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的评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教学预备: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熟悉书中的各种乐器,并提问:你们熟悉这些乐器吗?你会弹奏吗?告诉学生不同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2、并且声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二、活动一:做小鼓1、用有圆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选择不同的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胶带将它绷紧在鼓身上敲击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练习为重点2、提问: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三、活动三:制作自己的小乐器1、让学生先欣赏一些同学做的. 小乐器。学生认乐器学生动手实验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材料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2、布置制定小组计划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声音?布置讨论任务:对同学们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四、教师总结全课
3、制定小组计划学生得出结论: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学生讨论制定小组计划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的愉快。愿意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题目,改进生活。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音”和“噪声”。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教学预备:搜集有关声音作用、噪声危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引进:声音与我们的生
4、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熟悉四周的世界。二、活动一:声音能告诉我们什么?1、观察图中的图片,声音告诉我们什么?2、讨论声音还有什么用处?把自己知道的与同学交流。3、什么样的声音令我们烦躁?三、活动二:减少噪声1、组织学习科学在线2、讨论:噪声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危害?3、讲解: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至公害,人们在减少噪声危害方面想了很多办法:路上图标(禁止叫嗽叭);耳机内放上厚厚的垫子;马路两旁种很多树木。讲解: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这是由于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科学实验证实:10 米宽的树带能使噪声减弱30% ,20 米宽的树带
5、可以使噪声减弱40% 。4、提问: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四、拓展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设计前引导学生:设计前要考虑什么材料有利于减少噪声?地墙壁、门窗、地面等应选择什么材料?“无噪声书房”对四周环境有什么要求?五、总结全课7 光的传播学生小组合作实验多次实验,边实验边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书中。六、总结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按照物体和透光程度对物体进行分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本组的发现与其他组进行交流。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依据。能正确说出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教具预备:手电筒、一瓶矿泉水、玻
6、璃杯、书本、玄色布料、报纸、卡片纸、小玩具、白纸。教学过程一、引进: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时会怎么样?学生回答二、活动一:1、提问:光能透过哪些物体?老师:让教室的光线暗一些,做好分工合作,并提示操纵方法,提示后再让学生做实验。(与桌面平行,与物体保持适当的间隔,且间隔不变)学生实验并分类记录:2、教师领着学生总结:提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个概念。3、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三、活动二:影子1、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会有什么现象?2、将烛炬前后、左右、上下移动时,小兔的影子有没有变化?四、总结全课省略科利亚的木匣第1 课时教学设计科利亚的木匣第
7、1 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意思。、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
8、主要内容。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课文的题目看,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指名读生字词。正音。读准多音字的字音。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 ng(声),还有个读音是li ng(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和 sh,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第二个数
9、读sh。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区分字形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作业:抄写生
10、字、新词。熟读课文。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 6 个生字,轻松的熟读课文;2、阅读并感悟课文,能够通过文中的关键词体会句子的意思,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3、分角色读课文;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4、改编故事,创编故事。课前准备:在黑板上画没有表情的脸6 个;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引入课题:咱们第一课时结识了两个新朋友,现在,我们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教师板书课题。二、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看看全文可以分几部分,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1、教师出示课件:(你还认识吗?)抽读生字词,对生字的 字型让学生自主记忆。2、课文分 2
11、个部分。一部分写陶罐和铁罐的争吵,一部分写陶罐和铁罐的各自的命运。3、这篇寓言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泥土。故事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对方特长、和睦共事。二、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评读。学生分角色读课文,注意神态和语气的引导。三、体会和感悟1、刚才大家读的语气和表情太形象了。现在老师有个建议,咱们把陶罐和铁罐的表情画下来怎么样?2、把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再画一画。3、抽两位学生上黑板前画表情,教师注意对比。(在没有表情的脸上画出)引导学
12、生,先找句子,再读句子和重点词语,想想怎么样画,为什么这样画。4、引导学生评、议画者的意图。回归到对课文的理解上。5、演一演: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表演。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为什么?6、引导评价陶罐和铁罐,感悟寓言的寓意。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悟出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感受?)(1)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2)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3)人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4)这则寓言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不要以已之长,比人之短,要多看别人长处。(5)长处弄不好倒成了短处,铁罐结实但容易氧化
13、;短处弄好了也能变成长处,陶罐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四、深化与拓展1、试着改编故事。(1)陶罐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吗?铁罐只有缺点没有优点吗?请孩子们找出来。(2)今天,我们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就叫铁罐与陶罐2、试着创编故事。在生活中也许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个寓言故事,说明这个道理,给人以启迪和教益。你会想到哪些事物呢?五、板书设计陶罐谦虚争辩不再理会光洁,朴素、美观取长补短和睦相处铁罐傲慢轻蔑恼怒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植树问题(2)师:“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是同学们用较小的数
14、据研究出来的,如果数据增大,这个规律还成立吗?课件动态演示:一个间隔对应一棵,这样一直对应下去,1000个间隔就有 1000 棵,种完了吗 ?师:如果这条路变得很长很长、无限长,两端都种还有这样的规律吗?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管数字多大,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最后还要补上一棵才能达到两端都种的结果。这个环节,潜移默化地渗透“极限”的思想。4、总结归纳。归纳“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可以从简单入手,将困难的变为容易的,将复杂的变为简单的,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把抽象的数学化归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提高思维的素质。5、总结规
15、律。师:你们能用一个式子把规律表示出来吗?【板书】间隔数 +1=棵数棵数 -1=间隔数6、联系生活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让学生通过举例,体会到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路灯排列、排队等生活现象都与“植树问题”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也给这种数学思想以充分的建模。(三) 、点击生活(求间隔数 ) 判断:元宵节,中华大街一侧从头到尾一共挂了200个大红灯笼,如果在每两个灯笼间挂一个中国结,需要201个中国结 ()(求间隔长 ) 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9 千米,从起点站到终点站共有 10 个站,相邻两站的距离约是多少千米?(求棵数 )老师登古塔,每层有11 个台阶,从一层开始一共走了 55 个台阶,龙老师到了第几层?(求全长 )塔楼上敲钟,从第一敲开始,每隔4 秒敲一次,到第5 敲时,一共间隔了几秒钟?(四) 、拓展延伸。(课件出示世界著名数学问题)师:数学史上有个“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量化交易系统设计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二级VB考试考生指南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考设计师解答技巧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学专业中的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问题解析试题及答案总结
- 年度市场推广战略的制定计划
- 财务预算工作汇报
- VB程序设计常见题库及答案
- 【苏州】2025年江苏苏州市吴中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9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软考设计师本科知识体系试题及答案
- 运输供应商年度评价表
- 2023年海南省财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8篇
- 北京中考英语词汇表(1600词汇)
- 超市消防监控系统设计
- 封样管理规定
- 黄腐酸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用于立项备案
- 管理人员责任追究制度
- 自动旋转门PLC控制
- 电影场记表(双机位)
- 毕设高密电法探测及数据处理解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