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南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宣城市南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省宣城市南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历史上,城与市是产生于不同历史阶段的两种事物。这两个事物既曾结合在一起,融为一物( 城市);也曾互相独立,或为无市之城,或为无城之市。“城”与“市”是反映不同事物的两个概念。城与市关系演变的过程与形态,是社会关系演变过程与形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其中的交换关系演变的集中表现。在氏族社会的早期和中期,既无城,更无市。到了后期,在距今7000年前后,修城之初,城墙内没有商品交换活动,没有市场。当社会组织由氏族变为家族,开始有了产品

2、交换、商品交易和相关场所市。此事发生在距今5000年前后。当国王在市的四周修筑墙垣,将商业和商人的活动限定在这个称之为“市”的小区域内活动时,这标志着市场交换关系的产生。奴隶主生产方式促使商品货币关系迅速发展。庄主经济使早已存在的、无城的乡村市场兴盛。地主制与商品经济相伴而行,城里的市场活动跨过市垣,扩散到全城,市垣被市场淹没了,丧失了它原有的功能,市垣和被它围起的那种“市”成了历史遗迹。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突破这个被称为“市”的围墙,扩大到全城各个角落,在空间上城与市同大时,这标志着市场交换关系进入了中级发展阶段,即商品经济阶段。随着企业制与雇佣制的兴起,城里市场活动的范围又跨越城墙,扩散到全

3、社会,那种原初的“城”也成了历史遗迹。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地区扩大到城墙之外,在空间上市比城大,甚至可以有市无城时,这标志市场交换关系进入高级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大体说来,无城无市和有城无市是原始自然经济的标志;城中有特定的“市”(区)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城区即市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城与市的兴起,以及城与市关系的变化,是交换方式发展的结果。随着交换的发展,城中之市从无到有,市在城中作用从小到大,其地位从低到高,所占的空间,先是在一个被市垣围起来的范围之内,继则跳出市垣跑遍全城,又跳过城墙跑到城外,把城包围起来。市从蜷缩在城的边缘到位于城的中心,由城的附属物

4、变成城的主体。在城与市关系的演变过程中,厚厚的市垣没能挡住市场自我扩散的力量,高高的城墙也没能挡住市场自我扩散的力量。市的自我扩散力量是人建筑的坚固市垣和高矗城墙挡不住的,也是人制定的政策和制度挡不住的。市场依靠自身的力量开辟前进的道路,直至成为调配资源的基础。如果把历史比喻像一条长河,那么市场就是河中之水,它自然地流淌着,冲垮一切障碍,水到渠成。中国的市场经济,既不是从外国学来的,也不是某个人设计出来的,它是几千年来市场力量自我发展的结果。中国的市场经济植根于中国历史之中。(选自赵德馨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有删节)1联系上下文,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随

5、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起作用逐渐扩大,最终在整个“城”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b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处地位逐渐升高,最终在整个“城”的发展中居于支配的地位。c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占空间逐渐拓展,最终超越整个“城”的范围而扩散到全社会。d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具力量逐渐增强,最终超越整个“城”的实力而对其产生威胁。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紧紧围绕“城”与“市”的概念,较为细致地分析了“城”与“市”产生时各自所处的不同社会历史背景,并简要说明了二者之间既分且合的独特联系。b第段首先明确“城与市关系的演变”是社会关系中交换关系

6、演变的集中表现,之后依次剖析了城与市关系在各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情况,以论证观点。c第段着重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动力和规律,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和外来文化及政策因素无关,而是根植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之中。d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城与市关系演变的过程、形态及规律,后一部分着重阐述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全文意在明确城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历史上,“城”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氏族社会后期,而“市”作为产品交换和商品交易的场所,出现在距今5 000年前后。b奴隶主生产方式和庄主经济都得益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迅速发展,他

7、们都曾经以各自的方式塑造过“城”与“市”的形态。c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突破“市”的固有范围,市在空间上与城同大时,城市合一,表明市场交换关系进入商品经济阶段。d从有城无市到有市无城,可以看出,“城”与“市”关系演变的历史,就是一部市场依靠自身力量不断开拓前行的历史。 参考答案:1c     2b      3b 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美术研究者是沟通当下与历史的重要枢纽。这样说,不但是提醒研究者不能闭门造车,更是希望在中国更深刻地参与未来世界格局、更频繁地面对各种新事物冲

8、击时,研完者能够不轻易随世界“热风”摇摆,持守学术自律,在尊重中国艺术生成和演进规律的前提下,对新事物、新方法进行过滤、转化后再生成研究成果。当下,在庞大的“地球村”中,人类的生活正在日趋同质化甚至单一化,这股强大的力量正在慢慢消解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我们常担忧文化不再“纯正”,更不想看到人类文明失去活力,一张面孔。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几千年,正是由于其对各种文明、各种艺术形态兼容并包、化为己用。比如唐代都城长安,各种艺术形式在此生成、交汇、流转,但凭借唐代文明强大的消化、整合能力,最终成就了唐代艺术的独创精神和永恒魅力。这种能力依然是未来中国艺术发展所需要的。21世纪,世界的

9、目光将不断聚焦中国,各种优势资源也将纷至沓来、交汇融通。在这样一种新常态中,中国美术研究将承担更为艰巨的责任,即海纳百川后孕育并壮大中国美术独特的闪光点,让它在人类文明谱系中持续发光。所以,我们更需要重新认识中国美术在中国情境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中国美术在生成中国文化独特性中的重要作用,使中国文化的特质不被世界文明同质化浪潮所消解。与世界文明同质化趋势相伴的,是人类文明数据化的浪潮。可以说,从古至今人类文明发展从未离开过对数据的获得和使用,通过持续将数据转化为知识,将知识建构成学科, 人类为理解自身和世界搭筑认知框架。未来,“数据”将指向更为庞杂丰富、维度多样、全面完备的信息综合体,也会影响人类

10、思维和生活方式。因此,未来的美术研究也必然与“数据”的搜集和使用息息相关。此外,与美术相关的领域和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同步产出,使用于美术研究的大量多维度数据沉淀在未来成为可能,美术研究也将跨入全新模式。未来美术研究者的性质或许会发生深刻变革:美术研究将从学者个人演变为研究团队,从专业领域的“单打独斗”演变为吸纳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人才精密合作后推出的“组合拳”。这样的研究团队中将不仅包括美术学、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学者,甚至还会引入计算机专家和数据处理专家,这可能就是数据时代赋予美术研究的新契机和新挑战。自律,是一种觉知后的自我约束,是理性踏实的践行,也是重构的前提。未来,中国美术研究需要不断

11、对自身价值进行内省与观照,美术研究者应始终站在中国的时代情境中,重新认识从历史中走来的中国美术是什么样的,怎样去守护中国美术的独特价值,如何让美术的创造活力滋养中国文化。(摘自孟繁玮持守学术自律,人民日报2018年12月23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类生活日趋同质化正在逐渐消解各类文明的独特光辉,如果任其自由发展,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的活力便会受到影响。b. 面对各种优势资源蜂拥而至的新常态,中国美术研究者要立足国情,兼容并蓄,化为己用,打造中国美术独特艺术品质。c. 数据化浪潮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数据获得量越多,人类对自身与世界的认知就越深入,人类文明

12、发展就越迅速。d. 如何有效地融合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如何加强与其他学科人才的精密合作,是未来美术研究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先提出中心观点,然后从两方面详加阐述,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明方向。b. 文章以唐代文明为例,说明中华文明强大的消化、整合能力成就了自身的生命活力。c. 第两段,分别分析了世界文明同质化带来的担忧和人类文明数据化带来的影响。d. 文章对美术研究提出持守学术自律要求,借此对其他中国文化研究提出了相同要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持守学术自律,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随波逐流,应当在尊重本民族艺

13、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吸取世界其他文化精华。b. 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而强大的文化品质足以化解当下世界文明同质化带来的侵袭。c. 中国美术在生成中国文化独特性中作用非常重要,其主体地位一旦被动摇,中国文化特质就将被世界文明同质化浪潮消解。d. 世界文明同质化趋势引发的新一轮数据化的浪潮,将使信息综合体更丰富、多样、全面,不断推动人类思维和生活方式转变。参考答案:1. c    2. d    3. a【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

14、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选项“数据获得量越多,人类对自身与世界的认知就越深入,人类文明发展就越迅速。”错误,影响“人类对自身与世界的认知”及“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只是数据的获得量,还有对数据的有效使用及其他因素。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

15、证的方法。d选项“借此对其他中国文化研究提出了相同要求。”错误,文章仅就美术研究而言,并没有涉及其他。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足以化解”,表述绝对化;c选项“其主体地位一旦被动摇,中国文化特质就将被世界文明同质化浪潮消解”言过其实;d选项曲解文意,“世界文明同质化趋势引发的新一轮数据化的浪潮”错误。由原文“与世界文明同质化趋势相伴的,是人类文明数据化的浪潮。”可知,是与世界文明

16、同质化趋势“相伴的”,而不是“引发”。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3. (18分)&#

17、16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挖参人贾平凹有人家出外挖药,均能挖到参,变卖高价,家境富裕,竟为方圆数十里首户。但做人吝啬。唯恐露富,平日新衣着内破衣军外,吃好饭好菜,必掩门窗,饭后今家人揩嘴剔牙方准出去,见人就长吁短叹,一味哭穷。此一夏又挖得许多参,蒸晾干后,装一烂篓中往山下城中出售,临走却在院门框上安一镜。妇人不解,他说这是照贼镜,贼见镜则退,如狼怕鞭竹鬼怕火。妇人奚落他疑神疑鬼,多此一举,他正色说咱无害人之意却要有防人之心,人是识不破的肉疙瘩,穷了笑你穷,富了恨你富,我这一走,肯定有人要生贼欲,这院子里的井是偷不去的,那茅房是没人偷的,除此之外样样留神,那些未晾干的参越

18、发藏好,可全记住?妇人说记住了。他说那你说一遍。妇人说井是偷不去的,茅房没人偷,把未晾干的参藏好。他说除了参,家里一个柴棒也要留神,记住了我就去了。妇人把他推出门,他走得一步一回头。妇人在家里果然四门不出。太阳亮光光的,照在门框上的镜子,一圆片的白光射到门外很远的地方,直落场外的水池,水池再把圆片的白光反射到屋子来。妇人守着圆片光在屋中坐地,直到太阳坠落天黑,前后门关严睡去。睡去一夜无事,却担心门框上的镜子被贼偷了,没有照贼的东西,贼就会来吗?翌日开门第一宗事,就去瞧镜子,镜子还在。镜子里却有了图影。留影正是自家的房子,一小偷就出现在檐下的晾席上偷参,丈夫与小偷搏斗。小偷个头小,身法却灵活,总

19、是从丈夫的胯下溜脱。丈夫气得嗷嗷叫,抄一根磨棍照小偷头上打,小偷一闪,棍打在捶布石上,小偷夺门跑了。妇人先是瞧着,吓得出了一身汗,待小偷要跑,叫道我去追,拔脚跨步,一跤摔倒在门槛,看时四周并不见小偷。觉得奇怪,抬头看镜子,镜子里什么也没有了,一个圆白片子。又一日开门看镜子,镜子里又有了图影,一人黑布蒙面在翻院墙,动作轻盈如猫。刚跌进院,一人却扑来正是丈夫。蒙面人并不逃走。反倒一拳击倒丈夫,丈夫就满口鲜血倒在地上。蒙面人入空翻箱倒柜,将所有新衣新裤一绳捆了负在背上,再卸下屋柱上的一吊腊肉,又踢倒堂桌,用镢挖桌下的石砖地,挖出一个钱匣,从匣中大把大把掏钱票塞在怀里。妇人看着镜子,心想丈夫几时把钱埋

20、在地下她竟不知。再看时,蒙面人已走出堂屋,丈夫还躺在地上起不来,眼看蒙面人又要跃墙出去了,丈夫却倏忽冲去,一拳便将蒙面人击倒,将衣物夺了,将腊肉夺了,将怀中的钱票掏了,再喝问蒙面人还敢不敢再来偷。蒙面人磕头求饶,丈夫却要留一件东西,拿了剪刀一铰,铰下蒙面人的一只耳朵。遂扯着蒙面人的腿拉出来,把门关了,那只耳朵还在地上跳着动。妇人瞧得心花怒放,没想丈夫这般英武,待喊时,镜子里的一切图影倏忽消失。以后的多日,妇人总见镜子里有自家的房子,并未有小偷出现,而丈夫却始终坐在房前,威严如一头狮子。妇人不明白这是一面什么镜子如此神奇。既然丈夫在门框上装了这宝物,家里是不会出现什么事故的,心就宽松起来,有好几

21、天已不守坐,兀自出门砍柴,下河淘米。家里果真未有失盗。一日,开门后又来看镜子,镜子里又有了图影。一人从院门里进来,见了丈夫拱拳恭问,笑脸嘻嘻,且从衣袋取一壶酒邀丈夫共饮。丈夫先狐疑,后笑容可掬,同来人坐院中吃酒。吃到酣处,忽听屋内有柜盖响动,回头看时,一人提了鼓囊囊包袱立于台阶,一边将包袱中的参抖抖,一边给丈夫做鬼脸,遂一个正身冲出门走了。丈夫大惊,再看时屋后檐处一个窟窿,明白这两贼诡秘,一个从前门来以酒拖住自己,一个趁机从后屋檐入室行窃。急伸手抓那吃酒贼,贼反手将一碗酒泼在丈夫眼上,又一刀捅向丈夫的肚子,转身遁去。丈夫倒在那里,肠子白花花流出来,急拿碗装了肠子反扣伤处,用腰带系紧,追至门口,

22、再一次栽倒地上。妇人骇得面如土色。再要看丈夫是死是活,镜子里却复一片空白。三日后,山下有人急急来向妇人报丧,说挖参人卖了参,原本好端端的,却怀揣着一沓钱死在城中的旅馆床上。                                 (选自贾平凹小说集火纸,有改动)19.根据

23、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挖参人”的形象特点,并分析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运用的主要方法。(4分)20.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4分)(1)妇人把他推出门,他走得一步一回头。(2分)(2)丈夫却倏忽冲去,一拳便将蒙面人击倒,将衣物夺了,将腊肉夺了,将怀中的钱票掏了,再喝问蒙面人还敢不敢再来偷。(2分)21.简要分析“照贼镜”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4分)22.挖参人“原本好端端的,却怀揣着一沓钱死在城中的旅馆床上”,作者这样安排结尾有什么妙处?(6分)参考答案:19为人吝啬,害怕露富,疑神疑鬼,心理恐惧,结局可悲。(2分)虚实结合,作者将挖参人的现实表现与其妻极度恐惧带来的幼觉结合起来,从正面和侧

24、面塑造了这一人物形象。(2分。若从动作、语言、细节等方面作答,得1分)20(1)运用细节(动作、神态)描写,写出挖参人离开家时的极度担心、恐惧的心理状态。(2分)(2)运用一系列传神的动诃进行动作描写(或运用排比句式),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挖参人夺回被盗物品的场景。(2分)21是小说的线索,用“照贼镜”串联整个故事情节。充分表现出挖参人的妻子日益加重的恐惧心理,从侧面衬托了人物形象。暗示挖参人可悲的命运。(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22既出入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讽刺效果,突出了主题。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思考。(每点2分,共6分) 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

25、题)4.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6分)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译:    &#

26、160;                                                  &

27、#160;             (2)根据以上三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子的孝论及其教育思想。(3分)参考答案:(1)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得分点:养1分,何以1分,句意正确、语句通顺1分)(2)孔子所提倡的孝,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1分)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1分)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对不同的人作了不同回答。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1

28、分)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石熙载,字凝绩,河南洛阳人。周显德中,进士登第。疏俊有量,居家严谨,有礼法。宋初,太宗以殿前都虞候领泰宁军节制,辟为掌书记。及尹京邑,表为开封府推官。授右拾遗,迁左补阙。丁艰,将起复,以谗出为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太宗即位,复以左补阙召,同知贡举。时梅山洞蛮屡为寇,以熙载知潭州。召还,擢为兵部员外郎,领枢密直学士。未几,签书枢密院事,诏赐官第一区。太平兴国四年,亲征河东,以给事中充枢密副使从行,还,迁刑部侍郎。五年,拜户部尚书、枢密使,以病足在告,寝疾久之未愈。八年,上表求解职,诏加慰抚,授尚书右仆射。九年,卒,年五十七。赠侍中,谥元懿。上为悲叹累日,且

29、谓其事君之心,纯正无他,适当委用,而奄忽至此,深为可惜。国朝大臣谢事而卒,车驾临视者,唯熙载焉。熙载性忠实,遇事尽言,是非好恶,无所顾避。人有善,即推荐之,时论称其长者。初,微时,为养负米。尝行嵩阳道中,遇一叟,熟视熙载日:“真人将兴,子当居辅弼之位。”言讫不见。及居太宗幕下,颇尽诚节。典枢务日,上眷注甚笃,方将倚以为相,俄遘疾不起。熙载事继母牛氏以孝闻。弟熙导,牛氏前夫子,随母归石氏。以熙载故,奏补殿直。从弟熙古、幼弟熙政,皆登进士第,熙载抚之如一。熙载卒时,子中孚、中立皆幼,熙政患熙导以异姓居己上,乃诈传上旨令己籍熙导家财,由是交讼。有司归罪熙导,上召问中孚、中立,令有司再鞫得实。熙导还本

30、姓,熙政坐除名。上素知熙栽以母故育熙导甚厚,虽令还宗,而不夺其官,复以财产量给之。    子中立,性疏旷,好谐谑,人不以为怒。以父荫初补西头供奉官,后五年,改光禄寺丞。家财悉推与诸父,无所爱。擢直集贤院,与李宗谔、杨亿、刘筠、陈越相厚善。校雠秘书,凡更中立者人皆传之。中立喜宾客,客至必与饮酒,醉乃得去。初,家产岁入百万钱,末年费几尽。帝闻其病,赐白金三百两。既死,其家至不能办丧。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梅山洞蛮屡为寇,以熙载知潭州

31、0;   知:主管  b令己籍熙导家财,由是交讼    籍:没收入官  c上召问中孚、中立,令有司再鞫得实。    鞫:审问  d改光禄寺丞。家财悉推与诸父,无所爱    爱:喜欢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石熙载深得太宗器重的一组是(    )。(3分)  疏俊有量,居家严谨,有礼法。  未几,签书枢密院事,诏赐官第一区  亲征河东,以给事中充枢密副使从行  上为悲叹累日,且谓其事君之心

32、,纯正无他  典枢务日,上眷注甚笃,方将倚以为相  从弟熙古、幼弟熙政,皆登进士第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太宗在没继位时就征召石熙载担任掌书记。继位后,又提拔他升任兵部员外郎,兼任  枢密直学士。  b石熙载年轻时,在路上遇到的一个老人曾预言石熙载是位真命天子,定会有人辅佐他得    到重要的职位。

33、  c石熙载奉事继母以孝顺闻名且为人忠厚老实,遇到是非好恶的事情,直陈己见,毫不顾  忌,深受好评。  d在太宗要重用石熙载为宰相时,他却突然去世。大臣辞职后去世的,宋太宗亲自看望的    只有石熙载一人。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授右拾遗,迁左补阙。丁艰,将起复,以谗出为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5分)    (2)上素知熙载以母故育熙导甚厚,虽令还宗,而不夺其官,复以财产量给之。(5分)参考答案:4d  注意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34、; a、知:主持,管理。“知”后面跟地名时,通常翻译为“担任知州”或“管理主持 的政事”; b、籍:没收入官; c、鞫:审问,拷问; d、爱:吝啬,舍不得。过秦论有“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六国论有“向使六国各爱其地”。5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是说石熙载品行才能,是说石熙载弟弟的事情,用排除法可知选c。6b  本着“句不离篇”的翻译原则,结合全文准确理解。文中的“真子” 是指宋太宗,“子当居辅弼之位”翻译为“ 你应当官居辅弼大臣之位。”7(1)授任他为右拾遗,升任左补阙。恰逢父亲去世,石熙载守丧未满三年,朝廷准备重新起用他时,因为被谗

35、言所中离开京城担任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关键词“迁”“丁艰”“以”“出”。)(2)宋太宗向来知道石熙载因为继母的缘故对石熙导养育甚厚,虽然让他回还宗族,却不免去他的官职,又适量地给他一些财物。( 关键词“素”“以”“厚”“量”。)参考译文:石熙载疏俊有度量,居家严谨,有礼法。后周显德年间(954年960年),石熙载考中进士。北宋初期,宋太宗赵光义以殿前都虞候兼任泰宁军节制,征召石熙载担任掌书记。宋太宗任开封府尹时,上表推荐石熙载为开封府推官。授任他为右拾遗,升任左补阙。恰逢父亲去世,石熙载守丧未满三年,朝廷准备重新起用他时,因为被谗言所中出京任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开宝九年,宋太宗

36、即皇帝位,又召他入朝任左补阙,同知贡举。当时梅山洞蛮常常为盗,任命石熙载为知潭州。征召回朝后,升任兵部员外郎,兼任枢密直学士。不久担任签书枢密院事,诏令赐给他一栋住宅。 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亲自征伐北汉,任命石熙载以给事中充任枢密副使随军出征。回朝后,石熙载升任为刑部侍郎。太平兴国五年,授任户部尚书、枢密使,因脚病休假,卧床不起很久未能痊愈。太平兴国八年,石熙载上表请求辞职,宋太宗诏令抚慰他,授任尚书右仆射。太平兴国九年,石熙载去世,终年五十七岁。追赠侍中,赐谥号为元懿。宋太宗因他的去世悲叹了好几天,并且认为他奉事君主之心,纯正无他,正当委以重任,而突然去世,实在可惜。当朝大臣谢事去

37、世的,宋太宗亲自看望的只有石熙载一个人。 咸平二年八月,石熙载配享太宗庙廷。 石熙载为人忠厚老实,遇事尽行进言,是非好恶,毫不顾忌。人有长处,立即加以推荐,当时舆论称他为长者。 当初石熙载游学时,为了生计而欠人粮食。曾经走在嵩阳道上,遇到一个老者,他端详着石熙载说:“真人即将出现,你应当官居辅弼大臣之位。”说完后就不见了。到宋太宗军中后,竭尽忠诚。掌管机要政务时,宋太宗对他宠爱日甚,正准备倚用他为宰相,不久卧病不起。 石熙载奉事继母牛氏以孝顺闻名。他的弟弟石熙导,是牛氏前夫的儿子,随母亲嫁到石家。因为石熙载的缘故,上奏补任他为殿直。石熙载堂弟石熙古、幼弟

38、石熙政,都考中进士,石熙载对他们一视同仁地加以抚养。石熙载去世时,他的儿子石中孚、石中立都还年幼,石熙政厌恶石熙导这个异姓弟弟位居自己的上位,于是假传圣旨,命令自己登记石熙导的家财,因此两人发生诉讼。有关部门把罪过归于石熙导,宋太宗召问石中孚、石中立,命令有关部门再次审讯得到实情。石熙导恢复本姓,石熙政因罪被除名。宋太宗向来知道石熙载因为继母的缘故对石熙导养育甚厚,虽然让他回还宗族,而不夺去他的官职,又适量地给他一些财物。 儿子石中立,性格豪爽,说话诙谐幽默,喜欢开玩笑,别人也不跟他生气。因为父亲的原因担任西头供奉官,过了五年 ,又改任光禄寺丞。家中财物全都拿出来给几位叔伯,从不吝啬

39、。后来又被提拔到集贤院任职,与李宗谔、杨亿、刘筠、陈越的交情都很深。凡是他校对过的书籍,大家竞相传阅。中立喜欢结交朋友,朋友来了必饮酒,饮酒大醉才能离开。当初,他家每年的收入近百万,到年底就几乎花完了。皇上听说他生病了特赏赐他三百两白金。石中立死后,家里甚至没能力给他办丧事。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彭汝砺字器资,饶州鄱阳人。治平二年,举进士第一。王安石见其诗义,补国子直讲,改大理寺丞,擢太子中允,既而恶之。神宗用汝砺为监察御史里行。首陈十事:一正己,二任人,三守令,四理财,五养民,六振救,七兴事,八变法,九青苗,十盐事。指擿利害,多人所难言者。及王中正与李宪主西师,汝砺言

40、不当以兵付中人,因及汉、唐祸乱之事。神宗不怿,语折之。汝砺拱立不动,伺间复言,神宗为改容,在廷者皆叹服。元祐二年,召为起居舍人。时相问新旧之政对曰政无彼此一于是而已今所更大者取士及差役法行之而士民皆病未见其可逾年,迁中书舍人,赐金紫。会知汉阳军吴处厚得蔡确安州诗上之,傅会解释,以为怨谤。谏官交章请治之,又造为危言,欲置之法。汝砺曰:“此罗织之渐也。”数以白执政,不能救,遂上疏论列,不听。谏官指汝砺为朋党,及确贬新州,又须汝砺草词,遂落职知徐州。初,汝砺在台时,论吕嘉问事,与确异趣,徙外十年,确为有力。后治嘉问它狱,以不阿执政,坐夺二官。至是,又为确得罪,人以此益贤之。加集贤殿修撰,入权兵、刑二

41、部侍郎。有狱当贷,执政以特旨杀之,汝砺持不下。执政怒,罚其属。汝砺言:“制书有不便,许奏论,法也。属又何罪?”遂自劾请去,章四上。诏免属罚,徙汝砺礼部,真拜吏部侍郎。哲宗躬听断,修熙宁、元丰政事,人皆争献所闻,汝砺独无建白。或问之,答曰:“在前日则无敢言,于今则人人能言之矣。”进权吏部尚书。言者谓尝附会刘挚,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未行,章数上,又降待制、知江州。至郡数月而病卒。年五十四。(选自宋史·彭汝砺传,有删改)4对下列画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而恶之 恶:厌恶b.语折之      折:打断c.伺间复

42、言 间:私下d.又造为危言         造:编造5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相问新旧之政/对曰/政无彼此/一于是而已/今所更大者/取士及差役法/行之而士民皆病/未见其可/b.时相问新旧/之政对曰/政无彼此/一于是而已/今所更大者/取士及差役法/行之而士民皆病/未见其可/c.时相问新旧之政/对曰/政无彼此/一于是而已/今所更大者/取士及差役/法行之/而士民皆病/未见其可/d.时相问新旧/之政对曰/政无彼此/一于是而已/今所更大者/取士及差役法/行之/而士民皆病/未见其可/6下

43、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彭汝砺言论直指时弊。宋神宗任命彭汝砺为监察御史里行,彭汝砺首先陈述十件事,指陈时政利弊,他指出的多是朝中大臣难言的事。b.彭汝砺敢于直言进谏。宋神宗让宦官王中正去带兵,彭汝砺认为此举不当,并以史警示,连续进言,直到宋神宗改变了态度。c.彭汝砺正直无私。彭汝砺曾因与蔡确意见不一被蔡确暗中用力而外任十年,在蔡确被构陷时他不计前嫌相帮,以致被人诬为蔡确同党而被贬徐州。d.彭汝砺依法办事。执政大臣对彭汝砺审理的案件横加干涉,要求处死犯人,而彭汝砺坚持应依法宽恕,最终,皇上下诏令免除了犯人罪责。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治嘉问它狱,以不阿

44、执政,坐夺二官。至是,又为确得罪,人以此益贤之。(2)或问之,答曰:“在前日则无敢言,于今则人人能言之矣。”参考答案:4c5a6d7(1)后来办理吕嘉问的其他官司,汝砺因不逢迎执政大臣,而被削夺两官。到这时候,汝砺又因为蔡确而获罪,人们因此更加认为他贤德。(2)有人问他(原因),他答道:“以前不敢说的,现在人人都能说了。”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间:空闲。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作答本题,要在粗略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和专用名词的用法进行断句。如“时相问新旧之政”中,“时相”作主语,“问”作谓语,“新旧之政”作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可排除b、d两项。“差役法

45、”为专用名词,中间不可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皇上下诏令免除的是对彭汝砺的属官的责罚。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备注】彭汝砺,字器资,饶州鄱阳人。治平二年考中进士第一名。王安石见到他的诗义,让他补任国子直讲,后让他改任为大理寺丞,提拔他为太子中允,不久便厌恶他了。宋神宗任命汝砺为监察御史里行。汝砺首先陈述十件事:一是律己,二是用人,三是守法,四是理财,五是养民,六是赈济,七是兴事,八是变法,九是青苗,十是盐事。他指出的其中的利弊,大多是别人难以开口说的。等到王中正与李宪主管西部军队,汝砺说不应当把兵权交给宦官,于是谈到汉、唐发生的宦官祸乱的事。神宗听了很

46、不高兴,用话打断他。汝砺拱手站立不动,等到机会又讲这事,神宗改变了态度,当时在朝堂上的官员都赞叹佩服。元祐二年,征召汝砺为起居舍人。当时的宰相问他对新政旧政的看法,他回答说:“政策没有彼此之分,只要对就可以。现今变更大的,是取士法和差役法,实行这些制度但士人百姓都不满,没有看到好处。”过了一年,升汝砺为中书舍人,赐金紫。恰逢掌管汉阳军的吴处厚得到蔡确在安州写的诗上奏皇帝,穿凿附会地加以解释,认为是诽谤皇帝。谏官交替上奏章请求治蔡确的罪,又假造危言,想把他依法治罪。汝砺说:“这是罗织罪名的开始。”多次把这件事报告给执政大臣,不能救助他,于是又上书论述,(皇上也)不听。谏官指责汝砺是蔡确的朋党,等

47、到蔡确被贬到新州,又需要汝砺起草制词,于是彭汝砺被贬官管理徐州。以前汝砺在御史台时,讨论吕嘉问的事,与蔡确观点不同,汝砺被逐外任十年,蔡确起了很大作用。后来办理吕嘉问的其他官司,汝砺因不逢迎执政大臣,而被削夺两官。到这时候,汝砺又因为蔡确而获罪,人们因此更加认为他贤德。汝砺加官集贤殿修撰,入朝代理兵、刑二部侍郎。有一个案件应当宽恕犯人,执政大臣却拿特旨要把他杀了,汝砺坚持不能杀。执政大臣大怒,惩罚汝砺的下属。汝砺说:“制书有不合适的地方,允许上奏辩论,这是法令。下属又有什么罪?”于是自己弹劾自己请求离职,奏章四次上呈皇帝。皇帝下诏书免去对汝砺下属的处罚,把汝砺调到礼部,实任吏部侍郎。哲宗亲政,

48、恢复熙宁、元丰时的政事,人们都争着献上自己所听说过的事,唯独汝砺没有提出建议。有人问他(原因),他答道:“以前不敢说的,现在人人都能说了。”升官代理吏部尚书。言官说汝砺曾经依附刘挚,(朝廷让)他以宝文阁直学士的身份管理成都府。还没有出发,奏章又多次上呈皇帝,汝砺又被降为待制、江州知州。汝砺到达江州几个月后就因病去世了。终年五十四岁。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菜根谭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儒道为核心,    

49、;  ,      。      ,      。      。      ,菜根谭以众多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教育世人出世入世之法则及为人处世之道,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它是一部陶冶人之情操、磨炼人之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咬得菜根者则百

50、事可为”    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    它似随笔却拥有随笔所不及的整饬    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    它似语录却拥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a.    b.    c.    d.参考答案:b(根据句式特点和标点符号的提示,可确定与应排在一起,和应排在一起。与语段末句衔接紧密。据此,答案应选b项)8. 请以介绍“杜鹃”

51、的特性为重点内容,将下面一段话改写成说明性文字。(不超过45个字)(5分)在草长莺飞,春雨淅沥的时节,人们的耳畔便多了这样一种清脆悠扬的歌声。这歌声从春天持续到仲夏,从清晨飘荡到深夜,这就是杜鹃的啼叫。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杜鹃也因一遇春种来临就会适时地催人“布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布谷鸟”。陆游有诗云:“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然而杜鹃自己不筑巢,到了生殖季节,杜鹃妈妈会在产卵前用心寻找其它小鸟的巢穴。选定目标后,便产卵在别人的巢中,让它们帮忙孵化,小杜鹃孵化出来之后,每每将那些小鸟的雏儿挤出巢外,自己独霸着母鸟的哺育。因此,也有不少人对它颇有微词。 

52、                                             参考答案:(5分)答案:杜鹃,又名布谷鸟,(1分)在春夏时节

53、常昼夜不停啼叫,(1分)它不筑巢、不孵卵,(2分)也不哺育自己的幼鸟(1分)。 (或将就原文语序。)9. 下面是某单位致邹城一中校庆的贺词,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够恰当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4分)邹城一中校庆办你们好:欣闻敝校将迎来六十华诞。我供电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全体员工,谨向邹城一中致以最热烈的祝贺!2012年11月24日,邹城一中将迎来建校60周年庆典。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一中人的锐意进取、奋发图强、不懈努力,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不少进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评议,成就粲然,世所瞩目。“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此时此刻,我们怀着一份感恩之情,感激栽培我们的老师,感激培育我们的学校。我们为一中感到骄傲和开心。衷心祝愿一中的未来更加灿烂辉煌!预祝一中建校60周年庆典活动圆满成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