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科目语文教学对象7年级学生授课者王鹏宇课时一课时教学地点录课室听课者一、教材内容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4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寂澄澈的艺术世界。学习时只有在了解作者被贬黄州这一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并通过把握情与景的交融,体味作者安闲自适、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准确翻译课文句子。2.学习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

2、法。3.品味写景生动,细致入微的特点。4.领会情景相融,以景移情的表现手法;并感悟作者自适、旷达的心胸。三、学习重点1.善于抓住瞬间佳境写景,写景生动,细致入微。2.感悟作者能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旷达心胸。四、 学习难点 1.品味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特点。2.作者复杂情感的理解。五、学习方法及手段1、方法:问答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法、探究合作式学习方法、归纳法;2、手段:多媒体、白板、课件、卷子六、学习过程(一) 新课导入:近代词话家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确实如此,外在的景和主观的情是融合在一起的。当你心情不好时,出去走一走,阳光、蓝天、白云、碧水、清风(课件:图片)将会驱散你心

3、头的阴霾,使你变得宁静与释然,让你重新找回豁达与快乐,继续积极地走生活的路。今天我们就走进宋朝的一个空明澄澈的月夜(课件:图片),在美妙的月光曲(提前播放)中,去探究一下醉心于这美好景致中的主人公的心灵世界。(课件:题目)(二) 课标展示:1、 学习目标; 2、学习重点; 3、学习难点 (课件)(三) 作者与背景介绍:1、作者介绍:同学们对苏轼这位主人公并不陌生,我们学过他的词浣溪沙(齐背)、水调歌头(齐背),课前还让同学们对苏轼做了专题知识上的积累,那么谁能介绍一下苏轼呢?谁还能补充呢?(课件:苏轼)2、背景介绍:本文是作者在“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时写下的,记录了作者一段真实的生

4、活经历和心路历程。(课件:背景)下面我们就走进这篇文章(四)预习验收:1、背诵与朗读:(1)检查课文背诵情况(齐背);(2)听范读录音,总结朗读要求:读出一点文言味道,读出一种宁静氛围,读出一些夜游兴致,读出一腔复杂情愫(课件:录音);(3)自由朗读(4)齐读。2、解释词语:户、欣然、念、遂、寝、相与、空明、交横、盖、但、闲人、耳(口头提问,课件)。3、翻译句子:(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以抢答形式完成)(课件)(首先抢答的有奖励)4、检验测试:

5、(1)下发小卷(完成后互批);(2)同时找几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男女生互比);(3)全对的、书写规范的有奖励;(4)限时3分钟,用白板小闹钟计时。(五)课文品析:1、品析第一自然段品夜游(1)第一自然段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叙述 。(板书)(2)本段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夜游 (板书)(3)围绕“夜游”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夜游原因(板书)等内容。(4)这段文字哪些句子或词语值得我们品析回味呢?(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然后确定组内答题人、答题点)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入”运用拟人修辞,把月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悄悄进门,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与其作伴,慰藉这位失意的诗人。(课件)链接

6、: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洞仙歌:绣帘开,一点明月窥。(课件)苏轼对月光有特殊的感情,苏轼对这“善解人意的、充满情意的、调皮可爱的”月儿内心是充满喜爱的,于是“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念”字写出了苏轼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由欣喜转入沉思,发出低沉的喟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作者贬官,寂寞寡欢,即使多年老朋友,也不敢跟他往来;同时写出赏月之人应是志同道合之人,庸俗势利之徒是不配的。(课件)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至”两字,看起来很清淡,好像不假思索,其实写足了张怀民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寻”字包含作者的猜想:他也可能在赏月,只是不知在什么地点;另外也表现出了作者渴望与好友共同赏月的急切

7、心理。(课件)总结: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板书)(课件)2、 品析第二自然段品月色(1) 第二自然段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描写。(板书)(2) 本段描写的主体对象是月光 (板书)(3) 突出了月光的什么特点?清澈透明 (板书)(4) 请同学们研讨一下,作者是用哪些表现手法描绘了月光的特点和月夜景致的美好?怎样赏析本段?赏析:这段运用了隐喻、动静结合、正面侧面相结合的写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和竹子柏树倒影的摇曳动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这月夜美景的喜爱之情。(课件)链接:小石潭记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赏

8、析:这段文字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动静结合,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潭中水的清澈和游鱼的快乐情态,作者的喜悦之情自然而生。 (课件)总结:写景想要感染人,需要做到:能抓住瞬间佳境,生动、细致入微的去描写,并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板书)(课件) 3 、品析第三自然段品情感(1)第三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抒情、议论 (板书)作者先用两个反问句加强语气,提示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景,而是缺少“闲人”,引出结句。首先要理解“闲人”,闲人:.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闲官;.安闲自适的心境;.对世人忙于名利,辜负美景的慨叹。(课件)(2)请同学们探究一下,结尾抒情,包含着作者的哪些情感

9、?表达的情感: .贬谪的失意悲凉;.对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安闲自适的心境;.乐观、旷达的胸襟 (板书)(课件)链接:A、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B、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课件)总结:苏轼善于在他作品的结尾表达他的旷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可见,景色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达到了借景移情的作用。(情融景,景移情)(板书)(课件)但我更看中性格对情感的影响!(4)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把柳宗元放到本文这样的境界中,他会有怎样的情感体现呢?(由“乐”到“忧”的情感变化,看其性格)链接:柳宗元江雪(课件)总结:景能影响人,人的性格又会影响景,可见,人的性格对人情感的影响很重要。苏轼是一个心胸旷达的人

10、。余秋雨苏东坡突围(选自文化苦旅)中有如是评价 (课件)(千古苏轼!)(板书)(5)联系自我实际,谈认识和感受:同学们,假如你生活中遇到挫折,你会怎样对待?希望同学们和在座的师者们,也包括我,都能快乐的积极生活,就像犹太人戴维的愿望:明天会更好。祝愿大家日日是好日,天天好心情!(六)总结归纳:(写作借鉴)1.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2.写景生动,细致入微(多用一些手法)。(重点)3.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难点)4.情景相融,以景移情。(重点)(七)、作业安排:1.小卷能力部分完成(重视最后一题“情景交融,以景移情”文段的写作);2.收集关于月亮的诗句、文段、文章,抄写或粘贴到积累本上;3.自己查找资料,设计一套比较阅读题,课外文段能与本文有关联;可参考:湖心亭看雪(张岱) 西湖游记(袁宏道)放鹤亭记(苏轼)答谢中书(陶弘景)任诞(世说新语)4.写一篇文章我眼中的苏轼(下周交)。要求:多角度、有详有略选材;深度挖掘欣赏点; 突出其积极意义。(八)、送给孩子们的心里话:同学们,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挫折,总会有失意、苦闷。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应勇于面对,善于排解。相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