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说课讲解_第1页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说课讲解_第2页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说课讲解_第3页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说课讲解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城建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昆明国福 . 现代城项目部二零一五年七目录一、编制依据4二、编制原则4三、工程概况4四、 编制范围5五、施工工期安排5六、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计算.5七、总体施工方案87.1 冷却水管安装(水管使用视气温情况而定)97.2 测温管埋设97.3 混凝土浇筑107.4 混凝土养护107.5 测温监控,指导养护.11八、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各项保证措施.138.1 质量保证措施 .138.2 安全保证措施15一、编制依据1. 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 2004213 号);无关2

2、. 根据国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管理办法及相关文件;无关3. 昆明市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 83 号);4. 我单位人员、机械设备条件及现行施工能力;5. 我单位对现场的勘察情况。基本都无关,重做依据二、编制原则1、经济合理、简单易行;2、方案可靠,解决主要问题(具体化) 。三、工程概况本工程坐落于本项目位于昆明市五华区北仓片区。东至盘龙江,南至红园路,西至小康大道,北至红云路。道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项目为住宅用地, A2地块用地面积为 37265.55 平方米,建筑面积为 245868.1 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为 175543.1 平方米,商业及公共建筑面

3、积为 5194.9 平方米,地下室面积为 64839.5 平方米,建筑限高 100 米; A3 地块用地面积为 20267.64 平方米,建筑面积为 128798.7 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 90190.3 平方米,商业及公共建筑面积为 4022.2平方米,地下室面积为 32730.1 平方米,建筑限高 100 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作开展主要在 A2、A3地块局部地下室及主楼 -2 层底板及承台基础施工。四、 适用范围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厚、体形大、混凝土用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会使大体积

4、混凝土产生裂缝,因此控制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裂缝的开展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次方案针对的是A2、A3 地块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五、施工工期安排根据现有施工进度, A2、A3 地块施工图纸为分段、分批进行设计出图,该计划工期无法考虑 (应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混凝土施工施工流水段面) 。六、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计算筏板基础施工配比为, 325 水泥 245kg,砂 702 kg ,碎石 1194 kg,水 154kg, 外加剂 350kg , 粉煤灰 105 kg 。1. 混凝土绝热温度QmtT( t ) mc C(1 e)QT(max) mc C式中 :T( t ) 在 t 龄

5、期时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T( m ax ) 混凝土最大水化温升值( );mc每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取 245kg/m3Q 每千克水泥水化热量, 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取 377 J/kg.C混凝土的比热,在计算时可取0.96 (kJ/kg.K )混凝土的容重,取为2400kg/m3t 龄期( d);e 自然常数 , e 2.718;m 随水泥品种、比表面及浇筑温度而异,见下表;计算水化热温升时的 m 值浇筑温度 ( )51015202530m (1/d)0.2950.3180.3400.3620.3840.406承台混凝土浇注,浇注温度取15, m=0.340(1)最终绝热温升T(max)

6、Q245cm C =377 =40.09 0.962400(2)龄期 3 天时混凝土的绝对升温。按气温15考虑 .T(t )Tmax (1e mt )=40.09×(1 e 0.34 3 )=25.63(3)龄期 4 天时混凝土的绝对升温。T(t )Tmax (1 e mt )=40.09×(1 e 0.34 4 )=29.8( )龄期7天时混凝土的绝对升温T( 7) =36.38 42. 混凝土内部温度混凝土内部的中心温度,可按下式计算:T( ) maxTO Th ( )式中 :T( ) m ax 在龄期 时,混凝土内部中心的最高温度 ( );Th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

7、 ;Th 混凝土的最终绝热温升( ) ;( )不同浇筑块厚度在龄期 时的温降系数,(1)3 天时 ,浇注厚度 h=6m ,查相关不同龄期水化热温升与浇筑块厚度关系表( ) =0.74T( ) maxTOTh ( )=15+40.09×0.74=44.47(2)9 天时 ,浇注厚度 h=6m ,(9) =0.72T(9) m ax =15+40.09×0.72=43.86 3. 混凝土表面温度承台混凝土浇注完成后, 表面铺设一层塑料薄膜和10cm厚草袋保温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为iTmax0.5hi Ta KTb0.5hi ki式中: Tb (t ) 龄期为 t 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

8、 ( ); i 草袋保温层厚度( m);取 0.1m;h 混凝土结构层厚度( m), 取 6m;i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W/m·K), 草袋取 0.14 W/m·K;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可取=2.33 (W/m·K);Tm ax 混凝土中心最大温度( );Ta 棚内大气的平均温度( ) ,冬季施工取 15;K传热系数修正值,塑料薄膜加草袋保温,取2.0 ,2.330.144.470.560.14152Tb( 3)0.560.1420.12.3321.42.330.143.860.560.14152Tb( 9)0.560.1420.12.3321.26 4. 混凝土

9、表面温度与混凝土的中心温度T(3) max - Tb( 3)T(9) m ax - Tb( 9)=44.47-21.4=23.07 <25=43.86-21.26=22.6 <25根据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规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内外温差不得大于 25,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看出,承台混凝土养护采用塑料薄膜外加草袋保温即可满足 本桥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要求。七、总体施工方案根据混凝土温控计算结果,筏板、承台大体积施工采用表面用塑料薄膜与草袋覆盖的方法能满足规范要求,为了准确量测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产生裂缝,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准确资料,承台采用布设测温管与冷却水管的方案,根据

10、温控实际结果指导后续承台的施工。7.1 冷却水管 安装(水管使用视气温情况而定)不能埋管降温()为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化热温度,调节大体积砼混凝土内表温差,采取在大体积砼混凝土体内设冷却水管通水降温措施。()冷却水管网按照冷却水由热中心区流向边缘区的原则分层分区布置,进水管口设在靠近混凝土中心处,出水口设在混凝土边缘区,每层水管网的进、出水口相互错开。()冷却水管采用壁厚2mm、直径40mm的薄壁钢管。水管网沿竖向布置在大体积砼中央;最外层水管距离混凝土最近边 1m,每层水管的垂直进出口要相互错开 1.5m。进、出水口需引出混凝土面 1m以上,每层水管的进出水口要相互错开,且出水口要有调节流量的水

11、阀和测流量设备。冷却水管接头采用软管接头。()布管时,水管要与承台主筋错开,当局部管段错开有困难时,要适当移动水管的位置。()水管要与钢筋骨架或架立钢筋绑扎牢靠,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管变形或接头脱落而发生堵水或漏水。()水管网安装完成后,将进、出水管口与进出水总管、水泵接通,进行通水试验,要求水管畅通且不漏水。7.2 测温管埋设()为了准确测量、监控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指导混凝土的养护,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大体积砼混凝土内合理布设温度测量装置。()采用埋设测温管方法进行测温。测温管采用壁厚2mm、直径30mm的薄壁钢管。测温管在全断面内按间距36m设置,测温管埋设时贯通大体积砼全高

12、,上口露出大体积砼顶面 0.2m 左右,上口不封闭,下口封闭,管内不充水。(3)将测温管进行编号并登记(4)测温管应避开冷却水管。7.3 混凝土浇筑浇注混凝土前,应对模板、钢筋、支架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注。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经混凝土泵送至施工点,混凝土分区布料、分层浇筑,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当混凝土自由落体高度超过 2m时,采用串筒下料,防止混凝土离析。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顶部混凝土初凝前,对其进行二次振捣,并压实抹平。大体积混凝土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采用“双掺技

13、术”(即掺加粉煤灰及外加剂),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等措施,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减小混凝土的水化热。7.4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即开始抹面收浆,控制表面收缩裂纹,减少水分蒸发,混凝土终凝后即开始覆盖养护 ,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的12h 内即应覆盖养护。混凝土采用保湿蓄热法养护,即在大体积砼四周及表面覆盖 1 层尼龙薄膜, 1 层草袋使敞露的全部表面覆盖严密,形成良好的保温层 , 并应保持尼龙薄膜内有凝结水。( 2)混凝土养护时间以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环境之差小于25以下为标准,至少养护14 天。( 3)混凝土强度达到 1.2Mpa 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

14、荷载。7.5 测温监控,指导养护(1) 混凝土温度监控a 测温时间:自混凝土覆盖测温点开始测温,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大气环境平均温度之差小于20以下时止。b 测温频率:一般在温度上升阶段24h 一次,温度下降阶段48h 一次,同时应测大气温度,并做好记录。另外:13 天,每 2 小时测温一次; 47 天,每 4 小时测温一次; 8 14 天,每 8 小时测温一次。c 测温点布置:每个测温管内沿高度每50100cm设测温点一个;每个测温管内距大体积砼顶面、底面各设测温点一个;每个测温管内近冷却管网处设测温点,以观测冷却通水对混凝土中心的冷却效果。d 通过对测温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及时指导现场混凝

15、土养生。一般地,可通过调节冷却水流量、进水温度等方法来调控混凝土内部温度;通过改变混凝土表层养生手段调控混凝土表层温度。e 测定混凝土温升峰值及其达到所需的时间,定期记录冷却水管进、出水的温度,绘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曲线。根据观测结果确定冷却水管通水量、通水时间和蓄热养护时间等,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通水冷却根据温控实际结果,如果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 25时,采用通水冷却方案。 每层冷却水管被浇注的混凝土覆盖并振捣完毕,即可在该层冷却水管内通水。 一般地,冷却水的流量可控制在 1.2 1.5m3/h ,使进、出口水的温差不大于 6。 冷却管排出的水,在混凝土浇注未完以前,应立即排出基坑外,不

16、得排至混凝土顶面。在大体积砼混凝土浇注全部结束后,也可视具体情况排至混凝土顶面,形成保温层,蓄水保温养护。 水流监控a 一般地,冷却水流量的大小会影响进、出口水的温差,影响冷却水和混凝土的热交换。因此,有必要对冷却水的流量、流速、进出水口的水温进行监控。b 水流监控时间及监控频率均与大体积砼混凝土温度监控同步。 温度控制标准应符合表规定表 7.5.1温度控制表序号项目允许范围1混凝土浇筑温度(振捣后510cm深处的温度) 302内表温差 253内部最高温度 604最大水化热温升 405最大降温速率2.0 /d八、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各项保证措施8.1 质量保证措施优化砼配合比,选择级配良好的砂、

17、石料,选择优良的砼外加剂,节约水泥用量,是降低砼内部水化热温升的重要环节。砼配合比砼初始坍落度控制在 1618 cm ,初凝时间大于 15 h 。施工采用配合比为:水泥 290kg,砂 855 kg ,碎石 990 kg ,水 158kg, 外加剂 5.14kg , 粉煤灰 105 kg 。砼原材料质量控制(1) 水泥 : 选用低水化热和安全性好的水泥,如矿碴水泥、火山灰水泥,并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以减少水泥的水化热。(2) 骨料 : 砂、碎石含量不得超标,可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数量的毛石。(3) 外加剂。外加剂的作用如下 :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和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掺

18、加缓凝剂推迟水化热的峰值期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选择施工方法(1) 水平分层法浇筑混凝土时分几个薄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以使混凝土的水化热能尽快散失,并使浇筑后的温度分布均匀。水平分层厚度可控制在0.6-2.0m 范围内,相邻两浇筑层之间的间歇时间,一般为5-7d ,还可采用二次振捣的方法,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裂能力,使上下两层混凝土在初凝前结合良好。(2) 降温法和保温法混凝土内部埋设管道,通水循环冷却。夏季施工时,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入冰水,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浇筑后采用洒水养护降温,水温与混凝土温差不超过20。冬季采用保温法,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防止冷空气侵袭。8.2 安全保证措施( 1)认真贯切执行国家、部、省、市有关安全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不准穿拖鞋。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