、治理目标与社区的契合性、公共事务与社区成员的切身利益的一致性以及权力运行方式的多向度等四个方面,界定了社会治理的理想目标。燕继荣和杨龙强调社会资本(居民间互信互惠的关系网络)培育对社区治理的意义。毛寿龙以“美丽园事件”为例,探讨单位制和住房商品化背景下,社区治理应理清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政府及司法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陈家喜也认为,应该培育社区精神和合作氛围,通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合作更有效解决社区公共事务治理问题。较早关注中国共产党体制下乡村社区治理问题的是徐勇,他指出,在分权式的经济体制

6、改革和农村社会转型时期,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经济能人崛起,并在乡村社区政治运作中居绝对支配地位,形成能人型治理模式。这一能人治理模式以“权威强大、权力集中、威权治理”为特点,有力地推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但因缺乏必要的制约,过渡性的能人治理应该向依法治理转变。同时于建嵘、何建明、温铁军等其他学者也认识到了农村治理问题的紧迫性。上述学者的研究可见,当时社区治理的主题还聚焦在单位制解体后,以居委会为主角的社区治理问题。然而,今天的社区治理,居委会已经变成多元治理主体中的一个,对城市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平等协商机制以及大数据背景下的治理技术问题的研究成为热点。三、社会治理切近国家政治建设目标2013年

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如表1所示,学界治理研究迅速上升,多数研究集中于基于中国国情政情社情,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范畴的内在含义,是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设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基础。王浦劬提出,我国的社会治理是“执政党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共同合作治理”,并提出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总部署的关键性范畴。在治理体系建设研究方面,社会治理更加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传统文化的发掘、公民参与的提高和社会资本的培育方面。周庆智提出推进基层治理的现代化转型,需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涉及政府治

8、理的公共性建构、改革社会组织体系、建构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孙柏英针对基层党组织的“无根化”现象,提出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对社会治理的意义。在大数据背景下,网格化管理成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研究的新的关注点。利用大户数据资源,城市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农村也运用“民情地图”是村庄治理实现了数字化、可视化和便捷化。但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认为网格化管理有时可谓“定位有术,治理乏能”。21世纪以后,学界对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已经形成初步共识:多元主体、协商共治、和社区成员的有效参与,基于此学者们对社区治理的具体机制进行了经验概括和模式提炼。梁漱溟很早就提出以民族精神为内核的社会组织构造才

9、是乡村社会工作的根本。2013年社会治理研究升温以后,也有很多学者注重发掘村庄治理的传统文化资源入宗族、乡贤、习惯法、民间信仰等传统文化资源对今天社会控制和社会激励等的功能。如杨亮军提出,乡约具有社会教化、社会整合与化解社会矛盾的功能,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下起着“补丁”的作用。张旺发现了亲戚朋友关系在化解社会治理难题中的作用。上述社会治理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目前存在要么注重多元主体参与的现代社区治理理念,要么专著挖掘传统资源的乡土治理机制,而能较好衔接本土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体现系统性和深入性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或许是社会治理研究进一步努力的方向。笔者认为,实践中的社会治理凝结了现代的和传统的、中国的和西方的多种治理因素,由此社会治理研究应该同时关注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的双向运动。正如有学者所提出的,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社会转型,不同程度地挑战了已经形成的社会制度和管理方式,抑制公害事务的产生社会治理的核心在于发挥政府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双重作用,实行社会行为多主体的“协同治理”。参考文献1 胡仙芝,从善政向善治的转变,中国行政管理,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