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7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九单元原子结构与元._第1页
(浙江专用)2017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九单元原子结构与元.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第九单元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学考标准1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a)。2.原子的构成,原子符号(b)。3.核素、同位素的概念(a)。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118 号元素原子结构)(b)。5.元素周期律(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b)。6.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同主族、同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b)。7.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三者的关系(c)。8.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意义与作用(a) 。知识清单知识清单梳理教材,自主学习一、原子结构1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2 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质子(

2、Z) 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A原子核.原子(ZXH中子(N不带电.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2)原子中两个数量关系1核电荷数=质子数(Z)=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质量数(A)=质子数(Z) +中子数(N3.核素、同位素具冇招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息瓠-种 元索町能有爭种核索具冇定数冃的质子和一定数冃的 中子的一肿原子*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803)顶子学说(1904)带核的城子结构玻尔模型(1913)原子结构轨道电子云榄犁19彷)7C同一元戒的不同核索的斤祢。-2 -1 .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及能量变化-3 -能址最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低原理层里袒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

3、个分层排 最外层不超过8个(K层为赧外层时不超布原则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出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如(1)N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三、 元素周期律1.定义及实质元素周期律是元素的性质(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其实质是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 变化的必然结果。2.递变规律(1) 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2) 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呈现18(第一周期除外)的变化规律。(3) 同周期元素,随原

4、子序数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最高化合价从+1+ 7(0、F 除外),最低化合价从4 1 的变化规律,对于非金属元素来说,|最高正价| + |最低负价| = &(4) 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 弱,最终(118 号元素原子结构)(2)N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离楼由近到远 萨能航由低到奇原子樓-4 -导致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四、 元素周期表-5 -四、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及应用1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1.元素周期表周期: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由小编排到大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的横行原则 族:把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5、的元素,按电子层数I.由小到大的顺序从上而下排成的纵行”短周期 1、2、3周期(共 7 个)长周期 4、5、6、7I!(第 7 周期又叫不完全周期)结构族(共 18个纵行)16 个族主族 7 个副族 7 个忸族 1 个.0 族(全部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2 同主族、同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3)对于同周期或同主族原子半径越大,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得 电子,非金属性越强。用图示表示为:A 族IA RA IUA IVA VA VIA VBA123

6、456北至加性逐渐墙强L矿非金皿Al :如GeAR金屆鼬:TePo ! At7金属性逐新噌强3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原子结构、 元素性质三者的关系 同一元素的“位、构、性”关系可表示如下:-6 -诞生|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出第一张兀素J周期表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将化学性质相J似的元索放在同纵行產刃揭示T化学尤索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发展史J I的虫妥电程榔之更團 随着科学的发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J空位先后被填满菽细亠半原子结构的奠祕被发现后编排依据山相对原子质戢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形成现行的元索周 期表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可以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

7、其结构和性质。(2)根据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推测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3)指导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性质。(4)指导其他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如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在过渡元素(副族和忸族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 材料。应试精练应试精练提升老能,练出高分1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下列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排列是()A.B.C.D.解析 19 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

8、7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 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1911 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 构模型;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几率说),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故A项正确。答案 A2.16C NMR 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6C 所表示的碳原子()A. 核外有 13 个电子B. 核内有 6 个质子,核外有 7 个电子C. 质量数为 13,核外电子数为 6,核内有 7 个质子D. 质量数为 13,核外电子数为 6,核内有 7

9、 个中子解析 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代表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或者电中性时原子核外的电子数,而左 上角的数字则代表原子质量数,而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故此题正确选项为D 项。-7 -答案 D3.(金华联考)在化学反应中,会发生变化的是()A. 质子数 B 中子数C.电子数 D.质量数解析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密切相关,发生化学变化时会发生电子的得失或 偏移。答案 C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 不同种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必定不同c.18o 和18o 是同种兀素的不同核素D. 互为同位素的原子,质量数一定相同解析;H 原子核内就只有一个质子而无中子,故A 项错误

10、;不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但由于中子数也可能不同,而质量数可能相同,故B 项错误;0 和?0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种氧元素的不同核素,故C 项正确;互为同位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而质量数一定不同,故 D 项错误。答案 C5.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3C 和14C 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B.1H 和2H 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相等D.6Li 和7Li 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解析 从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原子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等基础知识中可以发现D 项错误。答

11、案 D6. 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 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 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互为同位素B. 为同素异形体C. 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D. 具有相同的质量数解析 结合图形可知,表示1H、泊、3H 3 种原子,则三者互为同位素,其质子数相同, 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但物理性质有所不同,故A 项正确。答案 A7.原子核外的 M 电子层和 L 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8 -A.前者等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大于后者D.无法确定解析 M 电子层是第三层、L 电子层是第二层,且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故 C 项正确。

12、答案 C&以下是某同学画的8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b)C.D.解析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圆圈是原子核,里面的数字是该原子的质子数,故应为8,依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第一层最多有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有 8 个电子,故 D 项正确。答案 D9.(嘉兴期中)元素的以下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不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是()A. 化合价B. 原子半径C.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D. 相对原子质量解析 依据元素周期律的内容知,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随着原子 序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而相对原子质量一般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增大的变化趋势,绝 不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答案 D

13、10.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的()A 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量B. 原子量和核外电子数C. 次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D.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解析 周期序数=该周期元素原子所具有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的电子数。答案 D11.核电荷数为 1117 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递增而逐渐减小的是()A 原子半径B.电子层数C.最外层电子数D.元素最高化合价解析 核电荷数为 1117 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数相等、最 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大、元素化合价逐渐增大,故A 项符合题意。答案 A12.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A.

14、制催化剂的材料B. 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C. 制农药的材料D. 半导体材料-9 -解析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可 在此处寻找半导体材料。答案 D13.MT 离子有 2 个电子层,则 M 在周期表的位置是()A 第 2 周期零族B .第 2 周期HA族C.第 2 周期忸族D .第 3 周期HA族解析 由题意可知 M 元素处于短周期中的第 3 周期,由离子所带电荷知 M 元素处于HA族。-10 -答案 D14 下列叙述能说明 X 的非金属性比 Y 强的是()A. X 原子的电子层数比 Y 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达到稳定结构时, X 比 Y 得电子

15、数多C. X 的氢化物比 Y 的氢化物稳定D. Y 单质可以将 X 从 NaX 的溶液中置换出来解析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通过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 弱、置换反应等来判断,故C 项正确。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或得电子数的多少不能判断,故 A、B 项错误。而 D 项说明 Y 的非金属性比 X 的强。答案 C15.(苍南质检)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原子NSOSi半径 /1010m0.751.020.741.17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10-10A. 0.80X10mB.0.70X10m1010C. 1.10X10mD.1.20X10m解析 P 原子处于 S

16、i 和 S 之间,半径应处于二者之间的数值,故C 项符合题意。答案 C16.短周期元素 X Y、Z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A. Z 一定是活泼金属B. Z 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C. Y 一定是活泼非金属D. X 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解析 由于短周期为 1、2、3 周期,结合图所示知,X 元素所在的周期为第一周期,故 X 元素 为 He 元素,则 Y 元素为 F 元素,Z 元素为 S 元素。He 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S 单质为 淡黄色固体,非金属;F2是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单质。答案 C17.根据有关题目的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画出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_

17、4 倍的二价金属阳离子结构示意图:;(2)下列数字是有关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它们的对应元素最有可能是非金属元素的是( )A. 1B . 2 C . 4 D . 7(3)X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 倍,X 元素和 Y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 X、Y 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 18,则 X 元素常见的化合价为 _ , Y 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_ 。解析(1)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及信息: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 倍的金属阳离子,可得出该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2 个,故该阳离子为Mg*,其离子的结构示意图XYZ-11 -于 4,故 D 项中的 7 个电子最有可能是非

18、金属元素;(3)由题意可知,X 元素是氧元素,Y 元素是硫元素,故 X 元素常见的化合价为2 价,Y 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6 价。由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12 -18如右图所示,某同学在画某种元素的一种单核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时,忘记在圆圈内 标出其质子数,请你依据下面的提示作出自己的判断。(1) 若该微粒是中性微粒,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_。(2) 若该微粒的盐溶液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现浑浊,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_ 。 H(3) 若该微粒的氧化性很弱,得到1 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还原性很强,这种微粒的符号是。(4)若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 是。1 个

19、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氧化性很强,这种微粒的符号解析 题中的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是一种稳定结构,该微粒可是原子,阴、阳离子,若是中性微粒,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2+ 8+ 8= 18,质子数是 18 的元素是 Ar;盐溶液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现浑浊的物质应是金属硫化物,该微粒应是S1 2 3 4;得到 1 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则该原子的电子数为19,则质子数为 19 的元素为 K,则该微粒应是 K+, Q 的氧化性很弱原子的还原性很强;失去1 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则该原子的电子数为17,则质子数为 17 的元素为 Cl,则该微粒应是 Cl, Cl的还原性很弱,原子的氧化性很强。2+ 答案(

20、1)Ar(2)S(3)K(4)CI19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1T A01 nAinAIVA VAVIA23(1) 、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 (填元素符号);(2) 、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填化学式)。写出单质与和形成的 2:1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析 由元素周期表知是氢元素、碳元素、氧元素、钠元素、硅元素、氯元素。2依据同主族、同周期原子半径的大小变化规律得出、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Si c 0;依据同周期的非金属性的比较知、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CIO4 H2SiO3; (3)单质是金属钠与和形成的2:1化合物 H0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