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分析_第1页
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分析_第2页
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分析_第3页
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分析_第4页
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杜雅芹成旭东摘 要 目的:分析西格列汀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糖尿病前期患者204例,根据糖调节受损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后,各组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给以西格列汀干预治疗,与对照组进行bmi、fpg等检测项目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在进行西格列汀干预治疗后,ifg组干预组患者bmi、fpg和homa-isi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干预组患者的bmi、fins、homa-ir和homa-is

2、i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西格列汀;干预治疗;胰岛细胞:r587.1 : b :2095-5200(2015)05-061-03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指血糖超过正常值,但是还未达到糖尿病标准1,是介于正常状态和糖尿病的中间状态,也称为糖调节受损(imp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葡萄糖耐量减退(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还有混合型糖调节异常(ifg/igt)。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9.17%,而糖

3、尿病前期患病率则为15.15%2。与糖尿病不同,糖尿病前期可以通过早期干预而逆转,使2型糖尿病发病率降低58%3,但是由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存在,对糖尿病前期干预受到临床医师和科学家们极度重视。西格列汀作为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具有良好耐受性和安全性,已经在98个国家处方用药。该研究对糖尿病前期人群使用西格列汀进行干预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讨论,为减少2型糖尿病发生提供新治疗方案。1 一般资料1.1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糖尿病前期患者204例,其中男98例,女106例,根据患者糖调节受损情况将204例患者分为ifg组68例,igt组68例

4、和混合型(ifg/igt)组68例,各组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和生活方式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进行西格列汀干预治疗。患者基线资料具体情况见表1。1.2 病例标准病例入选标准:(1)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对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受损指空腹静脉血糖浓度<7.0mmol/l且6.1mmol/l,葡萄糖耐量减退指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且7.8mol/l;(2)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微血管并发症,心肝肾等疾病和严重器质性病变;(2)既往有糖尿病史,且已服用有降糖药;(

5、3)服用降脂药者;(4)继发性血糖升高;(5)妊娠、哺乳期妇女。2 研究方法2.1 实验方法干预组患者进行西格列汀干预治疗,每天服用50mg,干预治疗维持时间为1年,每3个月进行1次复查,1年后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所有患者入组后均需填写调查表。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坐位血压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清晨空腹(过夜禁食至少8h)状态下取肘静脉血,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采用化学发光法计算空腹胰岛素(fins);并使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清晨空腹进食75g葡萄糖后,取肘静脉血

6、,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餐后2h血糖(2hpg),实验中不能剧烈活动,不能抽烟。同时按照公式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pg(mmol/l)×fins(miu/l)/22.5;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1/(fpg(mmol/l)×fins(miu/l)。干预治疗1年后,对所有受试者再次检测以上各项目。实验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多饮,多尿,多食,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且6周内出现2次,达到糖尿病标准,终止试验研究。2.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收集到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

7、,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检验水平=0.05,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 结果3.1 ifg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检测项目结果对比ifg组68例患者均完成实验。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干预前基线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组患者在进行西格列汀干预治疗后,bmi、fpg和homa-isi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pg、fins和homa-ir等其他指标在干预前后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3.2 igt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检测项目结果对比igt组患者68例患者均完成实验。干预前干预组

8、和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组患者在西格列汀干预后,bmi、fins、homa-ir和homa-isi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pg和2hpg等项目在干预前后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2。 3.3 ifg/igt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检测项目结果对比ifg/igt组68例患者均完成实验。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组患者在西格列汀干预后fpg、fins和homa-isi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h

9、pg、homa-ir等与干预前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3。3.4 干预组患者干预后不良反应3组患者中所有干预组患者共102例,使用西格列汀进行干预后,仅有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未退出治疗,无1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0%。3.5 各组治疗1年后随访情况治疗完成1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干预组中ifg/igt组有3例发展为糖尿病,对照组中有17例发展为糖尿病。4 讨论而糖尿病前期是糖耐量正常向糖尿病状态过渡时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重要因素4-5。igr患者中36%人也伴有不同程度并发症,因此,必须重视糖尿病前期干预治疗6。西格列

10、汀作为二肽激肽酶(dpp-4)抑制剂,以二肽激肽酶为治疗igr靶点。小肠远端促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能够在体内降低血糖,但是会被dpp-4迅速降解而失去活性,难以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有降糖效果;十二指肠细胞分泌葡萄糖依赖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可以控制餐后血糖7。西格列汀通过竞争性结合dpp-4活化部位,抑制dpp-4活性,从而选择性抑制glp-1和gip降解,延长glp-1和gip作用时间,提高其活性,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起到降低血糖作用8。据研究显示,西格列汀在动物试验中可以增加胰岛细胞数量,改善细胞功能,并促进其再生,同时可改进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9。该研究结果中ifg组、

11、igt组和ifg/igt组homa-isi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组发展为糖尿病病例数也仅为3例,说明西格列汀对胰岛细胞功能有所改善,与吕霄等10研究结果一致。西格列汀对晚相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细胞功能修复具有促进作用,对早相胰岛素分泌也具有修复作用11。对于ifg患者而言,空腹血糖受损是肝脏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共同作用结果,肌肉胰岛素抵抗较轻。ifg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时,主要是一相(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和早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受损,而晚相胰岛素分泌受损较少12。相比而言,igt患者早相和晚相胰岛素受损较为严重,研究结

12、果中干预组患者在西格列汀干预后,fins和homa-ir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和2hpg等项目在干预前后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样,ifg/igt组干预组患者在西格列汀干预后fpg和fins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传统降血糖激类药物不同,西格列汀治疗后出现体重不变或有小幅度减轻,原因可能与下丘脑摄食中枢抑制有关13;研究结果中ifg组和igt组患者bmi指数都有所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注意是,由于gip具有葡萄糖依赖性,西格列汀降糖也与葡萄糖浓度有关,只有在血糖浓度升高时

13、,才具有降糖作用14;若血糖浓度较低,胰高血糖素分泌不会受到抑制,胰岛素释放也不会增加,因此,西格列汀不会导致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出现15。仅有少数患者在使用西格列汀时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该研究中4.90%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且均可耐受。西格列汀作为对糖尿病前期干预治疗药物,对各种类型胰岛细胞受损都有一定修复作用,在降低血糖同时不增加体重,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 考 文 献1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0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eb/ol.2010-12-05).http:/2 yang wy,lu jm,weng jp,et al.prevalance of d

14、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2.3 庄前玲,郭桂芳,李湘萍.糖尿病前期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832-833.4 刘畅.糖尿病前期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3):113-114.5 mastsuyama yokono a,tahara a,nakano r,et al.antidiabetic effects of dipeptidyl peptidase- inhibitors and sulfonylures in strepro

15、zorocin-nicotinam ide-induced midly diabetic micej.metabolism,2009,58(3):379-386.6 吴文炎.糖尿病前期转归、危害及干预策略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88-89.7 林珊珊,王亚楼.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二肽激肽酶(dpp-4)抑制剂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9,17(6):480-482.8 卢林林,王养维.糖尿病药物治疗新靶点j.医学研究杂志,2014,23(4):21-22.9 周岩,宋菲菲,吴大芳,等.西格列汀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观察j.西北药学杂志,2013,28(4):414-415.10 吕霄,赵猛,凌宏威,等.西格列汀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干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34):26-29.11 wen yy.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 j med,2010,362:11-13.12 ahern b.dpp-4 inhib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