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建筑法规建筑法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第1页/共67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 n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nDesign code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n GB50180-93 (2003版)n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n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n施行日期:1999年6月1日2第2页/共67页1 1、总则、总则1.0.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数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控制规模,符合表1.0.3规定。1.0.3a、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及独立组团等多种形式。3第3页/共67页
2、表表 1.0.3居住区小区组团户数10000-160003000-5000300-1000人口30000-5000010000-150001000-30004第4页/共67页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居住区的配建设施1.0.4、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5第5页/共67页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1.0.5、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0.5.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1.0.5.4、适应居民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
3、居住环境。6第6页/共67页2 2、术语、术语2.0.18、日照间距系数:按照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屋檐高的比值。2.0.20、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面积与住宅基底面积的比值。7第7页/共67页术语术语2.0.24、人口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r) 。2.0.25、人口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r)。8第8页/共67页术语术语2.0.27、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m2/hr)。2.0.28、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m2/hr)。9第9页/共67页术语术语2.0.30
4、、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之比。2.0.29、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每公顷居住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万m2/hr)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2)与居住区用地(万2)的比值。10第10页/共67页术语术语2.0.31、建筑密度:居住区内各类建筑的基地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2.0.32、绿地率:居住区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不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11第11页/共67页术语术语2.0.32、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2.0.32、地面停车率:居民汽车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12第12页/共67
5、页术语术语2.0.3、拆建比:拆除原有面积与新建的建筑面积的比值。13第13页/共67页、用地与建筑、用地与建筑3.0.2、居住区用地构成中,各项用地面积之和所占比例应符合下列规定:表3.0.2 3.0.2.1、居住区用地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3.0.2的规定。14第14页/共67页表表3.0.2 3.0.2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住宅用地(R01)5060556570802.公建用地(R02)152512226123.道路用地(R03)10189177154.公共绿地(R04)7.51851536居住区用地(R)
6、10010010015第15页/共67页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3.0.3、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应符合表3.0.3规定。16第16页/共67页表表3.0.33.0.3居住规模层数建筑气候类别I、II、VI、VIIIII、VIV居住区低层334730432840多层202819271825多层、高层17261726172617第17页/共67页续表续表注:本表各项指标按人户计算。注:本表各项指标按人户计算。居住规模层数建筑气候类别I、II、VI、VIIIII、VIV小区低层304328402637多层202819261825中高层172415221420高层1015101
7、51015组团低层253523322130多层162315221420中高层142013181216高层81181181118第18页/共67页 5 5、住宅、住宅5.0.1A、 宜安排一定比例的老年人居住建筑。5.0.2、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19第19页/共67页住宅日照标准住宅日照标准5.0.2.1 、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502规定;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小时的标准;()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
8、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小时的标准。20第20页/共67页表表5.0.2-1 5.0.2-1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别I、II、III、VII气候区IV气候区V、VI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H)231有效日照时间带(H)816915日照时间计算起点低层窗台面注:(1)建筑气候区划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1条规定。 (2)底层窗台面是指居室内地坪0.9米高的外墙位置。21第21页/共67页住宅正面间距住宅正面间距5.0.2.2、正面间距,可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表5.0.2-2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9、。22第22页/共67页表表5.0.2-2 同方位间距折减换算表同方位间距折减换算表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2)。 (3)本表指标仅适用于无其它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之间。方位0-15(含) 15-30(含)30-45(含)45-60(含)60折减值1.00L0.9L0.8L0.9L0.95L23第23页/共67页板式建筑遮挡间距系数板式建筑遮挡间距系数24第24页/共67页塔式建筑遮挡建筑间距系数塔式建筑遮挡建筑间距系数25第25页/共67页多塔建筑遮挡间距系数多塔建筑遮挡间距系数26第26页/共67页多多塔塔建建筑
10、筑遮遮挡挡间间距距系系数数27第27页/共67页多塔建筑遮挡间距系数多塔建筑遮挡间距系数28第28页/共67页中小学、幼儿园、医疗病房建筑间距系数中小学、幼儿园、医疗病房建筑间距系数29第29页/共67页住宅侧面间距住宅侧面间距5.0.2.3、住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之间不宜小于13m;(2)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30第30页/共67页建筑间距控制建筑间距控制31第31页/共67页住宅层数住宅层数5.0.5、住宅层数,符合下列规定:5.0.5.1、根据城市规划要求
11、和综合经济效益,确定经济的住宅层数与合理的层数结构;5.0.5.2、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六层。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当住宅分层入口时,可按进入住宅后的单程上或下的层数计算。32第32页/共67页、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6.0.1、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类设施。6.0.3、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项目,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6条规定。配建指标,应以表6.0.3规定的千人总指标和分类指标控制,并应遵循下列原则:33第33页/共67页公共停车场公共停车场6.0.5、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集贸市场和
12、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必须相应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0.5.1、配建公共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控制指标,应符合表6.0.5规定; 6.0.5.2、配建停车场(库)应就近设置,并宜采用地下或多层车库。34第34页/共67页表表6.0.5 6.0.5 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停车位控制指标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停车位控制指标名称单位自行车机动车公共中心车位/100平米建筑面积7.54.5商业中心车位/100平米营业面积7.54.5集贸市场车位/100平米营业面积7.53.0饮食店车位/100平米营业面积3.63.0医院、门诊所车位/100平米建筑面积1.53.0注:(1)本表机动车停
13、车车位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 (2)其他各型车辆停车位换算办法,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中有关规定。35第35页/共67页北京市新建、改建居住区汽车场、库配套指标北京市新建、改建居住区汽车场、库配套指标36第36页/共67页7 7、绿地、绿地7.0.1、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了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37第37页/共67页绿地绿地7.0.2、居住区内绿地应符合下列规定:7.0.2.1、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并宜发展垂直绿化;7.0.2.2、宅间绿地应精心规划与设计;宅间绿地面积的计算办法应符合
14、本规范第11章中有关规定;7.0.2.3、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38第38页/共67页中心绿地中心绿地7.0.4.1、中心绿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5)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3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并便于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其中院落式组团绿地的设置还应同时满足表7.0.42中各项要求,其面积计算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中有关规定;39第39页/共67页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规定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规定40第40页/共67页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7.0.5、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
15、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 组团不少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m2/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旧区改建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70%。41第41页/共67页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示意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示意42第42页/共67页绿化植物种植最低土层厚度绿化植物种植最低土层厚度43第43页/共67页树木与建筑物、构筑物外缘最小距树木与建筑物、构筑物外缘最小距离离44第44页/共67页8 8、居住区内道路分级居住区内道路分级8.0.2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
16、规定:8.0.2.1、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8.0.2.2、小区路:路面宽69,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供热管线的无不宜小于10;8.0.2.3、组团路:路面宽35;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8.0.2.4、宅间小路: 路面宽不宜小于2.5;45第45页/共67页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居住区内道路设置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时,应设不小于44的消
17、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46第46页/共67页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47第47页/共67页居住区内公共中心残疾人无障碍通道规定居住区内公共中心残疾人无障碍通道规定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纵坡不应大于2.5%;48第48页/共67页回车场地回车场地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并应在尽
18、端设不小于1212的回车场地;49第49页/共67页用地坡度用地坡度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50第50页/共67页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8.0.5.8、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51第51页/共67页表表8.0.5 8.0.5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最小距离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最小距离n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当小区路设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道路级别 居住区
19、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与建、构筑物关系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03.02.0多层3.03.02.0有出入口5.02.5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02.01.5多层2.02.01.5围墙面向道路1.51.51.552第52页/共67页9 9、竖向、竖向9.0.1、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内容。53第53页/共67页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原则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原则9.0.2、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9.0.2.1、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9.0.3、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
20、或护坡连接。54第54页/共67页居住区地面排水系统居住区地面排水系统9.0.4、居住区内地面水的排水系统,应根据地形特点设计。在山区和丘陵地区还必须考虑排洪要求。地面水排水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9.0.4.1、居住区内应采用暗沟(管)排除地面水;9.0.4.2、在埋设地下暗沟(管)极不经济的陡坎、岩石地段,或在山坡冲刷严重,管沟易堵塞的地段,可采用明沟排水。55第55页/共67页1010、管线综合、管线综合10.0.1、居住区内应设置给水、污水、雨水和电力管线,在采用集中供热居住区内还应增设供热管线。同时,还应考虑燃气、通讯、电视公用天线、闭路电视、智能化等管线的设置或预留埋设位置。5
21、6第56页/共67页管线的埋设顺序管线的埋设顺序10.0.2.5、各种管线的埋设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离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燃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2)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宜为:电信管线、热力管、小于10kV电力电缆、大于10kV电力电缆、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57第57页/共67页电力与电信管缆的布置电力与电信管缆的布置10.0.2.6、电力电缆与电信管缆宜远离,并按照电力电缆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电信管缆在道路西侧或北侧的原则布置;58第58页/共67页管线管线之间避让原则之间避让原则10.0.2.7、管线之间遇到矛盾时,应按下列原则处理:(1)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2)小管线避让大管线;(3)压力管线避让重力自流管线;(4)可弯曲管线避让不可弯曲管线。59第59页/共67页工程管工程管线之间、线之间、建筑物、建筑物、绿化之绿化之间最小间最小水平距水平距离离60第60页/共67页术语术语2.0.31、建筑密度:居住区内各类建筑的基地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2.0.32、绿地率:居住区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不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61第61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艺人形象代言与商业价值评估考核试卷
- 自行车骑行与城市交通安全宣传考核试卷
- 玻璃包装容器质量控制与管理考核试卷
- 蔬菜种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考核试卷
- 煤炭加工中的先进工艺与装备研发考核试卷
- 社会工作职业操守与道德规范考核试卷
- 动物用药店的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能力提升计划考核试卷
- 设备租赁企业品牌形象塑造考核试卷
- 超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考核试卷
- 医学人文教育课程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询价小组签到表
- 消防验收签到表
- 商业大厦10kv配电室增容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下英语单词默写表格(整理打印)
- FMEA第五版(实例2)
- 量表开发与检验(课堂PPT)
- 艾默生PEX系列精密空调技术手册
- 炼铁厂鱼雷罐、铁水罐穿包紧急预案
-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及答案
- 电气设备调试定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