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二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之生物进化初中二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之生物进化生物界的历史发展表明,生物进化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进步性发展的趋势一般说来,进化过程的进步具有如下特征:1. 在生物界的前进运动中,可以看到不同层次的形态结构的逐步复杂化和完善化;与此相应,生理功能也愈益专门化,效能亦逐步增高。2. 从总体上看,遗传信息量随着生物的进化而逐步增加。3. 内环境调控的不断完善及对环境分析能力和反应方式的发展,加强了机体对外界环境的自主性,扩大了活动范围。有些研究者对进化的进步性表示怀疑,认为进步性不是进化的基本特征,也不是进化的本质。总结:科学研究证明,进化不全都引
2、起进步,进化过程中也有退化,但从有机界总的进化过程看,进步性发展是进化的主流和本质。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种子的萌发对于生物学中种子的萌发的知识,下面是我们为你讲解的知识点。种子的萌发1、种子萌发需要环境(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完全淹没在水中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得,度过休眠期的。大多数种子萌发不需要光,探究是否需要光时一定提供适宜的各种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发芽率达到90以上的种子才能播种。2、种子萌发时最先发育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然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胚乳(玉米)或子叶(
3、菜豆),所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中的种子同时萌发。早春地膜覆盖是为了提高土壤温度使种子早萌发。种子植物1、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在玉米种子的剖面滴加碘液,变蓝的是胚乳,因为胚乳内有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2、将胚的各个部分(胚芽,胚轴,胚根)都连在一起的是胚轴。3、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是胚乳,大米不能萌发时因为无胚。4、被子植物(桃树)与裸子植物(松树)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也就是胚珠外是否有子房壁包被。通过上面对生物中种子植物知识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预祝同学们考试成功。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绿色植物下面是对生物中绿色植物的知识点讲解
4、,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内容知识哦。绿色植物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在陆地阴湿处,单细胞或多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如:水绵、海带、衣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占大气的 90。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植株矮小,有茎、叶、假根,无输导组织。如:墙藓、葫芦藓。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如卷柏、贯众、满江红。形成煤裸子植物: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有茎、叶、种子,结构复杂。如:油松、云杉、银杏、苏铁、侧柏。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有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如:玉米、小麦、毛白杨、。藻类植物
5、、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这三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所以称为孢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靠种子繁殖后代,所以称为种子植物。2春水绿如染 中的绿指藻类植物。鱼缸内壁的绿膜指藻类植物。3苔痕上阶绿 和应怜履齿印苍苔 都指苔藓植物,大树一侧树皮上的绿色植物是苔藓植物上面对生物学中绿色植物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识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单细胞生物关于单细胞生物的知识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讲解内容。单细胞生物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 页图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初中生物知识点:细
6、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知识同学们还熟悉吧,下面我们来学习哦。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以上对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知识点的内容总结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会做的更好。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生态系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2. 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3. 了解生态
7、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2. 教学难点:生态平衡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二、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列举一食物链,让学生讨论这里面的植物会不会逐渐减少,动物会不会无限量增加从而引出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再举一动画实例。强调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五、如果人类加入到生态系统中,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看图片介绍例子,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关注地球的意识。1、我国有天然草原4 亿公顷,
8、占国土面积的41.7%。天然草原面积每年减少约 65?70 万公顷,草原生产力下降。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草原鼠虫害加重,沙尘暴频繁发生。3、砍树容易种树难,生态危机一旦出现,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得到恢复。六、做练习教学后记:对于知识点的衔接不够娴熟,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过渡过硬。要懂得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技巧,让课堂上得更系统。【摘要】【关键词】自主学习模式 ; 初中教学 ; 生物教学 ;应用方法引言自主学习指的是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较为主导,科学知识作为主线,结合教学大纲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施授课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更加自觉和主动的获取知识,让学生
9、更好的掌握教学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施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运用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缺陷和不足,由此可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自主学习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自主学习模式的优势1. 有利于初中生课堂中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2. 有利于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3. 有利于初中生思维能力的更好开拓和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时期,教师在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传统的传
10、教式教学阻碍了这一目的的实施,但是自主学习模式的运用却可疑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和教师均可以更好的与课堂融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进而让其可以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达到开拓和发展初中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二、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方法1. 让学生有质疑精神鼓励其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实施自主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因为学生会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探究,当学生得出答案后其会产生较大的成就感,同时这也会使学生有继续探究教学内容的欲望,进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而达到学生自
11、主学习的目的。例如,老师在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这一授课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根据这一内容的特点和重点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后让学生带着“动植物细胞存在着哪些区别?显微镜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以及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分别是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再次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回答后由老师总结,学生再次提问后教师全面的讲解授课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好的实现了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实现自主学习。3. 根据学生的个性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因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是不同的,部分学生认为生物学习是充
12、满乐趣的,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生物学习是枯燥的,有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较强,而部分学生的基础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性和特点的不同给予针对性教学策略的实施,让所有学生都可以更好的学习,参加到课堂教学中,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对“生物体由器官和系统组成”这一教学内容实施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首先对于学习能力强和对生物感兴趣的同学应该进行问题式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而学习和理解能力相对较低的同学教师则可以通过生活中观察的方法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动植物进行观察,了解其构成的器官和系统,这样
13、可以将枯燥的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提高了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4. 通过教学活动的优化和丰富实现自主学习。三、结语总而言之,在对初中生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其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掌握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改变教学的理念,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符合素质教育发展和要求的人才。作者:陈新青单位: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学参考文献:1 张
14、春红 . 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10):214-215.2 李玲. 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文理导航(中旬).2015,(07):143-144.3 魏训合 . 浅谈互动型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 .2013,(11):541-542.初一生物上册说课稿初一生物上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
15、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前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再来考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其实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为下一节“生态系统”的学习作好预设。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另一就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
16、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二)、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2、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3、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2、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3、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三、重点和难点的确立: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重点又是难点;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是重点,新教材
17、倡导探究性学习,应该利用好每一次活动,来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四、教学方法:1、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2、本节“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并不难,运用前一节的探究活动方法完全能够完成,所以这个活动我安排在课前,课上主要是组织各小组交流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方法。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五、
18、学习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的探究1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启发学生例举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有两个好处,1、既考验了前一节课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体现了两课内容的紧密联系;2、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兴趣,让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呢,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课。(二)新知学习: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重点又是难点,我
19、是这样安排的: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四幅图片,引导从“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间的联系展开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可是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 课堂风格。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第二步:启发学生还能找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第三步:媒体呈现配有介说词的图片,如:乌贼的墨囊;含羞草的叶与多暴雨的环境相适应;尺蠖的拟态等等,让同学们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与环境摩合,自身
20、不断进化、生存下来而形成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便提,以后高中会学到。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这部分的知识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步:让学生亲身验证“生物也可以影响环境”这一结论:课前亲自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课上交流。这样安排体现 1、有做事的过程; 2、有明确的目标; 3、有明确的结果; 4、使用语言传达信息5、体现过程的真实性。这是任务型教学的五要素。交流时注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程是比结果更重要,但在这儿,由于结果涉及到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这
21、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应以激励和引导。学生从“做中学”中亲身验证了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有利于认识生物是可以影响环境的。第二步:再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a、地下耕耘者是哪种动物,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b、为什么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从生物对环境产生的作用这个角度来认识生物的存在确实影响着环境。第三步:让学生尝试举例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并及时反馈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第四步:播放动画“屎克螂出国记”,以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在学生注意力即将分散的时候再一次激起他们的兴趣。3、技能训练:这是新教材的一个别有用心之处,旨在培养学
22、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培养思维能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收获,这点很重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及时帮助他们构建概念,点睛突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在2生物圈,对环境的破坏必将回报给人类,所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多么重要!(三)、作业练习:(见教材)1、在一个繁殖季节里,一条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而一般的小型鸟类只产几个卵,你能其中的道理吗?这是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山羊绒又细又柔软,组成的产品十分昂贵。山羊比绵羊好养,它连草根都啃食。于是一些牧区
23、大量饲养山羊,这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这是两道开放性题,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又能煅炼思维,体现知识与社会、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有所用。整个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就是这样安排的。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愉快地“享受”学习。七年级生物上册蕨类植物教案七年级生物上册蕨类植物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蕨类植物形态结构、生殖、生活习性等特点,进而了解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在经济上的意义。2通过对铁线蕨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能力。3通过
24、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4通过了解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价值观;通过了解蕨类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蕨类植物与苔藓植物及与绿色开花植物的比较,使学生能初步建立生物进化的基本思想。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铁线蕨的生活习性及与其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殖的特点,是学生了解蕨类植物主要特征的基础,也是学生树立生物体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观点的基础;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它由于有真根,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决定了它比藻类植物、苔藓植物都高等,植株也比苔藓植物高大。
25、但又由于它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还远不如绿色开花植物发达、受精过程还离不开水,同时又决定了它仍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比绿色开花植物低等。所以铁线蕨的形态结构、生殖、生活习性的特点及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应确定为本节的重点内容。2难点分析:铁线蕨的生殖过程比较复杂,学生第一次接触孢子囊、孢子、原叶体等名词,绝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未亲眼见过,会感到比较难理解。而且对铁线蕨植物体上不直接生出雌雄性生殖器官,却是先产生孢子,由孢子萌发形成的原叶体上长出雌雄性生殖器官,与葫芦藓植株上直接生有雌雄性生殖器官有所不同,学生会感到更难理解,加上受精过程不易观察到,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较大困难,所以铁线蕨的生殖过程应确定
26、为本节的难点内容。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二、教学过程:1引言的 - :结合复习葫芦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引出本课题。课上首先演示葫芦藓的植株(实物或挂图),请学生辨认它属哪类植物?形态结构上有哪些地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在学生回答后,再演示铁线蕨、肾蕨等实物或标本,让学生观察,看看是否能叫出这些植物的名称和生活环境,由此指出,还有一类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蕨类植物。2关于“铁线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特点的教学:本部分采用观察实验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24 人一组,教师组织他们观察铁线蕨,并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铁线蕨的植株的颜色如何
27、?用尺子测量一下铁线蕨植株的高度,并做记录,想一想,它与葫芦藓相比有何不同?铁线蕨的地上部分是什么?它的茎长在哪?铁线蕨的叶是单叶还是复叶?紫黑发亮的部分是什么?你知道铁线蕨名字的由来吗?把铁线蕨的地下部分挖出来观察,看看这是什么?其上长有许多纤细的结构又是什么?它与葫芦藓的假根有什么不同?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的形态。用放大镜观察铁线蕨的小叶,看看叶上是否有叶脉?分析一下,这里有何种组织?结合以上观察,试说明铁线蕨为什么会比葫芦藓长得高大?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归纳性讲解。强调蕨类植物已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3关于铁线蕨生殖过程的教学
28、:铁线蕨的生殖过程较复杂,同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获得这部分知识。可事先准备好带有孢子囊的新鲜的铁线蕨或标本、新鲜的原叶体或标本(其上带有雌雄性生殖器官)。并准备好生殖过程的剪贴图。先请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叶片背面边缘上长出的一些半圆形的褐色隆起,这些隆起是什么?这些隆起内部是什么?要求学生对照课本图 i71 观察,当学生答出:这些隆起是孢子囊群,孢子囊内有很多孢子时,教师请学生到黑板前贴出它生殖过程的剪贴图:铁线蕨孢子囊孢子;并告诉学生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时可见到,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下边可提出问题:铁线蕨的雌、雄性生殖器官长在
29、哪?此时可组织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原叶体,特别是对照课本图i 72,细心观察原叶体的腹面,注意其上是否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并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继续完成剪贴图:有卵细胞,雄性生殖器官里有许多带鞭毛的精子,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可启发学生思考,铁线蕨的受精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卵受精后,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再请一位同学根据以上内容完成整个生殖过程的图解。最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从生殖过程看,铁线蕨为什么只能生活在阴湿环境中?(强调受精作用离不开水)4其他的蕨类植物:让学生观察卷柏和蕨的标本或投影片,并给学生展示卷柏和蕨的生境图,使
30、学生了解卷柏生长在岩石表面或岩石的缝隙里,蕨生长在森林和山野阴湿的环境中。5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在学生重点了解了铁线蕨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特点的基础上,注意把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等特点与苔蕨植物相比较,让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后,归纳出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与苔藓植物相比较,蕨类植物不仅有茎和叶,而且有真根,根、茎、叶里都有输导组织和比较发达的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但它与苔藓植物一样,受精过程还离不开水,所以多数仍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学生归纳出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小结一下它的主要特征。6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先给学生播放蕨类植物经济意义的录像或投影片,让学生经过讨论后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炭烤鸡皮串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中国圆柱圆塔式百货架数据监测报告
- 补缴社保协议合同书
- 袋装水泥供货合同协议
- 艺人拍摄服装合同协议
- 茶叶加工企业合同协议
- 营运物流车出售合同协议
- 英语培训咨询合同协议
- 装修协议合同协议电子版
- 装饰装修供货合同协议
- 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
- 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等级技术规范
- 作文纸(网格600字A4)
- 钢箱梁制造运输及安装合同
- 湿疮中医护理查房课件
- 2023年江苏宿迁市中考数学试卷试题及答案详解(精校版)
- (2023版)高中化学新课标知识考试题库大全(含答案)
- 消防员培训合同范本
- 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检索技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基于Web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